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智能手機上的 " 自拍美顔 " 基本已經成爲了标配,如今各大廠商也基本不再以 " 美顔 " 作爲新品宣傳的方向。此前那些曾經知名的 " 美顔 " 産品線,往往也都轉型爲主打輕薄、時尚外觀設計,同時具備一定影像、甚至是遊戲向。
雖然在功能上不再強調 " 自拍 ",但這并不意味着智能手機的前攝技術就此停滞了。事實上,它們最多隻能說是相比後攝,進步速度有所放慢,但在軟件、硬件方面客觀上還是在持續換代和改進的。
相比之下,個人電腦上的 " 前攝 " 就要尴尬得多了。
關注 PC 行業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如今 PC 上的主流 " 前攝 "、或者說自拍攝像頭的主流分辨率,基本都還停留在 200 萬像素這一級别。雖然有極少數産品具備 500 萬或 800 萬像素的配置,但即便是這樣的攝像頭放到手機行業,也都屬于早已被淘汰的産物。
單核時代的索尼筆記本,所配備的 "Motion Eye" 旋轉攝像頭
稍有經驗的 PC 老玩家可能還記得,差不多在 10 年、15 年前,當時很多電腦的攝像頭就已經是這個像素規模了。甚至在當時的電腦上,還可以看到諸如補光燈、旋轉式攝像頭,甚至攝像頭變焦切換開關這樣的配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那時候的電腦都比現在的很多産品,要更重視 " 前攝 " 的體驗。
那麽爲什麽 " 前攝 " 在 PC 行業中,這麽多年來都沒有發展,甚至可能還有所倒退了呢?
可能有的朋友會想到,這或許是産品形态所導緻的現象。因爲現在的電腦、特别是筆記本電腦的屏幕越來越薄、邊框也越來越窄,這當然會導緻它們不得不縮減攝像頭的體積,甚至于幹脆取消這個功能。
ROG 部分筆記本電腦采用的外挂攝像頭,或是直接取消了内置攝像頭
這種看法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它并未觸及問題的核心。因爲電腦的設計再怎麽重視 " 減薄 " 和 " 屏占比 ",它的内部空間也不可能有手機那麽局促。既然手機廠商都沒有取消掉前攝,憑什麽 PC 廠商就敢于這麽做呢?
沒錯,這自然引出了另一個原因,也就是自拍、或者說攝像頭功能在 PC 用戶中,本身需求的持續低迷。乍看之下,這似乎也講得通,因爲手機可以随身到處帶,所以用戶有時候會用它的前攝來記錄生活,或是拍攝自己生活當中的瞬間。
相比之下,極少有人會産生 " 我想要記錄下此刻玩電腦的自己 " 這樣的想法。因此對于電腦來說,攝像頭這個配置絕大多數情況下的用途,都被局限于視頻會議、網絡通話等場景,而非進行記錄性、或創作性質的 " 攝影 "。
但這樣一來,實際上就引出了第三個層面的疑問。那就是對于網絡會議、在線視頻通話來說,難道高品質的 PC 攝像頭是沒有必要的嗎?
就算是用單反連接到 PC 上充當攝像頭,它也一樣隻能用 1080P 的在線會議分辨率
沒錯,這才是問題的真正根源。因爲可能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一件事,是高分辨率的、流暢不卡頓的視頻流,其實是非常 " 吃 " 網絡帶寬的。舉例來說,4K 分辨率、25FPS 的壓縮視頻流,其平均帶寬需求便可能高達 100Mbps。可大家要知道,即便到了 2023 年,很多号稱 " 千兆 " 的家庭光纖寬帶真實上傳帶寬,才隻有 30-50Mbps。
換句話說,在過去的很多很多年裏,就算大家想要體驗高品質的在線視頻會議,現實的網絡狀況也注定了隻能使用很低的清晰度進行視頻交流,至多 1080P、30FPS,甚至大部分情況下連 720P 可能都不到。而 1080P" 換算 " 成攝像頭的分辨率,便 " 恰好 " 是 200 萬像素。
因此網絡帶寬的制約,便限制了幾乎所有在線會議軟件默認的視頻傳輸分辨率。而在線會議軟件,則又進一步限制了所有 PC 攝像頭實際能夠傳輸給電腦的視頻規格,最終導緻整個 PC 行業在 " 攝像頭 " 這個硬件配置上,長期缺乏更新換代的動力,以至于甚至開始出現取消攝像頭的産品。
要知道,即便是到了 2023 年年底,我們已經可以買到的一些物理 4800 萬、6400 萬像素的 " 大底 "PC 攝像頭産品。但它們普遍隻能在 " 拍照 " 模式下用到這些分辨率,一旦将其連接到在線視頻會議軟件,就立刻還是會被限制到 1080P、30FPS 的視頻規格,與十幾年前的産品并沒有多大的區别。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