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曆史上的帝王将相,其成功的背後,都有一位或幾位謀士為其出謀劃策,從而謀定天下。在曆史上,這些謀士年少成名的很少,大器晚成者居然還是占多數。原因有很多,年輕時或者不谙世事,或者窮困潦倒,或者未遇明主,或者時機未到,或者缺乏曆練……如此種種。 所以說,你也别着急。
說到大器晚成的謀士,子霄覺得,姜子牙,這個周朝的開國元勳,絕對是數得上的一個人物。70 歲的時候,姜子牙還是窮困潦倒一事無成啊,還隻是一個賣貨郎,對比一下,還真覺得自己或許可以再努力一下。
今天咱們聊一聊姜子牙的故事,簡單了解一下姜子牙的傳奇人生,探尋時勢造英雄的曆史真相。
01 昔日賣貨郎,将登天子堂
3000 多年前的一天,天剛亮,守城的衛士推開了沉重的朝歌城門,就見一位早早立在門外的賣貨郎,擔着面向朝歌城裡走去,滿面滄桑。
這貨郎不是别人,正是日後大名鼎鼎的姜子牙。
此時的他,還隻是個郁郁不得志的老閑人,因父母早逝無處安身,隻得做了上門女婿,妻子馬氏是個遠近聞名的悍婦,姜子牙在嶽父家中極受歧視,不久前剛被逐出了門。
人到暮年,孤苦無依,為求糊口的姜子牙幹起了貨郎的營生,為了多賺些口糧,他總是天不亮就到城門外等候,搶占别家青年貨郎懶得出攤的早市。
他來到城東大樹下,将擔子放下,擺攤賣面,但是面放了半天也無人問津,眼見就要日上三竿,這時來了個光頭秃腦的老兒,說 :" 我老伴要粘鞋幫,沒糨子用了,她叫我來稱一文錢的面。"
姜子牙聽了,大失所望,但還是強撐着笑,心想,買多買少,今天總算是開了張。想到這兒,他拿起秤就去稱面,誰知這個買面的不講理,硬說姜太公缺斤短兩沒給夠數,拿起秤杆," 咔嚓 " 一下撅成了兩截,罵罵咧咧地轉身走了,還不忘從面兜子裡抓一大把,再一腳踹翻,留下一片狼藉。
收拾完眼前的破落攤子,姜子牙也沒了再待下去的勁頭,兩手空空往家走。回家路上,他思前想後,日子過成眼下這般凄涼,還不如死了算了,腦子一熱便要往路邊小河裡跳,求個痛快解脫。
正待他要跳的那一刹那,一個老兒攔腰抱住了他,拉着一心求死的姜子牙一通開導,說他面相有福,命中有貴人,雖青年困苦,中年坎坷,但年逾古稀必能成大器!
重燃希望之火的姜子牙聽完這一席話,決心要好好活下去。他用心研讀《周易》,并每天去城裡給人相面算卦,如此也能混碗飯吃。終于,有一天,比幹發現了他,把他帶到城裡做了大官。
傳說那一年,姜子牙剛好 70 歲。
02 渭川垂釣,願者上鈎
姜子牙受到比幹賞識入朝為官時,由商湯一手締造的商王朝,已經迎來了它的最後一位君主。
誰呢?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暴君——商纣王。
纣王即位後,剛愎自用,聽信奸佞,殘害忠臣,貪戀酒色,可以說是無惡不作,将此前曆代商王積攢下的國本蠶食殆盡,國中百姓民不聊生。正所謂沒有壓迫就沒有反抗,商纣王對待朝臣百姓的方式令人聞之心驚,觀之膽寒,引得四方諸侯心中怨氣騰騰,等待時機揭竿而起,其中便包括後來周朝的建立者,西伯侯姬昌的兒子姬發。
俗話說,上天要想讓誰滅亡 , 總是先讓他膨脹。
此時的姜子牙,已經察覺到商纣王氣數将盡。為了挽救商王朝,宰相比幹以死納谏,卻被纣王虐殺," 剖其腑,觀其心 ",手段極其殘忍。伯樂慘死,這成了壓垮姜子牙心中對商纣王僅存的幻想的最後一根稻草。為了免遭纣王加害,他隻好裝瘋賣傻,等待時機,擇明主而建偉業。
深谙《周易》的姜子牙聰明絕頂,種種迹象使他确信,這位明主就是西伯侯姬昌。
離開朝歌後,為了不露形迹、暴露意圖,姜子牙西行到渭水邊隐居,每日臨川垂釣,靜靜等待文王來訪,共謀滅商大計。
讓人稱奇的是,姜子牙釣魚的魚鈎是直的,上面不僅不挂魚餌,而且魚鈎還不放入水中,隻是離水三尺,懸空而垂。這樣釣魚的方式,在凡人看來簡直是太過荒唐了。
可凡人們卻不知,醉翁之意不在酒,太公之意也并不在漁,而在一人。
