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1、大模型更像當年的 PC 一樣,未來會無處不在。
2、開源大模型将會爆發。
3、2024 年大模型一定會上車。
4、2024 年大模型的企業市場将會起來。
5、大模型一定要結合智能體框架,才能真正讓大模型長出手腳。
6、2024 年大模型一定會出現殺手級應用。
7、2024 年多模态會成爲大模型标準。
8、在大模型的支持下, AIGC 會有突破性的增長。
9、大模型拯救機器人行業。
10、大模型可能成爲人類有史以來發明的最偉大的工具。
近日,360 創始人周鴻祎在主題爲 " 挺住才有出路 " 的一場演講中,分享了以上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十大趨勢判斷和相關看法。
周鴻祎是中國互聯網安全企業 360 集團創始人兼 CEO,知名投資人、知名創業導師。其創立的 360 是最早布局大模型的國産廠商之一,"360 智腦 " 也是國内首個原生安全大模型。
以下是投資作業本課代表(微信 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華内容,分享給大家:
人工智能會帶來洗牌的機會
我們現在生活在太平盛世,但是在 IT 行業,在數字化領域,實際上是「亂世」,亂世才能出英雄。
如果這個世界亘古不變,那确實對大家來說沒有什麽機會。所以我覺得人工智能會帶來洗牌的機會。
希望大家關注人工智能在 2023 年最大的突破,就是大語言模型實現了真正的人工智能,來到通用人工智能的拐點,而且在奔着強人工智能的方向,在飛快地一路狂奔,而且技術發展遙遙領先。
大模型可能對我們國家,對我們的産業,對在座的各位來說,對創業者來說,可能都意味着不同的機會。
趨勢一:大模型未來無處不在,就像當年的 pc 一樣
我講一講大模型的 10 個趨勢。
第一個,我不認爲大模型是操作系統。全世界的手機操作系統就鴻蒙、iOS、安卓三款,大模型更像當年的 PC 一樣,未來會無處不在,成爲整個企業數字化、政府數字化的标配。
當年超級計算機的創造者說過一個斷言,說計算機這東西,全世界就需要 5 台。
結果現實無情地打了他們的臉。今天有多少台電腦?在座的諸位家裏至少擺着一台電腦,辦公室一台筆記本,你們兜裏還揣着一台電腦,因爲你們的手機也是。
所以大模型不會被壟斷,不會說全中國人民、全世界人民都用一個公司的大模型。我認爲大模型會無處不在。
趨勢二:開源大模型爆發
第二個,是開源大模型爆發。最早的大模型是閉源的,閉源剛出來的時候,我們一看 OpenAI 做的東西,感覺這就是「曼哈頓計劃」,美國人把原子彈造出來了。後來發現,人家一開源,科技就進步,所以要感謝開源。現在國内也有很多開源的模型,就是基于國際開源的模型。
所以開源大爆發之後,大模型就瞬間從原子彈變成白菜了。今年年初有人創業想搞原子彈,那到年尾,就發現自己做的是茶葉蛋的生意。
未來的矛盾不再是大模型本身怎麽樣,而是誰能夠利用大模型結合自己的業務和場景,能夠把它訓練出自己需要的功能。
趨勢三:2024 年大模型一定會上車
第三個,有大必有小,陰陽是兩個方面,一方面現在很多公司在思考,如何把模型進一步做大,從千億的參數做到萬億的參數。
但現在出來一個趨勢:把模型做小,在十幾億、幾十億或者不超過 100 億的模型上,效果也能差不多。
模型做小有兩個前提,一個是模型做專業。模型什麽都要會,那确實要很龐大,但如果這個模型就是寫點東西,或者做點翻譯,那專業的模型可以做小。
做小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運行在更多的終端,這也符合第一點:大模型會無處不在。
像高通去年推的 CPU,還有蘋果推的 CPU,都已經意味着在手機、Pad、電腦上,這種小參數的大模型已經可以跑起來。
所以增加一條預言:2024 年大模型一定會上車。因爲車上有了大模型之後,車裏那個對話助理才不會表現得像白癡一樣,真正幫你解決很多問題。
趨勢四:大模型企業級市場在 2024 年會起來
第四,大模型的企業級市場在 2024 年會起來。雖然大家天天都在秀自己大模型的成績,說你看我的會腦筋急轉彎,我的會解小學奧數題,我的會寫藏頭詩,但玩多了發現跟業務毫無關系。
所以 2024 年不再是比拼大模型的這些「奇技淫巧」,真正在 to B 業務上,在中國,企業級市場會起來。大模型要走深度化、産業化、垂直化、深度定制的方向。
趨勢五:結合 " 智能體架構 ",大模型長出手腳
第五個稍微偏點技術,OpenAI 最近也在彌補,剛有了大模型的時候,大家覺得聊天機器人确實人機界面很簡單,但做久了就發現,聊天機器人不太解決問題,僅僅是陪你聊天,最多就是一個 PUA 能手。
所以在 2024 年,一個新的概念叫「智能體架構」。英文叫 Agent 框架。沒有 Agent 框架,大語言模型幾乎不能投入實用。
