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夏淅
編輯 | 劉肖迎
在 " 抗病毒面料 " 概念的帶動下,美邦服飾(以下簡稱 " 美邦 ")等來了股價的連續上漲。
自 12 月 9 日美邦在互動平台表示 " 公司長久以來在服裝面料方面十分注重抗菌和環保 " 等内容後,其股價連續上漲,總市值從 12 月 9 日的 49 億元上漲 26.8% 至 15 日的 61.8 億元。
頗為勉強的蹭概念背後,股價接連下跌、業績持續虧損的美邦,事實上已經處于退市的危險邊緣,不管是以 " 抗菌 " 之名拉高股價,還是間歇性地通過 " 賣樓 " 在報表上大做文章,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為了保殼采取的無奈之舉。
曾經和周傑倫一起紅遍大江南北的美特斯邦威,所剩的機會也已經不多了。
美邦蹭上 " 抗病毒概念 "
細看美邦在互動平台的回複,其實隻是輕飄飄地提到了 " 抗菌 " 一詞,并未有具體的抗菌功能描述,更不要說 " 抗病毒 " 的功效,之後避重就輕地提及旗下冬季産品面料 " 高彈蓬松、柔軟親膚、抗靜電、強聚熱 " 等特性,但這并不妨礙資本的逐熱。
當然美邦也并非這一波相關概念股上漲過程中受益最多的——被稱為 " 童裝第一股 " 的安奈兒披露有抗病毒抗菌功能的 " 電子束接枝 " 技術後,随即在 20 個工作日内出現 11 個漲停闆,市值從 18 億元翻倍到 43 億元,成為抗病毒面料指數成分股中近 1 個月漲幅最高的一家。
除此之外,該指數下 15 支成分股中,如意集團、鳳竹紡織、南山智尚等上市公司也有明顯的漲幅,其中如意集團表示正在研發 " 抗菌抗病毒可機洗毛精紡面料的開發與研制 " 項目,鳳竹紡織則在過往年報中對旗下生産的面料有 " 抗菌防臭 " 等描述。
那麼所謂的 " 抗菌 "" 抗病毒 " 真的有效果,還是單純的智商稅?這一波領漲的安奈兒因為拿出了最具體的技術和相關鑒定書,成為底氣最足的一家,從其對深交所問詢函的回複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公告顯示,首先即便是安奈兒得到鑒定的相關技術,其抗病毒抗菌有效性的檢測也需要在實驗室特定環境下才能得出,而實際生活的場景複雜多變,與實驗室條件未必相同。
與此同時,安奈兒的該項技術目前仍處于提交專利申請後的公示階段,距離産出具體産品還有一定距離,重點是安奈兒還表示 " 目前尚未獲知市場上有具備同樣技術特點的同類技術 "。
由此看來,這一波上漲的公司最多隻停留在抗菌面料的階段,而抗菌和抗病毒事實上有根本的區别,抗菌并不代表能抗病毒。從這個角度來看美邦的上漲并無支撐,也難怪它甚至不在 " 抗病毒面料指數 " 的 15 支成分股之中。
即便如此勉強,美邦也要蹭上 " 抗菌 " 的概念,或許是其在業績下滑、股價低迷的背景下,面臨着退市新規中關于 " 連續 20 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 1 元就會被實施交易類強制退市 " 帶來的壓力。
在此之前,美邦的股價自 2022 年以來基本都徘徊在 1.5 元至 2 元之間,距離退市的基準線并不算遠,經過這幾日上漲,股價來到當前的 2.46 元 / 股附近,暫時拉大了 " 安全邊際 "。
但輕飄飄的 " 抗菌 " 概念顯然救不了深陷業績泥沼的美邦,從财報數據和經營情況來看,美邦的難題還有很多。
" 抗菌 " 救不了美邦
作為 2010 年前後炙手可熱的 " 國民品牌 ",美邦曾經以一句 " 不走尋常路 " 和周傑倫一起影響了一大批年輕人。
2008 年上市後,美邦在 2010 年末一度創下 343 億元市值巅峰,當時公司創始人周建成通過上海華膚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美邦 80.6% 的股份,對應市值高達 276.37 億元。
但随着淘寶、直播等渠道相繼興起、服飾潮流叠代,沒能跟上的美邦遭遇了嚴峻挑戰,業績接連下滑。
近 10 年時間,美邦的收入從 2012 年的 95.1 億元降至 2021 年的 26.39 億元,2022 年前三季度 9.68 億元的收入同比再次減少了 49.92%。
淨利潤角度美邦 " 觸底 " 要更早一些——自 2015 年出現 4.32 億元虧損後,就遊走在大幅虧損、小幅盈利的交替之間,2020 年退市新規出台後,上市公司 " 連虧三年暫停上市 " 的規定被取消,改為以更多維度對公司考核,美邦于是暫時擺脫了被 ST 和退市的風險,徹底 " 躺平 ",淨利潤也首次出現連續虧損,且一虧就虧到了 2022 年。
在這背後是美邦洶湧的 " 關店潮 " —— 2019 年到 2022 年 6 月末,其直營門店從 459 家減少至 56 家,加盟門店則從 2227 家減少至 1193 家,許多城市繁華路段經營多年的美邦都已經陸續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家矗立于上海南京東路的美邦旗艦店,曾有 5 層樓的商鋪、近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既是美邦 2008 年上市前後輝煌階段的象征,也是當地路标式建築般的存在。
