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按照拼音/英文首字母順序
作爲中國最大的創新者社區,極客公園過去 14 年來一直與中國一代代技術商業浪潮中的創新者在一起成長。
自 2011 年 1 月「中國創新産品評選(InnoAwards)」首次發布以來,極客公園一直在用年度産品評選的方式去見證每一年科技互聯網的發展變遷。
今年以來,随着以人工智能技術爲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到來,創新正在成爲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引擎。
今年,極客公園發布全新的「InnoForce 50」2023 年度創新評選——在過去一年爲泛計算機科學領域及其交叉領域帶來創新和突破的中國公司/機構。
「InnoForce 50」主要關注 3 個維度,而入選的公司/機構均滿足了其中至少一項:
創新性
在 2023 年度内,發表重大技術突破,或發布創新産品和應用。
技術突破:在 2023 年度内,有重大科研突破、研發成果發布。
該發布具備極高的技術難度,或踏足了過去鮮有人關注的領域,并有可能會在未來爲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
産品和應用創新:2023 年度内發布創新産品和應用,或在原有産品基礎上完成重要叠代和升級。
新産品和應用有效解決了真實問題,有效提升了社會效率或生活幸福感。
實用性
新技術、産品和應用的推出,對當下國内乃至全球面臨的關鍵痛點問題,起到積極性地解決作用:
行業影響:數字化、自動化與智能化的産業應用和産品的推出,對行業帶來重大影響,解決行業痛點,促進後者的智能化升級和效率提升。
價值創造:新技術、新産品或新的應用場景,爲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效率提升和價值創造,爲社會經濟發展做出卓越貢獻。
用戶體驗:新技術的推出或新産品的發布,爲用戶帶來了更優質的用戶體驗。
社會責任
可持續發展。技術創新和産品應用應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要求。
技術突破。新技術和産品對突破技術封鎖,實現技術創新有重大意義。
個體賦能。新技術和産品對提升各行各業普通人的生産效率、生活福祉起到積極作用。
如果透過「InnoForce 50」來感知科技的更新叠代,我們會看到:在商業航天等前沿領域出現了一批充滿活力的創新團隊,他們正引領這些領域實現從探索到商業化應用的重要跨越;在人工智能領域中,有頭部互聯網公司利用雲計算能力打造工業級 AI 解決方案,也有創業公司憑借算法創新實現關鍵技術突破;智能硬件領域中,有傳統硬件制造商專注産品的智能升級,也有創新創業公司用技術和設計推動行業變革;數字生産力領域中,有數字化辦公軟件平台利用 AI 技術提升協同效率,也有信息化工具公司則通過算法和數據分析提高用戶體驗。
無論是被視爲中國創新的「主力軍」,還是被認爲科技商業化的「先鋒隊」,這些公司因堅持自主創新而在各自賽道占據領先地位。我們相信他們會在可預見的未來開啓更多科技和商業奇迹,繼續推動社會變革與進步。
以下爲 2023 年度的 InnoForce 50 和他們的入選理由:
阿裏雲
面向 AI 時代,阿裏雲以雲計算爲基礎,以模型爲中心,從底層算力到 AI 平台再到模型服務全棧技術創新,阿裏雲人工智能平台(Platform for AI,簡稱 PAI)助力千行百業提升 AI 訓練效率,牽頭建設開源社區魔搭社區,自研并推出大語言模型通義千問、繪畫創作大模型通義萬相,一站式大模型服務平台阿裏雲百煉,讓雲計算加速 AI 浪潮之下的産業智能升級。
百川智能
作爲國内第一批堅決投身大模型創新的創業公司,百川智能依托創始人和團隊對搜索和 AI 技術的深厚積累,用非常快的速度發布了業界領先的基礎大模型,并保持了超高速的技術進步節奏,在閉源和開源領域都獲得了充分好評。短短 8 個月時間,百川智能做到了在模型參數規模上持續放大,在模型能力上實現持續增長,是年度 AI 大模型研發速度最快的團隊之一。
百度智能雲