很快,姜子牙釣魚的奇特方法就傳到了文王的耳朵裡。文王知道後,連續派了幾名士兵和幾位大臣前去傳姜子牙來,卻都沒能請姜子牙成行。幾次碰壁後,文王終于明白,這般賢才,該要他親自去請,才能顯得出誠意來。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文王并沒有即刻啟程,而是齋戒三日、沐浴更衣後,才帶着厚禮前去請姜子牙出山。然而,即便禮至如此,文王還是費了 " 八顧渭川 " 之力,才終于請動了姜子牙出山,共商國事。
姜子牙的絕頂才能,使他在那個時代中具有不可取代性,這就好比現如今的創業公司引進高管,老闆周文王特批經費,豪擲千金也要挖姜子牙入職,這筆錢老闆花得心甘情願,因為姜子牙值得。
70 歲之後的姜子牙為我們展示了什麼是真正的 " 懷才得遇 ",恃才傲物的資本是才氣逼人。當你終日感歎懷才不遇的同時,要先反思自己懷的到底是不是真才。
周文王求賢若渴,姜子牙擇主心切,之所以如此,實為政局所迫,纣王暴虐,讨伐此賊刻不容緩。周文王和姜子牙這兩人一見面便志同道合,開始謀劃滅商除纣,替天行道的大業。
後來,姜子牙向周文王提出了一系列的軍事謀略,用于前期滅商伐纣,也提出了很多的治國建議,用于建立新王朝後的安邦定國。
與此同時,經過姜子牙的論說,也打消了姬昌、姬發父子心中的一大憂慮,即此次讨伐在名義上的合理性。
纣王暴虐,聽信讒言,忠臣頻被戕害,百姓民不聊生,周文王父子以殺止殺,并不是叛軍逆旅,而為順天應人,替天行道。
文王父子解開了這個心結之後,姜子牙便積極地輔佐文王、武王滅商伐封、興周伐商。從此,姜子牙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為這一曆史時期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和導演。
03 山河平定,齊國雄起
曆史的車輪永遠不可能倒轉,此時,在曆史長河中龐大的奴隸王朝氣數将盡,已是大廈将傾,搖搖欲墜,隻待緻命一擊。
由于商纣王多年來的暴政實行,早已衆叛親離,早期的嫉賢妒能,濫殺忠良,也導緻身邊再無可用之才,面對來勢洶洶的西周軍隊,商纣王隻能親自披挂上陣。
在這場戰争中,姜子牙以卓越的政治方略和天才的軍事指揮才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為興周滅商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在姜子牙的注目下,武王姬發走上了加冕的聖壇,周王朝從此刻建立。
大功告成,該是遠離政治中心的時候了,他已不再年輕,而年輕勇敢的武王也不再需要他的陪伴。
西周初期實行分封制,姜子牙作為頭号功臣,分封去了遙遠的齊國。天高皇帝遠,邊遠地區皇命難達,而安定東夷,便是武王拜托他做的最後一件事。
姜子牙的到來,成功粉碎了夷萊的進攻,确保了齊魯大地的安定,他也确定了因地制宜的策略。
在經濟方面,舉國之力積極發展,靠海吃海,鹽業漁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這也使得齊國飛速強大起來,積蓄的能量讓齊國在幾百年後的東周亂世中,依舊可以笑傲群雄。
在文化管理方面,姜太公鼓勵實行 " 因其俗,簡其禮 " 的文化政策,尊重齊國當地土著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習俗,以懷柔政策來求得民族心理的融合,不去強制推行周禮,尊重百姓,愛護百姓,其結果自然就是 " 四海人民多歸齊 ",外來人口每年都有增長,為齊國帶來了更多的勞動力,國力也與日俱增。
曆史的巨輪從未停止前行,姜子牙作為那段航程中的掌舵者,憑着一腔熱血,托着衰朽之身,頂着狂風暴雨,在橫流滄海中,率身後船隊砥砺破浪而行。
無疑,他是那個時代最亮眼的星,幾千年前的灼灼光輝穿越時光,至今可見。
姜子牙的發迹,是時代的機遇,也是人生的幸運,更是實力加運氣的碰撞。所以,有了他在滅商扶周中扮演的角色,還有身赴齊國之後為齊國的興盛做出的貢獻,也讓 " 姜子牙 " 這個閃光幾千年的名字,沒有沉入時光之海。
人生的際遇,真是可遇不可求,但,它萬一真來了呢?
你覺得,咱們該如何才能抓住它?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