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好萊塢超經典 IP 回歸了。
血漿四射,哀嚎四起,不斷挑戰觀衆的生理極限。
但一個又一個出人意料的反轉,卻讓人覺得意猶未盡。
沒錯,就是《電鋸驚魂》系列。
《電鋸驚魂》前三部口碑開挂,部部8 分 +。
好于98%的恐怖片。
這樣的成績,無疑證明它在這一類型中的地位之高。
可惜,随着系列的延續,評分與口碑也在逐漸衰減。
沒想到,如今拍到第 10 部,竟然又支楞起來了。
海量好評,爛番茄評分甚至超越了第一部。
有人評價是近十年最好的驚悚片。
那麽,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它究竟有多神——
《電鋸驚魂 10》
Saw X
要說《電鋸驚魂》(以下簡稱爲:《電鋸》)有多厲害。
問世 19 年,它仍是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的「世界上最成功的恐怖電影系列」。
尤其是首部。
拍攝時長隻有18天,成本區區120 萬美元的「小電影」。
不僅打下了1 億多美元的票房神話。
也讓導演溫子仁名聲大噪。
豆瓣 54 萬人打出 8.8 分,穩居 TOP250。
一個血漿恐怖片,卻屢次破圈,成爲影史經典。
《電鋸》爲何有這麽大魅力?
這還要從該系列的特色說起。
《電鋸》有一個非常明确的故事框架:
豎鋸,一名身患絕症的工程師。
在一次自殺未遂後,突然意識到生命的力量與意義,決定成爲生死判官。
他設計出各種腦洞大開的殺人遊戲,來懲罰漠視生命的人。
通過死亡考驗,激發遊戲者的求生意識,從而領悟生命的意義。
豎鋸選定遊戲者的标準隻有一個——
有罪之人。
包括但不限于出軌、貪污、暴力執法、吸毒、自殘、強奸犯 ...
另外,豎鋸還有一個堅定的理念——
贖罪論。
他堅信每個人都有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雖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即肉體的損傷。
但隻要有足夠的意志力,就可以獲得新生。
足夠精彩的故事框架是基礎。
而豐滿故事内容的,是《電鋸》系列招牌——
各種變态至極卻又設計極其精巧的殺人機關。
像是開口頭盔。
遊戲者要在規定時間内破開他人的肚子,拿出裏面的鑰匙。
否則腦袋就會被頭盔從嘴巴那裏一分爲二。
開胸機器。
遊戲者要将手伸進鹽酸杯中拿出鑰匙。
否則就會被刺入身體的鏈鎖機器開膛破肚。
還有一石二鳥的「自殺」機制。
一個人被吊起來,腳踩着巨大的冰塊,另一個人坐在電椅上,電極的一端可以融化冰塊。
冰塊融化的水流會流向電椅,導緻後者觸電。
而後者被電死的同時,又會帶動天花闆上的裝置,讓巨大的冰塊掉落,把上吊者的腦袋砸開花。
這樣一來,兩個人看似殺掉了對方,但其實都是「自己殺掉了自己」。
令人窒息的倒計時。
讓人頭皮發麻的血腥場面。
無不喚起人們内心最恐怖的感受。
然而,更可怕的是。
這種皮肉之苦往往不止一次。
也就說,當遊戲者好不容易完成一個遊戲後,還有下一關,下下一關 ……
《電鋸》系列靠着這些,累計收獲了超過10 億美元的全球票房。
成爲出品公司獅門影業的搖錢樹。
然而,随着故事不斷延續,電影的口碑也逐漸疲軟。
且不說,類似的設定會讓觀衆産生審美疲勞。
靈魂人物豎鋸下線後,更是讓故事走入了死胡同。
最重要的是,後續系列逐漸失去了原本的内涵。
《電鋸》的殺人遊戲從來都是皮,内核還是對人性的考驗。
可到了後幾部,已經降級成純粹的殺戮狂歡。
讓人感到失望又惋惜。
因此很多人早已不再期待續集。
沒成想,第十部卻突然回勇。
北美一上映,就收獲了不少好評。
甚至成爲了這個系列唯一一部爛番茄指數爲新鮮的片子。
上:《電鋸 10》
下:《電鋸 1》
究竟爲何能有如此好評?
大概是因爲有了「原汁原味」的感覺。
** 以下内容包含劇透 **
電影開篇,就是一場精彩的遊戲。
驚恐的男人被綁在機械椅子上,眼睛上安裝着抽風裝置。
5 根手指也被分别裝架着金屬裝置。
他的遊戲很簡單:
60 秒内,轉動 5 次轉盤,掰斷 5 根手指。
否則,眼球就會被吸出來。
簡單粗暴,讓觀衆一秒進入狀态。
而不是像前幾部一樣把遊戲環節設計得複雜冗長,消磨觀衆的耐心。
而《電鋸 10》最大的驚喜,當屬豎鋸本人的回歸。
而且是史無前例的全程出鏡。
隻剩下幾個月生命的豎鋸,正在整理遺囑時遇到了癌症互助會的病友。
意外的是,對方卻宛如健康人一般生活。
原來,病友接受了一次神秘的治療,癌症已經痊愈。
聽到這話,豎鋸毫不意外地動心了。
于是,他決定放手一搏,接受有風險的實驗手術。
果不其然,在進行一場開顱手術後,豎鋸的腫瘤已經被幹淨切除。
配合後續治療,豎鋸的狀态也越來越好。
他還在治療機構認識了幾個朋友,俨然一副開啓新生活的模樣。
然而,就當豎鋸重返機構表達謝意的時候,卻發現那裏早已人去樓空。
自己也根本沒有進行手術。
當時手術中迷迷糊糊看到的監控畫面,也隻是一段教學視頻。
豎鋸上當了。
他遇到了一個專門坑癌症患者的詐騙集團。
肆意亵渎生命,直接戳中豎鋸的信念底線。
那麽,遊戲開始。
豎鋸召喚自己的門徒之一阿曼達,将參與詐騙的 4 人綁回機構所在的工廠,用鐵鏈拴好。
衆所周知,豎鋸的遊戲強調的是因果報應。
你假扮護士,抽我的血,假裝做檢查?
