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懂懂
編輯 | 秦言
出品 | 懂懂筆記
從今年兩會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信号:鼓勵民營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 發展 " 的前面給出一個 " 高質量 " 的定語。作爲中國最大的民營經濟體,今年邁過了萬億規模的京東,将在下一個經濟發展周期中承擔什麽樣的角色?
「 01 」
跨過萬億門檻,最大民企的承載力和影響力
京東集團(納斯達克代碼:JD 及香港聯交所代号:9618)昨天公布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止三個月及全年的未經審計财務業績及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股息。财報顯示,京東集團 2022 年全年淨收入 10462 億元,同比增長 9.9%,其中,2022 年四季度淨收入爲 2954 億元。
看透這份财報,有幾個關鍵詞:
首先是 " 有質量的增長 "。2022 年對于京東而言并不容易,大環境受到疫情影響整體低迷,用戶更加精打細算,同時市場的競争更加激烈,拼多多、抖音這樣的新電商平台快速增長……在外界環境不樂觀的情況下,京東依然給出一份增長的答卷,更重要的是收入增長的同時利潤也實現了高增長:2022 年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于普通股股東淨利達 282 億元(約 41 億美元),同比增長 64%;其中四季度淨利潤 77 億元,大幅超預期。
利潤增長主要得益于降本增效成果顯著。2022 年第四季度,京東履約開支增速低于營收增速,履約開支在收入中的占比爲 5.7%,低于去年同期的 5.9%。營銷開支大幅下降,同比減少了 10.3%。與此同時," 一般和行政開支 " 也同比減少了 2.5%。
從收入結構上看,商品收入較 2021 年全年增加 6.1%,服務收入較 2021 年全年增加 33.3%,服務收入的高速增長讓京東收入結構更健康,前景也更值得期待。
其次是 " 萬億民企 "。
全年淨收入 10462 億元,改革開放 40 多年來,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在中國經濟發民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首個萬億規模的民營企業誕生,是民營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标志性事件。
前不久發布的 2022 中國企業 500 強榜單,京東位居民營企業 500 強榜首,這也意味着京東正在成爲新時代民營企業的代表,将在下一個經濟發展周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三是 " 企業責任 "。
作爲最大民企,除了市場滲透率、占有率高,還要承擔起更大的社會責任。
去年 12 月,北京疫情集中爆發,爲了确保疫情期間市民的物資供應,京東從全國調來千餘名快遞小哥支援北京,此前上海疫情期間京東也是沖在最前面,增派人員保障供應。一個企業除了正常的商業行爲,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是大企業的責任感。
過去三年間,在各種壓力下企業裁員已經成爲常态,社會就業壓力激增,而作爲實體企業的京東過去三年新增 29 萬人,财報顯示到 2022 年底員工總數超 55 萬人,創造大量就業崗位,這在全國絕無僅有。不僅如此,過去三年京東物流爲一線員工支付了 1065 億元的薪酬福利,一線員工連續漲薪,爲數十萬家庭提供堅實的生活保障,讓那些一度被看不上的行業過上有尊嚴的工作和生活,而這一切也讓我們看到一家萬億民企的擔當。
此外,京東還在促進工作場所女性平等、推進 " 零碳 " 排放目标等方面做着諸多努力,這些商業運營之外的努力,讓京東成爲更值得依賴的企業。
「 02 」
從支撐力到延展力,不同底色造就不同未來
在這份财報中有兩個很關鍵的數據,是京東萬億規模背後的支撐力,也是其在下一個階段發展的延展力:一是目前供應鏈基礎設施資産規模達 1326 億元,二是自 2017 年以來科技研發投入累積越過千億。
京東成立時正是中國互聯網大潮蓬勃發展的初期,但它從一開始就與其它純互聯網企業不同,京東堅持自建供應鏈,投資大、風險高、回報周期長,當時并不被業界看好。在供應鏈上的持續投入,讓京東的底色與其它互聯網平台不同,被稱之爲新型實體企業。
所謂新型實體企業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催生的企業類别,不同于 " 虛拟經濟型 "、" 互聯網平台型 " 企業,它既屬于實體産業,又服務于實體産業、賦能實體産業,通過數字底座幫助更多的實體産業加速完成數字化轉型升級,所以具有實體性、科技性、生态普惠性的特征。
2017 年京東提出全面轉型技術,持續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即使在去年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 2022 年京東依然堅持投入,年度研發開支爲 169 億元,過去六年累積投入超過千億。這也使得智能供應鏈通過技術創新,效率得以大大提升:京東将庫存周轉次數從每年的 10 次提升到 12 次,履約費用率從 8% 左右降到 6% 左右,按照每年萬億元的收入相當于一年就節約下來 200 億元成本。
