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重慶地産一哥,跟 " 股神 " 徐翔打過交道,把孫宏斌驅之門外,跟紅星美凱龍的老闆過從甚密。他,曾在資本市場縱橫捭阖、閃轉騰挪,教科書般的操作令股民咋舌。這次,他能否讓金科股份逃過退市的大劫呢?
作者 | 李 逗
編輯 | 孫春芳
運營 | 劉 珊
論二級市場的資本運作能力,沒有哪位房地産大佬,能比得上金科股份創始人黃紅雲。
他不僅和 " 股神 " 徐翔打過交道,更是成功阻擊過孫宏斌,還和紅星美凱龍創始人車建新過從甚密,攢下了豐富的經驗值。
但 " 資本老炮 " 黃紅雲很難會料到,這些技能要應用在金科股份的退市風波中。他必須得在資本市場上掀起一輪艱難的股價保衛戰,把金科從退市的邊緣拉回來。
8 月 3 日,久未露面的黃紅雲,出現在金科 2023 年半年度工作總結大會上。雖然身着一套靓麗的粉紅色襯衫,但黃紅雲的内心估計很難歡喜起來。他在會上表示," 今年下半年将是金科曆史上最爲關鍵的半年 ",道出了金科的真實境遇。
作爲渝派房企代表,金科股份在 2017 年開始迅猛增長。四年間,銷售額從 658 億激增至 2233 億元,翻了 3 倍多。但如今,這家老牌地産商,正處于成立 20 餘年來最困難的時刻。
不久前,由于股價長期徘徊在 1 元以下,金科差點就要被 " 官宣 " 退市,甚至還被停牌一周。爲了避免陷入退市危機,黃雲紅也是拼盡了全力,從最初的增持股票,到宣布引進戰投、釋放引入中金工作組等消息,可謂 " 求生欲 " 滿滿。
這些令人眼花缭亂的操作,讓金科暫時躲過了退市大劫,股價真的紅起來了。自 7 月至今,金科股份股價接連創下漲幅紀錄,最新已于近期 8 個交易日内收獲了 5 個漲停闆,交易關注度持續位居兩市熱度榜前 10。
最近,金科主動向法院申請破産重整,再次引發資本市場的熱議。畢竟,在實際化債過程中,少有房企主動提出破産重整。而黃紅雲這次主動捅破 " 蛋殼 ",能幫金科闖出一條生路麽?
主動破産重整,尋求 " 自救 "
從徐翔案、阻擊孫宏斌,再到夫妻内戰,金科股份董事長黃紅雲都挺過來了。這一次,金科又面臨嚴峻 " 生死考驗 ",這位資本老炮同樣沒有坐以待斃。
7 月 31 日,金科股份公告稱,公司計劃向法院申請重整及預重整,公司 " 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作爲上市公司仍有一定的重整價值 "。
這份主動向法院申請的操作,在衆多 " 躺平 " 房企中,顯得十分另類。畢竟,在這之前,房企們都在盡力摘掉 " 清盤 "" 破産重整 " 的帽子。
但黃紅雲主動來了場 " 自刀 "。所謂破産重整, 是指當企業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不立即進行破産清算,而是在法院主持下,由債權人與債務人達成協議并制定重整計劃。
和房企們此前普遍推行的債務重組不同,破産重整被法院賦予了強制的司法意義。不過,一旦破産重整失敗,風險也會變得更大。
" 如果破産重整失敗,公司可能會面臨更多的法律風險,包括債權人的訴訟等,最終将面臨破産清算。" 彙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沖說道。
破産重整,有弊亦有利。破産重整成功之下,金科可以在繼續保證經營的同時,承諾在一定期限内清償全部或部分債務。這能幫助其理清複雜的股權、債權關系,更快引入戰投。
一位不良資産管理的從業人士表示," 這很明顯是金科的自救行爲,在債務違約、甚至是資不抵債的情況下選擇破産重整,能給企業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先自行處置債務問題,不至于一下進入清算的環節。"
而在資本市場,金科股份并不是唯一一個推進 " 破産重整 " 的上市公司。踏入 2023 年以來,已有泛海控股、隆基泰和、中天金融等均在積極推動破産重整。
黃立沖表示,"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房地産企業的破産重整可能會成爲一種趨勢。"
在此之前,金科股份已經于一個多月前,收到了來自債權人的重整申請。5 月 22 日,金科債權人端恒建築,以金科 " 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仍有重整價值 " 爲由,向法院申請對金科進行重整。
