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千媽。
前段時間在雞娃群聽了個離離原上譜的八卦,群裏不少家長被山寨 " 葉聖陶杯 " 割了韭菜。
說是很多代報機構信誓旦旦承諾,娃隻要進省決賽,就有了小升初的重要敲門磚。
不明就裏的家長,一聽對升學有幫助,毫不猶豫掏錢,我一同學去年寒假也差點報了名。
▲ 圖源:網絡
結果真相是教育部認可、正規運作的 " 葉聖陶杯 " 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跟小學生沒半毛錢關系。
但一個山寨 " 葉聖陶杯 " 能在 6 年内連續辦 34 屆,幾乎兩個月就辦一次,斂财程度如此誇張,也不由得讓人感歎,現在家長的錢真是太好騙了。
這個事也讓我想起,年前小區一寶媽推薦的神秘作文輔導班,說是至少提前半年排号,否則報不上名。
我一聽這種饑餓營銷的套路就覺得有問題,果不其然,兩千多學費,老師連面都不用露,微信語音授課。
她家小孩跟我們一樣讀四年級,最近在寫學校布置的作文《我的樂園》,讓神秘機構的老師指導了下,我看了成品,真心替她的錢包惋惜。
第一段尚能看懂,第二段就開始各種堆砌辭藻毫無邏輯。
我開玩笑說,你還不如周末把孩子送我家,我倆丫頭一起輔導了,不收錢,吃頓飯就行。
你們有人多半會說,這些家長就那麽傻?
其實不是家長傻,是騙子的話術,句句打在家長的七寸上:
我們小區寶媽急着送娃上什麽神秘輔導班,也是因爲對方直接給出了期末提 10 分的預期。
說白了,還是利用家長的 " 功利心理 "。
回到作文這個話題,你們真覺得競賽、分數很有價值嗎?
作文獎項在簡曆裏,就是個錦上添花的東西,有也不決定啥,沒有也不少啥,頂多顯得你娃不偏科,語數外都還行。
分數作爲基本篩選标準,還有一定價值,但你要清楚,任何保證作文迅速提分的補習班,除了騙子就是教套路,套路這招在逐漸失靈,現在連中高考閱卷老師都神煩那種沒思想的套路文。
其實,回到作文的本質,我們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
孩子爲什麽要寫作文?
我比較認同全國特級教師王崧舟的說法:
作文是将易逝的生命兌換成耐久的文字。
它既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生命成長,是自我表達的需要。
你看,真正好的老師,才不會讓你掏幾千元提分。
不論王崧舟老師,還是我之前分享過的蔣軍晶老師,都有個相同觀點:作文不是難事,更不該是讓孩子感到痛苦的事。
我們要做的,無非是幫孩子把他想表達、能表達的東西表達出來,從這個角度看,任何一個有心的家長,都可以輔導好孩子寫作。
這也是我分享 " 作文經驗文 " 的初心,不要大家付費,而是提供角度、方法,給更多媽媽參考。
我們要幫孩子獲得真正的成長,不要花錢治焦慮。
接下來,我就以四年級習作《我的樂園》(也是最近剛輔導千尋寫過的作文)爲例,聊聊我是如何引導孩子寫出她心中的 " 樂園 ",大家看能不能從中找到點啓發。:)
今日分享經曆:一次習作陪伴
你的閱讀收獲:可以舉一反三的輔導思路
「 厘清思路 」
寫作第一步
一般寫作文前,我都會建議千尋不急着落筆,先說說思路。
以《我的樂園》爲例,假設對面的我,是你的讀者(聽衆),現在采訪一下千尋小朋友,你心中的樂園是什麽呢?(我用一本卷起的雜志做話筒)
千尋想了想,說:
" 我的房間。"
" 那麽,請問千尋小朋友,你爲什麽覺得自己房間是樂園,而不是那些旅遊去過的好玩地方呢?"