百度智能雲多年來專注于雲智一體的産業落地與應用,已連續四年在中國 AI 公有雲服務市場排名第一,如今正通過百度智能雲千帆大模型平台支持企業一站式訓練部署各類模型,已服務超過 2 萬家企業。百度智能雲加速推進中國大模型技術的落地應用,讓大模型服務向規模化和标準化邁進。在 AI 技術優勢引領下,百度智能雲正推動雲計算服務向 AI 驅動的新模式轉型。
華爲雲
在 AI 領域,華爲雲聚焦「AI for Industries」,于今年 7 月發布盤古大模型 3.0,在煤礦、氣象、政務、金融、制造、醫藥研發、醫療、鐵路、汽車等諸多行業賦能智能化升級,已具備豐富的落地實踐。其中,華爲雲盤古氣象大模型研究成果刊載于《Nature》正刊,是近年來中國科技公司首篇作爲唯一署名單位發表的《Nature》正刊論文。
聯彙科技
聯彙科技是以人工智能視覺認知與多模态增強分析爲核心的技術服務商與産品提供商,是人工智能領域創新技術引領企業。2021 年,聯彙科技自研并發布了業界最早的歐姆多模态預訓練大模型,通過自然語言增強 AI 模型的視覺識别能力和跨模态理解能力,推進機器達成認知智能,且自研 iBase 向量數據庫獲得科技部颠覆性技術創新獎。2023 年聯彙又發布了國内首個大模型驅動的自主智能體(Auto AI Agent)——OmBot 自主智能體,并針對典型場景需求,推出首批應用——視頻小歐、文檔小歐和 AIGC 小歐,爲不同行業、不同需求、不同場景提供智能化助手。
潞晨科技
潞晨科技自成立以來,通過自主研發 Colossal-AI 等産品,實現了 AI 模型訓練時間大幅縮短、訓練成本大幅降低等技術突破,多次刷新相關訓練速度世界紀錄。其産品廣泛應用于語言、圖像、蛋白質結構預測等領域,獲得了行業内外的高度認可,推動了 AI 技術在實際場景中的應用落地。
醫渡科技
醫渡科技是醫療智能行業前沿創新的佼佼者。2023 年,不但基于 AI 自主研發的個性化的糖尿病數字療法通過了 FDA 審批,還将大模型能力産品化,攜手昇騰 AI 發布了醫療垂直領域首個軟硬件一體化的大模型解決方案,集成數據處理、模型訓練、微調等多個工具,幫助醫療機構及監管機構更安全、更易用、更靈活地打造私有專屬大模型。公司還持續開展基于超過千億精細化訓練 Token 的醫療垂域大模型的研發訓練,已完成 70 億、130 億參數模型訓練,正在進行 700 億和 1000 億參數模型訓練,計劃推出不同參數量級的模型版本,以适配不同終端及場景的應用需求。
月之暗面(Moonshot AI)
最值得關注的大模型創業公司之一,其大模型核心突破是長文本技術(Long Context),發布的 Kimi Chat 産品能夠處理長達 20 萬字的上下文内容,且率先實現了無損壓縮的上下文理解,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如果大模型是新的計算機,上下文長度就是内存。長文本可以讓模型處理更複雜的用戶需求,且能通過更多數據給出更好的回答,成爲減少幻覺和處理大量用戶數據的關鍵。目前,月之暗面基于模型能力發布了 C 端産品 Kimi Chat,通過模型能力解決了用戶上網查資料,閱讀長文和處理海量文件的需求。
智譜AI
智譜AI 在大模型技術自主創新方面成果顯著,今年,智譜AI 推出了千億基座的對話模型 ChatGLM,并開源單卡版模型 ChatGLM-6B,使得研究者和個人開發者進行微調和部署成爲可能,其系列開源模型全球累計下載量超 1000 萬。10 月,在全新升級的 ChatGLM3 賦能下,生成式 AI 助手智譜清言已成爲國内首個具備代碼交互能力的大模型産品。在大模型領域,智譜AI 創新能力強大,同時實現了技術創新與産品創新的有機結合。
智源研究院
智源是國際知名的、亦是中國最早引領開展大模型研究的人工智能前沿機構。通過智源學者、智源大會、智源社區、青源會等,智源還爲人工智能行業構築了欣欣向榮的 AI 學術生态圈。智源擁有包括大模型和算力平台在内的完整人工智能生态。2023 年,智源發布全面開源的「悟道 3.0」系列模型,并同步發布天秤(FlagEval)開源大模型評測體系與開放平台,推動了中國人工智能産業發展和深度應用。
MiniMax
作爲中國最早出發、并堅持至今的大模型企業之一,低調的 MiniMax 有着不可小觑的技術實力。目前,MiniMax 擁有三個模态的全棧自研基礎大模型,分别是 Text-to-Text(文本到文本)、Text-to-Visual(文本到視覺)、Text -to- Audio(文本到語音),且模型能力備受行業認可。在此基礎上,MiniMax 同時推進 ToB 業務(MiniMax 開放平台),目前已服務騰訊、金山、小紅書等多家企業;也推進 To C 業務(社交娛樂産品「星野」、效率工具産品「應事」等),有不錯的用戶基數和粘性。