這之後,盡管法院并沒有下一步動作,金科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主動推進重整工作。但這一重整消息,也迅速引來了監管方面的關注。
很快,深交所問及金科股份是否存在通過破産重整進行逃廢債、損害債權人及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情形。監管方的擔憂不無理由。地産形勢惡化下,金科早已加入出險的行列中,債務窟窿越來越大。
一年半前,2022 年 1 月,幾百名債權人到重慶金科地産總部讨債甚至打砸玻璃大門,揭開金科債務違約的冰山一角。到了當年 12 月,金科股份正式發公告官宣債務爆雷。
▲(圖源 / 視覺中國)
如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截至 2023 年 5 月中旬,金科及下屬子公司已到期未支付的債務本金合計 260.41 億元。期間,盡管金科一直宣布積極引入戰投,但和戰投方的實際性合作進展,卻遲遲沒有下文。
" 金科股份從出現債務問題到現在,幾乎沒有處置核心資産,債務到期就展期,談不攏的就被訴訟。這個過程中也造成了很多交叉違約,公司的債務問題集中暴露。" 一位債券交易人士表示。
對于金科而言,破産重整申請隻是個開始。接下來的每一步,黃紅雲都得如履薄冰。
長城資管,會是白衣騎士麽?
今年 5 月,金科股份首次官宣被債權人申請重整時,黃紅雲曾召開了一場盛大的股東大會。
5 月 22 日的股東大會上,黃紅雲透露,引進戰投的方案得到了重慶政府部門的支持,自己也願意不遺餘力協調各類資源,幫助公司盡快走出困境。
爲了表示誠意,這位兩次陷入股權之争的大佬甚至提出," 願意引入國有企業成爲公司大股東 "。
熟悉金科的人都知道,在保衛公司控制權這條路上,黃紅雲費了不少心血。
先是 2016 年起,他陷入了和孫宏斌的四年纏鬥。爲了成功阻擊孫宏斌,黃紅雲曾在一次金科的内部會議上,把一句話赫然打在大屏幕上:金科就是我的生命。
直到 2020 年,融創出售相關股份,紅星美凱龍創始人車建新拿 47 億元入主金科,這一輪危機才算短暫停歇。但黃紅雲并沒有輕松太久。
2021 年 7 月,黃紅雲再次遇 " 劫 "。這次的發難方是他的前妻陶虹遐,她發布了一封緻金科全體員工的公開信,夫妻反目。最後又是憑借紅星美凱龍的車建新出手,才讓這出鬧劇收場。
幾番曆練之下,黃紅雲已成爲一位娴熟的資本老手,其過程中的股權增持、騰挪資産,幾乎成了教科書級的案例。不過,這一次,在面臨退市難關下,黃紅雲的增持老招數不再行得通了。而好友車建新,此時已經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紅星系自身陷入債務危機,頻頻出售資産,手中的金科股票也用以回籠資金。
最近一段時間,多家房企連續多個交易日股價低于 1 元,被冠以 "ST" 風險警示标識,而金科股份如果不能提升股價,也将要加入這個隊列,債務化解雪上加霜。
5 月 23 日,金科股份發布了一條增持公告,控股股東将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額不低于 5000 萬元,且不超過 1 億元,增持價格不高于 1.5 元 / 股。
然而,這并沒有激起資本市場的水花。宣布增持股份後,金科公司股價非但沒有上漲,反而遭遇兩個跌停闆,股價從每股 1 元以上跌到不足 0.9 元,還反被深交所質疑 " 忽悠式 " 增持。
深交所質疑的理由是,公司實控人黃紅雲、金科控股及其一緻行動人所持公司股份多次被強制平倉。截至 5 月 29 日,實控人黃紅雲所持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已被凍結;金科控股、黃紅雲及其一緻行動人紅星家具所持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已被凍結。
這之後的 5 月 25 日,金科股份又啓動了第二個護盤措施,其宣布,18 位公司高管及核心骨齊上陣,拟增持金額合計人民币不低于 500 萬元,且不超過 1000 萬元。然而這個舉措仍舊沒有阻止公司股價持續下跌。