她歪着小腦袋想了會,說:
" 因爲我的房間很溫暖,又很自由啊。"
我覺得孩子說得很好,這是她的真實心聲。
我小時候也特别渴望擁有一個獨立房間,每天放學回家,關上門,就是一個屬于自己的小世界,白天所有的煩惱、不安都可以隔離在門外。
引導孩子說出真實想法,是寫作前厘清思路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 有感而發 ",先 " 有感 " 後 " 迸發 "。
對千尋這個年齡孩子來說,自己的感想、體會才是表達熱情的前提,缺少了 " 自己 ",很難寫出好作文。
現在,我們的作文 " 主題 " 就有了。(主題确定後,往往第一段内容就出來了,因爲第一段大概率是交代主題,告訴讀者 " 我要講什麽 "。)
接下來,要做厘清思路的第二步,如何講清楚主題。
這方面千尋已經熟門熟路了,我沒有太多指導,她就自個畫起思維導圖,梳理 " 我的房間 " 的特點。
在我主理的 " 精讀思維課 " 裏,也有教孩子用導圖來輔助寫作,比如,先用氣泡圖梳理出爺爺特點,再寫《我的爺爺》,思路會很清晰。
▲ 精讀思維課課件
寫作就好比建房子,不論你想建一棟高樓大廈,還是一座溫馨小屋,都要規劃在前," 心中有思路,文章自然成。"
「 充分覺知 」
寫作第二步
正式描寫 " 我的房間 " 時,我用到了王崧舟老師推薦的方法:
充分覺知。
很多時候我們會說,孩子寫不出東西,是因爲缺乏生活。
其實家長觀念裏所謂的缺乏生活,往往指的是非常态生活。
比如寫 " 我的樂園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如果寫繁華的遊樂場,或者某個特别的景點,更容易發揮。當孩子說她心中樂園就是自己房間甚至某個小角落,反而不知道怎麽輔導。
但非常态生活并不是孩子生活的主體,常态生活才是。
孩子的真情實感,大部分都是從他熟悉的常态生活中獲得。
所以,我們爲什麽不激發孩子 " 充分覺知 ",開掘、擦亮常态生活呢?
▲ 每天放學都會經過的橋,借此輔導千尋寫了篇《橋上觀四季》~ 隻要留心,生活處處皆風景
如何充分覺知?先用眼睛看。
看的方式,就像我們平時拉鏡頭拍照,觀全景再細節。
比如,回到這篇習作,可以先來個整體感受:
我
的房間就像一座小小的粉色城堡,城堡裏散發出安穩、閑适的氣息 ..
再來支撐整體感受的細節:
粉
色,是小黑闆旁的畫筆。我用它畫畫、寫字,偶爾邀請爸爸媽媽玩一場‘上課遊戲’ ... 粉色,還是飄窗台上軟乎乎的靠墊。陽光明媚的周末,我倚在靠墊旁讀書,好不惬意 ...
" 先全景再細節 " 的技巧,大家在輔導孩子寫景時都可以用。
去年千尋寫秋天,就是先從整體入:
城
市沒有以前那麽明亮,卻更清晰了。
我當時就覺得很好,有觀察,而且入得貼切。
然後再寫細節,突出 " 清晰 " 的整體感受,讀起來就有種大幕徐徐拉開的運鏡感,非常舒服。
之後,我們還可以讓孩子閉上眼睛。
這是爲了調動不同緯度的覺知,除了視覺,還有觸覺、聽覺、嗅覺甚至想象。
閉上眼睛後,千尋發現了:
挂在房門上的風鈴,微風吹過,會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
床底有一個隐秘的小小世界,那裏 " 住 " 着我心愛的娃娃們,不知道她們會不會趁我睡着時竊竊私語……
這些更多緯度的 " 看見 ",後來都被我們融進去,作文因此變得豐富而生動。
你瞧,有了充分覺知,常态生活也顯現出了色彩、質地和旋律!:)
「 賦予意義 」
寫作第三步
最後是總結段落,我們可以爲主題做些升華,賦予它意義。
大家别誤會,這裏的賦予意義,不是要孩子強行 " 上價值 ",刻意把主題寫得崇高偉大。
這裏的賦予意義,是讓孩子吐露真感覺、真性情。
從來就不存在脫離主體的生活,生活是自己的,生活的意義也是自己賦予的。
我對千尋說," 心中的樂園 " 于你而言,不論歡喜還是遺憾還是别的什麽,都是意義所在,你隻要把你感受到,思考到的東西表達出來就好。
千尋最後寫的是,随着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在房間裏和娃娃們一起玩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童年好像在漸漸遠去。
這時候的 " 樂園 ",就如同一罐糖,爲我的生活增加了甜蜜。
▲ 某天經過幼兒園,懷念地隔牆相望。人啊,總是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
我覺得挺好,這種既懷念又有點小感傷的心情,就是孩子的真實感受,也是她爲 " 心中樂園 " 賦予的意義。
其實輔導習作時,鼓勵孩子寫真話,常常會收獲很多驚喜,它們來自兒童天生具有的詩性智慧。
照亮作文價值的,正是這種詩性智慧。
因爲作文不隻是 " 寫 " 的事,更是 " 思考 " 的事、" 體驗 " 的事、" 探索 " 的事、" 發現 " 的事、" 成長 " 的事。
寫作,終究是爲了自我表達,而不是爲了分數。
何況,當孩子能做到真切表達時,分數往往也不會是問題。:)
如果文章對你有用,請記得文末給我一個" 在看 "吧!
對咯,記得星标我們,這樣就可以經常收到高質量文章啦 ~
我還分享過這些 " 寫作 " 文章:
歡迎加入我們的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