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劉藝晨
編輯 | 謝芸子
2023 年,教育行業迎來了 " 順風開局 "。
年初," 公考三巨頭 " 之一的粉筆上市,兩度遞表後正式挂牌港交所。随後不久,成人職業教育公司 " 量子之歌 " 登陸納斯達克,成爲 " 雙減 " 後成功上市的第二家在線教育公司。
疊加港 A 股教育闆塊的估值修複,人們失去的信心似乎已悄然恢複。截至 2 月 23 日收盤,教育闆塊再度走強。其中,新東方、天立國際教育港股漲超 7%,思考樂教育、新東方在線等漲超 4%。
經曆漫長的嚴冬後,教育行業是否會在 2023 年迎來春天?
公考巨頭上市,教育闆塊信心複蘇?
1 月 7 日,因疫情延期近一個月的國考拉開帷幕,250 萬人的報考人數再度刷新了記錄。兩天後,作爲港股 2023 年的首個 IPO," 互聯網職教第一股 " 粉筆上市,該股首日漲幅就達到 12%,總市值超 230 億港元。
公開信息顯示,粉筆成立于 2015 年,由猿輔導的職業教育闆塊發展而來,與中公教育、華圖教育并稱爲 " 公考三巨頭 "。2021 年,粉筆以 4.3% 的市場份額在中國職業考試培訓行業排名第二,僅次于市占率 10% 的中公教育。
盡管身處需求旺盛的公考培訓市場,從實際情況來看,以中公、粉筆爲代表的培訓機構近幾年不僅沒賺多少錢,反而負面纏身、各有麻煩。
近三年間,在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下,線下培訓機構的教學計劃頻頻中斷,一定程度影響了消費者的參培意願。另一方面,參與者們激進的擴張模式也問題頻出,首當其沖的就是中公爲首的 " 協議班 "" 學院貸 "。
據早前 " 财經十一人 " 報道,爲了刺激報名,中公教育在 2020 年加大了對協議班中 " 不過全退班 " 的推廣力度,導緻其 2021 年退費率飙升至 75%,資金流出現危機。2021 年三季度以來,中公教育五個季度連續錄得虧損,市值一度蒸發超 2000 億元,至今仍未解決 " 退款難 " 的問題。
同樣是在 2020 年,以線上業務見長的粉筆開啓了大範圍的線下擴張,教學中心一度由原來的 30 多個猛增至 396 個,産生了大量成本及營運開支。反映在财報,公司業績由盈轉虧,由 2019 年的淨利潤 1.54 億元變爲淨虧損 4.84 億元、20.46 億元,至今也未脫離虧損泥潭。
粉筆 2019 年 -2022 年上半年營收情況,36 氪據招股書制圖
華西證券海外首席分析師朱芸告訴 36 氪,公考培訓市場規模主要受到報考人數、參培率、客單價等因素的影響。" 目前來看,2023 年多數省份招錄規模都有所擴大,全國各省省考招錄人數超過 19 萬人,同比增幅約 16%。我們判斷 2023 至 2030 年公務員将迎來退休潮,招錄人數将持續提升。"
從另一個角度看,粉筆在港股市場受到的追捧,也因乘上了教育闆塊集體複蘇的東風。
國泰君安商貿社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越男對 36 氪表示,本輪教育闆塊行情始于 2022 年 9 月,教育信息化闆塊受益專項貼息貸款政策率先啓動;11 月中旬,地産、互聯網、遊戲等多行業頻吹暖風,教育闆塊此前估值受政策壓制影響較大,市場博弈教育政策邊際趨緩,催化闆塊估值中樞上移。
2022 年 11 月、12 月期間,包括《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在内的多個文件相繼問世,在職業教育政策的暖風吹拂下,行業闆塊迎來大漲。自去年 9 月至今,Wind 教育闆塊累計漲幅已達 33%,港股教育指數漲幅則達到了 42%。
在朱芸看來,教育闆塊行情的起落一定程度上與政策緊密相關,在職業教育和高教政策持續向好的背景下,此前受到情緒因素打壓的教育闆塊将迎來持續的估值修複行情,"預計估值逐步會回到 2018 年、2019 年的水平"。
K12 教培:渡劫與轉型
過去四年間,政策變動主導了教育闆塊的沉浮,也促成了行業内一衆公司的大起大落。随闆塊一同複蘇的,還有曾經跌入谷底的衆多 K12 巨頭。
進入 2023 年以來,新東方、好未來、高途美股均有反彈,但距離三年前同期市值仍跌去了 70%-90%。
2021 年 7 月 24 日," 雙減 " 政策正式落地,明确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
在此之前,資本已聞風先行。7 月 23 日,港股新東方重挫超 40%,美股中概教育股集體暴跌,好未來因振幅過大而觸發熔斷,單日跌幅超 70%。據統計,僅此一天,受到影響的港股和美股教育公司就蒸發了超千億人民币的市值。
