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李馨婷 梁争譽
日本核污染水排放風波發酵,日料店生意受到沖擊。
當地時間 8 月 24 日 13 時,日本啓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海,核污水經由 1 公裏的海底隧道流向太平洋。核污水排海,安全問題引發争議,也讓國内日料餐廳的食品安全受到廣泛關注。
聚光燈下,國内多個連鎖日料品牌均進行了緊急回應。8 月 24 日 15 — 19 點,知名連鎖日料品牌大雄壽司、鳥鵬燒鳥居酒屋、鳥劍居酒屋均在官方賬号發布聲明,表示采用的食材均爲正規渠道采購,符合安全規範,并且遵循 " 食品安全第一 " 的理念,拒絕使用日本核輻射區原料。
有水産從業者認爲,日本強排核污水,目前對國内日料店影響範圍可控。
" 日本一般出口池魚、海膽和元貝。假如不從日本進口,海膽可以從加拿大和美國以及其他太平洋島國出口,北海道元貝也可以用大連元貝替代。至于其餘日料常規食材,都不需要從日本進口。"8 月 24 日,從業超 20 年的水産進口商鄭宇(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比起食材來源,對于廣大國内的日料店經營者而言,日本強排核污水所帶來的負面輿論,才是最大難題。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早在幾個月前,部分日料店主已做好轉行的準備。
8 月 24 日,一位在上海長甯經營日料店的店主表示,日料市場的下行趨勢明顯。" 即使是我們這種做私域爲主的店也會受到負面風評的影響。很多同行從收到日本将排放核廢水的消息時就準備轉行,今天塵埃落定,我也下定決心了。"
時代周報記者攝
多家日料店緊急回應
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相關新聞傳播後,關于 " 還能不能吃日料?"" 日料還安全嗎?" 等話題在互聯網上引起熱議。
8 月 24 日,深圳科技園某日料店降價并推出 6 折套餐的截圖在社群裏廣泛傳播。有網友認爲,這是日料店在風波中的自救之舉,欲通過降價吸引客流。
同日,該日料店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午市套餐推出已有一周," 我們做了實地考察,這邊客流主要是工作餐需求爲主。"
對于食材來源,前述店員稱," 這一兩天(來自日本的食材)肯定還會有,明天暫時還沒有收到通知,現在也有一些其他産地代替的。"
核污水排放入海,國内日料品牌集中回應食材來源問題。
8 月 24 日,美心集團旗下元氣壽司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自今年 3 月日本公布核污水排放計劃開始,品牌就已啓動停用日本食材的計劃,逐步替換掉日本食材。從 7 月份開始,元氣壽司所有門店已經沒有使用日本海産,而是改用國産和外國安全海域的優質食材。
近年來在中國市場加速布局的日本回轉壽司品牌壽司郎相關負責人則對媒體表示,當前品牌很大部分食材來自日本以外世界各地,日本産地部分會盡快聯系其他産地供應。品牌将嚴格按照海關規定,停止進口日本食材。
同日,日本牛肉飯品牌吉野家工作人員則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吉野家不會使用日本進口的食材。" 我們是快餐品牌,已經本土化挺長時間,不可能去用日本進口的原材料。假如要從日本進口食材,生産成本也不允許。"
除大型連鎖品牌外,多個地域型日料品牌也就食材來源發布公開聲明。
" 爲了保證食品安全,兩個月前我們就已經不從日本進口食材了。現在海關把控得很嚴,一物過一關是需要相應的證書的。"8 月 24 日,廣州知名日料品牌鮨 · 海老工作人員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此外,廣東日料品牌摩打食堂與佛山日料品牌夏樹壽司也先後發布聲明,對食材産地作出安全聲明。
資本市場上,國産水産養殖概念股掀起漲停潮。而曾經沖刺 " 日料第一股 " 的上井,再次成爲焦點。
8 月 24 日,時代周報記者緻電上井總部,希望了解日本啓動核污染水排海對日料店經營的影響。接線員回複稱,"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現在無可奉告。" 官網顯示,上井是中國最大的日本料理放題餐廳集團,餐廳數量在中國的日本料理放題餐廳市場排名中占據榜首,共計在 18 個城市開設 45 家連鎖餐廳。
核污水排放對國内日料店經營影響幾何?
