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行業人才戰的時代結束了。
從表面上看,今年金三銀四各大公司都在積極發布招聘崗位,盡顯歌舞升平。但和往年的招聘盤點文章不同,文末最靠前的留言并不是招聘郵箱或者内推碼,而是求職者們的抱怨:"HR 的已讀不回怎麽變多了?"
遊戲葡萄讀者在招聘盤點文章下面的留言
福利縮水、年終獎打折……考慮到 2022 年的凋敝,這些大家都早有預期。但如今版号正常下發,各家公司都在備戰,市場上也多了不少賺錢的新品,爲何工作還是如此難找?
(面對當下的局面,葡萄君準備在 4 月 13 日晚 7 點,和兩位資深的獵頭、HR 朋友做一場直播答疑解惑,爲大家提供量身定制的職場建議。感興趣的朋友,可在文末查看更多消息。)
01 找個好工作,怎麽這麽難?
在資深獵頭富貴看來,如今 3 年以下工作經驗的候選人,已經很難找到心儀的工作了。
以策劃爲例,基礎崗位的候選人如果沒有熟識的朋友,那就需要符合空前苛刻的硬性條件。澤方咨詢創始人 Tony 總結:本科學曆、做過月流水 3000 萬的項目、有過從 0 到 1 的經驗,基本要滿足這幾項,才能拿到好公司的面試資格。
美術也沒好到哪兒去。原畫、UI、3D 動畫……遊戲公司總是跟随品類風口,突然增加對某一工種的需求,好像美術總是急缺。但作爲主要貢獻工作量的資源型工種,美術的需求總量其實和行業熱度息息相關:需要的時候大家都缺得要命,但在項目收縮的今天,不懂設計和風格制定,隻擅長出活兒的美術隻會越來越難。
沒辦法,在當今的人才市場,供給與需求的錯配日趨嚴峻。據 ACGNrecruit 創始人朱宇成回憶,同樣一名大廠背景的候選人,2021 年還能拿到 5-10 個職位的面試機會,但如今隻能拿到 1-2 個。" 中低端的崗位肯定是僧多粥少,而且一旦被裁,很多人待業的時間不是一兩個月,而是動辄就是一兩個季度。"
富貴說,現在各家公司給出的崗位需求,至少都是資深以上的級别,這一般代表了 4-5 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另一方面,崗位的 JD(Job Description) 也定得越來越細緻," 比如一名戰鬥策劃,想投遞一個怪物策劃的崗位,但是之前怪物這塊的經驗較淺,那可能就競争不過其他更加專精的候選人。"
與此同時,各家公司的招聘海報雖然看起來洋洋灑灑,可裏面有不少崗位都是「老大難」,并不向普通人開放。以年年緊俏的 TA(技術美術)爲例,偌大一個遊戲市場,一共也沒幾個大型項目養得起 TA 專家。隻要他們不動,這些崗位就永遠挂在這裏。
面對這種情況,求職者隻能放下身段。不少被騰訊網易優化的遊戲人,已經開始尋找二線公司的機會;一些已經在上海安家立業的朋友,也開始考慮在杭州、廣深、成都、廈門發展的可能。
更不幸的,還有那些加入大廠 1-2 年,卻因項目調整被裁的新人。喪失應屆生的身份之後,他們很難滿足市面上的招聘需求。而大廠的待遇又拔高了他們的預期,讓他們更傾向于等待機會。" 一旦空檔期太長,最後就隻能和這個行業告别了。"
不光是求職者,獵頭也一樣感受到了寒氣。據一位資深從業者推算,去年可能有 60% 的獵頭公司都瀕臨倒閉。
獵頭的商業模式可以分爲兩種:爲候選人尋找工作的 PS 模式,和根據客戶需求尋找候選人的 KA 模式。在人才戰最激烈的時候,前者最爲流行,随便掃一遍招聘網站就能成交幾個 offer。但如今類似的方法已經難以爲繼," 說得難聽一點,如果一份簡曆挂了幾個月都沒有回音,難道還能指望我來幫忙找到工作?"