Zilliz
作爲向量數據庫技術的開創者,Zilliz 創始人和團隊憑借對賽道的超前認知和深厚技術積累,從零到一打造了全球最受歡迎的雲原生向量數據庫--Zilliz Cloud。五年來,Zilliz 始終堅持開源與社區共建,保持高速産品叠代,其開源産品 Milvus 受到了全球數千家企業用戶的支持與青睐。如今,作爲 AIGC 關鍵基礎設施提供商和 RAG 技術的基本組件,Zilliz 完成了與全球頭部大模型生态的對接,賦能大模型應用落地。
Anker安克
Anker 安克作爲全球領先的智能充電品牌,主營産品涵蓋移動電源、充電器、數據線等智能數碼周邊。Anker 安克全球首創地将航天領域的氮化镓應用到消費充電領域,2023 年,它還推出 Anker Prime 系列,将大容量多口快充的性能做到極緻。目前,Anker 安克在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 8000 萬用戶。其母公司安克創新也在進一步探索 AIoT、智能家居、智能聲學、智能安防等領域。
聯想
聯想集團作爲全球領先 ICT 科技企業,在 2017 年開啓以「客戶爲中心」和 3S 戰略轉型。目前聯想已初步完成了業内獨具領先的全棧智能完整布局,具體包括:AI 内嵌的智能終端、AI 導向的基礎設施、AI 原生的方案服務。6 年來,聯想集團保持 PC 業務穩居全球第一的同時,中國 IT 服務非運營商市場排名第二,非個人電腦業務營業額占比超過 40%,标志着以服務爲導向的轉型取得階段性成果。未來,聯想集團将持續助力中國企業在智能化轉型賽道上「彎道超車」。
歐普照明
作爲中國領先照明品牌,歐普照明 2023 年創新推出「歐普智光」智慧光譜技術,借力專業算法,模拟太陽光譜,1800K-12000K 超廣色域可調白光範圍,将大自然的健康生态光譜引入室内,照明效果更加逼近自然光線,還原物體的真實顔色。歐普照明,秉持創新與專業,攜手各界合作夥伴,共同爲用戶帶來理想智慧家,讓智能享受與美學盛宴成爲千家萬戶的美好生活标配。
雲鲸智能
雲鲸智能是立足清潔機器人領域的創新企業,以獨特的技術和人性化設計持續領先同行。雲鲸以掃拖機器人産品爲起點,持續推出多代産品引領行業方向,今年不僅叠代升級掃地機系列,還首次進軍洗地機領域,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引領洗地機向細分化方向發展,填補行業空白。雲鲸正以不斷創新的産品矩陣全面提升智能家居清潔體驗。
OPPO
經過在硬件領域的不斷創新,OPPO 品牌已經與折疊屏創新緊緊定義在一起。最自然的折疊屏縫隙、輕薄的折疊屏尺寸,都成了 OPPO 折疊屏的标志。2023 年,OPPO 全新折疊旗艦 Find N3 不但首次爲折疊屏帶來旗艦級影像,也帶來了更新、更符合新商務人群的折疊屏交互方式和安全方面的硬件級創新。活力十足的創新使得 N3 首銷銷量達到上代産品 2.2 倍,成爲折疊屏手機中的重要一極。
雷鳥創新
AR 行業加速發展的重要一年,雷鳥創新邁出了通向「真 AR」的重要一步。年内推出的新一代 AR 眼鏡雷鳥 X2,将消費級 AR 眼鏡帶入「觀影」以外的更廣泛的使用場景,憑借在真無線一體機眼鏡形态、超小型全彩 Mircro-LED 光引擎、雙目融合系統、超高亮度顯示和透光率等關鍵技術點的創新突破,其産品顯示效果和佩戴體驗上取得了大幅進步,是過去一年裏國内 XR 領域最敢于創新和嘗試的團隊之一。
莫界科技
莫界科技是樹脂衍射光波導技術探索實踐的先行者,最早實現可靠的大規模量産和掌握定制化交付能力。樹脂光波導的重量可以做到傳統玻璃鏡片的 30%-50%,同時具備更強的抗跌落和抗沖擊表現,爲消費級 AR 眼鏡的輕量化和全天候舒适佩戴奠定了技術基礎。2023 年,莫界科技順利完成全彩樹脂衍射光波導的量産,進一步推動全彩消費級 AR 眼鏡的發展與普及。
七鑫易維
2023 年蘋果 Vision Pro 揭開了以眼球追蹤爲核心的 XR 空間交互新時代的大幕,七鑫易維作爲國内唯一擁有全面自研和制造能力的眼球追蹤技術領域的領軍企業,憑借多年深耕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核心專利資源,成功開發出與蘋果 Vision Pro 技術相匹敵的「單眼雙相機」XR 眼球追蹤解決方案。該方案在精準度和可用性等關鍵指标上均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并在多個核心技術領域實現了自主可控,标志着其在 XR 人機交互領域成爲國内最具前景的創新團隊之一。
