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部作品豆瓣開了 8 分,有人安利。
Sir 會撇撇嘴:
嗯,還行吧,那找時間瞅瞅。
如果它開分之後,分數還能逆勢上漲。
咦?有點意思。
再如果,它是一部劇,而且還是一部武俠劇。
那必須看看啊——
蓮花樓
前幾天大結局。
後台的粉絲催了很久——
而 Sir 更好奇的是。
到了 2023 年,還有人在拍武俠,還有人在看武俠,那爲什麽都說武俠沒落了呢?
《蓮花樓》這樣的劇熱播,會讓武俠複興嗎?
這就要來看——
《蓮花樓》火了,火的是什麽。
01
先說設定——
武林門派林立," 李相夷 "(成毅 飾)和 " 笛飛聲 "(肖順堯 飾)分别是兩大門派之主。
在兩人的一次巅峰對決後,李相夷身負重傷,退隐江湖,化名 " 李蓮花 "。
十年後,李蓮花被迫和昔日對手 " 笛飛聲 "、刑探 " 方多病 "(曾舜晞 飾)一同探案、匡扶正義。
聽上去,故事中的元素很熟悉,帶有傳統武俠的氣質。
比如劇中提到的懲惡揚善、鋤強扶弱、救濟天下。
又有破案懸疑,案件一環接一環。
很多人說《蓮花樓》在武俠 + 懸疑類型混搭上做得好,是好看的原因。
但我們所理解的傳統武俠,其實一直是這麽玩的。
比如陸小鳳、楚留香系列,既是武俠,也是典型的懸疑破案故事。
所以看《蓮花樓》的長處。
它不像是一種突破,而是一種複古。
甚至,更進一步。
比如對于懸疑破案類型細節上的呈現,傳統探案該有的步驟,一個不少。
1、 勘察現場
例如這段。
衆人随李蓮花來到石壽村,卻意外撞見怪物和死屍。
遂開始分析現場,僅憑打鬥痕迹就能判斷出派别和功法。
2、 驗屍
比如。
玉城二小姐意外死于客棧,李蓮花爲還原死因,驗屍分析。
通過屍體腐爛推斷死亡時間,分析兩處緻命傷。
3、 分析推理
還有這個情節。
李蓮花通過親身試穿嫁衣,還原采蓮莊嫁衣殺人的真實情況,分析新娘死因。
甚至,還不避諱地呈現了一些驚悚元素。
一個例子。
在石壽村探尋江湖高手失蹤事件,營造出一種 " 寂靜嶺 " 的恐怖氛圍。
又通過怪物突襲和特效化妝來增強視覺刺激。
但。
如果隻是懸疑類型,肯定不會吸引來如此多的受衆。
《蓮花樓》第二個讨巧的地方在于——
在保留了這個底本的前提下,不論是成毅飾演的李蓮花,還是曾舜晞飾演的方多病,亦或者是肖順堯飾演的笛飛聲。
都是在選角上足夠貼近當下主流受衆審美。
而三人互動中點綴的喜劇橋段,更是做到了足夠加分。
營造出了很強的 CP 感。
這些在類型、讨好觀衆元素上的加碼。
是《蓮花樓》殺出重圍的原因。
有調整,自然也會産生争議。
尤其是對于傳統武俠,看着金古梁長大的受衆來說。
看着這劇評論區出現的一些關鍵詞:角色可愛、輕喜劇、快節奏 ……
都會有些荒誕感。
類型上的複古還原,與氣質上的現代讨巧,最後造成的沖突,也是當下制作武俠作品普遍面臨的問題。
它還有一件還沒去褪去的長衫。
02
但要說《蓮花樓》沒有武俠氣質,Sir 是不同意的。
不論是懲惡揚善、鋤強扶弱的主題,還是劇中角色處處以 " 義 " 當頭的行事作風。
都能看到很多傳統武俠的影子。
而真正讓《蓮花樓》破圈的是它的" 反套路 "。
相對于過往作品中,變強 + 複仇的套路,《蓮花樓》的主線故事一句話可以概括——
一代大俠,決定去死。
主角李蓮花。
年少便立于武林之巅、不敗之地,他驕傲潇灑、愛做英雄。
卻被算計,身中天下第一劇毒,師兄害他、門派解散、門中兄弟傷亡慘重。
細數過往作品,類似的主角都有一個主線任務:複仇。
但,李蓮花的任務卻是" 放下 "。
放下的是名利,但不變的是傳統武俠氣。
比如情義。
在衆人都以爲師兄戰死時,李蓮花奮力尋找師兄十餘年,哪怕是屍體。
不顧自己已是苟延殘喘,也要查明師兄死亡真相。
比如恩怨。
李蓮花對待昔日對手笛飛聲。
沒有卧薪嘗膽地制定複仇計劃,沒有一心想除掉對方。
而是救他、幫他解毒、複原記憶。
是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
更讓 Sir 震驚的,是他對雲彼丘的原諒和救贖。
雲彼丘曾受蒙蔽,給他下毒。
這毒,世間之最,無人能解,讓李相夷幾乎武功盡失,也造成了長達十年的折磨。
一般人怎能放下?