智能供應鏈已經成爲京東的競争壁壘,采購自動化率超過 85%、平均現貨率保持在 95% 以上,供應鏈運營效率全球領先,這使得京東未來還将進一步拉開與競争對手的距離。
在供應鏈和科技研發上的持續投入,是京東今天邁過萬億規模的支撐力,也是通向未來的延展力所在。新型實體企業的特征之一就是生态普惠性,具體到京東而言就是從實體中來、到實體中去,通過供應鏈以實助實,推動供應鏈上下遊數字化轉型和降本增效,成爲更多企業、更多行業經營效率提升的 " 數字底座 "。
京東近些年不斷将這種能力向外輸出,以京東物流爲例,财報數據顯示 外部客戶收入同比增長 69.3%,占京東物流總收入比例 70.0%。随着外部占比不斷增高,京東自身規模擴大的同時,也将對整個生态帶來更大的增益。
智能供應鏈不僅提升物流效率,還能從物流反哺商流。目前,3000 多個品牌已采用京東 C2M 智造平台的反向供應鏈服務,通過深度參與上遊産品研發設計,京東幫助制造工廠節省 75% 的産品需求調研時間,新品上市周期比以往縮短 67%。
再以京東雲來看,不僅對内支撐着京東萬億級交易,對外服務已覆蓋近 100 座城市、2048 家大型企業、914 家金融機構和超過 207 萬家中小微企業,助力數據等多種要素的生産力充分釋放,實現降本增效和更高質量的發展。
中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高質量是下一階段的目标。京東作爲最大的民營企業,角色也正在進化,從一個企業向新經濟的數字底座進化,成爲下一階段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幫助生态中更多的企業走向高質量。随着京東将供應鏈基礎設施面向全社會的開放,将會産生遠超于 1000 億元的社會價值。
發揮民營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釋放科技創新潛能,用科技與高質量 " 共振 ",這或許是民營企業爲國民經濟貢獻力量的最佳模闆。
「 03 」
穿越周期,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從 2000 年開始,中國互聯網進入飛速發展階段。過去二十年間是一個産業周期,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吃到時代紅利,互聯網企業也是一輪又一輪發展高潮,發展速度遠大于傳統産業,成就了一大批企業。
京東持續在供應鏈、科技研發上的投入,通過提質增效成就一個萬億規模的民營企業。接下來将不斷地将數字能力外溢,京東正是在這樣的外延中成功穿越産業周期。
數字時代的前半程是讓諸多互聯網企業、科技企業先嘗到甜頭,未來随着數字技術深度滲透進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将牽引經濟的升級、社會的進步,進入到數字時代的下半程。
時代的企業,是真正能夠與社會經濟深度共振的企業。如果說在上半程中,京東是諸多互聯網明星企業百舸争流中的一隻,那麽在下半程中,京東将完成角色的蛻變,成爲更多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底座、加速發展的新動能。
當下,不僅是一個經濟轉型升級的節點,也是經濟複蘇的轉折點。京東正在通過一系列舉措,爲經濟複蘇點火,激發市場的新活力。
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重點," 着力擴大國内需求 " 被放在首位,并明确 " 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作爲中國最大的電商平台,京東一方面要服務好商家,另一方面要服務好消費者,拉動兩端才能真正擴大内需,激活經濟。
在商家端,今年 1 月京東面向個人、個體工商戶、企業等不同類型的商家發布 " 春曉計劃 ",包括爲自然人提供最快十分鍾開店的快速入駐通道、"0 元試運營 "、2,100 元人民币 " 新店大禮包 " 等 12 項扶持政策,通過平台能力外延爲更多商家減負增收,幫助他們在複蘇期盡快恢複,先人一步。
在消費者端,爲了更早拉動消費者的熱情,在 "6 · 18" 前先點燃了 "3 · 8" 促銷節。大家都知道,在疫情過後将迎來新的增長期,并對今年的經濟充滿期待。這樣的預期,也需要加一把火,将預期加速變爲現實。電商促銷節的低價讓利,在刺激消費需求的爆發,在經濟回暖中再注入強心劑,給大家以更強的信心。
更值得一提的是 " 百億補貼 " 項目的正式啓動。消費信心的複蘇是基于消費者得到真正好的服務,而不是簡單的低價促銷。" 好 " 和 " 快 " 是京東深入人心的認知,此次基于企業強大的供應鏈全鏈路數字技術和資源整合能力推出 " 百億補貼 ",是在 " 好 " 和 " 快 " 之外再加一個 " 低價 ",讓更大範圍的用戶可以體驗到好的産品、好的服務。
新的經濟周期給企業帶來新的機遇,京東已經率先行動,迎接下一個黃金發展期。
冷眼旁觀 麻辣點評 深入分析
真誠推薦你關注
END
來個 " 分享、點贊、在看 "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