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這個無良的醫生,缺德的醫生,你診斷我是肺癌了,你還不給我治療,還不給我做手術。"
發生在廣州某大醫院,起因是一位老人查出肺結節做不成手術,惱羞成怒跑到門診罵醫生。
被罵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知名胸外科主任,他冷靜地跟老人解釋,"你這個 8mm 的肺結節考慮是原位癌或者微浸潤癌,但不建議做手術。做不做手術除了看肺結節診斷以外,我作爲一個臨床醫生要權衡利弊。做這個手術會給你帶來損傷,手術刀要切一塊肺。"
在老人有限的知識裏,原位癌就是癌,他不知道醫學發展到今天,對腫瘤的人知已經更新了。《WHO 肺部腫瘤組織學分類》(第 5 版)将原位腺癌(AIS)和非典型腺瘤樣增生(AAH)定爲前驅病變。在其上一版中,原位腺癌屬于肺腺癌中的浸潤前病變。
也就是說,從病理角度來講,原位癌,嚴格地說不能再算是腺癌的一種了。
這名胸外科主任進一步解釋說:" 你這個肺部長的東西位置很深,一直不變化,你一個七十幾歲的老人家,爲什麽要做這個手術呢?我們跟它共存,盯着它,觀察它,萬一有變化再處理不好嗎,70 多歲的老人也得考慮生活的質量呀。"
一番肺腑之言,成功平息了老人的怒火,也打消了老人對手術的執念。
這位老人對肺結節的恐懼以及對手術的盲目,并不是個例。在過去幾年裏,新冠疫情讓胸部 CT 檢查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越來越多人查出肺結節,出于對癌症的恐懼和焦慮,病人往往希望盡快手術切除。
◎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支修益教授 / 圖:中國抗癌協會
在近日舉行的 2024 中國整合腫瘤學大會(CCHIO)上,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宣傳部部長、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支修益教授在接受 39 健康采訪時指出,肺癌篩查得到很好的普及,能夠早期發現早期的肺癌,卻帶來新的問題," 臨床上,肺結節存在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過度手術切除率高,反過來加劇了肺結節人群的恐慌。"
他認爲,肺結節的過度治療,已經不僅僅是醫療問題,而是整個社會問題。
01
潛在人群超 1 億!CT 被濫用,肺結節過度診斷
在肺癌發病率居高不下的陰霾籠罩下,肺結節的過度診療日益嚴重,引起了腫瘤學術界的警惕和重視。包括支修益教授在内的衆多肺癌專家、健康科普認證的醫生,屢屢在公開場合大聲疾呼," 發現肺結節不要恐慌,不要過度治療 "。
今年 11 月作爲國際肺癌關注月,全球專家更是把活動主題定爲 " 重視肺癌的早篩,規範肺結節的診療 "。
低劑量胸部螺旋 CT,是世界公認的篩查早期肺癌的最重要手段。胸片雖然可以 " 早期發現肺癌 ", 但不是 " 早期發現早期肺癌 "。因此,目前國家或地方省市肺癌篩查項目是選擇使用胸部低劑量螺旋 CT。
肺結節,是指在肺部影像學檢查中發現的直徑不超過 3 厘米異常陰影或病竈,在人群中普遍存在。按照各家醫院公布的 40 歲以上肺結節患者檢出率和中國 40 歲以上人數總和進行測算,我國可能存在超 1 億肺結節人群。
◎ 進行胸部 CT 檢查。/ 圖:123rf
根據業内分析,近年來我國肺結節檢出率迅猛增加,主要得益于低劑量肺部 CT 技術的普及,相對低廉的價格使得 CT 檢查成爲了單位體檢的常見項目。
而爲了生意,體檢機構還推波助瀾,進一步濫用 CT 檢測,許多不屬于肺癌篩查人群的年輕人也進行了 CT 檢查。這無形中擴大了肺結節篩查的範圍,加劇了人們的焦慮和恐慌,同時也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和擠占。