JBD
作爲全球至今唯一實現量産 MicroLED 微顯示屏的企業,JBD 可以說是過去幾年 AR 眼鏡得以實現輕量化,并加速消費級産品發展的進程中,最關鍵的技術驅動者之一。2023 年,JBD 在紅光亮度和單片全彩這兩個 MicroLED 微顯示的關鍵技術難點和前沿探索方向上再次取得重大突破,以卓越的技術創新力,引領行業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Rokid
讓 AR 從嘗鮮走向日常有着一道不低的門檻,通過 OST 的技術路線和輕薄的産品選擇,Rokid 的 AR 産品正在接近邁過這道門檻。今年 Rokid 發布了首個輕薄 OST 空間計算機 Rokid AR Studio,并打造了全新空間計算操作系統——YodaOS-master,讓安卓應用更無縫地接入 Rokid 的應用生态。目前,全球每天有超過 3 萬人在使用 Rokid AR 眼鏡,用戶單日人均使用時長超過 1 小時,平台上的内容和應用覆蓋了人們工作、生活、娛樂的方方面面。
大疆運載
大疆今年推出了首款民用運載無人機 FlyCart 30,其雙電池系統和全新安全冗餘設計提高了無人機運輸的可行性,滿足山地、岸基、鄉村運輸場景及各類應急物資運輸的需求,拓展了無人機在運輸領域的應用;同時,FC30 具備強大的智能安全防護和全流程的智能化設計,确保人、機、物的安全。大疆以設備廠商身份進入低空運載領域,産品及解決方案的綜合性能和易用性優勢,可服務于中大型到小型用戶。随着應用場景的逐步拓展,運載平民化時代到來将值得期待。
可以科技
2023 年,可以科技推出了第二代産品:陪伴機器人 Loona。作爲陪伴機器人,Loona 相比于傳統的産品,具有情感反饋的功能。通過視覺軟硬件系統,Loona 可以收集到人臉、身體姿态、情感等數據,通過智能情感決策模型,能夠與用戶進行實時交互。在 AI 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可以科技有望率先落地探索,未來時代人類與機器人的情感交互方式将如何颠覆。
梅卡曼德機器人
梅卡曼德機器人通過自主研發核心器件和算法,構建了工業級 3D 相機、3D 線激光輪廓測量儀、機器視覺軟件等一整套智能機器人基礎設施産品。其産品性能優異,廣泛服務于汽車、工程機械、物流等領域頭部客戶,全球累計交付使用超過一萬台。梅卡曼德堅持技術創新,推出多項行業領先的 3D 傳感核心技術,大幅提升了抗環境光、抗反射光等環境适應能力。通過産學研深度合作,梅卡曼德正爲我國機器人視覺領域技術升級作出貢獻。
思謀科技
專注于智能制造的思謀科技,具備「光」「機」「電」「算」「軟」全棧能力,已通過自研的智能工業平台、智能傳感器産品以及智能一體化設備,服務了全球超過 200 家行業頭部企業。2023 年,思謀科技發布了全球首個工業多模态大模型 IndustryGPT,具備工業領域的專業知識,可理解場景意圖,輕松回答生産環境中的問題。同時發布了行業首個工業大模型開發與應用底座 SMore LrMo 等産品,可支持超千億參數規模的大模型分布式訓練,大幅降低了工業行業應用、開發大模型技術的門檻。
優必選
優必選是中國最早一批進入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科技企業。經過超過 11 年的全棧式技術研發積累,優必選全棧式技術已擁有 1800 項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相關專利,其中所持有的人形機器人有效專利數已達世界第一。2023 年,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優必選自主研發了「人形機器人多模态交互系統」,能明顯提升人形機器人在實際應用場景下的自主決策能力。後續,優必選将在工業、商用、家庭等場景持續推進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優必選科技作爲最早一批進入人形機器人的玩家,厚積薄發可期。
宇樹科技
