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繳費、點餐、購物 …… 掃碼支付已成爲我們生活中的常見做法。然而,部分場所要求消費者通過關注公衆号來繳費,導緻消費者遇到強制授權個人信息、日常頻繁被推送廣告等情況。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表示,将在全國範圍内開展 " 反對強制關注公衆号 " 消費監督工作。消費過程中,強迫或變相強迫消費者掃碼關注的行爲是否違法?該行爲又給消費者和消費市場帶來哪些危害?
01
商家強制消費者關注公衆号
專家:該行爲涉嫌違法
掃碼消費原本是爲了方便消費者和商家,但不少商家卻要求消費者必須關注商家的公衆号才能點餐、結賬。很多消費者反映,他們關注公衆号後經常會收到廣告推送,甚至接到不少廣告騷擾電話。
除了廣告騷擾,有的市民更擔心洩露個人隐私。河北邯鄲市民趙先生表示," 關注公衆号後,商家能獲取我的個人信息,感覺隐私都被洩露了。"
中央财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商家此舉是爲了獲取流量,加大廣告推送,甚至還衍生出了另一類 " 黑灰産業 "。
" 商家公衆号獲得大量閱讀量和關注量以後,就能用廣告和信息推送的方式吸引消費者更多關注和複購,把流量轉化爲銷量。更過分的做法就是‘養号’,商家把公衆号‘養肥’以後再高價賣出。"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确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格式條款并借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此外,《互聯網用戶公衆賬号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也明确表示,未經互聯網用戶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強制或者變相強制訂閱關注其他用戶公衆賬号。中國互聯網協會法工委副秘書長胡鋼指出,商家強迫關注公衆号的行爲已經涉嫌違法。
02
中消協:涉及消費者信息的過度收集
侵害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
除了推送騷擾廣告之外,中國消費者協會消費監督部副主任陳昂指出,消費者可能在申請各種權限的過程中面臨個人信息洩露和落入消費陷阱的風險。
例如,商家要求消費者填寫個人信息成爲會員享受折扣,或者通過公衆号和小程序自動獲取消費者在平台關聯過的電話、生日、性别等個人信息,都可能涉及對消費者信息的過度收集。
陳昂表示,經營者将關注公衆号或使用手機 APP、小程序作爲消費者行使權利或享受服務的前提,并在此過程中獲取與服務無關的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行爲已經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規定,侵害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
03
中消協:消費者如被強迫關注公号
可明确拒絕并投訴舉報
據了解,北京、上海、江蘇、深圳等地的消協組織已經就 " 掃碼強制關注使用 " 發聲,通過發布倡議、組織經營者進行自律承諾、開展專項消費監督等維權工作,呼籲商場、餐廳、停車場等商家在掃碼繳費過程中不強制消費者關注商家公衆号、不過度索取消費者個人信息。
中消協:将開展 " 反對強制關注公衆号 " 消費監督工作 03:43
中國消費者協會表示,将在全國範圍内開展 " 反對強制關注公衆号 " 消費監督工作,消費者可将遇到的此類問題通過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方式向中國消費者協會進行反映。
中消協消費監督部副主任陳昂認爲,中國消費者協會将委托專業維權志願者對線索進行彙總、分析、整理,并視情節采取提示警示、約談勸喻、支持消費者訴訟、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等方式,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建議,消費者如果被強迫關注公衆号,可以明确拒絕并向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在促消費、拉内需、恢複經濟增長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商家廣告宣傳的需求與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中國互聯網協會法工委副秘書長胡鋼指出,可以借鑒國外的立法實踐和司法實踐,通過建立獨立、公允、非盈利性的商業信息登記平台,爲商家提供廣告分發渠道,由消費者自主登記和選擇廣告推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