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萬人空巷的影視作品,現如今再度化身流量黑洞——對于這種文化現象,我們早已見怪不怪了。
這些經典老番們的名場面,在其原有信息被分解、扭曲以及重構之後,最終化表情包、鬼畜視頻等等模因,在網絡上瘋狂複制傳播。
不被鬼畜過的四大名著,不能稱爲四大名著
然而,無論一個新梗的熱度能維持多久,可以肯定的是,觀衆們很難在這些整活的熏陶下,産生對原作的興趣。最多在吃膩了雞蛋之後,突然想見一見它們背後的 " 雞 " ——也就是把原版視頻搜出來再看一遍。
這種約定俗成的打開方式,卻有一個特例,它就是 44 集大型清宮曆史劇《雍正王朝》。
1
1999 年首播的《雍正王朝》,與誕生于 2001 年的《康熙王朝》,均改編自二月河小說,在曆史線上也有繼承關系,因此通常被視爲一母同胞。
早出生兩年的 " 四阿哥 ",口碑着實被 " 皇阿瑪 " 壓制了老一陣。時至今日,但凡從中年油膩大叔雲集的 K 歌房門口走過,你大概率聽到的依然是 " 我還想再活五百年 "。
然而,伴随着去年中旬以來《雍正王朝》二次元創作的爆紅,此前各大影視解說 UP 主精講類作品的人氣,以及原劇集的網絡點播數一路飙升。在萬物皆可鬼畜的 B 站,播放量排名靠前的 " 雍正 " 主題原創視頻,居然大部分都是嚴肅類的解說節目。
無論是 UGC 創作者還是觀衆,在這部劇面前都收起了過往的肆無忌憚,重拾久違的敬畏,屏息凝神,專心緻志地欣賞衆多角色,是如何在治亂興衰的大命題中,進行着這場關于天下、家國和萬民的博弈。
在這股熱潮推動下,《雍正王朝》同《康熙王朝》在豆瓣的評分對比,也從一年多之前的的 8.8:9.2,迅速逆轉爲 9.4:9.2。
至于這部 " 萬惡之源 " 在 B 站的表現,就更加誇張……
作爲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曆史正劇,在娛樂快消時代如此逆周期的表現,已經不能用 " 慢熱 " 來解釋。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就從這對 " 姐妹篇 " 各自的特點來談起。
2
《康熙怒斥群臣》和《朕宰了你》,是兩部戲當前熱度最高的二次元素材。這對名場面,也濃縮着它們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
先說前者。太和殿上,剛剛懲治一起官員窩案的康熙大帝,對滿朝重臣進行了一通直擊靈魂的思想教育。從一開始情緒醞釀時的山雨欲來,話題鋪墊時的鋒芒逼人,再到進入正題之後的排山倒海,整體演出效果堪稱教科書級。
然而,即便能夠對康熙朝的大事件倒背如流,單憑這一片段,我們所能獲得的信息量也着實有限:你不知道劇情所對應的曆史片段,更不知道前因後果。台下官員,尤其是作爲反面教材的幾個罪臣都面目模糊,通篇隻是康熙皇帝的個人秀。
類似的觀感,也伴随着整個劇集。當然,這種 " 大男主 " 特色,并不能完全歸咎于電視劇的創作水準問題。
縱觀康熙皇帝的一生——八歲登基,擒鳌拜、撤三番、收台灣、征葛爾丹,生育 35 個皇子……本身就是一部妥妥的爽文。如此波瀾壯闊的情節,是 46 集電視劇所無法承載的。
所以,編劇将曆史線索打碎之後進行簡化重組,無限拔高帝王的作用。最終呈現的,必然是一個 " 龍傲天 "。
在 " 所有角色都是爲康熙一個人服務 " 的叙事基調之下,女人自然都會無條件的愛上朕,被日常 PUA 的臣子們都毫無保留的燃燒着自己的生命。而那些 " 帥不過三秒 " 的對手們,在行将就木前都會不約而同的感歎康熙的英明神武。
父子二人的情欲觀,也是他們性格,乃至兩部曆史劇風格差别的縮影
總之,在包含更多曆史故事性的同時,這樣的改編體驗,絕不會因爲燒腦而出現絲毫卡頓。
從整體觀感上來說,《康熙王朝》畫面鮮亮,節奏明快,既有烽火狼煙的戰争場面,又有現代觀衆喜聞樂見的微服私訪、野史傳奇和娘娘亂鬥,可以說是老少皆宜的典範。
3