所以今年無論在做 to C 的業務,在做企業級的應用,大模型一定要結合智能體框架,才能真正讓大模型長出手腳,讓大模型真正跟你的業務系統,跟整個互聯網充分打通。
趨勢六:2024 年一定會出現殺手級應用
第六個,很多人都在問,在消費者端,大模型到底有啥殺手型的應用?中國會産生什麽殺手級應用,我還不知道,但是 2024 年一定會出來。
美國有三家公司很有意思,一家叫微軟,一家叫 Adobe,還有一家叫 Salesforce,他們沒有用大模型做任何新的東西,而都是把大模型跟已有的産品和場景做了一個充分的結合,就煥發了新生。
比如微軟選擇了 Office、Bing 和 Edge 浏覽器;Adobe 選擇的是它擅長的圖形編輯、視頻編輯。
所以我覺得大模型出來之後,在 to C 領域意味着,我們今天的搜索、浏覽器、信息流、短視頻、微博、問答,甚至我們的社交可能都會用大模型來重塑一遍。
至于是戰術性重塑還是戰略性重塑,就看各家的做法,所以 2024 年一定會出來這種殺手級的應用。
趨勢七:2024 年多模态會成爲大模型标準
第七個預言,大模型在去年主要講的是文字能力,寫稿的能力。2024 年,以 Gemini 和 OpenAI 的GPT- 4V 版本爲代表,多模态會成爲未來的标準。多模态不僅能聽會說,關鍵是它能看得懂視頻,能看得懂圖片。
趨勢八:AIGC 會有突破性的增長
第八個預言,在大模型的支持下, AIGC 會有突破性的增長。去年年初 Midjourney 畫一張圖,一看就是 AI 畫的,經常把人畫成 6 根手指。
再到年底來看,計算機生圖已經和攝影師的作品不相上下了。年初 AI 産生視頻的能力,幾乎都是動圖、表情符号的能力,年底有的已經做得像好萊塢動畫片了,所以這個進展特别快速。
趨勢九:大模型拯救機器人行業
第九個預言,大模型拯救了機器人行業。在大模型出來之前,傳統的人形機器人是典型的智障産業——做得像人,但是能力極其低下,因爲它不具備對這個世界知識的了解。
但是有了大模型之後,機器人的産業獲得了一個革命性的發展。這兩天熱炒的一個機器人,可以自動煎蛋,自動做家務,自動整理衣服,這完全有賴于大模型的加持。
趨勢十:大模型将推動基礎科學取得突破
第十個是我的一個期望,爲什麽中國一定要做大模型?
大模型不僅僅是語言工具,也不僅僅是聊天機器,大模型也不僅僅能在我們很多業務中發揮作用,其實大模型可能成爲人類有史以來發明的最偉大的工具,成爲很多科學家的工具。
我們今天之所以能享受互聯網,享受很多新能源,是因爲前 100 年這個世界的物理學家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
但在最近五六十年,人類在科技上已經很久沒有突破,所以如果大模型能夠成爲科學家的工具,比如在美國,很多生物學家已經開始用大模型來幫助他們研究蛋白質的結構,研究分析基因。
所以我希望 2024 年,大模型能夠推動基礎科學取得突破,變成我們科技發展的利器。
企業家要有 AI 信仰,抓住機會 All in AI
一個簡單的建議是,你要有 AI 信仰,就是你要 believe something,你要相信。
AI 信仰怎麽判斷呢?很簡單,我提了幾個标準。
第一,在座的諸位可以回去扪心自問,你相不相信這次大模型是真的人工智能的拐點,還是不相信,認爲是假的人工智能。
第二點,你相不相信它現在的發展速度會以指數級别發展;你相不相信它未來智力的發展速度會迅速超過我們人類;你相不相信它會是一場工業革命,在 3 - 5 年裏,它會重塑我們每一位所在的行業,會重構我們的産品、業務鏈條和内部管理流程。
最後,除了重塑包括我們所有的産品和業務之外,還有你相不相信,你不會被大模型淘汰,但你會被那些用大模型的公司淘汰。
沒有 AI 信仰的人看大模型,容易看不起,看不起是因爲看不清,是因爲心态的問題。因爲看不起,所以也不願意放下身段去琢磨,所以就看不懂,等到哪一天他們醒悟過來,已經看不見了,人家遙遙領先了。
第二個建議,就是要 All in AI。什麽叫 All in AI 呢?
真正的 All in AI 是你在公司裏面,把信仰落實到行動中,在你的公司裏讓 AI 無孔不入。
比如說從上到下,組織裏面從老闆到你的中層幹部,到你的員工,是否都在學習和使用 AI?
還有我們有哪些業務流程可以被 AI 塑造?比如市場部是不是在用 AI 去做圖?程序員是不是用 AI 編代碼?HR 是不是在用 AI 梳理簡曆?就是從小處着手,到公司内部。
還有要把産品重新思考一下,敢不敢做自我革命的事情,所謂 " 要想成功必先自宮 "。你能不能把你的産品用 AI 去想,能夠加持什麽功能?
所以我覺得這是未來最大的一個機會,AI 絕對是業務驅動的,隻有在你公司從上到下、從内到外,讓大家都對 AI 感興趣,讓業務專家都了解 AI 是怎麽回事,我認爲你才可能在未來這 3-5 年時間裏,用 AI 來幫助你實現轉型。
更多大佬觀點請關注↓↓↓
來源:投資作業本 Pro 作者 張書鵬 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