由于社招、内推和活水就可以解決大部分崗位需求,如今「獵身」已經很難謀生,隻有「獵頭」才能生存。某公司獵頭稱,今年米哈遊不會爲 40K 以下的單子付費:" 超過這個數字的人,一般都是專家甚至主字頭的級别。" 還有獵頭表示,如果推薦給某些大廠的候選人被定級到對标網易 3-3 以下,那他們就拿不到報酬。
在這種情況下,無數遊戲人期待的「金三銀四」自然化爲泡影,曾經被卷上天的薪酬也如鏡花水月。這讓不少求職者懷疑人生:遊戲行業說好的高薪,到底高到哪裏去了?
02 擠掉泡沫:把薪酬「打下來」
2020-2021 年,隻要跳槽幾次,遊戲人的薪酬就能獲得 50%-200% 的增長。但在今天,這些虛高的數字正在被市場用各種方式重新「打下來」。
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認爲,過去兩年,各家公司裁員、優化、縮招、降本增效的共同目的,就是「擠掉泡沫」,放棄薪酬虛高、能力偏弱的員工,換上更具性價比的人才。
這個過程很簡單。項目被裁撤之後,公司一般會通過内部活水,消化最優秀的員工。沒找到合适坑位的同事,也會利用自己的人脈和口碑尋找機會。而最後沒能無縫過渡的候選人,則會在人才市場中處于劣勢地位。一名獵頭感慨:" 不管專業度、項目經曆和學曆怎麽樣,一旦離開了公司,處于待業狀态,那新的 offer 就不會爲你開出那麽多錢了。"
一方面,這些不幸被裁的遊戲人增加了市場供給,拉低了價格;另一方面,越來越差的流動性,也限制了因頻繁跳槽、挖獵而引發的價格戰。
前幾年爲了擡高天花闆,各家公司會用幾百萬招攬美術總監、TA 總監等關鍵崗位。但如今這些人基本都已找到位置,畢竟在這個時代,任何公司的任何項目都有可能失敗。愛惜羽毛的大牛們大多會選擇落袋爲安,先把手頭的項目做上線,而不是「賭未來」。
「求穩」一樣也是普通人的共識。資深獵頭晉玲說,曾經不少人認爲項目前景比公司品牌重要,因爲如果項目成功,大家會獲得可觀的超額回報;但如今公司品牌成了大家最在乎的事情:" 隻要公司别倒,我就還有機會。"
難做的崗位招不到人,普通人又找不到、不敢找工作,面對這種局面,平薪甚至降薪跳槽的情況自然愈發常見。
澤方咨詢合夥人 Apple 說,如今跳槽基本工資的漲幅基本都在 15% 以内,其餘漲幅則要視項目的成績而定。富貴也說,現在 30% 的漲幅基本就是頂配——雖然在人才戰如火如荼的時代,這是最起碼的數字。
至于「年薪百萬滿地走」的盛況,也已成爲曆史。晉玲對資深人才的定義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能夠針對不同環境設計不同解決方案,并持續賦能團隊。按照這個标準,前兩年不少給出百萬年薪 offer 的崗位,确實差點意思。
即便是一些公認的重要崗位,也不再能夠漫天要價。Tony 對于程序薪酬的盤點或許可以作爲參考:
" 拿前端來說,擅長渲染的專家可以拿到 100 萬以上;如果擅長性能優化,可能在 80 萬以上;擅長戰鬥邏輯,可以拿到 50 萬 -80 萬;但如果是隻擅長做最基礎的執行,那月薪一般就在 28K 以内。後端崗位的薪酬更難談,互聯網公司裁了那麽多人,各家公司撈一撈也就差不多了。"
03 周期與彈性
在 Tony 看來,如今人才市場的蕭條,不光有商業周期的波動,還有市場缺乏彈性的問題。
在曾經的遊戲行業,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研發節奏——比如大廠 2-3 年一款精品,中小團隊 1 年一款産品。大廠新開大項目,往往會從小廠挖人;而項目裁撤時,也會有人才回流到小廠。隻要能夠起到緩沖作用的小廠數量足夠,再配合不斷湧現的創業公司,行業的供需和薪酬就會相對穩定。
