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商隐社,作者 | 阿空,編輯|甄幸運
迪士尼,這個地球上最快樂的地方,最近有些不快樂。
明年就要迎來 100 周年之際,迪士尼在上月交出了一份慘淡的 2022 财年四季度(自然年第三季度)财務成績,該季度營收為 201.50 億美元,同比增長 9%,淨利潤僅 1.62 億美元,遠低于華爾街預期。
财報發出第二天,迪士尼股價下跌 13.16%,創下 21 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當日市值蒸發超 200 億美元。
迪士尼董事會緊急換帥,把已經退休的 71 歲老将羅伯特 · 艾格請出了山。此前他執掌迪士尼 15 年,主導了迪士尼收購皮克斯動畫、漫威、盧卡斯影業等一系列重大收購案。
迪士尼業務主要分為兩大闆塊,主題樂園、體驗和消費品業務實現營收和利潤尚可。而媒體和娛樂發行卻不甚樂觀。其中,被寄予厚望的流媒體業務此季度運營虧損達到 14.7 億美元(約 104 億元人民币),全年累計虧損超 40 億美元。實際上,自 2019 年推出 Disney+ 以來,迪士尼流媒體業務已虧損超 80 億美元。
可以說,流媒體業務拖垮了迪士尼。此業務是艾格在位期間被列為迪士尼的重點項目,這次把艾格拉回來,也有一絲自己挖的坑自己填的意思。
吃力不讨好的迪士尼流媒體
流媒體是艾格在任期間引入的想法。所謂流媒體就是像國内優酷、愛奇藝、騰訊、芒果等視頻網站的形式。随着電視媒體式微,觀衆轉向網絡視頻平台,流媒體市場火爆。此前流媒體這塊蛋糕米老鼠吃得不多,它都是将豐富的自制内容賣給奈飛(Netflix)等其他流媒體。
相比于 2007 年就進軍流媒體市場的奈飛,迪士尼晚了許多。2019 年 11 月 12 日,Disney+ 才正式上線,第一天就吸引了 1000 萬人訂閱。到今年第三季度,Disney+ 收獲了 1.642 億的付費用戶。
截至目前,迪士尼旗下有 Disney+、Hulu、ESPN+ 三個流媒體平台,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
Disney+ 瞄準各年齡層,風格相對合家歡。作為親兒子,它的内容庫裡有迪士尼及旗下機構的大量優質内容。從《瘋狂動物城》等迪士尼出品動畫,到《玩具總動員》等皮克斯制作動畫,再到《複仇者聯盟》等漫威系列電影,這裡是迪士尼旗下内容的線上主要輸出渠道。
Hulu 本就是流媒體巨頭,誕生于 2007 年,早已積累了相當多的流媒體内容,其中不少口碑甚高,比如當家劇集《使女的故事》是金球獎、艾美獎最佳劇集雙貫赢家。從美國流媒體視頻服務使用時長數據來看,奈飛和油管之後,排名第三的就是 Hulu。
《使女的故事》海報
迪士尼在 2019 年收購 21 世紀福克斯後,順理成章地擁有了 Hulu 70% 的股份。和 Disney+ 不一樣的是,Hulu 瞄準的是從電視向流媒體過渡的成人群體,用戶能在這裡觀看電視直播頻道,Q3 訂閱用戶有 4720 萬。
ESPN+ 則是全球最大的電視體育頻道之一,為用戶提供籃球、棒球、足球、高爾夫球等各類體育内容,主攻賽道相對垂直。但随着 Facebook、Twitter、雅虎、亞馬遜等網絡媒體開始涉足體育直播領域,ESPN+ 訂閱數連年下跌,目前僅剩 2430 萬付費會員。
Disney+ 還在燒錢換增長且短期内很難實現盈利,ESPN+ 雖然盈利但是體育轉播權的成本也在不斷上漲,Hulu 原創内容較少吸引力不強。這都讓 Q3 流媒體的虧損創了新高,共虧損 40.1 億美元,經營虧損率達到 30%。
實際上自 2019 年 Disney+ 成立以來,迪士尼流媒體部門 3 年虧損 80 多億美元,合人民币 568.8 億元,超過了愛奇藝成立 12 年虧損 450 億人民币的成績。
時任 CEO 鮑勃 · 查佩克曾表示 Disney+ 将在 2024 财年實現盈利,但照目前的形式看,這個預測明顯過于樂觀。
其實迪士尼做流媒體也有些吃力不讨好。流媒體業務通常伴随着高昂的内容和技術成本,而且與迪士尼傳統的影視售賣、租賃業務沖突。
以今年第三季度的内容銷售、授權業務營收為例,部分影片内容在流媒體平台播出造成電影票房減少,導緻營業利潤虧損了 2700 萬美元。同時,獨家新内容的提供雖然會赢得一些新的訂閱用戶,但影片也将受到盜版的侵害繼而影響訂閱收入。
目前的 Disney+ 就像 " 一座嶄新的雜亂王國 ",對于擁有衆多業務線的迪士尼來說,如何進行内部整合,選擇哪些内容上線流媒體平台,以及如何協調院線電影與流媒體平台窗口期都是其需要面對的問題。
流媒體說到底與電視、電影同為内容分發渠道。影視劇在流媒體上越受歡迎,就越會壓低其在其他渠道的利潤。
艾格究竟為什麼要執意做流媒體呢?
