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第 58 屆金鍾獎戲劇類的頒獎已經落下帷幕。
看了一眼獲獎名單,再看一下我們的創作環境,蟬主說羨慕真的已經說累了。
獲獎最多的三部台灣劇集都是今年熱度很高的劇,分别是《她和她的她》、《人選之人 - 造浪者》還有《村裏來了個暴走女外科》。
雖然這幾部劇集的題材完全不相同,但我們仍看到有非常多關于女性困境的相關讨論,述說着女性的故事。
而此時此刻,國産劇還在打着 girls help girls 的口号做營銷,我們也早已看膩了大陸那些假模假式女性主義劇。
" 對比起來,大陸女藝人的劇本真的好差 "
" 内娛大小花仍然在買少女感營銷 + 拍古偶 "
" 誰說女性題材不能火,在正常的世界就會發光發熱 "
" 誰說女性題材不能發光發熱?"
如今關于 " 女性題材 " 的影視作品在市場上越來越吃香。
但最後口碑好、真的以女性視角爲出發點的作品卻寥寥無幾,大陸劇集基本都是脫離實際表面光鮮亮麗的愛情爽劇。
與此同時,對岸的灣灣早就已經拍出許多讓女性獨立意識覺醒的作品。
例如 2019 年由謝盈萱主演的《俗女養成記》,表面上是日常生活和家庭矛盾,但實際核心是一部女性的成長史。
而《她和她的她》是由許玮甯、賈靜雯、吳慷仁、李程彬主演的。
雖然劇集屬于懸疑劇情,但也借着懸疑命案點出了女性創傷 PTSD,也延伸探讨了女性在經曆創傷、侵害後要如何重新生活這一使人深省的社會議題。
當女主林晨曦(許玮甯 飾)在高中時期被化學老師性侵後,她就掉進了無止盡的創傷中,甚至後期患有解離性障礙。
盡管化學老師的妻子直到真相,卻仍然選擇包庇袒護,聲稱是一群青春少女在誘引自己丈夫,破壞婚姻。
而林晨曦的爸爸知道後不僅不相信,更是反過來質問:
" 怎麽可能?你是不是在說謊?那你沒在反抗嗎?你沒有說你不要嗎?你沒有把他推開嗎?是不是你有什麽問題?"
最後,林晨曦父母并沒有誓死力争,反而是選擇了和解,放棄告化學老師。
無人相信,無人給予支撐,這些對性侵受害者來說無異于是二次傷害,也是房思琪式的悲劇。
除了 " 聖人 " 教師性侵女學生,《她和她的她》短短九集就已經涉及了很多關于這個厭女社會下,女性的傷痛和困境,這個社會的貞操正在掐着女性的脖子。
社會上每一場關于女性的悲劇,大部分都基于他們認爲女性是弱者,而在悲劇發生後,他們又會指責女性爲什麽不反抗。
當然,以還有以選舉議題爲主線的《人選之人 - 造浪者》,副線則是涉及了性别議題、職場性騷擾和同性伴侶、多元家庭等等的内容。
尤其是在台灣的文化圈 metoo 運動開始後,劇中的職場性騷擾、女性議題部分更是引起了激烈的讨論。
由王淨飾演的張亞靜是文宣部的一位員工,在電梯中經曆了男同事們的言語騷擾後,其中一位叫簡哥的還在茶水間摸張亞靜的腰部。
在這些男的眼中,這些行爲不叫性騷擾,而是叫 " 女生想太多 "。
現實中的職場性騷擾事件,有很多最後離開的不是加害者,而是受害者。
與此同時受害者還要不斷重複自己的受害過程,然後自證,甚至被質疑申訴是不是爲了想要得到什麽好處。
劇集對于受害者的保護處理也是細膩的,而且也盡可能地避免受害者在申訴時會被刺激和觸發創傷。
在面對領導的詢問和協助,張亞靜下意識地把受害過程再次重複時,但卻被上司翁文方打斷,因爲受害者不應該一直複述受害過程。
劇集中,還讨論了女性被拍裸照威脅的問題,張亞靜就曾經因爲被拍裸照。
而拍她裸照的,正是她的上司,也是圈内人士,裸照就是他口中的" 愛的證明 "。
他們原本就是上司下屬的關系,而且涉及權力,裏面也包含着權力不平等的對話因素。
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愛,包括受害者本人,但愛不應該是充斥着威脅、報複、交換和摧毀。
受害者會自責,但實際上沒有人應該活在恐懼之中,而且這麽多年來,受害者的痛苦是真的,受害者失去的人生、受害者被摧毀的信任都是真的。
因此大家也不要再覺得受害者沒有資格爲自己讨回公道,已經夠了。
" 我們看到了劇中對 " 不完美受害者 " 的角色塑造,但是也回應了 " 不完美受害者也沒有應該受到羞辱和傷害 " 這一基本常識。"
在女性的視角來看,自己淋過雨因此會希望給别人撐傘。
很多不公的事情,不能就這樣算了。
性别暴力和性别歧視的發生,也從來不是單方面就可以造成的,裏面有階級的包庇縱容、有社會的厭女、有制度的腐敗。
其實什麽題材的影視都很重要,什麽題材都存在這才是多元化。
他們希望透過影視劇作品來推動社會的發展,也希望能讓大家看到女性的困境,并且能幫女性走出困境,改變社會,也讓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活得不那麽艱難。
國産的女性題材,
爲何總是看不見 " 她 "?
