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雷晨
編 輯丨張銘心 江佩佩
站上萬億市值後,小米集團(1810.HK)發布 " 史上最強 " 年報。2024 年,小米實現營收 3659 億元,同比增長 35.0%;經調整淨利潤達 272 億元,同比增長 41.3%。2024 年第四季度,小米單季營收首次破千億,達 1090 億元,同比增長 48.8%;經調整淨利潤 83.16 億元,同比增長 69.4%。

(雷軍微博截圖)
年報發布後,3 月 19 日,小米集團港股股價收漲 0.95%,報 58.2 港元 / 股,市值超 1.46 萬億港元。

2024 年是小米 " 人車家全生态 " 戰略正式啓動的一年。在 3 月 18 日晚間舉行的财報電話會上,小米合夥人、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小米 " 人車家全生态 " 閉環的協同效應才剛剛開始呈現。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這份年報中,小米的手機業務作爲沖擊高端的 " 排頭兵 " 進展顯著,汽車業務成爲第三條增長曲線,IoT 業務則繼續發揮 " 利潤穩定器 " 的作用,可守亦可攻。
财報顯示,小米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2024 年,小米在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上的收入達到 328 億元。
3 月 18 日,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在社交平台上宣布,小米汽車将 2025 年全年的交付目标從原計劃的 30 萬台提升至 35 萬台。此前雷軍還透露,小米汽車剛剛完成了第 20 萬輛新車的交付,标志着其量産能力與市場認可度邁上新台階。
3 月 19 日,有市場消息稱,小米将擴大在建的二期工廠至約 105 公頃,以應對持續增長的訂單需求。記者就此向小米方面求證,對方暫未回複。
輝煌的業績背後,小米也面臨着新的挑戰。萬億市值的光環下,如何持續保持增長動力、如何在高端化戰略中實現全球突破,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
盧偉冰表示,未來小米的高端化戰略,将從手機和汽車領域拓展到全品類到全生态,從中國市場邁向全球市場。在他看來,随着各項戰略的穩步推進,以及持續的科技創新和管理變⾰,小米将邁向更高的發展階段。
小米的高端化野心
近年來," 高端化 " 已成爲小米全力塑造的品牌形象關鍵詞。
2022 年,小米⾸次提出 " 規模與利潤并重 ",經營理念從過去的 " 規模爲先 " 逐步轉爲追求 " ⻓期持續⾼質量增長 "。
在戰略規劃層⾯,小米在 2023 年明确了 " 人車家全生态 " 的總體戰略,此後将總體戰略的實現路徑拆解爲⾼端化戰略、産業能⼒領先戰略、AI 戰略、OS 戰略、新零售戰略等六大子戰略。
2024 年,小米明确了新十年的奮鬥目标,即成爲全球新⼀代硬核科技引領者。
如今,這場浩大的棋局已然步入中盤,戰鼓餘音從年報可窺見一二。
" 我們把在規模和利潤之間取舍的單⼀命題,轉變爲認知和能力建設的長期命題,希望通過底層能力的提升來實現長期⾼質量的經營和成長。" 盧偉冰曾表示。
從小米交出的這份成績單來看,其已經從過去的規模狂奔轉向利潤精耕。
其一,手機業務正逐步從以往的注重銷量,向着重提升産品單價的方向轉變。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蘋果作爲行業巨頭,長期占據高端市場高地,小米則迎難而上,對标蘋果。在近年來的新品發布會上,小米屢次将新機與蘋果手機進行對标。
從市場數據能直觀感受到小米的 " 逆襲 " 成果。2024 年,在中國大陸地區,小米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占整體智能手機出貨量的比例升至 23.3%。其中,4000 元~5000 元價位段市占率躍至 24.3%;5000 元~6000 元價位段市占率也達到 9.7%,創曆史新高。
盧偉冰表示," 以小米 15 Ultra 爲例,作爲面向 6K+ 超高端市場的産品,其比上代同期銷量增長超 80%,充分證明我們的高端化路線走對了。"
其二,汽車業務成爲繼手機、IoT 後,小米的第三條業績增長曲線,全年貢獻 328 億元收入。
2024 年 3 月,小米 SU7 一經推出便成爲爆款車型,上市 9 個月累計鎖單超 24.8 萬台;截至 2025 年 2 月,小米 SU7 已連續 5 個月交付量超 2 萬台;截至 3 月 18 日,累計交付達到 20 萬台。
2025 年初,小米 SU7 Ultra 更是來勢洶洶,劍指高端車型市場。小米 SU7 Ultra 開售僅 3 天大定就突破 1.9 萬台,鎖單超 1 萬台,直接提前完成全年任務。
其三,IoT 業務繼續發揮 " 利潤穩定器 " 的作用,可守亦可攻。
财報顯示,2024 年小米 IoT 業務首次營收突破千億元,毛利率同⽐提升 3.9 個百分點⾄ 20.3%,達到曆史新高。其中,大家電業務收⼊同⽐增長 55%。
" 在手機和汽車比較穩了之後,我們就開始其他産品的高端化。去年我們在空調、洗衣機方面推出了兩款行業的爆品,無論是我們的空調還是雙滾筒洗衣機,在行業都是非常創新的。" 盧偉冰表示。
這意味着,在小米的高端化戰役中,IoT 仍有一定發揮空間。
盧偉冰在業績會上強調,未來,小米的⽬标是推進全品類⾼端化。" 我們不僅要在⼿機的 6000 元以上價位段繼續向上突破規模,同時,我們的⾼端化戰略還要從⼿機和汽⻋領域拓展到全品類到全⽣态,從中國市場邁向全球市場。"
離 2 萬億市值還有多遠?DeepSeek 這麽說
從汽車到手機,從智能家電到生态鏈産品,小米通過技術創新與用戶洞察的深度結合,持續向高端進發。
與此同時,市場的反饋也頗爲樂觀。2025 年開年,小米的股價便一路高歌猛進,2 月首次突破萬億港元。
年報發布後,3 月 19 日,小米集團港股股價收漲 0.95%,報 58.2 港元 / 股,市值超 1.46 萬億港元。
DeepSeek 給出小米估值目标價
50 — 52 港元
小米财報發布之後,有讀者在 DeepSeek 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你有 10 萬閑錢,你會買小米的股票嗎?"
DeepSeek 的分析框架非常專業,邏輯清晰閉環,最後給出了 50 — 52 港元的機構目标價,并提示若已接近目标價,需要警惕回調風險。但實際上,截至财報發布當天,小米收盤價已經是 57.65 港元,遠超 DS 目标價,可見冷靜客觀的 Ai 目前還是很難評估人類情緒對股價的影響。

