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新營銷 NewMarketing
"雖然小紅書兩三年前就開始做電商,但今年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年。" 侵塵文化創始人林塵說。
這也是很多從業者的共同感受。此前,對于 " 自己的核心優勢到底是啥 " 等關鍵問題,小紅書貌似沒有想得太清楚,一直處于嘗試階段——比如,直播間曾走過娛樂打賞邏輯,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堅定慢直播的路線。
" 今年感覺他們有點想明白了。" 後喻文化聯合創始人黃裕灏認爲,618 前夜小紅書全面開放筆記帶貨是一個标志性信号,從工具底層進行完善,打通達人跟商家的鏈接,"是想通了整個鏈路之後才幹的,比以前想一招、來一招更有效 "。
現在的小紅書電商,對平台優勢、用戶生态有了進一步理解,摸索出了一些前期方法論,也真槍實彈地打造了兩個出圈案例,讓一部分中小玩家先賺到了錢,或可對标 2018 年的抖音直播 & 淘寶直播,走完了 0~0.5 的階段。
關山路遠。作爲後來者的小紅書要想吸引各路商家的青睐、在諸侯割據的電商江湖中站穩腳跟,還得跨過不少道坎。
購物心智未立
用戶在哪兒,商家就在哪兒。對于開拓新業務的平台而言,要過的第一關通常是用戶心智。
在大多數用戶的既有概念中,小紅書是用來種草的,剁手則要去天貓京東;平台電商人群占比較小,小紅書在品牌營銷矩陣中一直在扮演給外部平台導流的角色。
"心智的轉變需要時間,就像抖音電商一路走來經曆的那樣。" 黃裕灏說," 幾年前我們刷抖音,如果想買視頻同款産品,會退出抖音打開淘寶天貓下單;現在情況反了過來——逛淘寶看到心儀寶貝,會去抖音看一下直播間裏是不是更實惠。"
同時有賴于商家的配合,尤其在價格上。各平台同價才會讓用戶慢慢改變行爲習慣—— " 反正抖音淘寶小紅書都是一個價兒、都是品牌官方店,在這裏買也不會吃虧 "。這考驗着平台的招商能力,如何跟代理商合力拉動品牌。
貨盤淺、廣度寬
如我們在本專題的第一篇文章小紅書推 " 買手電商 ",誰的機會?中所說,目前平台用戶更願意爲稀缺、小衆的品牌和産品買單。
由此帶來的挑戰是貨盤深度淺、廣度寬,單一 SKU 價值較低。" 買手店的很多衣服都是絕版,或者一兩件貨,沒有庫存;小紅書的買手電商生态也是如此,商家們大多備貨較淺,用戶對産品的要求又非常高,需要達人拉到足夠廣的貨、提供豐富的 SKU 選擇,那每個産品都做不到很大的體量。" 林塵說。
這樣的電商形态,對平台、供應鏈、達人、服務商等各方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互相匹配上,才能找到共赢的平衡點。
主播兼職居多
" 想做,但是找不到轉化效果好的達人,這可咋辦?" 不少對小紅書電商感興趣的商家目前都被這個問題所苦。
不同于淘天或者抖音存在着數量衆多的全職達人,小紅書的博主兼職居多。他們以分享日常生活爲主,沒有受過帶貨主播的職業培訓,在上鏡直播方面會遇到較大阻力,表現力往往也不盡如人意,商家轉化率就缺乏保障。
而博主從兼職轉向全職的内在驅動力沒有那麽強。相比其他平台,小紅書的商單費用普遍不高,小博主也能輕松接到商單,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把這當成一份外快,賺到了很高興;如果要 all in ,風險性過高。
這個問題的改善有賴于标杆的樹立。除了董潔、章小蕙之外,平台需要繼續促進達人生态的繁榮,教他們一些打法,打造 showcase,氛圍才會慢慢上來。
此外,商家與達人的撮合效率也有待提高。抖音的達人格局非常清晰,哪些達人帶貨能力強,有各類榜單可參考。對于如何攻克達人、自己做還是找達播這些,商家都了然于胸。
但在小紅書,除了衆所周知的幾個主播之外,其餘的都在摸着石頭過河。直播做得好的達人,不全是高粉賬号,也不一定紮根許久的原生達人。有 1 萬粉的賬号,單個鏈接能賣十幾萬。現在商家想跟優秀主播建聯,一沒參考數據,二沒聯系渠道,這就非常考驗對達人的判斷預估能力,尤其中小商家,會産生部分損耗。
MCN 驅動力弱
電商是重運營的苦差事,站在平台角度,第一步的最佳選擇不是發動 C 端博主,而是發動 MCN 來做這件事兒。這就會産生一個問題——如果是做全平台的 MCN,盈利點大概率會更偏向于抖音。
而且,小紅書上的 MCN 在面對博主時并不掌握特别高的話語權。目前平台上做的好的種草型達人,十個裏面九個半都是自己原生長出來的,不是由 MCN 孵化而來 。在林塵看來,MCN 隻是一個說客:" 除非這家機構下定決心在此長期耕耘,并已經擁有了豐富的經驗,可以在 BD 或者其他方面爲提供不可替代的服務,才能有力驅動達人試水電商。"
從明面上看,小紅書做電商有充足的資本。官方公布的一組數據是:小紅書每天有求購意圖的用戶數近 4000 萬人,求鏈接、求購買等相關的評論近 300 萬條,搜索與購物決策相關的内容占比高達 87%,進而帶動過去 18 個月,小紅書電商買手和主理人規模增長 27 倍,動銷商家數增長 10 倍,購買用戶數增長 12 倍。
不過夢想很難一蹴而就,小紅書的電商征程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商家們也都在觀望和等待着,那個平台成熟的發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