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消費者報道 作者:陳梓慶
2023 年已然過半,各大車企也相繼公布了上半年的銷量成績,這其中既有得益者,也有失意者。
由于遭受電動化和造車新勢力的沖擊,多個傳統豪華品牌的銷量同比下滑,奧迪、雷克薩斯、林肯等的銷量成績均不如人意。
面對銷量危機,各傳統豪華品牌并未坐以待斃。BBA、沃爾沃等均積極擁抱電動化,不過成效參差不齊,仍需繼續努力擺脫 " 雜牌 " 電車的尴尬标簽。
▲ 2023 年上半年部分傳統豪華品牌銷量排行
BBA 沒有了 "A"
第一梯隊方面,BBA 三者在今年上半年的成績喜憂參半。
今年前六個月,寶馬成爲 BBA 的銷量冠軍。寶馬集團公布的數據顯示,包括 BMW 和 MINI 兩個品牌在内,寶馬上半年在華銷量接近 39.3 萬輛,同比增長 3.7%。今年上半年,寶馬新能源車銷量成績喜人,BMW 純電動車型銷量同比增長 283%,達到約 4.49 萬輛。其中,BMW iX3 和全新 BMW i3 在上半年的銷量均超過 2.1 萬輛。
▲寶馬 iX3(來源:寶馬中國官方微博)
奔馳上半年銷量稍稍落後于寶馬,銷售新車超過 37.7 萬輛,同比增長 6%。其中,純電動汽車共銷售約 10.26 萬輛,同比增長 121%。
▲奔馳 GLC(來源:梅德賽斯 - 奔馳官方微博)
與寶馬和奔馳的銷量上漲相比,奧迪的表現則相去甚遠。目前,奧迪方面未公布今年上半年的銷量數據,使外界對其銷量表現的質疑聲不斷。不過,乘聯會數據顯示,奧迪上半年銷量約爲 29.6 萬輛,同比下滑 6.6%。
▲奧迪 Q4 e-tron(來源:奧迪官方微博)
今年一季度,奧迪在華銷量進一步下跌 15.6% 至 13.64 萬輛,同期寶馬和奔馳在華銷量分别爲 19.5 萬輛和 19.1 萬輛。純電車型方面,奧迪一季度純電車型銷量爲 3.5 萬輛,同期寶馬和奔馳的純電銷量分别爲 6.5 萬和 5.2 萬輛。
從上數銷量成績來看,目前 BBA 的銷量格局處于奔馳和寶馬互相拉鋸,而奧迪與它們的差距則不斷變大的階段。在燃油車時代,奧迪已經總體落後于寶馬和奔馳,如今在電動化時代仍然未能逆轉。
沃爾沃向上,雷克薩斯向下
第二梯隊的品牌中,有人成績亮眼,有人甚至沒有公布銷量數據。
沃爾沃上半年銷量超過 7.8 萬輛,同比增長 11.7%。乘聯會數據顯示,凱迪拉克上半年銷量超過 8.8 萬輛,同比增長 4.3%。
▲沃爾沃 XC60(來源:沃爾沃汽車官方微博)
與上述銷量上漲的品牌不同,雷克薩斯上半年的銷量變現可謂慘淡。目前,雷克薩斯方面并未公布今年 6 月和今年上半年的銷量數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雷克薩斯累計銷量約 5.4 萬輛,同比下滑超過 24%。
▲雷克薩斯 ES(來源:雷克薩斯官方網站)
從去年開始,雷克薩斯的銷量就大幅 " 跳水 "。2022 年全年,雷克薩斯在華銷量近 18.4 萬輛,同比下滑超過 16%,這是其入華 16 年來首次出現銷量下滑。今年一季度,雷克薩斯累計銷量 30258 輛,同比下滑 37%。
▲林肯 Z(來源:林肯中國官方網站)
銷量下滑的還有林肯。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林肯累計銷量超 2.9 萬輛,同比下滑 15.8%。國産化之後,林肯一度經曆了短暫蜜月期,随後再度陷入低迷。