那我就限你在 3 分鍾内切斷大腿,抽出 85 克的骨髓,就可以拿到鑰匙。
反之,人首分離。
你假扮醫生,裝模作樣給我做開顱手術?
那我就讓你給自己開顱,取出一塊足夠大的腦組織,才可以逃脫。
反之,腦袋整個爛掉。
你扮演重獲新生的患者,騙我的感情?
那我就讓你被吊在半空,近距離感受與化療一樣,但是更高能量、更高輻射的儀器照射。
3 分鍾内敲斷自己手腳,就可以逃脫。
反之,化爲一具焦屍。
一套流程下來,奇爽無必。
尤其當經典玩偶亮相時,魚叔忍不住驚呼,還是那個味!
然而,等到詐騙主謀要進行全場最後一個遊戲時。
反轉來了。
衆所周知,反轉是《電鋸》另一大看點。
當年,《電鋸 1》中躺了全片的屍體突然站起來的那一個瞬間,幾乎讓所有人都達到了顱内高潮。
魚叔在這裏就不進一步劇透了,把刺激的頂點留給大家。
總之,豎鋸,永遠能預判你的預判。
而你永遠猜不中他的下一步行動。
原罪懲罰 + 變态機關 + 多重反轉。
回歸初心的《電鋸 10》挽回了觀衆的喜愛。
但複刻經典,絕不是其成功的唯一原因。
在血腥的人性考驗之外,加大對人物的描寫力度,也是本片的新鮮點。
作爲靈魂人物的豎鋸,以活人出現的戲份其實隻在前三部。
雖然,通過他的自述和他人回憶,我們明白了豎鋸之所以開啓殺人遊戲的原因。
但一直以來,豎鋸都是神秘、冷酷、殘忍的惡魔形象。
《電鋸 10》卻在最大程度上豐滿了豎鋸作爲「人」的形象。
在病魔面前,他不再是冷血無情的殺人魔。
恐懼、驚慌、無措等屬于遊戲者的情緒,也出現在他身上。
我們看到了,豎鋸也是會因爲劫後餘生而哭泣的老人。
面對善良的人,他也會變得柔軟。
豎鋸制作遊戲的本意,直到這一刻,完全凸顯:
生命在痛苦中,激發了人性光輝的一面。
除了豎鋸,本部也增加了對門徒阿曼達的描繪。
在前作中,她一直是豎鋸「善惡觀」的堅定執行者。
但是在本部中,我們知道了她也對豎鋸的做法産生過動搖。
阿曼達在面對一個被毒品脅迫的女孩時心軟了。
因爲對方像極了曾經的自己。
有時我們會被卷入違反我們本性的事。
毒品很強大,也很邪惡。
借由阿曼達的猶豫,電影更加突出了對人性「善與惡」還有生命重量的思考。
當然,《電鋸 10》并不是完美的。
比起首作,依舊存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它又擁抱回曾經最灼心的靈魂元素:
用殘酷的殺人手法,在道德邊緣,拷問并揭露人性的黑暗面。
就像本作中,一個遊戲者成功完成了豎鋸的考驗。
卻反倒被詐騙集團的主謀踩斷了脖頸。
這一腳的内涵與諷刺,是直擊人心的。
對比之下,前面幾部爲什麽會被罵就再清楚不過了。
原本用來考驗人性的殺人遊戲,完全淪爲兇手的虐殺工具,服務于他自己的複仇欲望。
本末倒置的将電影變成一部撈快錢的複仇血漿片。
所以口碑一整個大寫的斷崖式觸底。
說白了,管你什麽類型的電影,内容才是王道。
視覺奇觀與心理沖擊當然是恐怖片的重點。
但并不是唯一。
這幾年高口碑的恐怖片,都是有強大的内容支撐,并能引發觀衆更多思考故事。
像是《遺傳厄運》,在邪教和死亡驚吓背後,是有關家庭與自由意志的讨論。
還有《逃出絕命鎮》,在高概念設定之下,是關于「種族歧視」的讨論。
其實,何止是恐怖片。
回顧這幾年的電影走向:
強設定、高概念、視覺奇觀、科技運用 ... 這些成爲了電影的主導因素。
由此産生了内容創者的生存空間的被擠壓。
可是觀衆真的對高科技買單嗎?
不一定。
今年大爆的《芭比》與《奧本海默》就是答案。
《電鋸 1》的編劇之一的雷 · 沃納爾在創作時曾擔心:
資金短缺,沒有特效,演員也請不來大咖,時間還緊迫,這個項目能成嗎?
溫子仁卻說:
讓劇本成爲明星。
所以,《電鋸 1》成功了。
技術、名人、潮流,都在更新變幻。
唯有劇本,才是那個永不過氣的「明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