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觀台(ID:JINGGUANTAICN)原創
文 | 馬舒葉 張 琳
謝中秀 李 欣
編 | 謝中秀
互聯網信息紛雜,真真假假、泥沙俱下。
近期,# 母嬰博主賬号孩子多爲簽約出鏡 # 的話題出現在微博熱搜。
有微博網友表示,其在 MCN 公司運營母嬰賬号的朋友爆料," 公司裏母嬰博主的小孩全都不是自己生的,是簽約了才出鏡的。有的博主賬号突然換了個小孩,騙我們是生二胎了,其實是上個小孩的簽約到期了。"
一面是 " 曬娃吸金 " 的母嬰博主賬号,一面是 " 孩子都是合約‘租’來的 " 的現實。令網友直呼," 全網都是‘騙’ "" 這也行?離譜了啊 "。
其實,互聯網從不缺 " 演員 "。
母嬰博主 " 造假 " 之外,有網友表示," 關注的備婚博主,光婚紗都有 10 件,全是打廣告。" 以及 " 關注的學習博主每年都在備考,但是每年都沒考上。"
" 穿着白大褂随便科普 " 的僞 " 醫生博主 ",亦在 2023 年初迎來了抖音、小紅書、快手等社交平台的聯合 " 整治 "。小紅書發布的數據顯示,從 2022 年 11 月至今,已經處置 46.9 萬篇醫療違規筆記,取消 1007 個不合規醫生資質認證,對 1157 個違規導流醫生賬号進行永久禁言,并處置涉嫌做号、發布同質化内容的賬号 5579 個。
層出不窮的 " 演員 " 背後,無非是爲了流量,以及随流量而來的變現。
伴随着 " 高熱度内容引發用戶追捧— MCN 跟上做号—用同質化内容引流帶貨 " 成爲一條産業鏈,用戶的 " 注意力 " 和 " 信任 ",也在被逐利而來的 MCN" 明碼标價 "。至于信息的甄别,就成爲用戶 " 沖浪互聯網 " 需要自行額外多加關注的事情。
本期小酒館,我們不僅和 MCN 的内部人,聊聊風靡一時的 " 大小姐回國繼承家業 "、"00 後養老博主速成 " 背後的 " 操作學問 ",還和 " 真情實感 " 卻慘被割韭菜的年輕人聊了聊他們的經曆,他們之中,有人親曆美妝博主 " 帶貨翻車 ",有人被出軌劇本、賣慘故事 " 騙空了眼淚和錢包 "。
當互聯網變得 " 步步是套路,到處是演員 ",用戶透過紛繁的社交網絡,擁有刷不完的信息,卻難以觸及 " 真實 " 本身,最終又會是誰來爲此買單呢?
3000 元 " 造 " 一個留學回國大小姐
奧菲丨 35 歲 MCN 創始人
從業十年,從打工仔到創始人,隻要有流量的地方,就一定會有 MCN 的身影,前段時間,火爆全網的 " 留學回國大小姐 ",也不例外。
" 打造一個留學回國大小姐 ",是在 2022 年年底,敏銳捕捉到小紅書上海歸 " 大小姐 " 回國繼承家業的幾篇爆紅熱帖後,我腦海中形成的想法。畢竟在 " 海歸 "" 大小姐 "" 繼承家業 " 等等沖擊眼球的關鍵詞之下,是結實的流量和帶貨引流的可能性。
此前,我正好手裏有一批走 " 留學博主 " 人設流量不理想的号,于是我當機立斷,安排運營人員,在社交平台批量發布 " 回國繼承家業 " 的圖文。
初期投入運營的 10 個賬号,甚至都不需要花錢投流,由于發布時間早,同一文章多頻次發布,流量的自然轉化效果已經足夠理想,而等賬号流量穩定,點贊評論數據能夠達到一定量時,再追加一部分的投流費用,前期隻用了不到 3000 元,就跑出了 3 個流量可觀的賬号。
MCN 要想掙錢,就一定要把故事講好。既然已經有了 " 大小姐繼承家業 " 的殼子,此後,這 3 個賬号各自爲 " 自己家廠子帶貨 " 也銜接自然,我隻需要安排運營人員,定期發布一些工廠照片,甚至是簡單地戴着精緻美甲喝茶的照片 " 假裝談生意 ",就能順利地把睡衣、真絲發圈等貨品 " 售空 "。如今這些賬号裏,單鏈接月流水最高的已經過了 5 萬元。
等這些賬号有了固定量的粉絲,初期打開銷量後,流量稍有下降,隻需安排 " 與父母據理力争爲粉絲謀福利 ""00 後整頓職場 " 等包含戲劇因素的帖子,就能迅速地把流量拉回,還能營造獨立思考、有個性的 " 實幹大小姐 " 人設,用戶關注這些賬号,也從初期的好奇,一步步轉變爲 " 在線追爽文 ",付費習慣被培養起來的同時,黏性也極高。