但 2018 年 -2019 年,版号的暫停讓生态有了微妙的改變:大家開設項目變得謹慎,中小公司的數量也在減少……還沒等生态恢複,到了 2020 年 -2021 年,《原神》的成功又喚起了大家的野心。面對青黃不接的人才市場,大廠隻有從其他大廠挖人,再加上字節、快手等互聯網公司的入局,薪酬自然卷了起來。
隻是 2021 年 -2022 年,再次暫停的版号又把大家拉回了同一起跑線。和之前不同,這次大公司已經吃過一次「内卷」的教訓,又發現再做一款《原神》談何容易,于是紛紛主動裁撤團隊。外部資本遇冷,創業公司遭大廠撤資,外包美術公司又遭受了 AI 繪畫的沖擊…當一層又一層緩沖帶變得脆弱,供需不平衡的現象也就更嚴重了。
某大廠 HR 總監的解釋很形象:" 在精品化時代,縮編是自上而下的。舉個例子,年薪 200 萬的美術總監不會動,但公司裁撤項目之後,下面 3 個 100 萬的主美,會被換成 2 個 120 萬的主美;剩下那個 100 萬的主美,可能也不會降薪,而是會去做主原畫……這樣傳導到最末端,基層原畫和美術外包可能就會大量失業。"
朱宇成也有類似的觀點:" 之前大家都财大氣粗,可能一年立 5 個項目,每個項目配 200 個人。但現在爲了控制成本,提高成功率,可能隻開 2 個項目,每個項目配 300 人。那剩下的 400 人,當然就隻能回歸市場了。"
縮減項目和編制,确實成了大廠的常态。在富貴看來,這兩年大廠的産品布局類似航母:有一艘主力戰艦,還有多艘護衛艦。如果主力戰艦沒有爆發,那公司就不會同時開設太多項目。如今很多大項目的研發周期動辄就要 3-5 年,還未開花結果。一旦老産品營收下滑,新産品又沒能接力,那公司自然要控制成本。
這種做法還導緻了一個殘酷的局面:找不到合适項目的制作人也越來越多了。
某公司 HR 就表示,他們正準備說服一些立項不夠順利的制作人降職不降薪,到已有的項目中一邊承擔日常工作,一邊繼續梳理思路。很多老闆更是達成共識:做出爆款的底氣,并不一定在制作人身上,一旦時局變幻,産品模型失效,過往的成功經驗可能還會成爲負擔。
在理想情況下,隻要各家公司重拾信心,加大立項和招聘的力度,一切就會好轉。
但多名 HR 表示,即便公司有項目拿到版号,團隊也并不會增加多少編制,最多就是補充一些發行人員;與之類似,雖然都說行業回暖,但大多數公司仍在觀望。用某大廠招聘 HR 的說法:" 大家臉上都挂着笑容,但腳還不敢邁出去。"
不少受訪者都認爲,抛開宏觀經濟不談,隻有大家再看到一款龍頭産品,取得了像《原神》一樣的成功,行業才能快速恢複前兩年的活力。不過按照當下頭部廠商的研發節奏,這樣的場景,可能至少要等到 2025 年才會看到了。
04 務實與幸運
聊到這裏,結論已經呼之欲出:那場轟轟烈烈的,曾讓所有遊戲公司如臨大敵,并改變無數從業者命運的人才戰,已經徹底結束了。
大戰之後,大家都在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态。比如越來越多公司變得務實,不再根據市場競争來确定薪酬。像季新波就說,他們已經不太在意所謂的漲薪幅度,而是更願意根據候選人的能力,用公司内部的評價體系給出答案。
還有一些公司意識到了挖獵的局限,決定拿出更多精力,趁市場遇冷,多吸納和培養一些年輕人才。例如米哈遊就準備進一步增加校招的比例,季新波也說,他們校招簡曆的增速前所未有的快。
