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汽車組
作者 | 王笑漁
頭圖 | The Tech of Tech
太陽能,是埃隆 · 馬斯克的最愛。
如果不是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的補充,電動汽車仍然需要間接地消耗化石燃料。所以,在特斯拉的宏偉計劃(Master Plan)第一部和第二部中都提到了太陽能。而在今年 2 月 1 日,馬斯克在微博上還寫到:" 風能、太陽能與電池相結合,将為地球解決可持續能源問題。"
聽完馬斯克的這番言論,有特斯拉車主立馬就行動了起來。
比如油管博主 ItsYeBoi,就在特斯拉車後拉了八塊太陽能電池闆。而根據他的計算,至少需要 10 天才能把特斯拉 Model 3 給充滿電。
錄視頻、博取流量就算了,國外居然還真有初創公司,輕信了馬斯克描繪的宏偉藍圖,走上了太陽能汽車的這條不歸路。在摸索了六年之後,最近他們官宣了破産。
總部位于荷蘭的太陽能汽車公司 Lightyear(以下我們就稱之為 " 光年汽車 "),在當地時間 2023 年 1 月 23 日宣布,負責首款産品 Lightyear 0 太陽能汽車生産的 Atlas Technologies 公司申請破産。并且,目前該請求已經得到了法院的批準,法院正式宣布了 Atlas Technologies 破産。
在裁員 620 人之後,Lightyear 0 成為太陽能汽車探索之路上的先烈。
理論上,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來驅動電動汽車,聽起來似乎符合邏輯。但事實上,一輛普通的汽車上沒有足夠的表面積來安裝足夠的太陽能電池,而且電池加太陽能闆的成本頗高,這使得太陽能汽車的量産難度,僅次于賈躍亭的 FF 91。
太陽是免費的,太陽能車卻要上百萬
Lex Hoefsloot (萊克斯 · 霍夫斯洛特)在 12 歲時,在雜志上讀到有關氣候變化的文章,他說:" 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沒有人對此采取任何行動。能有多難?"
長大後,他意識到問題比他最初想象的要複雜,但霍夫斯洛特并沒有袖手旁觀。在荷蘭埃因霍溫科技大學就讀期間,他成為太陽能團隊的隊長,随後開啟了追逐太陽的道路。2015 年,霍夫斯洛特和團隊研制出第二代太陽能汽車 "Stella Lux",并世界太陽能挑戰賽上衛冕冠軍。
Stella Lux
當時,這款 Stella Lux 太陽能汽車的最高時速能達到 126 千米 / 小時,在電池滿電并加上太陽能電池的情況下,最大續航裡程可以達到 1000km。由此霍夫斯洛特就開始了創業造車之路。2016 年注冊公司,2019 年推出原型車,2020 年上路測試,幾乎每一個步驟都踩在了點上。
但唯獨在量産前,倒下了。
在 2022 年 6 月,光年汽車正式發布量産車型 Lightyear 0,其售價高達 250,000 歐元,折合人民币約為 180 萬元——這一價格遠超市面上所有的純電動車,差不多能買兩台新款 Model S。
單看基礎參數,Lightyear 0 這款太陽能汽車的産品力并不弱。一個 60 千瓦時的電池組提供了 625 公裡(WLTP 标準)的續航。采用四輪毂電機,提供 1,720Nm 峰值扭矩,130 千瓦峰值功率。風阻系數低至 0.175,總重量僅為 1,575 公斤。以 100 公裡 / 小時進行高速巡航,能耗低至為 10.5kWh/100km。
Lex Hoefsloot(灰色襯衣的那位)和 Lightyear 0
如果老老實實把它當做純電動車來做,單憑這些參數,它基本能鎖定爆款。但光年汽車為了 " 省電費 "、為了節能環保的大事業,偏偏要把 Lightyear 0 做成太陽能汽車。在前引擎蓋和車頂鋪了 5 平方米的雙曲面太陽能電池陣列,一下子把成本拉升到了上百萬的級别。
無形中增加了成本先不說,由于車頂鋪滿了太陽能闆,Lightyear 0 的車内就無法再設置天窗了。原本就低矮的車身,再加上車頂視野的全封閉,這讓後排的乘坐體驗大打折扣。很難相信,這是一台百萬級豪車的内飾。
Lightyear 0 的後排
從光年汽車公布的數據來看,太陽能發電的收益還是比較客觀的。按照每年高達 11,000 公裡的太陽能産量計算,使用 Lightyear 0 進行日常通勤(35 公裡)的司機可以在夏季駕駛數月,然後才需要去充電;在荷蘭等氣候條件下,能開兩個月,而在西班牙或葡萄牙,則能開七個月。
為了每天 35 公裡通勤的零碳出行,你會願意花費上百萬的價格買它嗎?
