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18
導語
造車之路,遠比想象中的不易。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石 劼
編輯丨嚴旭霞
" 機會,隻留給做好準備的人。"
北京時間 11 月 18 日,目前整個中國車市最勢頭正勁的 " 大魔王 ",再次迎來了十分重要的裏程碑時刻——第 1000 萬輛新能源車下線。文章開篇的話,則來自于其掌舵者王傳福的演講。
必須承認的是,這段不疾不徐的娓娓道來,真的令人感觸頗深。
實際上,除了第 1000 萬輛新能源車下線,比亞迪一并迎來了 " 三十歲 " 的生日。站在三十而立的關鍵節點,回顧這家公司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俨然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首先,便是 1994 年 -2004 年的 " 勇敢下海 "。
" 回想 30 年前,我還是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1993 年研究總院把我被派到深圳,擔任一家電池公司的總經理。當時我從北京來到深圳,簡直就像踏進了一個新的世界,看到身邊的許多朋友都在搞項目,個個敢闖敢試,敢爲人先,這讓我很受鼓舞,我也想在這裏幹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可以說如果不是來到深圳,我就不可能有創業的念頭,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比亞迪。"
是的,創業的種子,總是在不經意間發芽。
在王傳福的帶領下,彼時的比亞迪,成爲了中國首個量産锂離子電池的企業。之後,在接連拿下摩托羅拉、諾基亞、西門子等大廠的訂單後,順利迎來了 "0-1" 的突破。
其次,則是 2003 年 -2019 年的 " 造車不易 "。
" 當我們把電池做到世界領先,我們開始思考更長遠的未來,開始尋找一個與電池相關的更大的産業。當時汽車剛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我想中國有十幾億的人口,未來的汽車市場規模肯定很大,但中國是一個煤多油少的國家,汽車市場發展後,石油隻能靠進口,國家的能源安全将是個大問題。還有那時候馬路上跑的都是外國車,幾乎看不到國産車,在燃油車的三大件上,特别是發動機技術,中國汽車落後國外幾十年,要是跟着國外品牌做燃油車很難趕上,所以我斷定繞過燃油車,發展新能源才是中國汽車發展唯一的出路。"
平心而論,從王傳福瞅準風口,決定正式收購秦川汽車開始,比亞迪拿到了進入中國車市的 " 入場卷 "。奈何,造車之路,遠比想象中的不易。
這段時間内,雖然比亞迪擁有過短暫的輝煌與榮耀,還算取得了累累碩果,位于行業之中書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可礙于種種原因,卻始終在不斷的波動與震蕩,瓶頸明晃晃的擺在眼前。甚至 2019 年,利潤出現 40% 的同比下滑,幾乎到了命懸一線的地步。
" 在去年的第五百萬輛車新能源車下線的發布會上,我也是講到了 2019 年的時候,當時怎麽做的改變,是因爲回想起這段時間公司太難了,差一點就活不下去了。當時,我們能繼續走下來,靠的就是這技術的信念,可以說做一個選擇很容易,但當你爲了這個選擇,拼盡全力都等不下結果,還要咬牙堅持,這才是真正的不容易。"
那麽,究竟什麽才是王傳福口中 " 選擇 "?答案顯而易見——新能源車。在他心中,在整個比亞迪心中,其一直是堅定不移的未來。
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再次搬出文章開篇的那句引人深思的話:" 機會,隻留給做好準備的人。" 而上半句則爲," 雖然我們不知道機會什麽時候會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比亞迪等到了,并抓住了。
順勢,理所應當的迎來第三部分,2020 年 -2024 年的 " 徹底爆發 "。
"2020 年我們推出了刀片電池,背後是堅持了 18 年的磷酸鐵锂技術路線。2021 年我們推出了 DM-i 超級混動,背後是堅持了 17 年的插混技術路線。2021 年我們推出了 e 平台 3.0,背後是堅持了 14 年的電動車開發路線,2023 年我們推出了易四方,實現了世界級的創新。後來我們又推出了天神之眼、雲辇、璇玑架構、第五代 DM、易三方,極緻的技術一個接着一個,終于迎來了比亞迪技術大爆發的時候,可以說正是技術上十幾年如一日的堅守、厚積薄發,才讓比亞迪迎來了市場端的拐點。"
結合王傳福的複盤,過去短短四年之間,今天文章的主角用行動诠釋了什麽叫做逆風翻盤。背後蘊藏着的,則是比亞迪 DNA 中最濃的技術底色。
" 如果說當年的我們選擇造電池、造汽車,是敢想敢幹,那我們取得的這些成績更多是因爲敢于堅持,這一路走來,無論遇到多少困難,曆經多少挫折,我們都一直堅持新能源路線不動搖,一直堅持技術創新的理念不動搖。"
在此過程中,工程師與人才便是比亞迪最寶貴的财富與資本。而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之後,比亞迪難以複制的躍升道路,同樣可以視作中國車企不斷向前的一個典型縮影。
通過王傳福的這場演講,相信所有讀者都理清了脈絡。而作爲傾聽者,愈發佩服的點還集中在,比亞迪召開發布會的功力。從小小的故事,到大大的暢想,總能讓大家狠狠的共情,感受到其自身散發的魅力。
由此把視線繼續拉回到第 1000 萬輛新能源車下線,比亞迪作爲首家觸及該成就的車企,無愧 " 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導者 " 的稱号。
當然,這既是比亞迪的又一關鍵裏程碑,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的重要裏程碑,标志着中國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邁出了堅實一步,中國汽車迎來高質量發展階段。
要知道,比亞迪取得第一個 500 萬輛成就,用了整整 15 年;第二個 500 萬輛,隻用了短短 15 個月,再次刷新中國汽車的 " 加速度 ",也再次驗證了比亞迪堅持新能源路線是對的,堅持技術創新的理念是對的。
與此同時,值得分享的是,其第 1000 萬輛新能源車車主,恰巧爲遊戲科學創始人兼 CEO、近來大熱的國産 3A 遊戲大作《黑神話:悟空》的制作人馮骥。
" 牽手 " 比亞迪,恰如其分。
而爲了感謝千萬用戶和近百萬員工,在深圳坪山公證處的見證下,比亞迪現場抽取 90 位 " 超級錦鯉 " 送出新車使用權。
另外,王傳福還親自官宣比亞迪正式設立 30 億慈善基金計劃。
聚焦教育慈善,在全國多所高校設立獎學金,并向全國中職以上的院校、博物館和科技館捐贈新能源解剖車作爲科普展具,激發學生們對汽車技術和工業智造的興趣,助力培養更多卓越的工程師。
在他眼中,比亞迪能夠取得如今的成績,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所以用 4 個 "30" 回饋社會、車主和員工。至于智能化的下半場,比亞迪将投入 1000 億元,用于發展人工智能和汽車相結合的智能化技術,實現整車全面智能化進階,赢得未來的技術話語權。
而我從中讀出的言外之意更像是:" 三十而立的比亞迪,在迎來第 1000 萬輛新能源車下線後,已經徹徹底底确定了想要追求的目标與願景。接下來,将要做的便是想盡辦法去一步步的實現。"
總之,幹就完了……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