圖 / 真真假假的回國大小姐
來源 / 奧菲提供
其實,互聯網真真假假,行外人很難分得清楚,不過打着幌子賣貨的人多了,用戶也更加警覺了。
友情提示,對于用戶來說,要想真的避免被騙,或許可以先從警惕 " 帶貨 " 入手。
95 後幹養老暴富?背後全是 MCN 機構
琦琦丨 27 歲 公司職員
這兩年,我原本的就業方向受多種因素影響,前景堪憂,如今的我站在了重新選擇工作方向的十字路口。
就在最近,我在社交平台上頻繁刷到 "25 歲的我選擇了養老行業 ""95 後養老從業者 "" 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進入養老行業 " 等相關筆記,都說養老是未來的朝陽産業,抱着 " 沒準可以少走幾年彎路 " 的想法,我私信了幾位從業者,想問問他們日常的工作情況、工作難度和薪資情況等。
結果連着給好幾個不同的從業者發了私信後,卻是同一家機構的負責人加了我,然後發了不少項目書和加盟計劃等。當時有些懵的我,還以爲是某位從業者擔心介紹不清楚,讓負責人來加我。
圖 / 養老機構工作人員發的項目介紹
來源 / 琦琦供圖
結果當我點進這家機構的賬号後,我悟了," 離異寶媽做上門養老,90 天破百萬(元)""28 歲北漂女子裸辭做上門養老,收益可觀 "…… 暴富故事的背後都是 " 割韭菜 " 的味道。
包括我私信的幾位自稱從事養老行業的博主,也紛紛在這家機構的各個社交平台的賬号上亮相。在互聯網上,真的是 " 演員 " 無處不在,找一堆素人包裝成搶占先機成功造富的人,然後再割我們這些普通人的韭菜,這種套路簡直随處可見。
如今想起來我仍在後怕,太危險了,隻是想找份工作的我,卻差點成爲别人通往财富之路的墊腳石。
直播間劇本,我也上過當
盧克丨 28 歲 自由職業
" 前夫背叛了我,還給别的女人買房子。" 直播間裏,女主播聲淚俱下地哭訴令觀衆憤懑不平、血壓上升的遭遇,再甩出巨大的折扣," 原價 7000 多元的護膚品,現在隻要 99 元一套。" 評論區還有人刷着," 他做的那些事情,真的會遭報應。"
現在的我,遇到這樣的劇情當然是點擊 " 不感興趣 " 或者直接舉報。但第一次看到時,我是真的上頭并且相信,還下單購買了商品。
那是今年 3 月份的時候。
我是一個不常看直播,也不常通過直播購物的人,但日常也會刷刷短視頻打發一下時間。今年 3 月,我在刷視頻的時候,偶然看到一個老公出軌背叛、含淚大甩賣、低價賣貨的直播間。第一次看到這種劇本的我,在女主播聲淚俱下、繪聲繪色、引人入勝的故事,再加上巨大的折扣力度吸引下,稀裏糊塗就下了單。
當時的我還以爲自己 " 撿着大漏了 "。
但在退出這個直播間後,短短半小時内,我又刷到好幾個同樣被 " 出軌 "、故事差不多的直播間,賣的還都是我沒見過名字,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的貴婦膏、魚子醬眼霜。我這才醒悟過來,都是妥妥的套路,然後火速回到下單的直播間,把 99 元買的極地煥顔套裝退了。
圖 / 盧克刷到的 " 出軌 " 劇本直播間
來源 / 盧克提供
随後半個月,我又常常刷到這類出軌劇本直播間,我都是直接點擊 " 不感興趣 ",有一次我在直播間說了一句 " 又是劇本 ",結果就被拉黑禁言了。
這幾年直播間爲了吸引用戶花樣百出,今年 "315 晚會 " 也曝光了一些主播直播間騙老人、演劇本賣假貨的行爲。但現在仍有不少劇本直播的情況存在。我把我的經曆發到社交平台後,也有很多人反饋長輩就老看這種劇情直播,并買了不少東西。
針對這類直播,大家還是要回到商品購買的本質,詳細了解産品,再決定是否購買,别被跌宕起伏的劇情、主播的話術一時沖昏頭腦,稀裏糊塗就下單。
美妝博主才是互聯網的 " 老演員 "
cici 丨 24 歲 設計師
2022 年,我粉過的一位美妝博主 " 帶貨翻車 ",我也第一次見證了 " 一個演員的誕生 "。