迪士尼為什麼要做流媒體?
艾格曾說," 推出在線流媒體服務 Disney+ 是因為我們認識到了消費者想要以不同的方式消費内容。這并不容易,因為這麼做就打亂了我們自己的傳統業務,但仍有必要這麼做,因為我們要回應消費者的需求。"
要理解什麼是消費者需求,就不得不提奈飛了。傳統媒體時代就是吃大鍋飯,電視上播啥大家就看啥,上映的電影也非常有限。而到了網絡時代,受衆的選擇增多,需求也瞬息萬變。用戶不僅可以選擇流媒體,也可以選擇短視頻,可能因為上線《鱿魚遊戲》而暫時愛你,也可能因為缺少《星球大戰》而抛棄你。
《鱿魚遊戲》劇照(奈飛出品)
奈飛是科技公司出身,相較于媒體更加注重分析用戶數據掌握個體觀衆的行為特點和偏好,使得更高程度的個性化和定制化成為可能,進而全面控制一種全新的稀缺資源,那就是觀衆的注意力。
内容行業總歸還是注意力經濟。張一鳴很早就意識到,用戶時長比用戶數量更重要,抖音就是憑借高留存率才成為字節跳動的王牌産品。
2017 年,進入流媒體十年,奈飛全年營收已經突破 100 億美元,這一年北美院線電影總票房是 110 億美元。也就是說,奈飛用十年時間再造了一個電影市場。
曾經有線電視及好萊塢對于奈飛花錢購買老舊内容版權的行為嗤之以鼻。但當奈飛開始自制内容,上線《紙牌屋》這樣的爆款劇集,成為傳統電視台和制片廠最大的威脅時,這些公司不惜犧牲版權收入也要将自家内容從奈飛平台下架,自行建立流媒體平台。
迪士尼也不例外。2017 年 8 月,迪士尼決定不再和奈飛續簽每年 3 億美元的版權費用合同。籌建自家流媒體平台後,迪士尼旗下影視劇逐步從奈飛下線,同時也不再為奈飛提供廣告服務,放棄了每年超千萬美金的廣告費。
回顧曆史就會發現,迪士尼總是善于擁抱變化。面對新技術與變化,迪士尼沒有把它視作洪水猛獸,總是嘗試盡早地洞察趨勢,并将其為我所用。
衆所周知,迪士尼以電影制作發家并聞名全球。但電視出現後,電影市場受到強烈沖擊。迪士尼敏銳地意識到,必須建立自己的廣播電視媒體,形成最貼近觀衆的傳播網絡。
通過收購和自建,現如今迪士尼旗下的廣播電視媒體涵蓋了美國第一體育媒體 ESPN、美國廣播公司(ABC)和迪士尼頻道。從體育賽事直播到美劇《實習醫生格蕾》、《摩登家庭》,再到迪士尼自家生産的影視劇,都通過其旗下的頻道播放。
如此,迪士尼就把握了内容行業的兩大命門:内容生産和渠道。
當喬布斯于 2005 年宣布将 Podcast 納入 iTunes 體系時,迪士尼也是第一批内容提供商之一。艾格曾自信表示:" 沒有哪家娛樂公司能比我們更好地駕馭不斷變化的媒體環境。"
因此,當流媒體浪潮來襲,迪士尼自然不會放過。" 一些公司之所以創新失敗,原因就是傳統。在創新之路的每一步上,傳統都會制造巨大的阻力。" 艾格說。
實際上,迪士尼建流媒體,既是大勢所趨,也是被逼無奈。
疫情讓迪士尼苦不堪言:迪士尼樂園暫停營業、拍好的影視劇改檔,尚未開拍的項目延期。電視業務一方面沒有賽事直播 ESPN 的付費用戶會加速流失,另一方面 ABC 等公共電視台的廣告收入也在減少。而年營收上百億美元的影業部門,不僅要熬過 2020 年上半年全球影院集體關門,還要承受《尚氣》等大片停拍帶來的每天幾十萬美元的額外成本。
線下業務的萎縮,倒逼迪士尼的戰略向流媒體傾斜,尤其是迪士尼重要的電影資産。為了最大化減少損失,迪士尼破天荒地把皮克斯動畫《1/2 的魔法》提前大半年放上了流媒體。
