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3 日,深藍汽車就近期銷售政策發布澄清說明,稱部分媒體提及的 " 深藍車主反饋,下了購車訂單後,鎖單時間過早,無法參與深藍品牌後續相關優惠活動 "" 新車沒提就變‘老車主’,準車主被背刺 " 等情況,并不屬實。
對于最新銷售政策,公司重申并承諾:
針對已下訂單還未支付尾款的用戶,公司開設了 " 無感換單 " 通道,用戶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保留下訂時的權益或者申請更換訂單享受當期最新優惠政策;
針對部分車型交車周期長,公司推出了延期交付補償權益,并對因申請了 " 無感換單 " 而導緻系統顯示承諾交付時間變動的用戶,公司将嚴格按照原系統承諾時間進行延期賠付;
對于所有符合鎖單條件的客戶,若因深藍汽車原因導緻用戶應得而未得國家以舊換新或當地置換補貼,公司将按照用戶應領當地當期政策給予全額補償。
剛買車就成了 " 老車主 ",與新活動失之交臂
據讀特新聞此前報道,近日,不少深藍汽車的消費者反映,自己 " 虧 " 大發了。原因是下了購車訂單後,鎖單時間過早,無法參與深藍品牌後續相關優惠活動,同時部分車型交車周期長,也讓消費者擔心影響自身參與國家補貼或地方補貼。
11 月 24 日,黑貓投訴平台顯示,共有 13 起關于長安深藍汽車的集體投訴,主要問題爲 " 隻接受訂單不生産 "" 活動變動 "" 其他服務問題 "" 訂金不退還 " 等,涉及車型爲深藍 S07(285max 版本)車型。雖然平台顯示集體處理率 100%,但仍有不少用戶在該集體投訴件的相關進度中留言稱,深藍管家已電話聯系,但未解決問題。
投訴内容顯示,有車主于 11 月 5 日下定一輛 S07,至今訂單進度仍未變化。而在 11 月 20 日,深藍汽車發布了優惠活動,卻限制在 11 月 20 日至 30 日期間下定的消費者參加。" 我還沒提車就成了‘老車主’了?" 該消費者表示。
據介紹,深藍汽車購車流程爲 " 小訂 "(第一次支付爲訂金)、" 大定 "(第二次爲定金)、鎖單、匹配車輛(若生産出來則匹配成功)、付尾款、提車,其中 " 小訂 " 是可以退的," 大定 " 則不能退。
" 最長時間未交車的訂單是 10 月 7 日鎖單的,到現在沒交車。" 煙台市的趙先生(化名)是一名深藍汽車消費者,購買了一輛 S07 車型。據他了解,有車友一個多月未能提車,自己則是 11 月 7 日鎖單,也是至今未能提車。
趙先生告訴讀特新聞記者,深藍品牌方并未給簽紙質合同,也無明确注明交車日期。同時,深藍汽車在已下訂單的 " 老車主 " 車輛未生産的情況下,于 11 月 20 日發布了新活動,新鎖單用戶可獲得新權益。他認爲,僅僅幾天時間的差距,便讓老車主無法享受相關權益,是一種區别對待。
據悉,深藍汽車此前推出 "40 周年活動 ",活動時間爲 11 月 20 日至 30 日,活動期間鎖單即可得到深藍商城價值爲 597 元的用電自由包或悅享生活包(二選一)。同時宣傳圖頁面還标明,11 月 30 日(含)前鎖單深藍汽車任意車型,因深藍原因緻使消費者應得而未得國家以舊換新或當地置換補貼,深藍汽車将按照消費者應領當地當期政策給予全額補償。
除了 S07 車型,其他車型的車主也遇到了這類問題。李先生(化名)是 S05 車型的消費者,他于 11 月 13 日鎖單,而活動卻是一個禮拜之後發布的,相當于自己一周 " 虧損 "600 元。他表示,若自己購車前知曉活動,定然不會過早鎖單。對于該活動限制 " 老車主 " 參與,車主在支付完 " 大定 " 之後,因定金不可退,便隻能無奈被 " 拿捏 "。
在深藍汽車 App 裏,預訂車輛時彈出的購買須知中提到,消費者在定購整車時向深藍汽車銷售公司支付訂單生态精品費用,支付成功後至整車配置确認前,用戶可在官方 APP 或官方小程序訂單詳情頁面退訂和退款。在整車配置确認後,用戶支付的生态精品費用将不可退還、不可轉讓。這也意味着像趙先生或李先生這樣在 11 月 20 日之前訂購車輛的車主,也無法退定金後重新下單,來參與活動。
同時,在小紅書等平台還有不少深藍汽車車主發帖吐槽,認爲自己被 " 背刺 "。
深藍汽車單月交付量首破 3 萬輛
最新數據顯示,深藍汽車 11 月交付量實現同環比增長,創下單月曆史新高,單月交付量首次突破 3 萬輛,達 36026 輛,同比增長 123%,環比增長 29.3%,兌現了深藍汽車 CEO 鄧承浩此前立下的 " 四季度實現月銷 3 萬輛 " 的諾言。
今年前 11 個月,深藍汽車累計交付 202827 輛。據新華社報道,鄧承浩表示,預計深藍汽車今年全年銷量将達到 25 萬輛,其中海外市場有 2 至 3 萬輛。他還表示,明年深藍汽車的目标翻番,将挑戰全球銷量 50 萬輛,包括海外銷量 10 萬輛。
長安汽車 2024 上半年财務顯示,今年 1 至 6 月,深藍汽車淨虧損達 7.4 億元,同比減虧 3.2 億元。長安汽車表示,深藍汽車因産品結構改善,推進降本增效,利潤虧損同比減少。
綜合自深藍汽車、讀特新聞、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鞏兆恩)、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