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之家 9 月 13 日消息,浙江大學研究團隊通過分子摻雜,實現了鈣钛礦半導體從 n 型到 p 型的連續轉變,同時可以保持極高的發光性能。
在可控摻雜的基礎上,團隊研制出具有簡單結構的鈣钛礦 LED,并創造了溶液法 LED(包括 OLED、量子點 LED 和鈣钛礦 LED)的高亮紀錄,達到了 116 萬尼特。
" 摻雜 " 是半導體領域的基礎概念。半導體材料之所以如此廣泛應用于電子技術,關鍵在于它們可以通過摻雜實現 p 型和 n 型兩種不同的導電特性。對于傳統半導體而言,通過 " 摻雜 ",即在晶格中引入雜質,可以實現對其電學性質的有效控制。
▲ 圖源浙江大學
鈣钛礦鹵化物是一種新型半導體,在太陽能電池、LED 和激光器等器件中表現出優異的光電性能,且易于低成本制備,在近年來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但由于其結構和成分較爲複雜,如何實現對其電學特性的精确調控是領域的重要挑戰。
團隊偶然發現,4PACz 這種實驗室裏非常常見的材料,由于它具有強烈的吸電子能力,當作爲摻雜劑引入鈣钛礦半導體時,可以有效地将原本是 n 型的鈣钛礦轉變爲 p 型。同時,在引入摻雜後,鈣钛礦半導體仍然保持着很高的熒光效率。此外團隊也發現了适用于鈣钛礦的 n 型摻雜劑。
通過可控摻雜技術,研究團隊成功制備出不包含空穴傳輸層且性能優異的鈣钛礦 LED。與此同時,與常規 LED 相比它還顯示出巨大優勢。
引入 4PACz 摻雜制備的 p 型鈣钛礦 LED,不僅結構簡單,而且實現了 116 萬 cd / m ²(116 萬尼特)的最高亮度,以及 28.4% 的外量子效率和 23.1% 的能量轉換效率。
浙江大學 2020 級博士生熊文濤介紹," 這些器件的超高亮度刷新了溶液法 LED 的記錄,其能量轉換效率爲可見光鈣钛礦 LED 的最高水平。"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IT 之家附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7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