至今依然是 B 站鬼畜區頂流的 " 乾清門之變 ",風格卻截然不同。該片段的時長與對白篇幅同《康熙怒斥群臣》接近,所包含的信息密度卻大大超過後者,光是有台詞的角色就超過了十人:
太子的無能,老三的清高,老四的隐忍,老八的假仁假義,老十的潑皮本色,兩個臭弟弟的火爆剛猛……即便忽略了前十一集的鋪墊,僅憑短短幾秒的戲份,甚至單靠一個表情,大多數的角色就能立得住。
就連拉架的小侍衛都在搶戲,滿屏都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愉快心情
從中也不難看出,相對《康熙王朝》一目了然的松快,《雍正王朝》是一部放棄對門檻高度的妥協,借電視劇來輸出曆史觀的一次正面強攻。
和 " 千古一帝 " 一生的波瀾壯闊相比,雍正登基之後做的事情,概括起來就一件——也就是他一生緻力于推行的新政。
雖然他的改革無論是力度、成效,還是所涉牽扯到的利益面,在中國漫長的封建史中都非常罕見,值得大書特書。然而,雍正皇帝負重前行的艱辛、長夜幽燭的靜思……單憑這些 996 日常,又很難填充全部的 44 集。
相對《康熙王朝》的豪情快意,《雍正王朝》則是以陰暗壓抑爲主旋律
所以,本劇以國人耳熟能詳的曆史典故——九子奪嫡,及其後續影響作爲貫穿全劇的線索。
如果說《康熙王朝》是靠故事性和娛樂性來推進,那麽直指人性深處的《雍正王朝》,則是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來完成這部關于雍正王朝百态的拼圖。雖然出于戲劇性的基本需要,部分人物的确有臉譜化的痕迹,但矛盾的推進與解決,不從以某一角色智商的突然下線作爲前提。
每逢聞到火藥味," 古爾丹 " 總會成爲局勢發展的最大變數
以 " 九子 " 爲代表的主角中,即便是老十胤䄉這樣公認的草包,煽風攪局的能力也是一流。無論是皇子鬥毆、萬壽慶典上的死鷹事件,還是康熙駕崩當夜,形勢差一點就因爲他的耍流氓而變得不可收拾。
至于戲份寥寥無幾的配角們,他們也利用極其有限的出場時間,做到了個人認知範圍和能力邊界的極限:
老四和老十三微服前往江南,募集黃河水災善款
江夏鎮的張老漢一家,僅憑隻言片語,就判斷出了兩位 " 外地客商 " 的真實身份。經過和黑惡勢力的一番鬥争之後,女兒阿蘭成爲老十三的紅顔知己;兒子張五哥,則從毫無背景的貧民,一舉榮升爲康熙貼身保镖。無論是兩朝皇帝,還是軍機首輔,誰見了都要喊一聲—— " 五哥 "。難怪雍正發出這樣的感歎——
太子師傅王掞,一生緻力于輔佐太子登基。在個人理想灰飛煙滅之後,他當朝辱罵康熙洩憤,卻能全身而退。最後時刻站隊四阿哥胤祯,爲其斬除登基前的唯一障礙,用行将就木的軀體換做投名狀,爲後世子孫迎來榮華富貴,下對了人生的第二步,也是最後一步棋——
禦前侍衛圖理琛,一幅幅鐵憨憨形象的他,既能營救皇子,解除權臣兵權,阻止宮廷政變,成爲推動曆史車輪運轉的關鍵人物,也幹得了各種髒活累活。依靠毫無表演痕迹的裝傻充愣,做對了人生中所有隻能 " 二選一 " 的送命題。經達權變,算無遺策的本領,就連邬思道也隻能自歎弗如。
全劇隻有兩次出鏡的金陵副将馬國成,更是用一句—— " 田文鏡,我愛你呀!",響徹天地,讓人久久回味。
4
和《康熙王朝》對角色的工具化處理不同的是,《雍正王朝》的每一個出場人物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所有的言行都基于各自的價值觀,并且保持着相對的獨立性。
另一方面,本劇在四平八穩的節奏和樸實無華的鏡頭語言之下,卻絲毫不吝惜信息熵值的最大化輸出。其思想的深度和表達的力度,明顯超越了公衆接受能力的平均水平。
大智近妖的邬編劇,既承擔了故事的解說,也是四爺陰暗面的集中體現
爲了照顧受衆,小說和電視劇虛構了邬思道這一角色,用于打破第四面牆,經其之口對觀衆進行實時解析。但在更多的時候,我們必須借助 " 外力 ",才能準确理解角色們的意圖。
就拿第二集的 " 沙琪瑪 " 這場戲來說,康熙召集太子和三位上書房大臣,商讨如何褒獎黃河赈災有功的四阿哥,準備給即将召開的朝會定調。
《康熙王朝》最強 " 硬廣 "
結果在聽到太子對四弟工作作風的批評之後,康熙突然畫風突變,瞬間切換到美食節目,單請三位大臣品嘗天津桂順齋進貢來的沙琪瑪,并且将其同禦膳房所制的同款點心進行比較。