在疫情影響下,迪士尼隻有流媒體業務是高速增長的。作為惟一在疫情前就推出流媒體業務的好萊塢巨頭,迪士尼還獨占了疫情紅利——競争對手華納和環球旗下流媒體 HBO Max 和 Peacock 分别在 2020 年 5 月和 7 月才姗姗來遲。
迪士尼流媒體策略
那迪士尼又是怎麼發展流媒體的呢?總的來說可以歸為三點:開發 IP、規模化運營以及推出低價會員。
首先來看 IP。如今的娛樂産業,電影不再是單獨的存在,而成了 IP 的一個環節,協同效應而非垂直整合才能帶來經濟效益。
現在的迪士尼,已經發展成了一個擁有電影、電視、主題樂園,并将授權生意融入各個環節的媒體帝國。IP 化的品牌使得迪士尼的内容可以穿梭在不同的渠道,依靠品牌效應吸引用戶,并通過多渠道的對話來增加用戶和 IP 的黏性。
從 IP 價值來看,全球最賺錢的 10 個 IP 中,迪士尼手裡攥着 5 個。米老鼠和他的朋友們、星球大戰、迪士尼公主、漫威電影宇宙總收入達到了 3110 億美元,這樣的成績獨霸天下。
《星球大戰 7: 原力覺醒》海報
版權自然是迪士尼最在乎的東西。迪士尼本該在 1984 年就失去 " 米老鼠 " 的版權,但它兩次強勢說服國會将版權保護期延長了 39 年,以至于到明年版權才到期。
可以說,迪士尼的業務就是圍繞着 IP 的打造、交易與經營展開的。IP 是迪士尼的核心資産。艾格在位時,迪士尼的戰略就是将主要資源投入到打造超級 IP 上。
對漫威、皮克斯、盧卡斯影業和 20 世紀福克斯的收購讓迪士尼的 IP 庫存越來越多。迪士尼目前擁有的 IP 有公主系列、漫威系列、《星球大戰》《加勒比海盜》《玩具總動員》《超人總動員》《海底總動員》《怪獸大學》《尋夢環遊記》《辛普森家族》《泰坦尼克号》《阿凡達》《異形》和《奪寶奇兵》等。
很難有人逃出迪士尼宇宙吧。
對 IP 的開發,也推動着 Disney+ 的拉新和促活。星球大戰衍生劇《曼達洛人》幫助 Disney+ 積累了一批早期用戶。去年的《冰雪奇緣 2》《複仇者聯盟 4》,今年的《奇異博士 2》《雷神 4》《黑豹 2》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複仇者聯盟 4》海報
根據尼爾森的數據,2021 年用戶在流媒體上花費時間最多的前十部電影中,Disney+ 占到八部,榜單前三位是《夏日友晴天》《海洋奇緣》和《尋龍傳說》。
而 IP 和流媒體的聯動,也帶來了更大的内容想象力。在迪士尼收回版權之前,漫威為奈飛制作了多部劇集,但和電影内容缺乏聯動。如今,漫威通過迪士尼出品的《旺達幻視》等内容,明顯加強了和漫威宇宙的聯系。
其次來說說規模化。
2017 年 8 月,默多克突然邀艾格到家中小酌,默多克數次提到:" 我們不具備規模化,你的公司是唯一一家具備規模化的。" 這次談話後,迪士尼收購了福克斯主要資産,将規模化更進一步。
迪士尼一直保持壟斷地位,就在于它靠規模優勢高效地完成了兩項任務:一是很好地管理和控制了向市場投放新産品的成本和風險;二是牢牢地控制了産業鍊的上下遊。
受衆的内容需求在不斷變化,以前做内容是喂飯,現在則是靠吸引。内容生産充滿着不确定的危機,迪士尼的策略是用規模來應對變化,以此打造面對市場風險的對沖組合。
以前的影視劇生産者大多憑直覺做決策,他們推出大量作品,并清楚地知道其中大部分投資都會失敗,但同時也相信總有幾個劇會獲得成功并帶來巨額收益。而這些收益則足以彌補甚至超過公司在失敗劇目上的所有損失。
如果連續一段時間運氣不佳,小公司會破産,而像迪士尼這樣的大公司則可以依靠龐大的規模和雄厚的資本挺過來。