路虎和捷豹雖然總體銷量不高,不過均實現同比增長。路虎上半年累計銷量超過 1.5 萬輛,同比增長 10.1%。捷豹上半年累計銷量超過 1 萬輛,同比增長 26.6%。
▲來源:路虎中國官方微博
可以看到,在 " 價格戰 " 浪潮下,二線豪華品牌的銷量總體有所上漲。不過,雷克薩斯作爲一度可與 BBA 抗衡的品牌,銷量成績卻每況愈下,曾經的 " 加價神車 " 也開始 " 打骨折 " 降價促銷,無奈仍然未能重振銷量。林肯的銷量下滑則表明,豪華品牌國産化未必就能通過成本優勢實現換量。
銷量暴漲成自主豪車主流
2023 年上半年,傳統自主豪華品牌表現可圈可點。
今年上半年,紅旗累計銷量 33091 輛,同比增長 282%。其中,紅旗新能源 6 月銷量 7702 輛。目前,紅旗有多款新能源車型在售,覆蓋 12~77 萬元的價格區間。燃油車方面,H5 和 HS5 等多個車系也實現了換代。
▲紅旗 E-QM5(來源:一汽紅旗官方微博)
" 二次創業 " 的騰勢憑借騰勢 D9 重新成爲市場焦點。今年上半年,騰勢 D9 累計銷量超過 5.6 萬輛。騰勢方面表示,騰勢 D9 是今年上半年 30 萬元以上 MPV 市場銷量冠軍。
可以看到,自主豪華品牌銷量的大幅增長,與電動化的成功不無關系。紅旗除了燃油車以外,将新能源車型的價格下探,打進網約車等商用市場,同時也保留 E-HS9 這樣的豪華新能源車型,力求占領多個細分市場。
▲騰勢 D9 PREMIER 創始版
(來源:騰勢汽車官方微博)
騰勢方面,騰勢 D9 填補了 MPV 市場插混車型的空缺,讓原本能耗較高的 MPV 車型也能實現沒有續航焦慮,最終實現銷量新高。
新能源豪車 =" 雜牌 " 電車?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内豪華車市場累計零售銷量約爲 141.41 萬輛,同比增長 11.8%。因此,與合資品牌在電動化浪潮下的一片哀嚎不同,豪華車型同期逆勢增長,也表明部分品牌降價換量措施的成功。
然而,傳統自主豪華品牌的危機并未解除。正如前文所述,奧迪、雷克薩斯、林肯等品牌的銷量逆市下跌,足以說明豪華品牌的新一輪洗牌才剛剛開始。
電動化轉型緩慢、新能源車型銷量不足是部分品牌豪華品牌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不過,與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的火熱相比,傳統豪華品牌的電動化總是備受質疑,相關車型也被外界稱爲 " 雜牌 " 電車。
▲雷克薩斯純電車型 RZ
(來源:雷克薩斯官方網站)
豪華品牌的 " 偶像包袱 ",讓它們難以在電氣化時代實現華麗轉身。高昂的售價,卻不能帶來更高的續航裏程,也不能提供科技水平更高的智能駕駛功能,在産品的設計細節上也不夠貼心。爲了換取銷量,隻能再次打出價格戰,更加難以擺脫 " 雜牌 " 電車的形象。
與此同時,也有豪華品牌開始放下身段,向領先的新能源品牌 " 取經 "。比如,奧迪将與上汽合作,利用上汽的電動車平台制造新能源汽車,效果如何仍待市場檢驗。
因此,傳統豪華品牌的電動化轉型,不僅是 " 油改電 " 的應試教育,還應該帶來媲美甚至超過燃油車時代的産品質量和服務體驗,方能收獲更多用戶的青睐。
此外,傳統豪華品牌的燃油車溢價嚴重、減配等問題也開始暴露無遺。在品牌 " 信仰 " 逐漸去魅之時,豪華燃油車也到了全方面升級換代的關鍵時刻。
對于豪華品牌而言,真正的戰鬥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