宇樹科技全自研了電機、減速器等多項機器人關鍵核心零部件和高性能感知及運動控制算法,是全球首家公開零售高性能四足機器人并最早實現行業落地的公司。2023 年,宇樹科技不但進一步更新了消費級具身智能四足機器人和工業四足機器人的産品線,還正式發布首款通用人形機器人 H1,被譽爲國内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最大關節扭矩 360N.m。宇樹科技極快的産品叠代和落地的速度,體現了其創新能力和深厚的技術積累。
釘釘
作爲中國用戶規模最大的辦公平台,釘釘是最積極擁抱 AI 浪潮的企業之一。11 月,在超過 50 萬家企業内測後,釘釘正式推出智能化辦公方案「AI 魔法棒」。用戶可以使用它用于問答、聊天、搭應用、數據分析、系統構建等等工作,爲不同行業的企業提供了便利且融入業務場景的 AI 能力,在協同辦公與應用開發的各個場景中爲業務提質提效。目前,釘釘上有超過 2300 萬家企業組織、6 億用戶。未來,很多企業和個人将通過釘釘實現生産力的提高。
帆軟
作爲連續六年中國 BI(商業智能軟件)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公司,帆軟專注于數據分析,爲企業提供一站式商業智能解決方案。其主要産品包括報表工具 FineReport、自助數據分析工具 FineBI 以及零代碼 SaaS 産品簡道雲,前兩個面向大型企業,後者主要面向中小團隊。目前,帆軟客戶超 26000 家,2022 年銷售額超 13 億,号稱「永不上市」。目前,BI 和 AI 的結合備受業界關注,其中微軟的 PowerBI 是 AI+BI 産品的先行者,帆軟表示會積極投入 AI 技術、持續結合用戶需求挖掘 AI 價值場景。
飛書
作爲字節跳動旗下的先進企業協作與管理平台,飛書于 11 月發布「飛書智能夥伴」——有知識、有記憶,有主動性,也能深入到業務中。在内容創作、内容總結、數據分析、場景構建、系統搭建等業務場景,用戶均可與智能夥伴一起共事。同時,「飛書智能夥伴」也是一個開放的 AI 服務框架,企業可根據業務場景自主選擇适合的底層大模型。在可預見的未來,飛書将通過 AI 爲企業和個人帶來更多生産力的提升。
合合信息
合合信息是一家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科技企業,合合信息旗下有 3 款總用戶量過億的 C 端産品,包括掃描全能王 (智能掃描及文字識别 APP)、名片全能王 (智能名片及人脈管理 APP)、啓信寶 (企業信息查詢 APP),市場涵蓋全球百餘個國家和地區。此外,公司也發展 B 端服務,爲近 30 個行業的衆多頭部客戶降本增效。
MasterGo (莫高設計)
MasterGo(莫高設計)依托團隊對 AI 技術的敏銳性和在 UI 設計領域的積累,迅速推出了行業領先的 AI 産品 MasterGo AI,從「AI + 設計系統」「AI + 創作提效」兩個角度落地功能和實踐,今年 6 月正式進入内測後,MasterGo(莫高設計)與國内多家互聯網企業合作共創,服務企業和團隊的真實工作場景,幫助企業實現個人增強、協作增強、業務結果增強,在提升數字産品生産效率方面成效顯著,得到了業内的廣泛好評。MasterGo AI 在提升設計一緻性和團隊協作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并在 AI 設計創新能力上不斷取得突破,是年度 AI 應用創新發展最快的團隊之一。
誇克
作爲深受年輕一代用戶喜愛的智能信息産品,誇克洞悉年輕用戶的産品功能設計,多次登上應用商店榜首。2023 年,憑借多年以來積累的行業數據,以及搜索引擎的團隊研發經驗,誇克推出了專門爲升級誇克 App 研發的誇克大模型,意在重構通用搜索、醫療健康、教育學習、職場辦公等衆多場景,是年輕人的數字生産力領域中值得期待的一股力量。
酷家樂
作爲一家全球領先的雲設計軟件平台,酷家樂積極将 AIGC 技術引入家居行業,推出了 AI 産品「酷家樂 AI」。通過酷家樂 AI,設計師、業主、導購等僅通過一張照片或輸入文字,即可通過 AI 生成效果圖,可用于家具試搭、牆漆換色、地闆選材等場景,滿足用戶「所見即所得」需求。設計師通過 AI 設計、AI 生成海報和 PPT 等,顯著提升生成圖片的效果和效率。酷家樂是 AI 爲垂直領域帶來生産力提升的直接案例。
即時設計
