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譚海燕 李香香 實習生鍾言
編 輯丨孫靜芳 譚婷
提起外資,各方的關注度總是居高不下。
近年來,我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量持續上升,顯示外資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在華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爲 42108 家,同比增長 11.4%。
可以看到,盡管全球投資貿易受到諸多不确定性因素擾動,但對衆多跨國企業而言,中國仍是全球産業鏈中不可替代的一環。
另一方面,外資曆來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并且重要性不減。這在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就有着直觀體現,2023 年廣東外資企業以占全省企業總量不到 3%,但卻貢獻了全省 21.4% 的稅收、33.7% 的外貿進出口、32.4% 的規上工業增加值。
11 月 7 日,作爲 2024 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配套活動之一,2024 廣東外資企業百強榜單首次發布。
透過這份榜單洞察廣東外資吸引力,多個結構性的信号值得關注:
例如,制造業領域的上榜企業數量最多,這符合廣東的制造業大省 " 人設 ",并且七成以上爲高新技術和知識密集型企業,折射出廣東利用外資水平與産業轉型升級的 " 同頻共振 ",不少上榜企業更是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産業的 " 龍頭 " 企業。
此外,89 家上榜企業集中分布珠三角 9 市,一方面與該區域厚實的産業基礎息息相關,另一方面近年來随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而不斷優化的投資環境、貿易環境和開放優勢,亦已成爲至關重要的外資 " 引力 "。
同時,這 100 家上榜企業合計在廣東投資 366 億美元,其中單個企業投資額均超過 1 億美元,最大的投資達到 25 億美元。這則意味着,廣東外資項目的 " 個頭 " 都頗爲可觀,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殼牌等一批重大外資項目的落地,釋放出強大帶動效應。
" 這 100 家上榜企業,體現了外資企業在大灣區乃至全球經濟格局中的重要角色。"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申明浩認爲,通過榜單能夠看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從傳統到高科技、國際化、現代化的轉型升級,以及從 " 世界工廠 " 到 " 全球創新中心 " 的不斷躍升。
重倉高端制造成趨勢
Jean-Paul Thiery 是法國國家科學院榮譽科學家,現任廣州百吉生物制藥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兼科學委員會主席。
2015 年,Jean-Paul Thiery 第一次來廣州參加學術會議,而後又被一個創新項目所吸引——一家于 2016 年在新加坡成立、2017 年落戶于中新廣州知識城的創新藥企——百吉生物。
談起外企在廣東,不光百吉生物自身是一個典型案例,Jean-Paul Thiery 也對諸多變化多有觀察:" 廣州大量研究機構在五六年前開始發展,并在三四年内成熟。半導體、通訊電信等制造業也飛速發展,其他未來産業也在嶄露頭角,這在全球其他地區都是難以複制的。"
就在百吉生物落戶的廣州開發區,目前已經集聚各類科研機構超 1000 家,研發投入強度高達 6.65%。
這次發布的榜單也顯示,制造業上榜企業最多(69 家),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綠色石化、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等占比達 80%,七成以上爲高新技術和知識密集型企業,總體反映了廣東高質量利用外資水平。
巴斯夫、埃克森美孚、西門子、樂金……一批全球知名的跨國企業,成爲上述外資新趨勢更具體的印證。
德國巴斯夫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企之一,最初隻是想在中國進行紡織染料銷售,但随後不斷延伸産業鏈布局,并 " 重倉 " 廣東。2024 年,巴斯夫在華南建立的首個企業科研創新平台——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一體化技術中心正式啓用。
巴斯夫高級副總裁、巴斯夫一體化基地(廣東)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誠柯表示,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項目是中國重化工領域的首例外商獨資項目,于 2019 年正式啓動建設,巴斯夫的 " 湛江制造 " 産品自 2022 年 9 月起就已經進入華南市場,特别是在汽車和電子行業。
" 巴斯夫還在湛江建立包括分散控制系統(DCS)、汽車技術、安全科技等在内的服務中心。同年 9 月,巴斯夫在廣東舉辦了一場同地協作活動,超過 25 家企業參與。" 馬誠柯說,我們投入于建設一個融合共生的生态系統,其影響力将輻射至廣東乃至華南的更廣地域。
廣東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秘書長王奕總結,廣東外資企業投資總體呈現制造業外資發展态勢良好、高技術産業外資穩定提升、吸引歐美外資增長較快、大項目落地總體保持較好勢頭四個特點。其中,全省高技術産業外資占比從 2019 年的 22.7% 提升至 2023 年的 41.2%。
申明浩認爲,通過外資百強企業,能夠看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從傳統到高科技、國際化、現代化的轉型升級,以及從 " 世界工廠 " 到 " 全球創新中心 " 的不斷躍升。從投資的行業看,外商投資大灣區高端制造業是新趨勢,超高清視頻顯示、精密儀器設備、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高技術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增速明顯,高技術制造業占省内制造業外資比重已過半。
Jean-Paul Thiery 甚至認爲,過去是中國向外尋求創新技術賦能、轉化,以後可能是中國逐步掌握一系列的新興科技、新興産業。10 年後,或許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納米技術等方面,粵港澳大灣區都可能在全球遙遙領先。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劉雪菲表示,随着全球産業鏈、供應鏈深度重塑,中國的定位正在從過往的制造中心向創新中心轉變。爲了服務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目标,未來廣東可以通過擴大自由貿易區的覆蓋範圍,加強與其他地區的合作,以及推動更多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區總部,提升對全球創新資源的配置能力,進一步吸引外資。
如何撬動更多外資?