規模優勢不僅能幫助迪士尼吸引産業鍊上遊的尖端人才,比如挖走奈飛高管,還能夠控制宣傳和發行渠道的使用權,掌握創作新作品所必需的技術和金融資源,并且可以決定消費者在什麼時候、通過何種渠道以及以何種形式來獲得和消費這些娛樂作品。
在流媒體方面,規模化的優勢則在于,哪怕流媒體虧成狗,家大業大的迪士尼也有其他産業彌補虧空。
最後講講低價策略。數據顯示," 價格過高 " 是用戶取消流媒體訂閱的最主要原因。為快速積累訂閱用戶,在定價上迪士尼遠低于同行。
Disney+ 剛推出時每月訂閱費是 6.99 美金,用戶可以暢看 400 多部電影、25 個原創劇和 7500 集節目。
現在每月訂閱價格為 7.99 美元,低于奈飛基本套餐 8.99 美元。它推出的 Disney+、Hulu、ESPN+ 聯合訂閱包每月 12.99 美元,同樣比奈飛标準版的 15.49 美元價格還低。
便宜好用是消費者永恒的追求,這個策略成效明顯。截至 2022 年第三季度,網飛在全球訂閱付費用戶總數為 2.23 億,迪士尼流媒體總訂閱量已超過 2.35 億。也就是說,短短三年,迪士尼流媒體從用戶規模上已經實現了對奈飛的反超。
為了扶持 Disney+,保證 Disney+ 流媒體平台的獨特性,迪士尼從奈飛等競争對手平台上撤下所有内容作品。這就意味着奈飛失去了曾經火爆一時的漫威系列電影,無異于優酷失去了《甄嬛傳》。如果米老鼠再心狠手辣一點,迪士尼電影将消失在除 Disney+ 之外的所有互聯網世界。
此外,迪士尼旗下内容,有的壓縮線上線下窗口期,有的線上線下同時上映,或者直接在流媒體上映。
在第四次推遲上映時間後,迪士尼決定讓《花木蘭》用付費觀看的方式登陸自家流媒體,電影的售價則是 29.99 美元。這個計劃引發了院網關系的一次地震,也拉動了 Disney+ 的一波增長。
今年 6 月上映的《雷神 4》,9 月初就能在 Disney+ 上看到了,《女巫也瘋狂 2》則直接上線了 Disney+。而今年的《匹諾曹》《彼得 · 潘與溫蒂》等新片則跳過院線,直接投放 Disney+。
迪士尼流媒體虧損原因
雖說 IP 衍生劇是迪士尼的優勢,這也導緻原創劇集缺乏成為 Disney+ 的主要槽點。大多數情況下,Disney+ 隻是觀衆第九次重看漫威電影的地方。
迪士尼如今十分依賴翻拍或者續集,今年 8 月迪士尼公布的 37 部影視計劃中,就包含多部漫威、星球大戰、及其他經典 IP 衍生劇。盡管這在宣發層面可以節省許多成本,但衆多周知續集很難超越第一部。
迪士尼的核心競争力就是講故事的能力。一個典型的迪士尼故事總是充滿着樂觀與希望,觸碰到每個人心裡最柔軟的地方。它總能帶給人們愛與歡樂,讓人相信正義、善良、勇敢,擁抱冒險的同時也擁抱家人朋友。
但現在,迪士尼的故事正逐漸失去這種深入靈魂的力量,一次次陷入續集魔咒。迪士尼的經典動畫長片諸如《灰姑娘》《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花木蘭》等都拍過續集,但都反響平平。
這主要是因為要把要把續集拍成長片,故事挖掘空間極其有限,原作的世界觀設定和人物故事線是主要掣肘。迪士尼官方通常不會宣傳續集裡出現的設定,這些續集大多成了迪士尼的黑曆史。
在内容尺度方面,作為合家歡内容的标杆,迪士尼對于一切稍有可能越界的内容保持着非常謹慎的态度,早前漫威電影《銀河護衛隊》導演詹姆斯 · 古恩就因戀童言論被開除。