但李蓮花不僅原諒了對方,而且看出了他在暗中贖罪,爲他辯護,救下他。
可即便如此,李蓮花也不是全程聖母。
他不混淆是非。
當師兄想要颠覆朝廷,走上不歸路時,他一邊眼含熱淚,爲了多年的手足情惋惜。
另一邊也毫不手軟,手刃師兄,清理門戶,爲了師門,也爲了天下大義。
就在做完他需要擔負的責任之後。
他卻說: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然後孑然一身離去。
甚至,劇中爲了強化這種反套路的選擇,還用了一個很俗套的設計。
李蓮花的身世。
反派颠覆朝廷的理由,是誤以爲自己是前朝舊主的後代。
但直到最後發現,李蓮花才是。
并且,這個身份,也讓李蓮花站在了所有現實力量的對立面。
他拯救了這個蒼生,可不僅反派要殺他,連皇帝也很難容他。
因此,他才必須舍棄唯一有可能救活他的東西。
拯救皇帝,也換取寬恕。
所以不論是自己的歸隐之心。
還是外部的現實壓力。
當衆望、名利、可能還有生命,都不重要。
李蓮花隻剩下了一葉扁舟。
從此消失再江湖中。
潇灑,肆意。
因此劇集結束後,很多人都爲這個結尾而憤憤不平。
但事實上。
正是這個結局某種程度上挽救了這部《蓮花樓》,也完成了這部武俠作品的突圍。
一個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用了十年時間跟過去的自己告别。
這難道不武俠麽?
03
回歸到武俠。
很久以來,武俠都被稱作是成人童話,但武俠的内在,或者說前邊提到的 " 長衫 " 指的是什麽?
絕不隻是很多人以爲的超級英雄式的力量與拯救世界的目标類比。
而是從誕生之初,武俠就寄托了傳統文人士大夫的想象,幾乎每一個武俠元素對應的,都有來自現實的不甘與無力。
江湖之所以是江湖,就因爲它不需要規矩束縛。
武俠之所以是武俠,就因爲它承載了文人的浪漫理想。
所謂武俠的爽感,不論是寫郭靖的 " 俠之大者爲國爲民 ",最後選擇爲國力戰而死。
還是小說中無數英雄俠客,報得大仇,走上巅峰之後,選擇歸隐,相忘于江湖。
都是一種浪漫化的功成名就。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大部分都是男性視角。
而《蓮花樓》順應當下觀衆的需求,視角開始轉向女性。
舊的武俠模式,和新的時代視角,能兼容嗎?
過去的武俠。
很大程度上體現的是男性出人頭地的欲望——
對武功的執念,身邊有足夠的愛慕者,擔心江湖的險惡,又渴望擔當道義做個大丈夫。
更年輕化的武俠呢?
或許仍然有武功的展示,仍然有爲國爲民的人設。
隻不過,都淡化爲了背景。
比起雄心壯志。
更重要的是個人的情感和魅力。
外表俊朗的偶像演員,喜感十足的 CP 互動,讓男女感情戲靠邊站的設計,甚至是全程開了不少金手指的爽文叙事。
比如李蓮花 " 揚州慢 " 這一點剩下的内力,都能讓他擁有 " 金手指 "。
李蓮花逢兇化吉的本事,大多來自設定,出場就是大俠。
而李蓮花的選擇,也變成了刻意爲之——幾乎所有人都想他活,但他自己卻偏要死。
這幾乎是一開始就設定好的美強慘人設。
因爲留給觀衆的這層 " 意難平 ",才是《蓮花樓》最後的殺招。
觀衆看不到雙雄在東海複刻十年前的對決。
看不到三人組重新聚合,再破奇案。
也看不到一個有李蓮花的廟堂江湖,依然能海晏河清,安甯祥和。
因爲不可能,也不敢信。
幻想在落地之前最好歸宿,都是搶先殺死自己。
歸根結底,武俠還是理想歸宿、成人童話。
觀衆期盼着有一個李蓮花,如流星劃過,來攪動現世的波瀾不驚。
北青藝評曾有一次采訪徐皓峰,問:如何才能讓武俠片不消亡?
徐皓峰答:武俠片要生存下去,必須寫出完整的故事,而且故事要切合時代的一種大衆情緒,這樣才能和當今的人發生作用。
那麽,都 2023 年了,武俠片對當下的年輕觀衆還能意味着什麽?
更有想象力的類型空間,還是更酷炫的功夫奇觀,亦或者更奇情的戲劇沖突?
武俠都很難做到。
Sir 覺得,武俠從過去那種高亢的狂想曲——想要快意恩仇,想要叱咤風雲。
變成一種淺吟低唱的精神慰藉。
人對于掌控這個江湖的信心,淡了。
大家隻願意從這個渾濁的世間潇灑地穿過。
暢想着——
有酒,有良辰美景,騎上駿馬,穿上好看的衣服,和有意思的人,一起做一些有意思的事。
這等人生,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