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3 日,刑偵懸疑劇《他是誰》終于熬到了大結局。
說是 " 熬 ",大家想必也懂了:追劇過程不可能好受。
這部劇在前陣以堪稱完美的開場,斬獲了全網一衆好評,并在豆瓣獲得 8.2 的高分。包括蟬主在内,大批網友甘願當自來水,相互安利,本以爲又是一部堪比《狂飙》的佳作。
誰能想到,前期推薦有多欣賞,後期打臉就有多疼。
狗尾續貂,
好劇爛尾是誰的鍋?
本來前幾集就把 " 碎屍案 "、" 白銀連環殺人案 "、" 香港雨夜屠夫案 " 等多個有現實原型的大案要案并進式推出,案情複雜,偵破過程驚險,全程高能燒腦。
夾雜着懸疑聲效、驚悚鏡頭等拍攝技巧,讓觀衆有了參與全程的沉浸式觀感,令多少人害怕到在屏幕前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然而,自從第八集開始,劇情就一路狂洩。
開篇精彩絕倫的懸念和謎題,最後都變成了一個又一個未能填上的坑。
以聶寶華、衛國平、蔣廣善爲主串聯起整部劇的人物角色走向,可以說相當虎頭蛇尾,敷衍的态度跟跳出屏幕給觀衆人手一巴掌沒啥兩樣。
更别提女主角聶小雨,一個被網友懷疑是帶資進組的疊 buff 角色。
作爲同時是①男主鄰居妹妹,半個青梅竹馬
+ ② 88 重要案件的受害人
+ ③涉黑大佬最寵愛的妹妹
+ ④倒追男主 8 年的追求者
+ ⑤手握關鍵證據,但怕自己貞操受損遭男主嫌棄,所以隐瞞不說,眼睜睜看男主勞碌奔忙 8 年
……的角色。
想走黑道小妹的帶感人設,偏偏又滿腦子都是貞操婦德裹腳布。
女主與張譯飾演的男主來回推拉磨叽了 N 集,難道想照搬隔壁《狂飙》孟钰 + 高啓蘭 兩人合一體的高光?
畫虎不成反類犬,什麽都想學隻會害了你!
(孤寡禁欲人設一次新鮮,再來就膩了)
制作方的野心太大,不僅案件想走多案并行,連 cp 也開始無腦亂炖,最後花了大篇幅的筆墨,這是案件也沒講明白,主角感情也談到令人膈應。
夾雜着各種感情線的大雜燴,沖散了本該緊湊驚險的懸疑破案劇情。
最後挖坑太多,連編劇本人腦洞都圓不回來,最後隻能以 " 境外勢力 " 等等 PPT 式概念化的虛幻對象收尾,潦草結局。
比起 " 從一而終爛足全程 " 的劇,大家因爲沒有拉高期待,反而沒那麽失望。
而《他是誰》的驚豔開場,從一開始就吊足大家胃口,結果一集不如一集,豆瓣評分也從 8.2 跳水到 6.2,口碑高開低走。
混亂拉胯的情節,連影帝張譯都救不回來。
無數網友看劇情兌水,選擇中途脫坑;
少部分人因爲沉沒成本和觀影慣性,捏着鼻子追到結局,看到爛尾怒不可遏,在話題、超話、官微、編劇評論區瘋狂吐槽。
" 太爛了,看完真不相信前後是同一部戲。"
" 看一半跑路了,像被按頭吃了蛋糕外形的屎。"
" 推薦讨厭的人去看《他是誰》,因爲會把他氣死,這叫借刀殺人!"