别說上百萬支持環保事業了,多花 2 萬塊選配太陽能電闆,開出去都容易被别人噴 " 大冤種 "。像去年剛推出的豐田 bZ4X,就提供了 " 太陽能充電穹頂 " 的選配。
這個太陽能闆,每年獲得的電量,可供增加續航裡程約 1750km。算下來的話,每天大約能夠增加 4.8 公裡的續航。但為了這每天 4.8 公裡的續航,你需要先購買頂配版的豐田 bZ4X 四驅高性能 Premium(售價為 28.48 萬元),同時再花 20,000 元進行選配 " 太陽能充電穹頂 "。
而根據官方信息顯示,太陽能充電穹頂的一年發電量可達到 243.7kWh。我們簡單做個數學題,公共充電費用,滿打滿算按 2 塊錢 1 度電計算,一年能靠太陽能闆可以節省 487.4 元。所以,當你花 2 萬元選配了 bZ4X 的太陽能闆之後,你需要把它上開 41 年,才可以回本。
活生生的上演着 " 人走了,車還在 " 的傳奇經典。
别太早判死刑,或許是打開方式不對?
搞電動汽車,如果全盤拒絕太陽能,也是不可取的。
雖然,電動汽車的全生命周期排放比燃油汽車更低,但電動汽車并不是絕對的零排放。因為電動汽車的燃料周期碳排放比例,占其全生命周期的比例超過 50%。
換句話說,電動汽車的電力來源決定了産品本身是否真正綠色。根據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的分析,按照現有的能源結構,以一輛中型乘用車為例,在歐洲,純電動汽車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燃油汽車低 66%-69%,在美國這個數字是 60%-68%,而在中國這個數字是 37%-45%。
這說明,中國純電動車的 " 綠色程度 " 較低。
以中國,美國和德國三個國家的電力結構為例,德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最高,已經超過全部電力來源的 50%,美國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約為 1/3,其餘電能主要來自天然氣和煤炭。相比之下中國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接近 1/3,但煤電依然是電力的最主要來源,這也是電動汽車行駛每公裡碳排放較高的原因。
不過,現階段,國内太陽能目前的利用率還是太低了。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以燃煤發電為主的火力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比例為 71.19%。其次,才是水力發電,占比達到 16.37%,然後是風力發電、核能。最後,才是太陽能發電,比重僅為 1.92%。
事實上,要充分利用太陽能作為電動汽車的能源補給,并不隻有太陽能汽車這一種存在方式。像特斯拉目前的新玩法,是利用光伏 + 儲能 + 充電一體的模式。
在國内,特斯拉已于拉薩和上海啟用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将陽光轉化為電能,通過 Powerwall 儲能設備儲存能量,最後使用儲存能量給車輛充電,從而實現了清潔能源的本地配置優化,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
在美國本土市場,特斯拉則是通過太陽能屋頂、Powerwall 儲能設備、家用充電樁的産品組合,來完成太陽能轉化為清潔能源的閉環。從價格來看,1,000 平方英尺的屋頂,系統功率為 6.31 千瓦,配有一個 Powerwall 設備,總造價為 46,425 美元(約人民币 31 萬元)。
相較于傳統的光伏設備,以及在公共充電站充電,特斯拉的太陽能屋頂确實是一種既環保又實用的選擇。而且,還可以享受聯邦太陽能稅收抵免和其他退稅。此前,在大停電發生時,特斯拉的太陽能屋頂儲存的電量,還可以維持屋内的正常用電。
與頂着太陽能闆到處跑的太陽能汽車相比,現階段的光伏 + 儲能 + 充電的模式,似乎才更加合情合理。畢竟,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是沒有排放的,以太陽能闆現在的發電效率來看,充滿電走和邊充邊走的區别并不會太大。
寫在最後
把話題拉回到光年汽車身上,現在說它是太陽能汽車的馬前卒,可能還為時過早。
根據官方公布的信息來看,光年汽車隻是宣布了首款量産車 Lightyear 0 的 " 死亡 "。在不久前的 CES 展上,光年汽車還發布了其第二代産品 Lightyear 2,這款車采用了更小的電池容量,價格也降至 40,000 歐元,折合人民币約 30 萬元。目前的計劃是,在 2025 年量産這款車。
申請破産、繼續造車、即将量産,這樣的字眼難免會讓人聯想到 " 下周回國 " 的賈躍亭。但與賈躍亭的 Faraday Future 不同,光年汽車确實在做一件前無古人的事情。如果凡事都一帆風順,那隻能說明,這件事本身的創新程度并不夠大。
畢竟,如果哪一天真要流浪地球、獨行月球的話,太陽能汽車還是排得上用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