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汽大衆最新消息,因工作需要,陳賢章調任上汽集團副總經濟師、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不再擔任上汽大衆總經理。原延鋒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健旭接任上汽大衆總經理一職。
陳賢章于 1988 年進入上海大衆工作,擔任發動機廠廠長助理,算得上是上汽的元老級人物。不過,翻看他的履曆,從業 35 年來,其主要工作精力卻是在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從前期籌建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到成爲聯創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陳賢章花了 20 年的時間。2014 年 8 月 28 日,上海大衆正式對外發布,原上海大衆汽車總經理張海亮任上汽集團副總裁,不再擔任上海大衆汽車總經理,原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賢章接任上海大衆汽車總經理一職。
陳賢章自 2014 年接任上汽大衆總經理一職,彼時上汽大衆全年新車銷量 171.09 萬輛,同比增長 11.99%,超額完成了 160 萬輛銷量目标。次年,上汽大衆銷量超過一汽 - 大衆,成爲國内乘用車企業銷量冠軍,此後連續四年穩坐銷冠位置。2018 年,中國車市結束了持續 28 年的正增長,上汽大衆與中國車市的興衰深度捆綁,當年上汽大衆累計銷量 206.51 萬輛,領先一汽 - 大衆的 203.70 萬輛,但上汽大衆高漲的銷量勢頭已經有所回落。2019 年,上汽大衆(200.18 萬輛)被一汽 - 大衆(204.62 萬輛)以微弱優勢反超,斷送中國乘用車企業銷冠頭銜。此後幾年,上汽大衆銷量持續下滑,從 2020 年的 150.55 萬輛,到 2021 年的 145.71 萬輛,而 2022 年這一數字已經收縮至 124.35 萬輛。
研究上汽集團的半年财報,會發現上汽大衆的增長并不健康。财報顯示,2022 年上半年上汽大衆批發銷量 57.47 萬輛,同比增長 7.94%,是上汽集團唯一實現增長的合資品牌。不過,上半年上汽大衆營業收入 635.82 億元,同比下滑 3.55%,淨利潤 28.04 億元,同比下滑 2.81%。簡單來說,上汽大衆在銷量增長的情況下,營業收入和利潤貢獻卻出現下滑。
2018 年起,一汽 - 大衆開始着手布局 SUV 市場,推出探歌、探嶽、探影、攬境等一系列車型,僅用了三年時間,一汽 - 大衆的 SUV 産品形成了與上汽大衆相同的布局,直接蠶食上汽大衆的市場。與此同時,捷達品牌的誕生,也助力一汽 - 大衆完善布局低中高市場,直接搶占上汽斯柯達品牌的市場,導緻其市場表現持續萎靡。
在陳賢章的領導下,雖然上汽大衆仍爲一線合資品牌,卻難言亮點。當然,将上汽大衆的節節敗退,歸結于陳賢章本人也有失偏頗,畢竟以近幾年的中國車市表現來看,電動化浪潮以及國産品牌的崛起,加上疫情和零部件供應的沖擊,市場的下滑或許成爲常态。相反,在陳賢章任職期間,曾帶領上汽大衆連續四年蟬聯乘用車企業銷冠,并推動上汽奧迪品牌的誕生,完善上汽大衆市場布局,在推進上汽大衆戰略轉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面對新汽車時代的挑戰,上汽大衆急需一位得力幹将,幫助上汽大衆恢複發展活力。按照國企六十歲退休的慣例,1964 年出生的陳賢章,預計退休時間恰好是 2024 年,上汽大衆需要提前做好部署,以應對新能源普及時代的到來。
目前,上汽大衆旗下共有三款純電車型:ID.4X、ID.6X 和 ID.3,前兩款與一汽 - 大衆的 ID.4CROZZ、ID.6CROZZ 爲姊妹車型,而 ID.3 則是上汽大衆的獨有車型。數據顯示,2022 年 ID.4 X 銷量爲 35201 輛,而 ID.4 CROZZ 爲 46261 輛,ID.6 CROZZ(25968 輛)也比 ID.6 X(11396 輛)高,而有着 " 電動高爾夫 " 之稱的 ID.3 也難成爆款,月銷基本維持在 2000 輛的水平。
相差無幾的産品,卻被拉開了差距,上汽大衆需要好好思考新能源時代的叙事邏輯,此時上汽大衆需要有一位新掌舵者,對上汽大衆的發展路線重新梳理,而接任者賈健旭,将賦予上汽大衆新的靈魂,以驅動上汽大衆更好地适應新能源時代的發展。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