甯可犯錯,不願錯過。
文 | 陳梅希
編 | 園長
以國内大模型初創企業主要投資方的身份,騰訊和阿裏再次站在了 " 金主爸爸 " 的位置。
2023 年至今,這兩家曾經的投資大戶不約而同地大幅減少了自己的出手次數。據天眼查公開數據,2023 年一整年,騰訊投資僅出手 33 次,平均每月不足 3 次。而 2021 年和 2022 年,騰訊分别投出 302 筆和 91 筆。詳見刺猬公社此前文章一年出手 300 多次,騰訊成了互聯網 " 王多魚 "。
但聚焦在大模型相關領域,騰訊和阿裏又是國内最 " 慷慨 " 的投資方。早前,知名投資人朱嘯虎在接受騰訊科技訪談時稱:" 這些(中國大模型)公司,要場景沒場景,要數據沒數據,你說它有什麽價值?而且一上來估值這麽貴。"
但顯然,騰訊和阿裏并不這樣認爲。
當前已知的 5 家大模型獨角獸公司中,阿裏參投率高達 100%,騰訊參與了其中 3 家的投資,參投率爲 60%。作爲對照,百度和字節跳動,截至目前沒有投資其中任何一家。
選擇,是大模型浪潮來臨時,互聯網大廠最常面對的關鍵詞。
對公司掌權者而言,要選擇是否自研相關業務,也要選擇是否拿錢砸向初創公司;對部分高管而言,要選擇是否離開大廠的土壤,躍入近年來最具想象力的創業賽道;對普通員工而言,要選擇是否用自己有限的職業生涯,賭一把新風口的柳暗花明。
AT 先行,B 在觀望
前幾年,一種頗爲流行的說法是,"BAT" 中的 AT 仍是阿裏和騰訊,但 B 已經從百度換成了字節跳動。一些百度員工甚至會公開自嘲,稱自家公司算不得大廠,并用 1 度(= 百度市值)作爲衡量各家互聯網公司市值的單位。
在這場搶投大模型的行動中,AT 仍在沖鋒陷陣,而 Baidu 和 Byte Dance 則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觀望。
國内當前估值達 10 億美元的大模型公司有 5 家,分别是月之暗面、智譜 AI、Minmax、零一萬物和百川智能。如前文所述,阿裏對這 5 家公司的參投率是 100%,騰訊則投資了除月之暗面、零一萬物外的 3 家。
值得關注的是,阿裏和騰訊都不是這 5 家公司的最早期投資者。以成立時間最久的智譜 AI 爲例,阿裏系加入的時間是 2023 年 8 月,螞蟻集團成爲其 B+++ 輪融資的投資方。而此前 4 年,智譜 AI 已經曆過 5 次融資。
2023 年 8 月對智譜 AI 的投資,也是阿裏系投資機構首次出現在這 5 家公司的投資者名單中。如果把範圍從當前的 5 家獨角獸拓展到所有大模型初創公司,阿裏的首次出手發生在 2023 年 3 月,螞蟻集團參與孵化了聚焦于多模态生成式大模型與應用産品開發的生數科技。
當阿裏的第一筆大模型投資落地時,阿裏自研大模型 " 通義千問 " 很快就要正式接入釘釘,獨立 APP 也即将向公衆開放。
騰訊對大模型的投資動作幾乎發生在同一時期。2023 年 6 月,Minimax 完成超 2.5 億美元的 A 輪融資,公開信息顯示,騰訊是這輪融資的唯一投資方。彼時距離騰訊自研的混元大模型應用正式發布還有不到 3 個月。換言之,在自研大模型的過程中,騰訊也一直在尋找外部的投資标的。
從這一角度來看,騰訊和阿裏在大模型方面的布局戰略是類似的,不管是内部自研還是外部投資,隻要有希望,絕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大模型投資領域,跟先行的 "AT" 形成對照的,則是觀望的 "B"。但同樣是觀望位,百度和字節的戰略則又有所不同。
因爲沒有出現在任何一家大模型獨角獸的投資者名單裏,百度一度被外界認爲大模型領域 All in 自研,用所有資源和期待押寶文心一言。但事實上,百度是生數科技天使輪的另一家投資方,當阿裏轉向估值更高的項目時,百度連續參與了生數科技的三輪融資。
光論項目數量,百度的出手并不少。2023 年至今,百度參投的大模型相關項目包括生數科技、西湖心辰、百應科技和無問芯穹。從和阿裏騰訊的對照中可以觀察到,百度在大模型領域有兩不投,不投貴的,不投通用大語言模型(LLM)。
前文所述的五家獨角獸,當前估值均已超過 10 億美元,百度沒有參與其中任何一家的投資。
