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 / 文
當前世界主要有兩大金融體系,一是英美模式,以資本市場為主,直接融資占比較大;二是以銀行體系為主,間接融資占比較大。我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學習日德模式,大力發展銀行體系。這兩個國家在戰後都曾迎來大發展時期,但後來日本在 90 年代陷入了所謂 " 失去三十年 ",德國也被稱為 " 歐洲病夫 "。反觀英美的金融體系迎來大發展,我國在近二十年主要是學習英美金融體系,金融業蓬勃發展,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系類問題,甚至出現了過度金融化問題,對中小企業打擊非常明顯。近幾年,逐漸被邊緣化的 " 德國模式 " 又被重新提起,本文将簡要介紹德國的金融模式,對中小企業支持與英美體系有和不同,中國未來應如何借鑒。
德國金融模式簡介
德國金融模式有三大特點,一是德國長期處于 " 小金融、大實體 " 的情況,金融業主要服務于實體經濟。德國金融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一直較低,90 年代以來長期維持在 5% 左右,且占比逐步降低,2021 年僅為 3.42%。德國制造業一直保持強勢趨勢,90 年代後制造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可以穩定在 20% 左右,2021 年為 18.26%。這和英美兩國情況完全不同,在過去 40 年中金融化逐漸成為世界潮流,英美等國金融業占 GDP 比重非常高,美國金融業占 GDP 比重在 20% 左右,中國金融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在 2021 年也達到了 8%。
二是德國金融業以銀行業為主,資本市場發展程度相對較低。這主要和德國的生産性金融體系有關。2021 年,德國共有 1446 家銀行機構,雖然和 1948 年超過 3500 家數量大幅減少,和歐洲其他國家相比仍然較多,銀行業總資産 9.6 萬億歐元,占德國金融業總資産比重達到 60% 左右,是金融業的主導。德國證券市場上市企業少,規模少,交易體量也較低,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在 2021 年底僅有 638 家上市公司,總市值占 GDP 比重 6 成左右,股票交易總額占 GDP 比重遠低英美兩國,與我國相比也低很多。
三是德國為三支柱銀行體系,表現出私有化程度低、覆蓋範圍廣泛、非盈利性銀行占比較高的特征。德國銀行機構一般可以分為全能銀行和專業銀行兩大類,其中全能銀行是德國銀行業的主體,全能銀行不受分業經營限制,除正常的存貸業務外,各類證券承做、買賣均可以涉及。三支柱體系主要是針對全能銀行進行的分類:分為商業銀行、公共銀行、合作銀行三個層級。在 2021 年,德國 1446 家銀行機構中 1401 家歸屬于全能銀行範疇,專業銀行 45 家隻能從事其營業許可證所規定的特定金融業務。
德國中小企業為何沒有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首先得益于三支柱銀行體系建設,各類銀行分工明确,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先說第一支柱商業銀行,德國的商業銀行定義和中國有所不同,主要是指所有權方面,德國商業銀行是指私人所有,其次才是經營目标,以利潤最大化為導向。德國商業銀行服務對象主要大型企業,可以進行信貸和股權融資,可以大量持有企業的股份并向向大型企業監事會派駐代表。反過來大型企業又可以向大銀行持股,兩者相互持股影響決策。
再說公共銀行,這裡主要是指公有制銀行,不以營利為目标,緻力于服務實體經濟和地區福利最大化,相對商業銀行更偏向服務于中小企業。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地方政府持股的地方儲蓄銀行;二是聯邦州持股的州立銀行,前者區域經營限制較為明确,主要服務當地中小企業。後者是綜合性商業銀行,但同時需要當地的儲蓄銀行資金支持和風險管理進行服務,主要負責批發業務。