反觀其競争對手則十分大尺度。HBO 出品的内容向來以 " 很黃很暴力 " 著稱,看看《權力的遊戲》或《西部世界》就知道了。為奈飛打響名号的《紙牌屋》也囊括了性、政治以及暴力。即便是亞馬遜出品的喜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也不乏大量粗口和裸露場面。難以放開手腳做内容的迪士尼,怕也難吸引更廣泛的受衆。
《權利的遊戲》劇照
為什麼迪士尼會對黃暴内容這麼謹慎呢?這主要是因為迪士尼出品的内容還要面向電視及電影受衆。電視台在特定時間段隻能向所有觀衆播出同一部劇集,電影院也是如此,因此其必須盡最大的努力去取悅盡量多的觀衆。
而奈飛這種純流媒體公司并不采用靠廣告收入維持運營的商業模式,它不需要擔心劇集中的争議性場景會觸怒廣告商。而且它們提供按需自選播放的服務,并為用戶提供了許多選擇,即使某些劇集的内容觸犯了部分用戶,也不會帶來嚴重後果。
此外,流媒體不隻是把内容放到平台上,還需要建構用戶平台化的使用體驗。奈飛本質上是一家科技公司,類似我們的愛優騰;而 Disney+ 則相當于湖南衛視推出的芒果 TV。
相較于緻力于新技術與用戶體驗的矽谷科技公司來說,迪士尼這種傳統影視公司更聚焦内容,并不在意産品的細枝末節。因而 Disney+ 的基礎設施常為人诟病,比如平台糟糕的内部搜索設計。
正如迪士尼前 CEO 邁克爾 · 艾斯納所說:" 成功往往讓我們忘記獲得成功的動力來源。我們沒有義務創作藝術,掙錢是我們的唯一目标。"
為了掙錢,Disney+ 不得不拿出漲價和廣告這兩個流媒體最常用的殺手锏。
迪斯尼在今年 8 月份的時候便透露,想向用戶們多收錢,同時推出廣告支持計劃。
從今年 12 月 8 日開始,
Disney+ Basic 計劃(含廣告):價格為 7.99 美元 / 月;
Disney+ Premium 計劃(免廣告):價格從 7.99 美元 / 月上漲至 10.99 美元 / 月。
Hulu 和 ESPN+ 價格也有所上漲,當然平台之間捆綁套餐的價格也得往上加。
迪士尼媒體和娛樂發行部主席 Kareem Daniel 在一份聲明中說," 憑借我們新的廣告支持的 Disney+ 産品和整個流媒體産品組合的擴展計劃陣容,我們将以各種價位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以滿足觀衆的多樣化需求并吸引更廣泛的觀衆。"
其實誰都知道漲價和廣告是因為迪士尼的作品耗資巨大。比如《雷神》系列、《美國隊長》系列、《複仇者聯盟》系列等,拍攝成本最低為 1.3 億美元,《複仇者聯盟 4》成本甚至超過了 3.56 億美元。
2021 年,迪士尼流媒體平台内容及生産成本為 107.2 億美元。到了 2022 年,迪士尼的内容投入更是高達 330 億美元。
流媒體的盈利模式十分單一,不外乎内容分發收入、會員費、廣告費等。
内容分發方面,這些作品并不都賺錢。比如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總成本超 3.7 億美元,而總收入不過 1.7 億美元,這還是在沒有扣除票房分攤費用的前提下。
《花木蘭》劇照
而會員費也遠不能彌補虧空。漲價後,Disney+ 價格越來越逼近奈飛會員價格,低價帶來的增長窗口将縮窄,而且可能會面臨用戶出走。奈飛于今年 1 月宣布提高美國市場的訂閱價,此舉一出,用戶流失有所增加。
廣告方面,最新的廣告支持計劃效果如何,究竟是就赢得用戶還是殺死用戶,依舊是個問題。
流媒體如何盈利?