而賺不到快錢的獵頭,也會越來越注重長期價值和口碑。富貴說,對于處在頭部和尾部位置的候選人,自己不會盲目勸他們出來。" 晉玲也說,她現在給候選人的建議多是 " 珍惜工作,好好幹活,沉澱自己,等到這輪周期過去,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機會。"
更令人感慨的是,不少受訪者都認爲遊戲行業已經足夠幸運。
晉玲說,她接觸過不少年薪 150 萬 -200 萬的互聯網行業候選人,他們願意把年薪降低 50 萬甚至 100 萬,進入實體行業,隻爲找到工作。相比之下,遊戲人如果願意向下兼容,就算降薪可能也隻需要降低 30% 左右。
朱宇成也說,在房地産行業,大量十幾年工作經曆的中高端建築人才都在待業,等待行業回暖。相比之下,遊戲人隻要簡曆能找到亮點,做過的公司和項目也都不錯,想找一份工作真的不算太難。
面對當下,季新波建議大家接受大環境的設定,客觀判斷自己薪酬在市場上的性價比。在選擇一家公司之前,也可以不再過多關注員工福利和企業文化,而是多去考察它的現金流是否穩定,項目又是否靠譜。" 不要隻關注跳槽基本工資的漲幅,而是要計算未來幾年的整體收入會如何變化。"
朱宇成建議,求職者可以把目光從米哈遊、莉莉絲、騰訊、網易等大公司上面挪走,多去尋找那些品牌不太知名,卻在細分領域悶聲賺錢的公司。如果實在找不到工作,也可以接一些外包,或者去朋友公司幫忙:" 重要的不是薪酬,而是保持工作狀态和簡曆的更新。"
而對于長時間待業的朋友,不少受訪者都建議大家看看其他行業的機會。Apple 說,她身邊就有一位擅長 U3D 和 UE4 的 80 後,拿到了 oppo、小鵬和蔚來的 offer。" 這個年紀在遊戲行業好像有點兒大,但在其他行業,說不定老闆還覺得年輕人不如你踏實……其實遊戲人都有情懷,不願意輕易轉行,但職業生涯的連貫非常重要,如果斷了兩年,技術可能就撿不起來了。"
面對逝去的時光,每個人都有諸多不舍。畢竟誰不想加入夢寐以求的公司,收獲更好的 offer?
但前不久 Meta 宣布裁員 10000 人,騰訊财報顯示員工比去年減少 4000 多人,字節跳動 CEO 梁汝波表示要對遊戲等早期階段的業務保持平常心,連米哈遊都已經開始收縮……這個世界沒有永恒的增長,隻是遊戲人們往往太過年輕,總覺得自己會是例外。
回想當年,在一次次挂掉獵頭電話的時候,不少人都曾想到一句話:「千軍易得,一将難求」。可如今潮水退去,越來越多人發現自己并非千軍,更非一将,而是被史書一筆帶過的「十萬百姓」。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職場畢竟不是戰場,在這裏十萬百姓還不至于流離失所,大家隻是暫且蟄伏,重整旗鼓,靜候下一個周期的到來。
再見,遊戲行業人才戰。
4 月 13 日(周四)晚 7 點,葡萄君會同吉比特 & 雷霆遊戲招聘負責人季新波、澤方咨詢合夥人 Apple 一起做一場直播。我們希望這期節目不要空談趨勢,而是确實能給到大家實際的幫助。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鏈接進入在線文檔,填寫左上角的問卷,匿名分享你的經曆和困惑(如「豬廠 3 年,鵝廠 5 年,一直在做 3D 建模,想換家公司轉職 TA,我該怎麽辦?」,描述越詳細越有機會獲得靠譜的解答。若擔心隐私,部分信息可适當調整),并長按下方海報,掃描二維碼預約直播。
直播時,我們會挑選有代表性的案例和現象,請嘉賓現場解讀并給出建議。願大家在職場當中都能一帆風順,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