因爲差評太多,曾經信誓旦旦向網友保證過 " 劇情很穩 " 的編劇吳迪,
也在近日頂着鍋蓋發博說明# 他是誰編劇說後面不是他寫的 #,而是由另一個劇本總監所作。
并暗戳戳地諷刺了爛尾的後續:纏綿悱恻的愛情,娓娓道來的懸念,平淡如水的謎底。
此言一出迅速上了熱搜,有人質疑編劇甩鍋;
有網友深感同情:" 不是自己的鍋爲什麽要背?很多編劇沒有話語權的。"
國産劇的拉胯,
不該都由編劇背鍋。
氣歸氣,但撇開《他是誰》這部劇的功過是非不談,類似這種劇本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情況,在國産片确實太常見了。
正能量熱播劇《幸福到萬家》的著名編劇 @趙冬苓 也經曆過一次 " 打臉 "。
當電視劇播放過半時,網友被劇中飾演女主丈夫王慶來一角氣得牙癢癢,怒問編劇 @趙冬苓 兩人離婚後會否複合,編劇信誓旦旦地承諾 " 絕對不可能 "。
在編劇的原劇的結局安排裏:女主何幸福離婚,取得孩子撫養權,替秀玉披露冒名頂替真相,幫秀玉拿回身份,與王家打官司争客棧産權……
女主憑着一股堅韌執拗和正義感,離婚搞事業,一路高歌猛進,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結果令觀衆甚至編劇本人都大跌眼鏡:
女主角前夫的性格懦弱拉偏架、從不支持妻子維護自身權益、辦任何事都又驕又躁把事兒搞砸、靠妻子撐起整個家卻對她諸多懷疑打壓……
對于這樣的前夫,女主何幸福在離婚之後再次複合,僅僅爲了" 不能把家闖散了 " 這種特供女性的婚姻家庭觀,迎合因爲沒能力在大城市立足被迫回老家的前夫,放棄自己的事業追求和律所工作。
還試圖強行寫出一曲:夫妻雙雙把家還,振興鄉村備孕二胎——
這種非常正能量,相當契合趨勢号召,但顯然爲了套入 " 正确的團圓大結局模闆 " 而硬拗的劇情,讓觀衆生理不适。
巨大非議之下,編劇 @趙冬苓 不得不發文談自己創作時的掙紮,坦陳這對她來說是一個充滿了遺憾的作品,制片方瞞着她找了别的編劇,把結局改成了正治正确的 " 原諒、和解、大團圓 " 路數,她寫的原劇本不可能重見天日了。
" 我們大家都是帶着鐐铐在跳舞,有時候跳得好一點,有時候姿态難看了點,但重要的是我們都還在跳,沒有帶着鐐铐混吃等死。"
這番話在自我鼓勵之餘,也透露出一絲悲哀和無奈。
即便是知名編劇如她,在條條框框和不可抗力之下,仍然需要接受作品被無端修改,削足适履的局面,更别提其他的新人作者和編劇。
我們在看國産劇的時候,遇到離奇的劇情和結尾,時常會公開要挾到:" 要給編劇寄刀片。"
事實上在國内的影視創作環境裏,編劇的地位無比低下,在産業鏈的重要程度都排不上号。
媒體曾發表過一篇《編劇署名背後的權利遊戲》,講述了影視圈裏編劇們的憋屈和亂象。
比起韓國編劇作爲劇組話語權最大的 " 一言堂 ",好萊塢編劇分工明确,缜密的工業化流程,國内編劇也隻是個打工人,或者不署名的寫手和代筆,完全沒有對劇本的幹預權力。
别說能擁有指定演員,拒絕任何人修改自己劇本這種話語權了;
前幾年鮮肉流量紮堆拍戲,還頻繁傳出,但凡是個演員能帶自己的随行編劇改劇本,給自己加戲份改劇情……
國産編劇淪落至此,還能寫出什麽好作品?
最近大熱的韓劇《黑暗榮耀》,一度傳出了要翻拍成國産劇的消息,被全網網友唱衰:
如果國内翻拍就得讓霸淩程度降低,不然畫面無法播出。要讓當事人悔過,有關部門及時介入,然後改個諸如《治愈你,溫暖我》之類的陽光正能量劇名;
女主作爲主角首先不能是反派,過程得用偉光正的正義手段,結果得原諒霸淩者和抛棄自己的親媽,必要時候在感化下放棄複仇,女主得到救贖後原地結婚三年抱倆好大兒……
大家細品一下,是不是瞬間 N 部國産劇情躍于腦海,有内味了?
國産劇之所以集體拉胯,是蔑視創作的結果。
偏頗的審核标準,近乎刻闆盲目追求 " 諒解、和好、大團圓 " 三件套的價值觀,作坊式而非成體系工業化的班底,以及對本該掌控作品命脈的編劇崗位的漠視……共同拖了後腿。
真正優秀的影視音像作品,應該百花齊放,多樣各異。
文藝作品不該簡單粗暴用 " 三觀 " 來作衡量标準,不該有必須遵循的模範和樣闆,不該隻淪爲歌頌禮贊的宣傳号角。
盲目收緊尺度,摁頭逼着文藝創作者帶着不可抗力的鐐铐跳舞,在 " 特供大團圓 " 的偏見下,隻能形同複制粘貼,交出如同高考作文一樣:
煽情開篇 + 案例陳列 + 編織金句好上熱搜 + 結尾升華上價值……的模闆作品。
而文藝的枯竭,就是從限制和套路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