緊随其後的,是大批業務的關停、撤城以及席卷整個行業的裁員浪潮。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 9 月 1 日,2021 年教培相關企業注銷或吊銷的數量超 16 萬家。
在轉型與轉行的糾結中,素質教育成爲了行業抓住的第一根救命稻草。
中國 K12 非學科培訓市場規模預測,數據來源:摩根士丹利《中國教育 2030 年市場展望》
雙減政策出台的第四天,教育部發文進一步明确學科類與非學科類的範圍和管理——體育、藝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等類型的培訓受政策鼓勵,不在限制範圍内。前後不過一個月,已有好未來兒童素質教育品牌 " 勵步 "、托管品牌 " 彼芯 "、猿輔導 " 南瓜科學 "、新東方素質教育成長中心等多個項目落地。
申萬宏源研報指出,從用戶畫像來看,素質教育與 K9 學科類培訓的重合度高,教培龍頭多年積累的生源有望在素質教育業務實現再利用。2023 年一季報顯示,新東方素質教育業務培訓人次已達 29 萬,全年有望破百萬。
參與運營過 K12、素質教育課程的陳瑩告訴 36 氪,實際上,不少素養課程本身就是由學科培訓演變而來的,比如把語文課更名爲閱讀、數學變爲思維邏輯、物理化學課變爲科學," 改個名字重新再試一下 "。不過剝離了應試的剛需後,這些課程在二三線城市的銷售又會遇到阻力,市場對價格更爲敏感。
另一邊,智能硬件、成人職教、教育信息化等領域也是行業轉型的熱門選項。
雙減後的一年中,網易有道延續此前在智能硬件相關的優勢,在詞典筆之外進軍智能學習燈市場;高途全面向成人培訓、職業教育、智能數字産品領域轉向;好未來則通過 " 美校 " 品牌對外提供直播、教研、AI 系統解決方案,并積極推動海外業務的發展。
但即便選定了轉型方向,也不意味着看到了安全上岸的曙光,賽道變得更擁擠,問題接踵而至。
低調、安全與焦慮
在多鲸資本創始人姚玉飛的觀察中,教育闆塊的投融資難言回春。
" 雙減後一年多的時間範圍内,一級市場上基本沒有美元基金出手,人民币基金大多數是以戰投爲主,并購成功、上市公司轉型教育的案例幾乎沒有。"
具體而言,拿到融資的企業多數集中在知識付費、家庭教育以及 SaaS、企服領域。在政策不明朗的情況下,機構對于教育賽道的投資仍然低調。
多位分析師向 36 氪強調,教育領域的政策方向始終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國家對 K12 學科培訓的監管沒有放松、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則一以貫之。姚玉飛告訴 36 氪," 大家也的确通過粉筆、量子之歌的上市看到了希望。"
然而,正處于風口的職業教育也算不上一個好賽道。刨除以公考爲代表的招錄考試類業務,廣義上的的職業技能培訓仍具有 " 市場分散、複購率低、叠代速度快 " 等特征,且投訴率、退費率普遍高于 K12 教培。
國泰君安商貿社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越男認爲,相比 K12 教育,職業技能培訓涉及實驗實訓設備的投入。此外,兩者在運營重心上也有區别。技能培訓以就業爲導向,用戶生命周期相對短但首單盈利;K12 教培學員年齡段相對較小,用戶生命周期相對長,因此更關注續費。
同樣受到政策鼓勵的 " 教育信息化 " 領域雖前景廣闊,競争卻同樣激烈。有業内人士告訴 36 氪," 該業務的市場格局比職業教育還要分散,且利潤薄、回款慢,難以在短時間内規模性盈利。"
部分教育企業最新季度财報表現,36 氪整理制表
在東方甄選締造帶貨神話之後,行業的焦慮變得更爲明顯。2022 年下半年以來,好未來、高途等多家公司相繼踏入直播帶貨行列,陳向東更是宣布親任 " 高途佳品 "CEO,以示對直播業務的重視。
但無論是從粉絲規模、GMV 數字,還是供應鏈積累來看,想要複制下一個東方甄選,并不會比在既有業務上尋求突破更容易。
從最新季度财報也不難發現,除新東方在線的 " 東方甄選 " 大幅增長外,絕大多數教育機構仍處在轉型後的業績修複期中。擺脫雙減影響後,整個行業要面對的是更爲複雜、更具挑戰的競争環境。盡管教育闆塊在政策與情緒的催動下已飙漲了小半年,從業者的信心卻未完全恢複。
可以預期的是," 低調、安全 " 仍會是教育闆塊的主旋律,貫穿 2023 全年。
(應受訪者要求,陳瑩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