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李惠琳 江一葦 編輯丨譚璐
萬科董事局主席郁亮,努力穩住局面。
3 月 13 日,其 A 股和港股未能延續前日的漲勢,有所回調。3 月以來,萬科的股債價格,跌宕起伏。
前一天,YY 評級發布消息稱,多家銀行在爲萬科籌措最高 800 億元人民币的銀團貸款,以應對債券償付。受此刺激,萬科領漲地産闆塊。
面對各種傳聞,郁亮默默做事,沒有作出正式回應。
8 日,萬科發布公告,3 月 11 日到期的 6.3 億美元中期票據,全數償付本息。
也有消息稱,3 月 8 日前後,多家險資派出高管到深圳萬科總部,進行新一輪磋商。
風波未平,郁亮需要進一步證明,萬科真的能好好 " 活下去 "。
努力兌付
萬科的股債價格異動,源于 3 月初的傳聞:一宗債務展期談判被拒絕。
關鍵時刻,新華資産出來澄清,傳聞不實,與萬科一直保持正常業務合作。
業内也認爲,萬科是受市場情緒拖累,基本面未出現驟變,也未有違約信号。
2 月底以來,郁亮與深圳地鐵相關高層就赴北京與多家險資商談,重點并非對債務進行展期,而是希望險資不要提前行權。
3 月 8 日前後,多家險資與萬科展開新一輪磋商,内容涉及将債務償付期限延長至少一年、追加增信擔保和抵押品,以及發行債券将 " 非标轉标 " 等。
從總量上看,萬科有一定償債壓力。
根據 YY 評級的研究,截至 2024 年 3 月 10 日,萬科境内外債券餘額合計 861 億元,集中于 2024(261 億元)、2025 年(362 億元)到期。
目前,萬科年内的境外公開債已償付近一半,剩下 5 月及 6 月到期的兩筆境外債。
萬科表示,會通過境外自有資金、境外子公司的境内項目分紅或股權轉讓資金,以及境外銀團貸款等方式兌付。
從賬面上看,截至 2023 年 9 月底,萬科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 1012 億元,對短期債務的覆蓋倍數爲 2.2 倍。
投資者的擔憂,部分可能來自對萬科銷售下滑的擔憂。
2023 年,萬科以 3761.2 億元的銷售額穩住行業老二的位置,同比減少 6.2%。
2024 年前兩個月,銷售同比下降 41.65%,跌幅擴大。不過,同期百強房企的降幅爲 51.6%,萬科仍跑赢行業。
有進有退
YY 研究指出,對萬科 2024 年債券償付進行壓力測試,即使監管壓力下銀行貸款和非标敞口保持,萬科債券剛兌隻能依靠資産變現。
盤點萬科可變現資産,僅考慮一線項目情況下,處置對價約 579 億元。
郁亮不得不加速處置資産。
去年 12 月,萬科以 4.8 億元的價格,出售多家悅榕酒店的管理權。
1 月,萬科先将深圳高新投 6.16% 的股權出售給深投控。
2 月,又将最賺錢的商場——上海七寶萬科廣場 50% 股權,打 7 折賣給香港領展基金,回籠資金 23.8 億元。
同時,萬科仍保持了一定投資節奏,2024 年 1 月,萬科新增 3 個開發項目,分别在銀川、昆明和貴陽,權益價款 9.3 億元。
有進有退,萬科仍有底氣:
一是深圳國資的支持。其第一大股東是深圳地鐵集團,截至 2022 年末,深鐵持有萬科 A 股 27.88% 的股份。
" 萬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萬科背後是深鐵,深鐵背後是國資委。深鐵工具箱将全力支持萬科!" 深圳地鐵董事長辛傑曾表示。
不過,也有險資表示,會關注大股東能否用更有力的手段馳援萬科。
二是持續的融資渠道。2023 年上半年,其新發行 60 億元境内債券、90 億港元境外貸款。此外,萬科還在拓展公募 REITs 的新融資渠道,盤活重資産。
目前,已成功申報兩隻公募 REITs ——華夏萬緯倉儲物流封閉式基礎設施 REIT、中金印力消費基礎設施封閉式 REIT,萬科長租公寓的 REITs 也在申報中。
其中,華夏萬緯 REIT 于 3 月 1 日獲深交所受理,計劃募資 11.59 億元。中金印力 REIT 早于 2023 年 10 月獲批,拟募資 35.77 億元。
籌謀閉環
借助 REITs 的機遇,郁亮對以後也有所籌謀。
在他看來,未來不會回到對住宅開發過于依賴的階段,包含商業、物流、租賃住房在内的經營服務業務,會持續成爲萬科全新的融資渠道。
郁亮曾提到,REITs 對于不動産經營業務的重要性,類似于按揭貸款之于住宅開發的重要性,能夠實現商業模式的閉環。
一旦完成 REITs 的環節打通,萬科有望真正從開發商轉變爲不動産商。
2024 年 1 月,萬科成立商業事業部,七個區域的商業業務、印力集團統一并入,原南方區域首席合夥人孫嘉出任商業事業部首席合夥人。
至此,商業闆塊被提到與開發業務、物業闆塊同等地位。
此前,萬科的商業闆塊資産較爲分散,自有資産分布在七大區域事業部,與收購而來的印力集團,以兩個體系獨立共存,難以形成合力。
實際上,論總規模,萬科的商業業務排在行業前列。截至 2023 年 6 月底,萬科(含印力)累計開業 203 個商業項目,建築面積 1118.3 萬平方米。
萬科方面表示,消費類基礎設施 REITs 試點,爲其商業業務帶來了重要發展機遇,一盤棋建設和強化團隊管理力量,能更好地抓住機會。
新出路難以快速見效。2023 年前 9 個月,萬科經營性收入占總收入的 14%。
" 經營服務業務賺的是小錢、長錢和辛苦錢,在短期内要對整體盈利表象有重大改變,還有難度。" 郁亮坦言。
在此之前,他仍要等待開發業務的漫長修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