即時設計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即時 AI 等一系列設計協同工具,實現從 UI 設計稿生成再到代碼轉換的全流程賦能,百倍提升設計效率。其開創性地将 AI 應用于設計領域,使創意設計快速變爲現實,極大降低創新門檻,讓更多用戶參與其中。這種以技術革新驅動設計生産力釋放的探索,體現出其在數字化生産力領域的前沿地位。
神策數據
作爲國内專業的數字化客戶經營軟件提供商,神策數據擁有開放的産品架構與靈活的被集成能力、落地的數字化客戶經營的解決方案,以及完備的數據安全和合規體系。目前,公司構建了客戶數據引擎、客戶旅程優化引擎、客戶旅程分析引擎三大引擎,助力企業的數字化經營。神策數據業務已覆蓋泛金融、泛品牌零售、泛互聯網等 30 多個主要行業,目前已有付費客戶 2000 餘家。
支付寶
作爲「國民級」應用,支付寶于 2004 年起步,目前已爲超 10 億用戶、8000 萬商家提供服務,涵蓋了商業經營、便民生活等多場景。除此之外,支付寶也是國内領先的開放平台,通過開放數字化産品、技術等,助力實體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降本提效。今年,支付寶通過自研 Web3D 互動引擎、區塊鏈、小程序雲等技術,支撐了 1 億數字人在小程序裏傳火炬,助力了杭州亞運會的順利舉辦。在新時代,支付寶煥發出了新的生産力活力。
G7易流
作爲中國公路貨運行業規模最大的企業服務公司與一體化數字服務平台,G7易流面向貨主及貨運經營者提供訂閱服務(車隊管理、安全管理)與交易服務(數字貨運、數字能源、智能裝備、物聯保險)的 SaaS 服務,助其降本增效。目前,其客戶覆蓋超 80% 上遊頭部貨主及 40000+下遊的中小物流企業。
能量奇點
能量奇點聚變于研發可高效、高性價比獲取聚變能的解決方案。自 2022 年完成首輪融資以來,其獨立研發洪荒 70 托卡馬克,預計成爲全球首台建成運行的全高溫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公司正在研制 25 特斯拉高溫超導環向場磁體,鞏固其技術領先地位。其顯著貢獻在于推動強磁場高溫超導托卡馬克技術的發展,使其成爲有望率先實現聚變能源商業化的領軍企業。
星環聚能
作爲一家 2021 年成立的商業聚變能開發企業,憑借其創始團隊在可控核聚變領域近二十年的研究積累,在 2 年時間内成功建設并運行了國内首個實現磁重聯加熱的球形托卡馬克裝置 SUNIST-2。公司在可控核聚變能裝置的設計、建設、運行和研發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特别是在磁重聯加熱方式和多沖程運行模式方面的創新,大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星環聚能不僅推進了聚變能技術的商業化,也爲未來零碳社會的能源供應提供了強大支持,是當之無愧的聚變能技術創新領軍企業。
藍箭航天
藍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遙二、遙三火箭分别于今年 7 月、12 月成功入軌發射,成爲全球首款連續發射成功的液氧甲烷運載火箭,率先開啓國内液體火箭規模化商業發射新階段,爲我國民營火箭商業化應用積累了重要數據和經驗。朱雀二号在研制過程中,實現了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推力轉級控制、噴管激光焊接、甲烷自生增壓等多項國内首創技術;藍箭航天緻力于突破大推力發動機、大直徑箭體、火箭回收等前沿技術,研發新一代大型可複用液氧甲烷運載火箭,體現了中國商業航天産業的技術創新實力。
星河動力航天
星河動力是國内商業航天領域的領軍企業,其自主研發的谷神星一号運載火箭在今年 9 月于黃海海域圓滿完成發射任務,是我國民營火箭公司首次開展海上發射任務并取得成功。星河動力不斷突破核心技術,如垂直自瞄準、矢量固體推力控制等,并實現了從研發到試驗、生産、發射的全産業鏈條閉環布局。在追求商業效益的同時,也在助力産業鏈升級。谷神星一号的卓越表現,意味着中國民營商業航天産業正在邁上新台階。
銀河航天
