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老經紀人 " 賽道還未迎來出圈的網紅大 V,也并不如傳聞中那麽賺錢。他們爲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而欣慰,同時,他們也窺見了安度晚年的更多可能性。
作者 | 阿瑞
編輯 | Felicia
題圖 | 《飛越老人院》
又一個頂着 " 月入十萬 " 噱頭的新興職業火了。
今年,給老人推薦契合需求的養老機構、提供養老咨詢服務的 " 養老中介 " 獲得了不少關注,他們往往自稱 " 養老經紀人 "" 養老測評師 ",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不同養老院的信息。這項服務顯然切中了很多人的痛點,他們的評論區往往被各種各樣的咨詢問題占據。
大多數時候,相關帖子不會被推送給不關心養老的年輕人,因此浏覽量并不算高。不過,當養老中介在視頻裏 " 曬 " 高端養老院的豪華環境,視頻就容易獲得上千次點贊。觀看的人越來越多,逐漸地,更多年輕人也深感需要看看養老院測評,爲自己的将來做準備。
不少年輕人計劃着将來和好友一起住進養老院。(圖 /《重啓人生》)
這個賽道還未迎來出圈的網紅大 V,也并不如傳聞中那麽賺錢。新周刊訪談了三位養老中介,他們爲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而欣慰,同時,他們也窺見了安度晚年的更多可能性。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因爲想住養老院,我做起了測評
夕陽,38 歲,杭州
我在房地産行業和珠寶行業分别工作過多年,2021 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朋友帶我參觀了一個新開的養老社區。那裏有很大的戶外花園,有書法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瑜伽室等,大堂内居然還有星巴克,颠覆了我的認知。
和人們刻闆印象中不同,很多養老院環境優美。(圖 / 夕陽)
我确實計劃着老了以後住養老院,于是決定開始做養老院測評。目前,團隊隻有我和一位負責拍攝的小夥伴。我們的賬号叫 " 夕陽測評 ",發布相關視頻的同時,也會給前來咨詢的人推薦适合他們的養老院。
考慮到養老院需要重資産投入,資金回收周期長,如果實力不夠強,很容易開不下去,所以我們拜訪的基本都是(當地)比較成熟的養老院。三年裏,我們去過 70 多家養老院。
判斷養老院的管理服務水平,看工作人員的态度最直觀。我們去的一些養老院,從進門開始,工作人員就會熱情地跟我們打招呼;而有些養老院的工作人員就緊鎖眉頭,能感覺到他們比較壓抑。我們會看廚房、衛生間等各個區域是否幹淨整潔,尤其注意老人的房間是否有異味。
某養老院的内部裝修。(圖 / 夕陽)
當然,我也會和在住老人聊,問問居住的感受,觀察他們的狀态是否平和愉悅。如果大多數人都認可,那就是個不錯的養老院了。我們發現問題,也會及時和院方反饋。我們發養老院相關的視頻或圖文,會提前與院方溝通好,優點和不足都客觀呈現。
長三角地區有不少外資養老院,它們幾乎把細節做到了極緻。過道更寬,燈光、裝修配色更講究,讓人心情放松。有些會在每個房間門口标明注意事項,如 " 防走失 "" 防吞咽障礙 "。
外資養老院的理念也有所不同,法國注重養老院的專業性和個性化,新加坡提倡預防大于治療,日本更強調老人的 " 自立支援 "。不過我認爲,實踐中還應結合國情和本地老人的習慣。
" 自立支援 " 即鼓勵老人盡可能地靠自己完成日常活動。(圖 / 夕陽)
我印象很深的是浙江的一家普惠型養老院,它在 2022 年推出了 " 陽光安養 " 家庭聯合式托養服務,即子女有殘疾、智力等問題需要老人照顧的,可以和父母一起入住。關于這家養老院的視頻發出後,一些類似的家庭來咨詢,也希望解決 " 老帶小 " 的問題,讓我很感慨。
三年下來,我發現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有的老人相對年輕健康,但看中的養老院更适合不太能自理的高齡老人。所以,我會主動詢問,根據老人年齡、身體狀況、性格、預算、生活區域等推薦養老院。
公辦養老院的月收費标準可以低至一兩千元,住進來的基本都是工薪階層,價格是他們首先考慮的因素。而高端養老院月收費可達 1.5 萬— 3 萬元,其門檻決定了客戶以高知、高管、高幹群體爲主。
