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由圖重新認識長城
作者:杔格 / 編輯:Alicia
【緻謝】本文内容得到了"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張依萌老師和"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謝。
注意看,這是一張剛剛出爐的賀蘭山三關口明長城雪景圖,拍攝于2023年4月4日。
對于地處農牧交錯帶的賀蘭山而言,四月大雪紛飛在往年也是常事。作爲中國自然地理層面非常重要的分界線,賀蘭山地區也是中國長城的重點分布區域之一。
賀蘭山三關口(赤木口)明長城
位于内蒙古阿拉善與甯夏銀川交界處
山脈蜿蜒,因雄奇險峻的獨特地理要素
古往今來,它都是戰略要地
(橫屏,圖:杔格)▼
賀蘭山三關口的長城故事,隻是中國萬千長城段落中的一個小小縮影。站在全局視角,我們又該如何了解長城呢?
一部《長城畫傳》,把長城"從猿說到人",給了長城完整的一生。通過這部窺探長城真面孔的科普著作,我們或許可以從中得出答案。
600千字,184mm×245mm,16開
《長城畫傳》
主編: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承編: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
出版: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定價180元,官方微商城下單僅144元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購買了《長城畫傳》的小夥伴們,可以憑借訂單截圖,加入我們的讀者交流群,與局長及球局作者就世界地理、全球性問題、海外旅行等話題展開友好而熱烈的交流。局長還将不定期分享相關書籍,并發放福利。
想要入群的小夥伴,可将購買《長城畫傳》的訂單截圖(截圖請包含具體書名信息),通過公衆号的菜單欄留言發送給我們,運營小姐姐将向你發送入群二維碼。【由于群成員名額有限,之前已加入讀者群的朋友請勿重複入群。】
進群方式見下圖 ▼
"迷惑"的長城?
中華民族的象征有很多,若問公衆最爲熟知的"符号"是哪一項?本身就具有一定話題性的長城一定是備選答案之一。
畢竟這幾年來,得益于深耕曆史地理文化群體的重視和推介,長城在公衆傳媒的出鏡率可以說是越來越高了。
英國人威廉·林賽收藏的八達嶺長城明信片
它是在20世紀30年代由北京一家照相館拍攝
(圖:《長城畫傳》)▼
但随之而來的問題也出現了,随着長城知識的深入普及,似乎每個人都成了長城"懂王",好像是個人就對長城非常熟悉,都可以講上兩句。
箭扣天梯(圖:《長城畫傳》)▼
在此背景下,一些關于長城的錯誤論調也漸漸産生。甚至一些知識或者觀點,乍一看貌似還很"正确",不是長城領域的關注者很難輕易分辨。
大境門(圖:漲先森)▼
"長城,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是一句家喻戶曉的話語。實際上,它有兩處硬傷,與曆史事實嚴重不符。
一是空間上的錯誤,這句話大概率說的是明長城,而明長城的起點是鴨綠江邊的虎山長城,原話明顯忽略了遼東長城。
二是時間上的錯誤,這句話沒有給出具體是哪朝哪代修建的長城,如果指的是曆史上所有時間的長城,不要說最東端,最西端也要出國了。
守口堡明長城(圖:杔格)▼
長期關注"地球知識局"公衆号的讀者們可能發現了,我們曾經刊發過多篇關于中國長城的深度專題文章。長城體量很大,無論是時空分布,還是内涵,都非常廣闊,僅憑幾篇文章就想讀懂長城,無異于管中窺豹。
"地球知識局"出過的一些關于長城的文章▼
細心的讀者可能也注意到了,這些文章關于長城的介紹,由于篇幅的限制,更多偏重于長城的本體概念,或者說是曆史屬性及文化遺産的遺迹相關層面,至于長城背後的大曆史、大背景,以及長城本身的功能、建造技藝及作用,甚至于各種衍生的故事,都鮮有談及。
