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成長的可能 Author 張蔚斐
截圖|B 站
文|張蔚斐
來源|成長的可能
近日,一個做常識科普視頻的 up 主火了,打工仔小張的《如何如何》系列視頻一下子在朋友圈刷屏了。她的抖音粉絲量達到了 264.8 萬,獲贊 1446 萬,在 B 站也收獲了 19.6 萬粉絲,好評如潮。
小張在視頻中教人怎麽坐高鐵、怎麽坐飛機、怎麽換乘地鐵、怎麽買票看電影、怎麽挂号去醫院看病、第一次去肯德基星巴克時怎麽點單?将賬号做成了另類的 " 科普向 " 視頻。
有人會問,這不是很簡單、很日常的常識嗎?還需要特意看視頻嗎?可能對于大城市裏的年輕人或是比較有生活經驗的工作黨來說,這些确實是日常的小事。
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軌迹并不是這樣的,他們可能生活在還沒有開通地鐵的小縣城裏;可能年齡比較小,從沒有離開過學校和老家;或是年齡比較大,對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較低。
截圖來源:B 站《如何如何》系列評論區
對于這部分人來說,由于生活環境不同,難免會有知識的漏洞和眼界的盲區,學校裏也不能教這類生活細節。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會做一些事,所有我們在生活中能熟練運用的技能和知識都來源于不斷地學習,通過學習彌補眼界上的不足。
對于他們來說,這類視頻非常實用。
近幾年有各種各樣的付費知識課程出現,有的做得長久,有的昙花一現,但毫無疑問的是,人們對知識是有渴望的。爲什麽小張的常識科普系列視頻能走紅?
#1
常識類科普視頻受到學生黨的關注
當代社會發展很快,幾天就有一個新爆點出現。在很多人的印象裏," 跟不上潮流 " 似乎用來形容老年人比較多,但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發現,其實 " 跟不上潮流 " 已經不僅是老人的專屬形容詞了。
出乎意料的是,我們在評論區看到了大量學生黨的共鳴,很多高中生、大學生,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護和學校這座象牙塔上,他們在生活上也存在很多眼界上的盲區。
受限于生活環境,一部分人的常識,成爲另一部分人的知識。
第一次離家坐飛機、乘高鐵上大學,或從生活環境單調的農村進入城市求學、看病、找工作,當他們突然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生活,做一些從沒做過的事,難免害怕出錯,又不好意思問。
截圖來源:B 站《如何如何》系列評論區
怎樣在麥當勞點餐也需要科普嗎?
其實,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很多人從熟悉的家鄉來到陌生的城市,從閉塞的校園環境一下子被打開了眼界,接觸到各種新鮮的事物,但錢包并不富裕。
他們正處于容易敏感、害怕露怯、非常容易感知到尴尬的年紀,往往更不好意思求助于别人,也不好意思拒絕。有時候如果不了解一家餐廳的價格範圍,往往就不會走進去。
因此,有人在彈幕裏說:如果我剛上大學的時候有人做這種視頻就好了。
在小張的評論區,有一個 19 歲的學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說,自己生活到 19 歲了,還沒有去過電影院,很多事情不了解,就不好意思去。
對于第一次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人來說,這是一件步驟很多、有很多注意點和觀影限制的事。首先需要網上訂票、線下取票,找不到座位怎麽辦?找不到電影廳怎麽辦?在電影開場後上廁所會不會打擾到别人?
在小張的視頻下,有人說:"是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嗎?感覺好多很日常的東西自己都不會,很想去學,但又怕做錯被别人笑話。"
這番話,代表了很多觀衆的心聲,也是小張的視頻引發大量共鳴和關注的原因。而正是這樣的心理壓力,讓視頻學習也逐漸成爲一種趨勢,人們越來越習慣于用看視頻的方式來學習一件事,更簡單、輕松一些。
#2
《如何如何》系列精準滿足某類群體的知識需求
去年底,微博熱搜上有一個閱讀量突破 5.6 億次的話題:大學生真的很需要這門課。指的就是生活常識課。
不少同學表示,自己不知道該怎麽看病、怎麽租房、繳費、找工作,希望學校可以開設 " 實用生活學 ",有超過五萬人在投票中選擇了 " 有必要,可以多設一些實用課程 "。
可見,即使是大家印象裏接受新鮮事物比較快的年輕大學生群體,也會有生活上的困擾和無解,更别提中老年人和偏遠地區生活的人。自然地,這類常識科普視頻的走紅,也就不算意外了。
這類日常生活的科普視頻除了有龐大的受衆之外,還有精準的話題切入。我們可以看到,在小張的視頻評論區,還有更多觀衆在留言裏催更,他們有更多好奇的話題,渴望得到解答。
小張的評論區,讓原本不好意思對大家習以爲常的問題表達出困惑的人們勇敢地提問,他們有被解答的需求,在評論區,提問是自由的,沒有什麽心理壓力。
他們的困惑,涉及到吃喝玩樂的方方面面,這門課程,可以被概括爲 " 生活 "。
例如,第一次去酒吧玩要注意什麽?可以出一期怎麽逛宜家的科普嗎?小縣城剛開了海底撈,去吃海底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嗎?第一次租房需要注意什麽?五險一金是什麽?看病怎麽用醫保?
往往越是身邊日常的細節,越容易被忽視,而小張的視頻,正是抓住了這些大多數人眼裏的細枝末節,聽到了這一類群體的茫然和求知欲,正是商業化所關注不到的日常科普系列,也可以帶來龐大的流量。
可見,知識分享并沒有高低之分,接地氣也未嘗不可。隻有切實滿足群體的知識需求,爲他們開拓眼界的科普,才能帶來更多關注。
如何生活,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也許方式不同,有人有經驗十足的前輩引導,有人靠自己摸索,但最終都是爲了好好生活。無論什麽年齡段,暫時迷茫、窘迫的人都可以在生活常識這門課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 補課 " 方式,常識科普視頻的出現,給這門課程多了一種選擇。
立即關注我們,一起成爲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