養老院的文娛活動可以很豐富。 ( 圖 / 夕陽 )
我去的很多高端養老院裏,老人們大都過得蠻開心。畢竟他們沒什麽經濟壓力,而且日常有豐富的活動和課程。養老院本身也是一個社交平台,他們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搭子,不會像在家一樣寂寞。即便是不能自理的老人,也有面向他們的活動可以參加。
在養老院,我們見到的奶奶會更多,因爲老一輩比較傳統,失能的男性老人往往有太太在家照顧,而且女性的平均壽命相對更長。當然,夫妻一起住養老院的情況也很常見。我遇到過一對恩愛的老夫妻,他們賣掉房子後,已經在養老院住了好幾年。奶奶即使白發蒼蒼,依然像少女一樣開朗。他們說,好的婚姻需要互相遷就、相濡以沫。
看過這麽多養老院,我覺得當人老了,擁有健康的身體和足夠的錢是最重要的。兒女孝順、夫妻和睦、其他精神娛樂,都是錦上添花。
未來的養老院也許會有很多高科技。 ( 圖 /《重啓人生》 )
老人入住一段時間後,養老院會給我們一定比例的傭金,但目前團隊還沒有盈利。出于各方面原因,很多家屬不考慮讓老人去住養老院,導緻我們的咨詢轉化率不高。不過,我相信養老院會更好,也會有更多人選擇這種養老方式。畢竟,人是群居動物,老了後亦是。
養老院和老人,各有痛點
謝依太,37 歲,成都
我是甘肅人,大學讀的是土木工程專業,後來到成都工作。在房地産行業待了幾年後,感覺上升空間不大,了解到養老行業很有前景,2016 年就轉行了。
最初我主要做市場營銷,經常跟家屬和老人打交道。養老機構一般不怎麽花錢推廣,很依賴口碑宣傳。人們常常不知道如何找到合适的機構,總是要跑很多地方,帶上老人尤其不方便。而且因爲不專業,他們往往盲目選擇,入住一段時間後才發現不滿意,換地方更麻煩。
對普通人來說,找到合适的養老院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 ( 圖 /《我家的故事》 )
觀察到這個市場缺口後,我六年前建了一個網站,利用自己在業内積累的人脈,逐漸收集了全國各地很多養老院的信息。我也會安排時間去全國各地出差,聯系一些養老院探訪或試住。時間久了,有些機構會主動聯系我,請我去實地考察。
探訪養老院時,我主要看環境衛生和設施陳列擺放:老人的衣着是否幹淨整潔?菜譜是否營養均衡?家具是否無棱角?院内人氣高不高?這些都很能說明問題。
其實客源還不是養老院最頭疼的,護理人員才是急需彌補的短闆。一方面,好的專業人員稀缺;另一方面,人員流動性大,很多人幹着幹着就辭職了。但對老人來說,服務人員穩定,他們才更有安全感。
有熟悉的人和環境,老人更有安全感。 ( 圖 /《父母愛情》 )
現在護理員的主力是 50 歲左右的人群,再過幾年他們也要退休了,但年輕人很少願意做這個工作。且不說髒活、累活比較多,需要處理老人的排洩物,還需要有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老人有阿爾茨海默病,或者原本就脾氣不好,很難相處,甚至可能會打人。
也有很多人認爲養老院的護工可能欺負老人,其實這是業内的 " 高壓線 "。有關部門會随時抽查,一旦出現問題,機構的名聲就臭了,所以機構也很重視自查。
我在這行這麽多年,如果看到有些機構管理水平差,服務和價格不匹配,是不會向客人推薦的。不過我會爲它們提供建議,因爲想要生存下去,一定得不斷改善。這些機構缺客戶,基本都挺配合,有的老闆會積極給我發照片,讓我看他們最新的改進。
謝依太建立的養老行業服務平台。 ( 圖 / 網站截圖 )
我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養老院的傭金,有些是按月費的比例給,有些是固定的。做得好的話,确實能夠月入過萬,但也不會大富大貴,因爲養老行業本來就不怎麽賺錢。
上海曾提出 "9073" 養老模式,北京則是 "9064" ——意思是 90% 的中國老人将居家養老,6% — 7% 的老人依托社區養老,3% — 4% 的老人會在機構養老。目前來看,養老機構的競争相當大,未來應該會淘汰一批。
這些年,我也學習和積累了很多老年病的知識(和經驗)。比如通過眼神,我可基本判斷老人是否有阿爾茨海默病。有些向我咨詢的家屬,未必能說清楚老人的狀态,我會上門觀察,再推薦養老院。有時候子女太忙,我還會幫忙爲老人陪診、找護工。
( 圖 /《昨日的美食》 )