大陸不是沒有讨論女性議題的影視劇,但談及的東西都很淺,點到爲止,甚至不痛不癢。
我們既看不見真正的 " 她 ",也聽不見關于 " 她 " 的故事,很多的劇本還不可避免地落入女性犧牲,男性成爲救世主的俗套中。
有人說這是創作環境的限制,限制确實有,但這不是拍爛劇的借口。
爲什麽女性角色在大陸影視創作中,總是一種工具人的存在?而且角色都非常的普通,編導們到底有多喜歡愛情故事這層外衣,這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去年火得一塌糊塗,被稱爲是内娛古偶一線生機的《夢華錄》。
大受歡迎一方面因爲劉亦菲時隔 16 年重返古偶,也是她成年後第一部電視劇。
另一方面是被國産苦醜偶荼毒了許久的觀衆們,在《夢華錄》中看不見過往那些浮誇的磨皮美白,反而看見表面是鄉野村婦,實則是仙女下凡的劉亦菲,早已七魂沒了六魄。
劉亦菲飾演命途多舛但有骨氣的趙盼兒,本以爲是呈現女子風骨的封神古偶,結果卻陷入了 " 雙潔 " 争議。
當時 " 雙潔 " 的熱搜反而讓不少觀衆開始棄劇,甚至 " 粉轉黑 " 稱劇組可以改名叫《牌坊錄之我老公是公務員》。
《夢華錄》的劇本是改編于關漢卿的名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趙盼兒在原著中的身份是汴梁名妓,與此同時,奸商周舍騙宋引章嫁給他之後,一直淩辱她,整體描述趙盼兒如何鬥智鬥勇去解救引章的故事。
劇情雖然不複雜,但足以展現那個年代的女性風骨和獨立。
但在《夢華錄》的改編中,卻在處處強調自己賣藝不賣身,已從賤籍中脫離,并且已經從良,甚至台詞一直在說,官伎和青樓女子做派不同,一直進行着割席。
當然熱度一過,部分觀衆還是覺得雞蛋裏挑骨頭沒意思,與其在矮堆裏挑高個,還不如簡單嗑點 " 顧盼生輝 " 的糖。
畢竟用女性營銷來騙觀衆收視率的套路,内娛已經玩得很熟。
最近的張小斐、黃曉明、張嘉倪主演的《好事成雙》也是如此,點進豆瓣評論,大部分都是被女性營銷騙進去的苦苦嗷叫。
" 就像我的作文,我的作文主旨是獨立自強女性,開頭點個題,中間跑個題,結尾點個題。"
周迅和劉奕君主演的《不完美受害人》,倒是有聚焦到一部分的社會議題。
《不完美受害人》從劇名上就很讨巧,因爲受害者不完美,所以處處存在受害者有罪論。
或許還是有那麽一點漂浮,雖然有爲女性或是不公現象發聲,但有點過于不現實,言外之意就是路走得太順了,在這部劇底下有這麽一條評論:
" 希望女性主義片能更多關注 " 沉默的 "" 大多數 " 的 " 底層的 " 小人物女性,而不必強行塑造虛構的所謂精英女性。"
盡管有缺點,不過蟬主仍然想要強調這部劇想要表達的觀點,那就是受害者确實是不完美的,而不完美的受害者就是會經常被攻擊。
就像《人選之人 - 造浪者》中的張亞靜,她每天都生活在恐懼當中。
由于被男上司拍了裸照,所以一旦在街頭上被人多看一眼,她都會懷疑是不是自己的照片被洩露,所以她每天都會點進社交平台上色情片群和網站,去查看自己的照片有沒有被外流。
在這段關系中,張亞靜是婚姻的介入者。
因此即便被拍了裸照,但也充滿了自我懷疑和譴責:" 我也有做錯 "" 如果不是我當時… "
不完美受害者不應該受到羞辱和傷害,這是基本常識。
在台灣的這些劇集裏,我們看到了在性别暴力中,女性之間互助的力量,也看到了社會對女性的各種束縛和苛責,女性在遭遇不公時想要讨回公道是多麽的不易。
即便如此之艱難,但女性仍在努力擺脫困境。
創作也一樣,創作不容易,但這不代表停滞甚至倒退是合理的、正常的。
披着職場外衣講愛情的俗套,我們真的看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