銀河航天自 2018 年成立以來,專注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的研制,已成功發射我國首個低軌通信試驗星座,啓動衛星互聯網在 5G 專網、航空航海等垂直領域的商業化驗證,正進入服務規模化新階段。其基于自主創新,完成批量研制六顆低軌通信衛星的發射,并攻克關鍵的相控陣天線、數字載荷、衛星批産等技術,實現高效低成本的衛星及載荷産品供應體系。這爲我國繼續加速太空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展現出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巨大的市場前景。
圖靈量子
圖靈量子依托自主可控的光量子芯片和量子算法雙核心技術,實現軟硬件全棧布局,構建光量子計算機、光量子芯片、量子智算雲、人工智能光子處理器、求解器以及量子加密和算法安全平台等多項核心産品;其聯合上海交通大學、CHIPX 打造的國内首個光子芯片中試線和産業化基地、國内首個量子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已相繼落地。圖靈量子正引領國内光量子計算技術實現從學科探索到商業化應用的跨越,爲量子計算的産業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腦虎科技
腦虎科技作爲國内首家以柔性腦機接口技術探索和保護大腦的生命科技公司,自主研發了微創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腦機接口系統,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在柔性電極、生物材料、芯片設計、核心算法、數字腦庫、植入方式、臨床應用及生态建設等多環節行業領先。2023 年,腦虎科技面向全球發布了七項橫跨學術、科研、臨床及商業化的科技成果,成功完成犬類運動解碼和恒河猴打遊戲動物實驗,并在科研臨床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推進前沿技術的邊界,進行臨床注冊之時,腦虎科技同時開啓了商業化嘗試,面向科研市場首批産品已經落地。創新而務實,腦虎科技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深勢科技
深勢科技是「AI for Science」的引領者和先行者,緻力于運用人工智能和多尺度的模拟仿真算法,結合先進計算手段求解重要科學問題,爲人類文明最基礎的生物醫藥、能源、材料和信息科學與工程研究打造新一代系統性解決實際問題的工業設計和仿真平台。Bohrium®科研雲平台、Hermite®藥物計算設計平台、RiDYMO®難成藥靶标研發平台及 Piloteye™電池設計自動化平台等構建了工業設計與仿真基礎設施。深勢開創性地提出了「多尺度建模+機器學習+高性能計算」的革命性科研新範式,颠覆了現有研發模式,以「計算引導實驗、實驗優化設計」賦能更多行業,提質增效。
士澤生物
士澤生物專注研發 iPSC 衍生細胞療法,用于治療目前沒有實質臨床解決方案的神經系統疾病。其通過 iPSC 技術在體外再生健康細胞用于細胞替代治療,有望成爲這類疾病新的治療選擇。士澤生物擁有專業化的核心團隊及關鍵技術平台,預計 2024 年首款産品進入臨床,有望在神經系統疾病治療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ReviR溪礫科技
ReviR溪礫科技開創性地利用 AI 技術實現小分子靶向 RNA 療法的高效藥物研發,自主研發 VoyageR 平台大幅提升藥物設計效率。其已在多條管線取得研發突破,成功篩選潛在先導化合物并進入優化階段。ReviR溪礫科技突破傳統模式的技術和成果,打開 RNA 調控蛋白新藥開發路徑,是藥物研發領域的全新探索,充分體現其在前沿創新的領先地位。
贻如生物
贻如生物将合成生物學技術與材料科學相結合,獨創性地開發出了新型 100% 生物基菌絲體皮革,是第一家實現連續化大規模量産 100% 生物基菌絲體皮革的公司。該皮革通過回收與再利用不限種類的天然纖維廢料發酵培育而成,相比傳統制程更環保綠色,性能也符合目前各行業物性要求,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贻如生物正緻力利用前沿生物技術,研發綠色可持續的新型皮革和紡織材料,推動解決當下時尚行業的環境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