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能取暖嗎?
兩個央企,搞了個大新聞。
近日,東風汽車與長安汽車兩大央企的重組計劃引發了行業内外的廣泛關注。作爲中國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東風汽車和長安汽車的此次聯手,不僅是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激烈競争的積極回應,更是國有資本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戰略布局的重要舉措。
從發稿前一天兩大集團二級市場的表現來看,長安汽車市值超過了 1300 億元,東風汽車市值超過 160 億元,兩大企業逼近 1500 億元的總市值也讓這場即将到來的重組計劃備受關注。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消費者對環保、智能、高效的出行方式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傳統燃油車企在向新能源轉型過程中面臨着諸多挑戰,包括技術瓶頸、市場競争加劇以及供應鏈重構等問題。東風汽車和長安汽車的重組,旨在通過資源整合和技術共享,突破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提升整體競争力。東風在固态電池研發方面的優勢與長安在智能化領域的技術積累相結合,有望加速新能源汽車平台的發展,推動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
此次重組計劃也反映了國務院國資委對汽車央企的改革要求,通過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優化産業鏈布局,去除落後産能,提煉先進技術,提升國有資本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控制力。重組後的汽車聯盟将如何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發揮協同效應,提升運營效率,實現互利共赢,是擺在東風和長安面前的重要課題。
東風長安要聯手
兩大央企要重組的消息震動了汽車圈。
近日,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發布公告稱,其間接控股股東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與此同時,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也發布公告,稱其間接控股股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宜。
東風集團和長安汽車同日發布相關公告,引發市場猜測兩大央企可能将進行重組。
目前,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汽車央企主要包括一汽集團、東風集團和長安汽車。近年來,這三家中央汽車企業加速向新能源汽車領域轉型。自 2024 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多次釋放出加大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信号,從考核機制、創新發展以及資源整合等多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推動汽車央企在新能源賽道上加速布局。
東風汽車和長安汽車均爲中國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近年來随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崛起和行業競争的加劇,兩家公司都面臨着轉型升級的壓力。
據公開信息,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特大型央企,旗下擁有多個品牌,涵蓋乘用車、商用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長安汽車則是中國知名的汽車央企,擁有全球 12 個制造基地和 2500 萬輛自主品牌銷量積累。
此次兩家公司籌劃重組,一方面是爲了應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争,通過整合資源、優化産業鏈布局,形成規模效應,降低研發與生産成本;另一方面,重組有助于提升在新能源、智能駕駛等核心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力,增強國有資本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控制力。此外,重組還符合國務院國資委對汽車央企的改革要求,通過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推動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
東風汽車和長安汽車的重組對提升新能源汽車技術具有多方面的具體影響。
東風在固态電池研發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而長安則在智能化、軟件定義汽車(SDA)領域表現突出,通過重組,雙方可以實現技術共享與協同,例如将東風的固态電池技術與長安的 " 北鬥天樞 " 智能系統相結合,加速新能源汽車平台的發展。
此外,雙方合并後在研發投入上有望超過 300 億元 / 年,有望在 800V 高壓平台、固态電池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并集中攻關下一代 CTC 電池、城市 NOA 智駕系統等前沿技術。這種技術互補和資源整合将有助于提升兩家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整體技術水平,增強市場競争力。
兩位車圈的重量級玩家的重組對于整個新能源行業也會産生深遠的影響。
技術層面來看,重組将推動資源整合與技術協同,東風在固态電池研發方面的優勢與長安在智能化、軟件定義汽車(SDA)領域的技術積累相結合,有望加速新能源汽車平台的發展。其次,合并後的東風與長安将形成規模效應,提升在新能源汽車産業鏈關鍵環節的布局能力,強化在零部件、電池等領域的優勢。
此外,重組有助于優化産業鏈,去除落後産能,提煉先進技術,從而提升企業的整體競争力。通過整合,雙方可以集中資源突破技術瓶頸,減少同質化競争,形成協同效應,進一步提升市場競争力。例如,深藍汽車作爲合并後的重要品牌,将在智能化與新能源領域加速布局,推動自動駕駛、車載智能交互等前沿技術的應用。
從行業格局來看,重組将打造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深刻重塑國内汽車産業格局。這不僅有助于提升中國汽車品牌在全球市場的競争力,還将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整體發展,加速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
油轉電的新機會
兩家車企重組的背後,也能反映車圈的一個問題——傳統燃油車的電動化轉型。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崛起爲傳統油車企業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遇。新能源汽車對電子技術、智能駕駛等方面的要求較高,這使得一些在傳統燃油車時代受限于技術、市場定位等因素的企業,能夠抛開過去的束縛,重新規劃産品戰略,投入更多資源于研發與創新。
同時,消費者對環保、科技與舒适性的要求日益提高,新能源汽車正好滿足了這些需求,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此外,政策扶持也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如購車補貼、稅收優惠和充電設施建設等,這些措施不僅降低了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成本,也爲企業提供了更好的發展環境。
然而,傳統燃油車的電動化轉型也面臨着不少困境。
環保壓力和排放限制是傳統燃油車面臨的重大挑戰。随着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重,各國政府紛紛出台嚴格的排放标準,要求汽車制造商大幅降低車輛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質的排放,這增加了研發和生産成本。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崛起也給傳統燃油車帶來了巨大壓力,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車型在技術不斷進步的同時,成本也在逐步降低,市場占有率持續上升,使得傳統燃油車在市場競争中的優勢就在不斷被削弱。
技術、渠道、定位和定價,都是傳統車企轉型過程中必須思考的問題。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如電池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等對傳統車企來說是全新的領域,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例如,目前新能源汽車在電池續航、充電速度和電池壽命上仍存在技術瓶頸,盡管部分電動汽車續航裏程已有所提升,但消費者對于長途出行的續航焦慮以及充電速度慢等問題依然存在。
傳統車企在車機互聯與智能化方面的表現相對保守。長期以來,傳統燃油汽車的核心競争力集中在發動機技術、底盤調校等機械性能方面,車企的研發資源也多集中于此,因此在智能化轉型過程中面臨技術、成本與供應鏈等多方面的挑戰。
此外,傳統燃油汽車的供應鏈體系與新能源汽車存在較大差異,轉型需要重新構建供應鏈,這不僅增加了成本,也帶來了供應鏈管理的複雜性。
再者,傳統車企在轉型過程中還面臨着市場競争的壓力。特斯拉等新興車企憑借在新能源和自動駕駛領域的先發優勢,已經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傳統車企需要在短時間内追趕并突破技術瓶頸,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占據一席之地。同時,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和接受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部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可靠性和維修保養便利性仍存在疑慮。
汽車聯盟靠譜嗎?