資料來自 DeepSeek
在機構分析人士看來,除了各業務線全面增長,近期小米股價增長的背後,尚未發布的 AI 智能眼鏡、YU7 車型以及 MIX 系列手機,也是關鍵的催化劑。
多家機構也紛紛調高小米的目标價。
比如,中金公司指出,小米 2024 年四季度業績超出其預期,主要是互聯網業務收入及毛利率超預期,汽車業務毛利率超預期。綜合考慮盈利預測調整和對公司長期汽車及 AI 相關前景的看好,上調目标價 14.9% 至 70 港元。
此外,花旗也上調了對小米的目标價。花旗稱,小米的物聯網、互聯網及電動汽車毛利率均優于花旗預期,但整體毛利率因安裝服務成本激增而低于預期。
但亦有機構對小米股價的增長保持謹慎樂觀的态度。
摩根大通發表報告指出,小米的基本因素繼續保持強勁,核心盈利穩健增長,電動車出貨勢頭強勁,但相信在近期強勁的表現後,今年留給市場的驚喜空間已經不大。
該行指出,雖然基本因素仍然強勁,但對于小米電動汽車持續強勁增長、物聯網和智能手機因消費補貼以及在智能眼鏡、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新領域取得突破(尚未得到證實)的一些預期,其現在的股價定價已非常樂觀。
機構的觀點折射出,在站穩萬億市值後,小米後續如何進一步打開增長空間,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在電話會上,談及未來的發展戰略和目标,盧偉冰表示,首先,小米将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打造長期科技護城河,成爲全球新⼀代的硬核科技引領者。
" 其中非常重要的⼀點是,全力推動 AI 技術在各個終端産品的落地。AI 技術已經滲透⾄我們各項業務中,未來我們将⽤ AI 重構澎湃 OS 底層,⽬标 2~3 年内完成向 AIOS 的進化,全⾯提升用戶體驗。" 他提到。
其次,從産品出海走向模式出海。小米将推進全品類和全球化的高端化,并在海外建立新零售,通過全球基建實現模式輸出,以實現⻓期持續⾼質量增⻓。同時,小米也将穩步推進組織與管理體系的優化升級,不斷挖掘未來管理變⾰的增量紅利。
最後,盧偉冰重申,小米汽車及其他業務的成功再次證明了小米模式和小米方法論的強大和普适性,即通過精準的用戶洞察和⾼壓強的研發投⼊,持續打造超越用戶預期的爆品,通過⾼效率、⾼質量的新零售模式提供銷售和服務。
" 我們堅信,這套模式和⽅法論将持續賦能小米所有業務的⻓期發展。2025 年,我們已經開啓了全新的征程。我們相信,随着各項戰略的穩步推進,以及持續的科技創新和管理變⾰,小米将邁向更⾼的發展階段。" 他說。
盧偉冰認爲,未來的小米,依舊充滿無限可能和想象力。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