肺結節并不等于肺癌,大多數肺結節是良性的。" 目前從美國的數據到中國的數據,可以說95% 以上第一次做胸部 CT 發現的小結節,都是良性的,是陳舊性病變,是炎症,既往有肺結核、肺部陳舊或纖維組織增生等良性病變,根本不是肺癌。" 支修益提醒,如果是首次做胸部 CT 檢查發現了肺結節,千萬不要過度恐慌,一定要進行抗炎以後定期複查胸部 CT。
02
切掉良性肺結節,代價太大,病人很吃虧
肺結節如此普遍,精準治療對整個人群的健康來說很關鍵,但肺結節現在存在着過度治療。
鍾南山院士曾在學術會上表示,"現在肺結節非常常見,引起普遍顧慮,結節過度切除率達到 20% — 40%。"
尚在新冠期間,支修益就已經關注到這個問題。" 必須坦然承認,我們國家某些醫院某些醫生對肺結節診療不規範,和某些技術被過度強調,出現了肺結節的過度診斷、過度治療,在手術切除方面也是過度的。" 他擔心,過度手術治療會讓整個社會的肺結節人群過度恐慌。
目前的醫學健康科普是不到位的,不能令人滿意,僞科學、僞專家、無良網紅活躍在抖音、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台,不斷向大衆灌輸 " 肺結節不好,要趁早手術 " 的錯誤觀念,誤導病人和家屬,造成不少良性肺結節患者過早地接受手術切除。
◎ 各種自媒體泛濫,健康科普面臨挑戰。/ 圖:中國抗癌協會
殊不知,隻要是手術,都會帶創傷。即使是微創手術,取出結節仍然會造成一定的損傷。
"你們知道嗎?切除一個肺部小結節,正常的肺組織可能會損失掉十幾倍甚至幾十倍。" 支修益表示,切下來的肺結節,被證實是原位癌,那就切虧了。" 因爲原位癌可以幾十年不變化,過早手術導緻損失了很多肺組織,肺功能随之下降,尤其到了老年的時候,對生活質量影響比較大。"
所以醫生需要做的,是在肺結節惡變的概率和切除肺結節造成的損傷間作出權衡。切除太多會倒向過度治療,反之則有可能讓病情惡化。
目前而言,肺結節診斷最大的難點在于,沒有人能夠通過 CT 百分之百地确定結節的性質,隻能大緻地判斷良性的可能性。但是,爲了想要獲取它是否是癌的答案,卻承受更多代價,其實得不償失。這種情況下,繼續觀察所帶來的風險是相對比較小的,也是可控的。
◎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癌學組、中國肺癌防治聯盟組織專家于 2015 年制定了《肺部結節診治中國專家共識》,以規範和提高我國肺結節暨早期肺癌的診治水平。/ 圖:網絡截圖
在一定程度上,肺結節的過度診療,又是醫患雙方共同作用的結果。出于對癌症的恐懼和焦慮,病人往往是積極做手術的一方。對醫生來說,隻要順着病人的情緒稍加引導,就可以多進行一台并不困難的手術。
支修益強調,胸外科醫生要拿捏好手中的 " 手術刀 ",不要過度診斷,減少過度治療。應當認真思考,怎樣用最少的手術,損失最少的肺組織來解決患者的問題,而不是說我們看到一個問題,就輕率地一切了之。
他還指出,現在肺結節的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不僅僅是影響病人的肺功能,還會影響病人的家庭幸福和事業發展。
比如,二十多歲的女孩體檢發現肺部小結節,貿貿然選擇了手術切除,其實是個原位癌,不管怎樣這個病史記錄将伴随一生,會影響她找對象結婚;也有人因爲查出肺結節,不願随訪觀察,早早做手術,結果斷送了升職加薪的好機會。
"醫生一定要規範肺結節的診療,同時也要向大衆傳播正确的腫瘤防治知識。" 支修益表示,科普是一門學問,權威醫學專家必須搶占健康科普陣地,圍剿僞科學,要及時止住流言,科學揭穿謊言,徹底粉碎謠言。腫瘤科普更要把病人放在第一位," 建議用患者的故事去感染患者,用患者的經曆去感動社會,才會有更多患者信任醫生,提高依從性 "。
作者|葉芳
排版|深深
封面 & 首圖|123rf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