百度所選的四個投資标的,所做的方向,和百度自研的文心系産品都存在差異性。生數科技主要聚焦多模态生成式大模型,心湖心辰主要開發基于大模型的應用(如 AI 寫作和 AI 繪畫),百應科技和無問芯穹做的都是 TO B 生意,前者主要給企業和政務部門開發 AI 對話服務和營銷系統,後者主要爲垂直領域大模型提供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簡單來說就是給大模型做基建。
投應用、投多模态、投基建,但是不投 LLM,從結果上看,這是百度基于自研項目發展狀況的大模型投資策略。至少,百度投資的主導者認爲,在通用大模型的技術能力上,外部沒有遠超文心大模型以至于值得砸錢押寶的領跑者。
相較于百度 " 多少投一些 " 的觀望,字節跳動在大模型投資方面的觀望态度則更爲 " 強烈 ",根據公開信息,字節跳動沒有對外投資任何一家大模型公司。但 " 強烈 " 可以被理解爲保守,也可以被理解爲另一種意義上的激進——字節幾乎把所有籌碼都壓在了内部創業上。
下一個時代的船票,有無數張
當放在眼前的标的,成爲行業裏衆人追逐的對象時,爲什麽不投,也許比爲什麽投更加難以回答。朱嘯虎是單純的投資人視角,隻需要看單個項目的商業回報,自然可以給出更簡單明了的邏輯,但對業務盤根錯節的大廠而言,需要顧慮的問題更多。
重要的不止 " 信仰 ",還有位置和立場。
字節不是沒有心動的時刻。《晚點 LatePost》報道稱:" 字節在 2023 年上半年一度考慮投資大模型公司 MiniMax 和階躍星辰,但最終未出手。" 那正是騰訊和阿裏開始通過投資布局大模型的時間段,也就是說,字節和這兩家公司曾經站在同一個十字路口,但最終選擇了另一個方向。
字節做出不同的選擇,或許有兩重原因。其一是對其自研能力,尤其是應用層産品能力的自信。字節在過去十年制造了對全國用戶,乃至全世界用戶影響深遠的産品。産品研發之迅速、産品叠代之敏捷,使其一度擁有 "App 工廠 " 的稱号。
賬上有錢、手裏有人才儲備、應用層有豐富的研發經驗,三重有利條件,或許是字節從去年開始下定決心重倉自研路線的原因之一。
從 2023 年 1 月起,字節組建多個團隊,模型層相繼研發 LLM 大模型雲雀和多模态大模型 BuboGPT,應用層則相繼投入 10 餘款産品的開發,其中部分産品已上線,另一部分則仍在保密階段。
爲更好地整合資源,字節在去年底成立了 AI 新部門 flow,技術負責人是字節技術副總裁洪定坤,大模型團隊負責人朱文佳同時擔任 flow 的業務負責人。23 年 8 月開始測試的 AI 對話産品豆包自成一條業務線,歸屬于 flow,另外三條業務線分别爲 AI 教育、國際化、社區。例如上個月最新發布的 AI 角色互動 App 話爐歸屬于 flow 下的社區業務線。
據刺猬公社了解,flow 團隊成員主要有兩大組成部分。一部分來自字節内部轉崗,部分原 Pico 團隊、抖音團隊、西瓜視頻團隊成員轉崗後加入 flow;另一部分則來自外部招聘,擁有百度文心一言等大模型産品經驗的員工,是外部招聘的重點對象。
字節沒有通過對外投資布局大模型的另一重原因,可能是出于對現有業務需求的考慮。
目前市面上作爲主要投資标的仍是 LLM 大模型項目,但理解文本和生成文本,跟字節主營業務之間的結合點沒有那麽緊密,文生音頻和文生視頻,才是對字節影響更深遠的技術能力。
另一方面,投資方面相對激進的騰訊和阿裏,包括以小項目試水的百度,自身都有較爲成熟的雲服務業務。搶先通過投資入場,也是爲了讓自家雲業務獲得更多作爲 AI 基礎設施的行業紅利。畢竟阿裏雲、騰訊雲、百度雲,都在國内十大雲服務器之列。
但字節顯然沒有堵死投資這一條路,All in 自研的決心,或許會随着文生視頻産品 Sora 的驚鴻一瞥,和字節旗下雲服務平台火山引擎的大踏步增長而略有動搖。同一篇報道中,晚點提到:" 就在最近,字節再次接觸頭部大模型公司,重新評估投資必要性。" 時間點在今年 2 月份。
人人都知道 AI 是艘駛向下一個時代的船,但船票卻有無數張。至少現在,沒有人能判斷哪張船票是真的,哪張船票會帶人登上即将沉沒的巨輪。
" 你對大模型有 belief 嗎?"