有時候,如何養老是迫于無奈的選擇。我見過很多老人的家屬四五十歲,收入不高,上有老下有小,讓老人入住養老院或是請保姆在家照顧都很難負擔得起。當然,目前部分地區在試點長期照護險,每個月能有幾百塊到小幾千塊不等的補貼,對他們能起到幫助作用。
我認爲養老要盡早準備,最好在 40 歲左右就做好規劃。能完全自理的 90 歲老人,和 80 歲的卧床老人,其養老的花銷完全不在一個量級。目前我想努力賺錢,到父母和自己需要養老的時候,不管身體如何,都有相應的方案。
養老院想要盈利,依然很難
阿棟,29 歲,廣州
我以前在汽車行業工作,2021 年開始創業,從事醫療大數據相關工作,後來涉足養老行業,做智能養老設備。這種設備能監測老人睡眠的呼吸心跳,減輕照料人的負擔。和醫院、養老院和老人的家屬打交道多了,我感到有必要做些科普宣傳。
基本上,廣州的養老機構我都比較了解。我不會專門爲某家養老院宣傳,而是整合某個區域的養老院基本信息,感興趣的人會主動來向我咨詢。
( 圖 / 阿棟通過賬号 " 小寶養老日記 " 分享養老信息 )
養老院在前幾年以線下宣傳爲主,比如地推、跟附近的醫院和居委會合作,最近紛紛開始做線上推廣。但線上宣傳的痛點在于很難精準找到客戶,比如從化區的養老機構吸引不了番禺區的客戶群體,距離太遠,客戶就算看到廣告也不會考慮去住的。
養老行業的發展無法像互聯網那麽快,因爲服務對象是老人,宣傳策略是不能太激進的。像今年監管部門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嚴格規範養老機構收費,不能誘導老年人及家屬預存預繳月費。
前幾年允許民辦養老院以後,很多機構進入市場。它們前期投入很高,據我觀察最少也要 100 萬元,這決定了它們收費不會很便宜。但客戶往往接受不了高價,所以入住率不高,機構收支不平衡,隻能減少護理員。
按照國家标準,護理員與自理老人的比例應在 1 ∶ 15 至 1 ∶ 20 之間,護理員與重度失能老人的比例應該在 1 ∶ 3 至 1 ∶ 5 之間,但部分養老院做不到,服務質量上不去,結果口碑越來越差。
國内外的養老院有不同的理念。 ( 圖 /《我家的故事》 )
我認爲,目前廣州的養老機構可以說是供大于求,我所了解的養老院大部分入住率都不滿三成,能盈利的非常少。一方面跟觀念有關,廣州老人往往不太樂意住養老院,就算身體有點問題,也希望能喝喝早茶、逛逛公園、打打麻将。另一方面,還是出于經濟上的考慮。
比如荔灣區有 50 多家養老機構,月費基本都在 4000 元以上。而在番禺區,有一家養老院月費 2800 元包吃包住。絕大多數客戶都會選 2800 元那家。價格高,其它都免談,這就是現實。
當然,無論價格如何,好的服務是養老機構立足的根本,這也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上。東山口鬧市區有一家港資養老院經營了十幾年,地方不大,但裏面的布置很接近老人在家住的樣子,還經常組織各種活動。
( 圖 /《父母愛情》 )
很多人對養老問題還是太不了解了,而且有時候他們沒得選。
我曾認識一位鄰居奶奶,不肯離開和老伴一起住了多年的房子,孩子也不怎麽管她。她基礎病挺多,心髒也做過手術,我一直勸她去住養老院。有一次她已經選好了機構,又覺得自己半截身子入土,沒必要折騰,還是堅持獨居。後來我收到她孩子的信息,說她已經離世了。
我還遇過一家人,父母原本跟着女兒在巴拿馬生活,後來回國,父親中風,母親出了車禍,做了多次手術也隻能維持接近植物人的狀态。和我聊的時候,女兒一直在流淚,她心疼母親太痛苦,想找一家臨終關懷機構。但國内這樣的機構太少,更不可能實施安樂死,我爲她推薦了一家護理院,幸運的是,後來她母親的狀況有所好轉。
( 圖 /《我家的故事》 )
我接觸過一些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在本可以延緩病情的時候,家人沒有認真對待,任由他們的病情發展到完全失能。有些子女願意讓父母住養老院,但親戚覺得他們不孝順,或者涉及到誰出錢的問題,就擱置下來。老人自己也可能對養老院存在偏見,不願意去住。
養老不單單是個人選擇,社區的養老服務、居家适老化改造,都要提上日程。包括人們如何看待養老院,可能也需要改變。我想養老中介存在的意義,就是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爲有需要的人解答養老相關的疑問。
校對:車輪餅;運營:鹿子芮;排版:楊玮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