真正能迅速引發資本強烈反應的,還要屬引入戰投的消息。股價一連多日低迷之下,市場上一度傳出了金科和陝西建工的合作,終于引發了金科股份的股價上漲勢頭。
市場消息稱,5 月 26 日,陝西建工控股集團與金科股份集團高層,就雙方開展全面戰略合作等事項向重慶市政府做了專題彙報。而在這天,金科股份股價上演地天闆,開盤後立即拉升直至漲停,全天振幅 20%,成功躲過了 1 元退市的危機。
不過,股價上漲的态勢并沒有持續太久,随着金科對上述消息做出澄清後,金科股份股價再次下探。到了 6 月底,金科股份終于又放出大招,宣布引來長城資管,意圖以 AMC 做戰投,再搏一回。
6 月 30 日晚,金科股份一口氣發布了 7 份公告,其中《關于簽署戰略投資框架協議的公告》中稱,當天其已與長城資管旗下全資子公司長城國富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長城國富 ")簽訂《戰略投資框架協議》。
▲(圖源 / 視覺中國)
這份沒有實質性合作進展的框架協議,直接引發了金科股份的股價飙升。框架協議發布之後,金科股份股價迎來了 5 天 4 漲停。
一位資管從業人員陳明對「市界」表示," 長城國富不是直接戰投,而是在預重整階段才參與。其實對于纾困的國資來講,這個方式算是比較穩妥的,經過了預重整的法律程序,原有的風險得到充分暴露,各路紛繁複雜的債務也得以梳理清楚。"
不過,陳明也強調," 長城資管的合作是在被司法重整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而破産重整會涉及到公司股東結構的變動。如果長城國富成爲金科地産的第一大股東,那麽,金科很可能就搖身一變成爲央企控股企業。"
目前來看, 黃紅雲及其一緻行動人雖還是第一大股東,但實際可支配公司股份表決權已低于 30%,控制力大不如前。但如果能成功借力破産重整引入戰略投資者,金科将擺脫退市危機,得到更多 " 續命 " 機會。
如今,公司和長城資管的合作是否會真的會落地,依舊懸而未決。但這一利好消息釋放下,截至 8 月 4 日,金科股份的收盤價爲 2.54 元 / 股,相較于兩個多月前的低點區間漲幅高達 229.87%。
" 這并不是金科第一次對外釋放引戰消息。但至今一年多過去,戰略投資連個影子都沒有。所以,是不是像前幾次那樣傳聞出來後又不了了之,還需時間證明。" 一位接觸過長城資管的不良資産從業人士表示。
黃紅雲的關鍵一戰
不過,即使最後能重整成功,金科股份也不一定就萬事大吉。債務的展期和他人的援手隻能緩解一時壓力,想要走出困境,還是要依靠企業本身的造血能力。
" 破産重整并不能激活市場。削了債能讓金科加快把土儲開發成商品房項目,銷售回款用來還債,但開發了能不能賣出去、什麽時候能賣出去都不好說。" 陳明說道。
而在金科土儲最爲聚集的重慶,金科幾度坐上了當地房地産市場的 " 王座 "。" 重慶人買金科房 " 說的法,更是金科在剛需、剛改人群中良好口碑的見證。
金科在重慶土儲規模占集團總土儲(截至 2022 末約 5614 萬平米)的三四成,過去數年以來,重慶也一直是金科在各大區域城市中的銷冠。
▲(圖源 / 視覺中國)
然而,近兩年來,過多的土儲和項目,反而讓重慶等二三線城市變成了金科的 " 累贅 "。财報顯示,2022 年末,金科股份主要存貨集中在重慶、濟南、貴陽、鄭州等地。而基于這些城市樓市下行,金科股份在 2022 年度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約爲 100 億元至 150 億元。
爲此,今年年初,金科也發布組織架構調整公告,将 9 個區域合并爲 5 個區域,目的就在于重新調整區域分布,收縮銷售業績下滑的市場。
而在債務展期方面,一個好消息是,目前,金科股份 11 隻公司債券及資産證券化産品的展期議案均獲持有人會議表決通過,涉及債券本金金額 111.97 億元。
目前,金科股份累計完成 321.2 億元有息負債期限調整,其中包括公開債 12 筆、本金近 120 億元,且已全部完成展期。
截至今年 6 月底,金科各區域公司已累計獲批國家及地方專項借款額超 36 億元,其中逾 31 億元可用資金已撥付至項目。
市場也在期待着,金科以此次重整爲契機,抱緊長城資管這個 " 大腿 ",以更具實力的股東背景,在資本市場努力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