初看這一片段,觀衆們通常會覺得這是康熙爲了緩解尴尬氣氛,或者是體現對臣子的體恤。
至于吃貨們,甚至會将其看作是一次植入廣告——畢竟現實中的桂順齋,直到 1924 年才成立。
的确有不少人被康熙爺帶偏了
直到通過影視類 UP 主們的解析,我們才知道産自民間的沙琪瑪,真材實料,深得人心,暗喻一心爲民的四阿哥;至于禦用的沙琪瑪,則是對不學無術,心中隻有皇位的太子的敲打。請三位重臣品嘗,是康熙隐晦的表達自己有意調整繼承人人選,希望他們以及背後的勢力即使調整站位。
封建帝王爲了營造神秘感,王公大臣們爲了不能上台面利益交換,底層小人物們爲了夾縫中的生存,他們拼命發揮着漢語言的豐富内涵。看似稀疏平常的台詞,聯系上下文,尤其是當事人的處境,常常有包含有可觀的附加信息量。
所以,無論你擁有着何種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曆和知識儲備,隻要不能将自己的靈魂帶入劇中人的軀體之中,即使保持 100% 的注意力,也時常會陷入失去同步的迷茫。
5
看這部劇,就像閱讀一本艱深晦澀的職場厚黑學," 人在朝廷,身不由己 " 的無力感,在不經意間就會湧上心頭。這樣的作品,對于影視解說視頻創作來說,自然就是一片藍海。
一方面,這部自帶智商過濾器的曆史巨制,光靠一個劇名就篩掉了那些隻會照本宣科的同類型節目 UP 主。另一方面,它在人文、曆史和語言學上的豐富内涵,又可以讓其中的佼佼者們盡情釋放庖丁解牛的技藝,讓我們能夠在對同一影視片段的多刷過程中,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論點,收獲 " 更懂雍正,更懂你 " 的無限快樂。
全片總高潮《八王議政》,不同 UP 主們有着完全不同風格的解析
"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漢姆雷特 ",審美的主觀能動性,配合劇中留下的各種開放式的疑團,自然也會讓圍繞《雍正王朝》的解析長盛不衰,也是相關話題持續保持高熱度的關鍵。
《雍正王朝》的這次原汁原味式的 " 文藝複興 ",并非偶然。" 四爺 " 之所以能夠引發互聯網一代的共情,全憑個人的彪悍實力。
工作狂,Cosplay,和反對者相互發帖對噴——這些片段增加了雍正在現代人眼中的親和力
劇中雍正帝殚精竭慮、夙興夜寐的工作狂本色,讓衆多福報收集者感同身受。
他離經叛道,公然在皇座上戴起金色卷發,成爲了中國曆史上第一位 Coser。
面對流言中傷,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妄加刑罰,而是将謠言的始作俑者從天牢請到朝堂。繼而隐藏帝王身份,一條一條駁到對方心悅誠服,直到後者自願奔走四方,爲皇權形象正本清源——堪稱是網絡杠精,營銷号和公關總監的集合體。
他雷厲風行的新政,覆蓋整個王朝社會百态的産經政策,直指封建社會的頑疾。敏銳的眼光和外科手術式的施政方向,仿佛一個穿越者。
雍正三寶——火鍋,血滴子和丹藥
還有精神單身狗,極簡主義審美愛好者、火鍋探店達人、智能化精确制導冷兵器發明家、探索重金屬元素人體危害性的先驅……在互聯網一代眼中,雍正的曆史和文化形象,擁有着與生俱來的萌點。
承載這些藝術形象的《康熙王朝》,拍攝于新舊世紀之交,也正是中國影視業從計劃走向市場的過渡期。在這樣關鍵的曆史節點中,當時國内一群最優秀的影視藝術家們,用自己的擔當、智慧、功底和一往無前的勇氣,爲如今生活在奶頭樂時代的我們,留下了一份珍貴的禮物。
正如《雍正王朝》主題曲的一句歌詞—— " 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不管身後罵名滾滾來 "。真正的王者,不妥協于流俗的品味,無懼于歲月的洗盡鉛華,因爲他們相信,自己終會迎來被大衆認同的一天。
這,就是經典影視劇與互聯網所發生的奇妙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