實際上,"球局"一直在苦苦尋找着一部能夠全方位、無死角地介紹長城的科普通俗書籍。但是,既要"無死角",又要通俗,還要靠譜,這所有要素加起來,就不好實現了。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好在這部書最近還終于真的等到了。近期,由中國長城保護傳承的資深專家學者、一線研究工作者和藝術工作者共同打造的《長城畫傳》正式出版。
不誇張地說,該書可以稱得上是目前關于長城最新研究成果的科普型集大成之作,沒有之一。
在這裏,很有必要提及一下這部佳作的執筆人——張依萌。張依萌是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長城項目組前成員,可以說是關于長城研究的一線調查者和研究者,他參與過全國長城資源調查與報告編寫、長城文化遺産監測研究、長城考古與曆史研究、長城保護理論政策研究等。
張依萌拍攝的漢代居延遺址天田遺迹
說到這些大家可能都沒有概念,畢竟能夠去深入一線了解文博工作者的人太少了。
張依萌拍攝的新疆鄯善連木沁大墩唐代烽燧遺址
這裏就說一個故事吧,長城非常複雜,項目組采集到的長城數據非常之巨,有照片、錄像等十幾萬份材料,将近5TB的數據(十多年前)。由于數據過于龐大,本身是學考古出身的文科生張依萌,在測繪公司的機房蹲點一個月,硬是通過在電腦前看技術人員操作,把常用的編程語言看會了。
你可能見過這張中國長城遺産分布圖
這張圖的誕生,就有張依萌的一份功勞
(圖:《長城畫傳》,滑動查看)▼
同時,張依萌也長期爲公衆進行長城科普,更爲大衆所熟知的是他的網絡ID——孟姜男,大家在網絡上浏覽到的許多和長城有關的科普知識都出自他的筆下。
曾在一席給大家科普長城知識的"孟姜男"
(圖:一席YiXi)▼
《長城畫傳》
《長城畫傳》
《長城畫傳》一共分7個章節呈現,依據長城研究的最新成果,運用翔實的曆史資料,采信考古上的最新發現,描繪綿亘萬裏、壯繪山河、編山織水、空前絕後這一萬裏邊牆的人間奇迹。
《九邊圖》中明清時期的雁門關和馬邑城
前三章,有曆史的經緯,有空間的井然,有文獻的鈎沉,有考古的發現,是長城的政治史,是長城的戰略史,又是長城的建築史、工程史。
第一章《長城安天下》,從王朝更叠、國家政治安全的角度梳理萬裏長城與天下安危的休戚相關,長城的最初孕育與開啓,曆代長城與北方民族的繁衍存續,冷兵器時代萬裏長城的戰略意義。
山東戰國齊長城分布圖
在這一章,得益于執筆人紮實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功底,他從專業的角度對長城是如何産生的這一問題,做了詳盡豐富的溯源,并以多個新石器時代的著名城防類遺址爲範例進行解釋。
整書排版設計不錯
重要知識點往往單獨列出
緊接着,便是公衆關注的另一個重大問題,即"爲什麽要修長城?"。"修建長城的政治考量和經濟成本、社會成本"、"冷兵器時代的戰略武器"、"長城與現代國家安全"三節中,做了詳細考證,解釋了相關問題,給出了答案。通過一系列翔實的曆史記載,回應社會上有關長城的些許"誤讀"。
關于土木堡之變的"後半段"
幹貨環節很快就到了,一般而言,提及長城,人們往往會想到以漢、明等漢民族政權修建的長城。
實際上少數民族政權修的長城也多
例如東魏就有幾次大規模的長城修建
"曆代長城和北方民族"和"長城内外是故鄉"兩節,對少數民族政權修建的長城也進行了重點介紹,同時還對唐朝統一戰争時期的唐長城以及漢唐新疆烽燧加以介紹,打破了以往人們對長城的固有印象,深化了長城内外一體之觀念。
隋唐長城的相關介紹
第二章是《長城繪山河》,如果說第一章的"曆代長城和北方民族"是從朝代時間的角度介紹長城的冷知識,那麽本章就是以地理空間的角度介紹長城的冷知識。
明代長城分布圖
在本章中,自東向西縱論長城内外的嬗變,諸如山海關外的長城逶迤,河套地區的反複博弈,河西四鎮的筚路藍縷,深入西域的長河落日,甚至鮮爲人知的青海長城以及青海海西蒙古,均有詳細介紹。
西甯大通明長城(圖:杔格)▼