8 月 24 日,廣州珠江新城一家小型日料店主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即便是在往常,門店也并不會從日本進口食材。" 進口成本太高,品質也未必好。從中國南海運過來的活鲷魚,和空運過來的死魚比,口感肯定更好。其實日本産的水産品有限,品種也不特别多。像日常大家都比較愛吃的三文魚,日本根本就不産。" 該名店主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上述消息也能從水産品進口商口中得到印證。
日料常規食材爲三文魚、青花魚、秋刀魚與鳗魚等。據鄭宇透露,即便不從日本進口,青花魚與秋刀魚也能從中國台灣等其它渠道獲得;日料中的高人氣食材三文魚,主要來自智利與挪威;至于鳗魚,則早就實現了國産,日本甚至需要大量進口中國養殖的鳗魚。
時代周報記者攝
日料門店年收入大幅下降
即便并未受到供應鏈沖擊,日料門店收入近年來也持續下滑。
" 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爲世界上日本餐飲店數量最多的國家。" 在 2019 年的一次日本料理推廣活動上,時任日本駐華大使橫井裕表示。根據日本駐華大使館的調查數據,彼時,日料店在中國的數量從 2013 年的 1 萬家增長至 6.5 萬家。
随後幾年,雖然受新冠疫情沖擊,但由于行業高景氣度,日料門店數量仍保持增長。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3-2029 年中國日本料理行業市場競争态勢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顯示,2022 年中國日料行業門店數量約爲 7.89 萬家。相比疫情前 2019 年的 6.5 萬家,增加超過 1 萬家門店。
市場規模亦有所增長。2022 年,中國日料行業市場規模約爲 1898 億元,同比增長 5.30%。其中,單店餐飲市場規模占比最大,爲 74.31%,其次爲放題餐廳,市場規模占比爲 21.39%。
一線城市是日料的主要消費地區。 中研産業研究院分析認爲,一方面是外來人口和年輕消費者數量龐大使得本地的飲食消費習慣多元化,對于日料的接受度較高;另一方面,城市平均收入更高,能夠支撐起更大的消費規模。" 特别是上海全市的日料店數量達到 3774 家,主要得益于上海本身的國際化和多元化發展趨勢。"
不過,受消費不振等因素影響,日料消費水平整體下探。智研咨詢稱,不少高端日料店積極轉型,如經營價位更低的中式居酒屋,人均消費在 200 元以内的店鋪将最受歡迎。來自智研咨詢的數據顯示,随着國内日料行業門店大幅增長,門店年均收入大幅下降,從 2015 年的 424 萬元下降至 2022 年的 241 萬元。
圖源:圖蟲創意
2022 年 7 月 22 日,日本方正式批準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預計 2023 年春季啓動,未來可能排放 130 萬噸核污水入海,時間橫跨約三十年。日本政府在 2023 年 4 月 13 日上午召開内閣會議,正式決定将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内儲存的核廢水排放入海。
今年 7 月 7 日,中國海關總署表示,爲防範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中國海關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 10 個縣(都)食品。當月中國從日本進口魚類等水産品約 2.35 億元,環比下降 33.7%,同比下降 28.5%。
8 月 24 日,中國海關總署再次發布公告稱,自 2023 年 8 月 24 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産地爲日本的水産品(含食用水生動物)。香港特區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亦宣布禁止福島、長野、埼玉等 10 個縣(都)的水産品進口。
2022 年,中國進口日本水産品總值約 6 億美元,是日本水産最大出口國。香港緊随其後,去年從日本購入 5.2 億美元海産品。
(實習生何露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