然後說合作銀行,和公共銀行相同,都是公有制銀行,但是以會員所有制,不以營利為目标,緻力于服務實體經濟和地區福利最大化。合作銀行發源于社區模式和居民互助,後來發展為信用社,主要聯合成員共同發展經營活動,成員資格是通過購買最低營業份額取得。相對于公共銀行,服務人群更為下沉,可以下沉到農村,單個信用社規模更小,同樣有嚴格的區域經營限制,基本隻進行簡單的存貸業務,對個人信貸支持較多,也多用于流動性支持,對公業務較少。2021 年德國共有 773 家地方合作銀行。
以上就是德國三支柱銀行體系的簡要介紹。
德國中小企業融資方便還得益于管家銀行模式的融資支持。所謂管家銀行模式其實就是關系型融資,廣泛存在于德國的公共銀行和合作銀行這樣的小銀行與當地中小企業合作。德國 的中小企業通常會會選擇其中一家銀行作為其管家銀行。管家銀行一般作為這家中小企業主要融資支持方,對其債權融資份額應為最多。還有管家銀行與中小企業長期融資合作關系。雙方信息互通、共享機制較為健全,雙方信任較多,所放貸款也多為長期貸款。另外,管家銀行模式還能充當中小銀行的金融穩定器作用。當中小企業遭受外部沖擊出現短期經營困難時,管家銀行由于更了解企業經營情況,掌握信息優勢,可以從長期角度出發,協調企業和其他銀行債務關系穩定,避免随意發生停貸、抽貸和斷貸現象,要和企業共進退。
管家銀行在德國曆史長時間是通過持股中小企業方式進行,但目前這一比重逐步降低,更多是通過在企業設立監事會和監事人員進行。
管家銀行模式得以進行的主要原因是公有制原則和區域經營,由于有嚴格的區域經營限制,公共銀行和合作銀行規模不能擴張太大,避免出現英美國家的大規模兼并,需要和當地企業共同成長,加上非利潤最大化導向,企業融資成本相對較低。
管家銀行可以持續的另一個原因,管家銀行對發放貸款抵押物要求更高,這樣可以避免發生流動性危機的時候,銀行風險過高。
德國政策性銀行對中小企業也提供相應融資支持。德國複興信貸銀行幾乎就是德國中小企業 政策性銀行。從 20 世紀 50 年代,德國複興信貸銀行逐漸将重點轉向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從 2010 年到 2019 年,德國複興信貸銀行向中小企業新發放的貸款占向所有企業新發放貸款的比重在 40% 以上。德國複興信貸銀行通過和地方性小銀行的合作,以 " 轉貸 " 方式,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60% 的對中小企業貸款都是通過這種模式進行,地方銀行對當地企業更為熟悉,方便進行審查。
德國擔保銀行模式也助力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銀行不是真正銀行,是向中小企業提供擔保 服務的非盈利性擔保機構。股東一般為各行業的商會或聯合會、信貸機構和保險公司。到 2019 德國有 17 家擔保銀行,幾乎是每個州有一家。不論是管家銀行模式還是商業銀行的交易性融資都對企業抵押品有較高要求,這就會阻礙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銀行就是為解決這一痛點,在抵押物不足的時候,可以針對項目可行性進行評估決策,銀行獲得擔保銀行擔保後在發放貸款。為分散擔保銀行風險,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會提供反擔保,分别提供 40% 左右和 30% 左右。
擔保銀行擔保額度較低,單筆額度一般不超過 125 萬歐元,運用比例較低,總共擔保額度占中小企業銀行貸款額度大約為 2%,隻是起到了輔助效應。
德國金融模式對中小企業助力對我們主要有以下幾點啟示。一是要保持融企業多元化,要有足夠多的中小銀行覆蓋大量中小企業,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二是區域經營原則,管家銀行模式值得借鑒,堅持公有制原則,可試點将農村信用合作社經營目标由利潤最大化轉向地區利益關聯方利益最大化。三是,設立主要面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政策性銀行。四是,建立擔保銀行制度,為不滿足抵押物要求的企業提供相應支持。五是仍要适度發展資本市場,德國金融模式針對工業制造業企業效果較好,對新興産業匹配度較低,融資需求可能較難滿足,仍需發展股權融資方面制度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