數據顯示,2020 年和 2021 年,美邦收入已經處于大幅下滑的階段,但南京東路的這家美邦旗艦店,仍分别以 7670 萬元和 3319 萬元收入成為這兩年美邦直營店的銷售冠軍。
但這個曾經相當重要的門面,在 2022 年也終于停止了營業,關店前一年隻剩一樓鋪面仍在運營,上方四層已經歇業。對應商鋪被退租後據說許久都沒有租出去,而半年報上的銷冠則換成了創收 1045 萬元的重慶沙坪壩美邦旗艦店。
業績大打折扣直接導緻美邦賬面資金的困窘——上市後錢袋子最鼓時的 2014 年,美邦賬上資金曾達到 14.07 億元,但截至 2022 年 9 月末美邦賬面資金隻剩下 1.08 億元,減去受限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更是隻剩下 3822 萬元,同期美邦的短期借款卻有 10.74 億元。
這樣的緊張局面讓美邦陷入拖欠員工工資、拖欠供應商貨款的惡評和風波之中。2022 年 9 月末美邦應付票據及賬款仍有 9.38 億元,應付賬款周轉天數也達到曆史最高值 299 天,應付職工薪酬 8300 萬元,較去年同期有小幅上漲。
業績增長無望、資金壓力巨大的背景下,美邦的員工數量從 2017 年末 1.08 萬人不斷下降至 2021 年末的 2871 人,其中銷售人員從 8699 人銳減至 1947 人。
捉襟見肘的美邦于是開始賣樓還錢,2022 年 10 月末的一份公告顯示,美邦将位于武漢光谷世界城的一個店鋪以 1.9 億元對價出售給了雅戈爾,但 2022 年前三季度的虧損其實已達到 7.59 億元,相關收益或隻是杯水車薪。
從曆史數據來看,當下賣樓的美邦或許已志不在 " 扭虧 "。
賣樓求生
事實上這并不是美邦第一次 " 賣樓求生 "。
2008 年上市以來,美邦的固定資産在 2012 年達到最高值 20.81 億元,是當時所有資産中占比最高的一項,其中包括 18.78 億元的房屋及建築物和少量設備等。但到 2022 年 9 月末,美邦賬上的固定資産隻剩下 6.71 億元。
這些消失的固定資産一部分被賣了,一部分則是轉入了另一項資産科目——投資性房地産。
先說被賣掉的那些樓。2015 年美邦第一次出現上市後的虧損,2016 年就扭虧為盈回到 0.36 億元的微盈利狀态,主要原因就是當年美邦将旗下子公司上海企發以 6.3 億元對價賣給了關聯方,獲得了 5.5 億元投資收益,扭轉了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當年被包裹在上海企發這家公司内一同出售的,還有 4.49 億元的固定資産(淨額 3.71 億元,主要是房屋及建築),且這部分固定資産在當時轉讓股權的評估報告中,增值了 6.09 億元,成為上海企發整體增值 130% 的最主要原因。
到了 2021 年,美邦又賣了一家叫做上海模實的子公司,公司主要資産依然是位于上海浦東新區的幾幢工廠,賬面價值 1.79 億元,評估價值 4.5 億元,足足增值了 150.52%,且直接以現金支付。
和當年 -4.68 億元的淨利潤相比,這雖然沒能堵上大額虧損,但鑒于 2020 年末其 1.81 億元的賬面資金和 13.46 億元的短期借款,分别是上市以來最低和最高值,且 2020 年新證券法已經開始實施,連虧三年并不會直接導緻暫停上市,因此這次賣樓大概率隻是為了續命還債。
除此之外,轉換資産用途成為美邦另外很大一部分固定資産 " 消失 " 的重要原因,内裡也頗有門道。
從 2017 年到 2022 年 9 月末,美邦合計将 6.04 億元固定資産(原值)轉入投資性房地産,且從 2022 年開始将計量模式從原有的 " 成本模式 " 改為 " 公允價值模式 "。
這相當于宣布這些資産未來不再自用,将轉而用于出租,因此需要在賬面上換一種分類,與此同時,重新分類後對應資産不再以最初的購買價體現于賬面,而是以當前市場價值呈現,增值部分雖然不影響當期淨利潤,但會增加所有者權益(即淨資産)。
具體來說,2022 年僅僅通過董事會一紙決議、财務人員大手一揮,這部分房産就從固定資産移到投資性房地産這一新分類下,美邦服飾賬面上就突然多出了 2.89 億元的價值,淨資産也從 7.12 億元變成了 10 億元。
不到 3 億元的增值看似無關緊要,但美邦最新的三季報顯示,其 2022 年前三季度因為出現 7.59 億元的大額虧損,導緻淨資産從 2021 年末的 7.12 億元直接降低至 2.83 億元。
這意味着,如果沒有 2022 年将這部分固定資産轉為投資性房地産的動作,美邦如今已經出現負數的淨資産,而 2020 年退市新規規定連續兩年淨資産為負就會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又是一場紙面遊戲的階段性勝利。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特斯邦威依托抗菌面料的概念接連上漲,如果盲目跟風,也是一個極其危險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