" 長安和東風可能會做出一個類似汽車聯盟的組合。" 科技投資人小林(化名)推測道。
其實汽車聯盟這種形式在車圈并不少見。前段時間銷量不佳的日産就想要聯合本田形成日本最大的汽車聯盟。
而此前日産汽車就已經和雷諾嘗試過汽車聯盟的形式。
時間回到上個世紀末,雷諾集團時任 CEO 卡洛斯 · 戈恩可謂是日産汽車當時的 " 白衣騎士 ",幫助日産汽車擺脫了金融危機并且促成了雙方的聯盟關系,但是由于雷諾持有日産 43.3% 股權日産隻有雷諾 15% 的股權還沒有投票權,這段關系從一開始就充斥着不對等的味道。
從破産邊緣逐漸回暖的日産銷量逐漸超過了雷諾,但是由于股權配置的不平等不僅在話語權上受制于人,賺的錢還得更多分給雷諾。逐漸強大的日産不願意再給雷諾打工,兩個車企的合作開始貌合神離。
2018 年,促成這場聯盟的戈恩被捕,随後日産汽車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公布了董事長戈恩被捕的原因:過去 5 年戈恩瞞報薪酬達 50 億日元(約 3 億元人民币),并且動用公款進行私人投資。這促使了兩者關系的進一步惡化。
雖然 2023 年,雷諾和日産的股權進行了重置,雷諾同意把在日産汽車的持股比例從 43% 降至 15%,日産和雷諾将保留 15% 的交叉持股。但可以說二者的合作已經落到有名無實的地步了。
日産與雷諾之外,車圈還有一個非常出名的汽車聯盟:Stellantis 集團。
這家由 Jeep、标志雪鐵龍、克萊斯勒等車企組成的汽車聯盟曾經紅遍北美。但是這兩年整個聯盟的經營形式每況愈下,以 Jeep 來說,以前北美流行這種 " 硬漢車 ",但是現在随着市場口味的變化,Jeep 亦或者整個汽車聯盟似乎沒有一直推出備受歡迎的單品。
這其實和聯盟内部複雜的管理體系有關系,Stellantis 集團是一個跨車型、跨國家的汽車聯盟,比如其中的道奇、Jeep 都是美國車企,而阿爾法羅密歐則是意大利汽車品牌,有主打 SUV 車型的,有主打轎車車型的,還有主打超豪華車型的瑪莎拉蒂。
但是汽車聯盟也總是繞不過去一個核心問題:公平,公平,還是公平。
不論是股權分配、利潤分配還是落實到産品上的話語權分配,多家聯盟到底如何做到公平。
另外,汽車聯盟的形式可能會導緻整個集團的決策鏈條很長,就會錯過需要即時應對的市場變化。而當下的電車市場可謂是瞬息萬變。
所以,東風和長安如果能夠重組形成汽車聯盟,如何确保效率和話語權也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
對此,汽車行業資深從業者張楠(化名)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聯盟應确立明确的合作原則,奠定堅實的合作基礎。例如,通過共商客戶需求,精準定位市場需求,開發如物流追蹤系統等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整體服務品質。其次,共享資源網絡,推動戰略合作,聯盟成員可以靈活調配倉儲空間,提高資源利用率。此外,共創數智技術,賦能新轉型升級,聯合研發物流信息管理系統,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優化運輸路線規劃、庫存管理等環節,同時引入自動化倉儲設備、智能運輸監控裝置等,降低人力成本,減少人爲失誤。在業務合作層面,遵循合法合規原則深度合作,内部市場相互開放,優先給予對方業務機會,協商優惠措施,共同建立嚴格的供應商評估體系,提升供應鏈質量與穩定性。通過這些措施,聯盟可以實現互利共赢,推動數智化轉型,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兩位大佬的聯手,隻是下一篇章的開始。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融中财經 "(ID:thecapital),作者:呂敬之,編輯:吾人 ,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