有人說,國内大廠對大模型的投資,是出于一種 "FOMO" 式的恐慌。那是 "fear of missing out" 的首字母縮寫,雖然我不懂爲什麽要用四個英文字母來代替 " 錯過 ",但這個行業經常這樣。
當然,不管叫什麽名字,對 " 錯過 " 的恐慌完全可以被理解。曆史的航道證明過,做出 ChatGPT 的不是谷歌也不是微軟,而是 OpenAI;做出抖音的也不是阿裏、騰訊或百度。身處其中,很難不感到焦慮,懷疑是否開往下一個時代的船,注定要從新的碼頭起航。
FOMO 的結果是,頭部互聯網公司通過投資或自研的方式,将籌碼壓在了許多艘船上。
也有人說,投資與否,完全取決于話事人 " 對大模型是否有 belief",就像曾經信仰移動互聯網一樣的信仰,不是陳桂林要一槍一個的那種。
事實上,面臨選擇的不隻是互聯網大廠的投資部門,還有身處大廠的高管和普通員工。
例如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已經在大模型創業賽道中走完一輪。2023 年 2 月,正是王慧文那篇廣爲流傳的 " 英雄帖 " 打響了大廠高管進軍大模型創業的第一槍。但 4 個月後,王慧文因個人身體原因暫時退出,美團則以 20.65 億人民币收購了光年之外。
2024 年 4 月 2 日,美團 CEO 王興發布内部郵件稱王慧文即将回歸,将以部分時間作美團顧問,但沒有透露其具體業務方向是否仍與 AGI 相關。
一年多時間裏,陸續有更多大廠高管做出了相似的選擇。
根據科技媒體智東西統計,目前已有 14 位大廠高管離職投身 AIGC 創業。阿裏和百度各有 3 位,其餘 8 位來自微軟、Meta、字節、滴滴、美團等公司。
公司投資是用錢買可能性,大廠高管自帶資源甚至資金下場,但普通員工選擇投身大模型創業,則意味着用職業生涯的穩定性賭一個爆發性增長的機會。對普通員工而言,這道選擇題一旦選錯,将面臨更高風險。
一位互聯網行業資深員工評價:" 這跟普通跳槽不一樣。你如果原來做信息流,跳槽去另一家公司做增長,gap 不會那麽大,都是一個體系内的業務,等你下一次再跳槽,這些業務上的積累都是有效的。但如果跳去做大模型,就是兩套體系了,做不成再回來的話,面臨的問題會更多。"
于是,從看大模型的投資人,到觀望大模型創業機會的普通員工,都不得不面對同樣的一個問題—— " 你對大模型有 belief 嗎?"
在大廠内部,轉崗到大模型相關部門是相對穩妥的選項,因爲不用脫離原有的大廠環境,也無需增加一次跳槽記錄。
面對新獨角獸的 " 誘惑 ",不少普通大廠員工仍在搖擺。完成超 10 億美元的 A 輪融資後,月之暗面層發布若幹條增長産品的招聘啓事,一位在互聯網大廠做增長的産品經理一度猶豫要不要嘗試投遞,最後沒有付諸行動,是因爲她覺得 " 現階段 PM 能做的事情很有限 "。
但搖擺者的另一邊,早已有更多人選擇沖鋒。
3 月底,月之暗面組織了一場觀影活動,活動群内,不少來自互聯網行業的群友表達了加入月之暗面的意願。而招聘官網上,增長産品的崗位需求已經被撤下,這意味着這家大模型明星公司,已經迅速招到了滿意的成員。
參考資料:
1)李水青,《14 位大廠高管出走,湧入 AIGC 淘金》,智東西。
2)王與桐,《兩筆 10 億美元級大模型融資,互聯網大廠又開始搶項目了》,晚點 Lat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