近些年來,流媒體市場風起雲湧。單就體量而言,奈飛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流媒體平台。随着亞馬遜、油管、HBO 等公司不斷攪動格局,蘋果、華納傳媒等相繼進入市場,Disney+ 四面受敵。
流媒體難盈利似乎成了行業共識,大多數流媒體都是空有規模不賺錢。國内長視頻三巨頭愛優騰同時也是虧損三巨頭,10 年燒掉 1000 多億。但今年,虧了 12 年的愛奇藝居然奇迹般地盈利了,賺錢态勢目前已持續了三個季度,今年總利潤達到 5.24 億。
奈飛也是。今年第三季度,奈飛營收同比增長,但利潤下滑。原因在于花大力氣做了用戶增長。
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奈飛面臨了較大的用戶流失,尤其是基本盤歐美市場。所以奈飛大力開拓亞太、拉美等新興市場,還開始嚴厲打擊共享賬号,在印度大幅下調了訂閱服務的價格等等。
但用戶增長的天花闆依舊是一個這個巨頭背後值得隐憂的問題,畢竟用戶終将是有限的,因此奈飛要進一步提升賺錢力也是一條難路,奈飛很可能下一步走廣告和遊戲業務來尋得出路。
而愛奇藝是怎麼盈利的呢?秘訣無非就是四個字——降本增效。
降本一靠裁員,二靠砍内容。去年愛奇藝裁掉了 20% 的員工,體現在一季度财報上就是研究與開發費用以及一般和行政費用分别降低了 29%、38%。
控制成本的核心還是在内容。愛奇藝砍掉了很多中小項目,一季度内容成本為 44 億,同比下降 19%。
增效則是把錢主要投入到頭部項目上。流媒體行業仍然逃不過内容為王的宿命,誰有核心内容,誰就有産業議價權。
早前先入局者就是流量的打法,誰能快速占領市場空白,積累越多新用戶,誰就能搶占先機。但是盤子就這麼大,有付費意願的用戶就這麼多,競争對手不斷湧現,新用戶增長眼看就要見頂,接下來就是拼内容質量了。誰能長期、穩定做出讓觀衆滿意的作品,誰就會領先。
一季度愛奇藝比較集中釋放了《人世間》《心居》《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等頗受好評的劇集,優質内容讓會員人數回暖。
愛奇藝一季度會員服務收入 44.71 億,同比增長 4%,成為盈利的關鍵。除了會員人數增長,還在于會員費漲價,每月漲了 3 塊錢。
流媒體平台大多采用捆綁銷售的商業模式,也就是把平台上的所有商品一次性打包賣給消費者,在定價上通常采用 " 價格歧視 " 策略。
不同的消費者對于同一件商品的價值感知有顯著的高低之分。要想确保利潤最大化,就要同時從高價值消費者和低價值消費者身上獲取利潤。也就是說,既要說服 " 高價值 " 消費者花高價購買,同時保證 " 低價值 " 消費者仍然能夠花低價格買到,比如精裝書和平裝書。
國外流媒體會員分有廣告版和無廣告版,國内分僅移動端版、移動端 + 電視端版就是這個道理。當然漲價的底氣還是靠高質量的内容庫存,以及能否持續推出爆款劇集。
再回到迪士尼,縱然财大氣粗,也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回歸講好故事的初心,把錢花在刀刃上。
迪士尼的精神圖騰 " 米老鼠 " 誕生于上世紀 20 年代,當時美國經濟正欣欣向榮。
但米奇真正走紅則是在此後經濟大蕭條的 30 年代。大耳朵、尖嘴巴、呆頭呆腦的老鼠給二戰前身處動蕩和不安裡的人們帶去了歡樂。
迪士尼是治愈所,是歡樂和夢想的源泉。911 之後,美國總統小布什勸慰災痛裡的美國人 " 去迪士尼吧 "。在迪士尼的樂園裡,悲傷可以被暫時忘記。
沒有人知道,克服流媒體這場危機需要耗費迪士尼多少資源,損傷多少元氣。但或許我們還是能相信 " 米奇永遠都能克服所遇見的難題 "。
參考資料:
1、《流媒體時代:新媒體與娛樂行業的未來》
2、《一生的旅程:迪士尼 CEO 自述》
3、首席商業評論《迪士尼火速換帥,百年老店守着金山餓肚子》
4、中國企業家雜志《上海迪士尼閉園,傳奇 CEO 再出山》
5、市界《黑白迪士尼:一手童話,一手金錢》
6、棱鏡《迪士尼大營救:過去 15 年他每步棋都下對了,這次呢?》
7、極客公園《Disney+ 巨虧 80 億美元,回歸的艾格能填上自己挖的坑嗎?》
8、毒眸《艾格歸來,能幫助迪士尼擊敗奈飛嗎?》
9、深燃《迪士尼 " 大地震 "》
10、虎嗅《把沒落的幻想王國帶到千億美元市值,這個男人經曆了什麼?》
11、36 氪《樂園收入不錯,電影收入暴跌,但迪士尼最大的問題還是 ES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