第三章是《長城興工程》,就長城這一龐大建築工程條分縷析。
本章概括了長城修築因地制宜的建造原則,《薊鎮圖》的偶然發現與長城邊塞的規劃理念,詹天佑修築八達嶺隧道的巧奪天工、嘔心瀝血與京張鐵路和京張高鐵的發展,水與長城的須臾難分彼此依存,山與長城的因形就勢相得益彰,并以朔州廣武"月亮門"的修複案例切入當今長城的保護修繕。
修複中的"月亮門"(圖:杔格)▼
修複後的"月亮門"
活着的長城
長城曾經關乎戰争與和平,如今是曆史遺存與精神符号、文化圖騰。
奴兒幹都司示意圖
第四章爲《長城戰與守》,長城的最初出現就是伴随着戰火紛飛彼此纏鬥的血雨腥風,就是軍事意義上的攻守防備此消彼長,就是紛争敵對的堡壘屏障憑險拒守。
新疆若羌吾塔木烽燧(圖:杔格)▼
本章内容從烽火傳信到空心地台的新型堡壘,還有圍繞長城内外的馬的馳騁、弩的功能、火器的出現、大炮的轟鳴,長城守軍的戎馬倥偬被堅執銳,白登之圍、張骞出使、李世民匹馬會突厥、土木堡之變、庚戌之變、山海關之戰、平型關大捷、夜襲陽明堡等古今戰争态勢演變,戰争與和平的彼此交織。
作爲重要的軍事防禦工事
長城有專門的設計來配合各類武器的使用
第五章爲《長城連内外》,相比血與火,和親交流、和諧共處,也是長城内外的一大風景。
八台子教堂與摩天嶺明長城
多種文明的交彙融合(橫屏,圖:杔格)▼
本章着眼于緊張戰争之外的長城另一側面,是各種政治實體之間的鬥智鬥勇,是不同曆史時期政治領導人之間的比拼博弈,"皇帝的國書"有漢匈之間的溝通,有宋遼之間的試探,有宋夏之間的貿易戰,有朱元璋與殘元、帖木兒帝國之間的較量碰撞,更有隆慶和議之後的經貿交流。
與隆慶和議有關的得勝堡(圖:杔格)▼
第六章爲《長城古今觀》,彙總辨析自古以來就長城所産生的秩序與認同、不同時代對這一巨大曆史遺存與現實建築的衆說紛纭。
北魏的宣傳形象工程——雲岡石窟
明代的軍事建築工程——雲岡堡
在同一個空間結合在一起(圖:杔格)▼
諸如《錦南漂海錄》的現場記錄,燕行使的長城語錄,吳道一《丙寅燕行日乘》的吉光片羽,等等。
唐代有《海内華夷圖》,但後來佚失了
不過後世有一些以此爲底本的輿圖
宋代的《華夷圖》就是其中之一
圖中的長城清晰可見
孟姜女哭長城何以出現在李唐時代的詳細梳理,傳說甚廣的在太空、月球能看到長城的美麗謊言,卡夫卡、博爾赫斯對中國長城的豐富想象,以及一系列外國人視角下對中國長城的研究與看法等,均有收錄。
地球在月球地平線上升起的景象
事實一再證明我們确實無法憑借肉眼從月球上看到長城
意大利耶稣會士衛匡國
于1655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中國新圖志》
其中一共包含17幅地圖
該圖爲中國總圖
第七章是《長城的新生》,也是終章。從曆史到當下,由長城遺産的概念判定以及資源調查,到世界文化遺産的長城發展,以及長城守護者的諸多人文故事,刻畫了一個在現代社會中依舊生動的長城,給人啓迪。
明代的雲川衛舊址——
和林格爾大紅城
生活在長城腳下的人(圖:杔格)▼
這部書原價180元,在我局官方微商城下單,隻需144元。
*發貨說明
1.南京發貨,默認中通快遞,工作日48h内完成發貨,周末、節假日順延;
2.關于售後:請保證圖書塑封完整,拆封後無質量問題不支持7天無理由退貨。如出現質量問題,請到公衆号後台聯系退換;
3.需要查詢物流的讀者,可直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我們的店鋪,右下角"我的訂單"裏進行查詢;
4.出版方直發,正品保證;
5.需要發票的讀者,下單時請在買家留言中備注擡頭、稅号、電子郵箱(如需開明細,請務必注明)。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更多好書推薦
▼
《大運河畫傳》
定價168元,官方微商城下單僅134.4元
《考古中國》
定價168元,官方微商城下單99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