進一步觀察榜單,從投資來源地看,外方投資主要來自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和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 16 個國家與地區;從區域分布看,89 家上榜企業集中分布在廣州、深圳等珠三角 9 市,其餘 11 家來自汕頭、湛江等 6 個粵東西北地市。
對廣東而言,如何撬動更多外商投資,無疑是一道 " 必答題 "。這包括要讓現有外企 " 留下來 " 并 " 再投資 ",以及吸引更多新投資。
亞太森博(廣東)紙業有限公司是一個富有代表性的例子。該企業隸屬于新加坡金鷹集團,成立于 2002 年,現已投資超 130 億元,2023 年産值超 87 億元,是廣東省制造業百強企業,也是中國最大的高檔文化紙生産商之一。
亞太森博公共事務總經理楊歡介紹,2020 年,江門市政府與亞太森博簽訂了增資擴産 200 億元一攬子合作協議,其中三期高檔文化紙項目至今曆曆在目,從簽約到投産不到 17 個月,不僅刷新了集團項目的曆史建設速度,也刷新了整個造紙行業的速度。
正是這樣的營商環境,才使讓亞太森博不斷加倉廣東," 金鷹集團看好中國經濟發展,以港币 261 億元收購維達國際,目前國内文化紙及生活用紙兩大造紙龍頭企業同屬金鷹且落戶廣東 "。
申明浩認爲,粵港澳大灣區對外資的吸引力離不開其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形成的 " 強磁場 ",未來大灣區要以更便捷高效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外資企業在這片充滿活力和機遇的土地上實現新發展,例如注重數字化改善營商環境。
會計專業服務機構畢馬威,擔任着廣東省内多個城市與地區的招商顧問。畢馬威中國副主席、華南區首席合夥人李嘉林告訴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近年來廣東通過 " 引進來 " 策劃推動産業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 無論是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連續五年的不斷縮減,還是連續出台支持外資發展的系列政策,都彰顯出政府平等對待内外資企業,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 李嘉林說,廣東有完善的産業配套、優越的營商環境、廣闊的應用市場、開放的基因、優質的創新土壤," 随着廣東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和升級,服務業和新興産業也逐漸成爲外資進入的重要領域,爲廣東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廣東的數據也顯示,2023 年制造業外資占比達到 30.9%,爲近五年來最高點,顯示制造業外資回升的态勢已經形成;2023 年廣東全省實際到資超 1 億美元大項目 42 個,占全省實際外資的 57%。今年 1 一 9 月,到資 1 億美元以上項目 17 個,占全省實際外資的 40.2%。
不過,這也對招商引資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的快速發展,外資企業需要和廣東本地優勢産業、特色應用場景更加緊密結合起來。換言之,一方面廣東需要招引更契合當地基礎禀賦産業,另一方面更要創造好發展環境和空間。
" 我們對中國市場始終是長期看多、長遠布局,不會受到短期波動或外界因素所左右。" 粵港澳大灣區招商大使,安利(中國)董事長兼總裁餘放告訴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安利中國正在全面升級全國上百家安利體驗設施,打造展示多元價值的美好生活沙龍。此外,還在籌建安利紐崔萊在中國的第一個自有有機農場,希望拓展創新價值鏈,鞏固立足本土的原料供應鏈優勢。
" 外資企業要想在中國保持發展優勢,也必須不斷創新品牌、服務和産品。" 李嘉林說。
一圖看懂廣東外資湧現出的 " 含金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