當時,這位美妝博主接了一個美容儀的推廣,按照腳本約定,她需要連續試用數周之後,在視頻中展示使用美容儀後的皮膚狀态,但視頻上傳後 " 火眼金睛 " 的粉絲卻通過其 " 衣服 " 和 " 多天不變的枕頭褶皺 " 等細節發現,其聲稱的不同日期的皮膚畫面,其實都在同一天拍攝的。
被扒出視頻造假後,這位博主一直都沒有道歉或者澄清,或許是覺得 " 互聯網沒有記憶 ",等風波平息後,自己還是可以出來帶貨。
我甚至還從在 MCN 機構工作的朋友那邊了解到,這位博主的公司還安排員工集體當水軍,到這位博主的新視頻下方扮演 " 死忠粉 ",發一些 " 無論發生什麽事情,我們都會等你 " 的言論 " 帶節奏 "。
不過,粉絲也都不是傻子,互聯網也還是有記憶的,那件事後,這位博主的多個平台賬号都陸續停更,期間她幾次試水複出,都未成功。
圖 / 該博主視頻下方的評論
來源 /cici 提供
" 虛假推廣 " 在這個圈子似乎不算是新鮮事,我還聽在 MCN 機構工作的朋友講過,一些美妝博主其實根本不會化妝,公司會聘用化妝師來爲其上妝,因爲視頻最終呈現效果隻有妝前和妝後對比,粉絲也隻是 " 顔粉 ",不是真正來學化妝的。甚至還有一些公司會給博主 " 摳鐵皮 ",讓其能有湊數的分享素材。
這兩天我又刷到一個新的概念叫做 " 三不沾 ",即美妝博主在推廣視頻裏 " 不提産品、不露品牌、不講要點 ",等合作視頻發布後,品牌方會雇水軍僞裝成 " 成分黨 ",在評論區高度認同博主觀點,并帶節奏,最終通過所謂 " 路人 " 賬号之口報出品牌名,達到推廣效果。
說這些,也并非想全盤否定所有美妝博主,我覺得還是有許多非常良心的美妝博主,隻是行業套路深," 沖浪 " 時,還是得多留個心眼。
對 " 賣慘 " 故事真情實感,後發現是引流手段
小玖丨 29 歲 會計
互聯網傷我最深的,應該就是 " 前後反轉 " 的賣慘小故事和短視頻了。
近兩年,我經常會在抖音等平台刷到一些身世凄慘,瓜果賣不出去的農民爺爺奶奶,每每看到,我都會忍不住下單。一方面是因爲自己也要買水果,另一方面也是爲了獻份愛心。
但今年下半年,我偶然通過一篇報道了解到,許多這類賬号都是 MCN 機構精心孵化的,那些看上去很可憐的老人,大多都是當地人,收了 MCN 錢來出鏡的 " 演員 ",凄慘的故事也都是劇本,甚至打着 " 助農 "" 優質原生态 " 等旗号,宣稱是農戶自家種的水果,也都是公司從外面尋找的供應鏈,和視頻中的可憐老人無任何關系。
圖 / 小玖的訂單
來源 / 小玖提供
看過那篇報道後,我翻了翻之前買過的訂單,雖然店鋪沒有被封号跑路,但那之後,我再也沒有在這些所謂助農直播間買過水果了。
除了短視頻外,我印象中前後反轉最精彩的,應該是 " 偶遇了小時候照顧我的保姆姐姐 " 那一篇筆記。我像追連續劇一樣,追着那篇帖子看了好久,并爲此流下了 " 真情實感 " 的眼淚,特别是文案中寫的 " 我沒有告訴任何人,我從未忘記她 ",更是博得了廣大網友的同情。
但不久後,這篇帖子就被扒出來,是寫手一手 " 炮制 " 的引流帖。後來我再去看我收藏的帖子,果然對方已經注銷賬号跑路了。
不過寫故事引流的行爲,并沒有因爲時不時被大衆曝出而減少,反而還在延續。
前幾天我又刷到一篇 " 資助的妹妹談男朋友了,我挺失望的 " 的筆記,正當我準備參與讨論時,我留意到博主的簡介裏面稱自己是 " 撰稿人 "" 接情感咨詢 "。
被互聯網 " 小作文 " 騙過多次的我立即覺得不對勁。我又看了看博主的其他筆記,發現幾乎都是 " 虛構故事 " 或所謂 " 投稿故事 "。很快,我也在評論區找到了一些和我意見一緻的網友,都覺得 " 引流的味道太重了 "。
但這篇帖子用 " 戀愛腦 " 引流的效果已經達成,該博主發布的後續幾個筆記都是 " 高贊 ",3000+ 留言評論。
現在,我越發覺得 " 上網 " 真的不能太真情實感,否則自己的情緒都能成爲别人收割的對象。
* 題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 文中小玖、cici、盧克、奧菲、琦琦均爲化名。
*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