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5 日 0 點起,無錫公共自行車将停止運營。半年内,這已是江蘇第二個城市公共自行車宣布停運—— 2022 年年底,揚州市公共自行車就已宣布停止運營。此前,在武漢、廣州等地,作爲城市名片的公共自行車陸續退出曆史舞台。
△無錫公共自行車即将停運
在大多數城市,公共自行車由政府自營或購買服務,免費供市民使用。可幾年下來,公共自行車經營不理想,各種共享單車卻在不停漲價,還活得風生水起。爲何免費的幹不過收費的?
對此,業内多位專家表示,城市公共自行車依賴政府 " 輸血 " 并非長久之策,建議加快與共享出行方式的融合發展,加強自身 " 造血 " 能力,保障城市慢行系統良性發展,讓市民騎好 " 最後一公裏 "。
【調查】
無錫 4 月 15 日起公共自行車将停止運營
無錫市公共自行車發展有限公司發布的公告稱,計劃于 4 月 15 日 0 點起停止公共自行車運營服務。原因是無錫市場短途出行服務已趨于飽和,各類單車亦能滿足市民出行需求。
△無錫公共自行車停運通知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不是無錫公共自行車第一次停運。該市的公共自行車 2009 年起由兩家民營企業運營,因技術上無法實現通借通還,發展受阻而停運。此次停運的 " 小紅車 "2017 年 5 月亮相,由無錫市公共自行車發展有限公司運營。
" 目前無錫公共自行車保有量約爲 1 萬輛,今年一季度騎行量約爲 12 萬次。"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 年投運後,公共自行車騎行量曾持續上漲,2019 年達到使用峰值,年騎行量 332 萬次,日均周轉率達 1.3 次 / 輛,随後開始走下坡路。
△無錫公共自行車
" 公共自行車項目立項時還沒有共享單車,無法預見自行車飽和的情況,後期根據市場情況我們及時調整了投放量。" 該負責人表示,公共自行車雖然 1 小時内可免費騎行,但因受到停車樁限制,不及共享單車停放靈活,市場競争優勢較小。目前,公共自行車已面臨五年的更新維護期,而這需要不少資金投入。因此," 結合社會效益和成本等因素,多方面考慮後我們選擇停運。現有的約 6 萬輛共享單車可以滿足市民需求。"
揚州 公共自行車已停運 4 個多月
在公共自行車宣布停運 4 個多月裏,揚州人的 " 最後一公裏 " 已經被共享電單車取代。3 月 31 日,現代快報記者在揚州城區探訪發現,雖然已經停運 4 個多月,但多個公共自行車站點車樁上仍有大量的自行車停靠,車上落滿了灰塵和樹葉。車樁上還貼着一張《關于揚州市公共自行車停運的通告》,顯示從 2022 年 11 月 20 日 24 時起,揚州市公共自行車停止運營。
△揚州公共自行車停運通知
2014 年 3 月,公共自行車正式亮相揚州街頭,最紅火時站點發展到 407 個,投放公共自行車 1.25 萬輛,日均騎行人次 3 萬多。随着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單車市場快速發展,公共自行車使用率明顯下降,日均騎行人次下降到 2000,甚至還有站點的日借用量爲 0,但運營成本沒有減少。
△揚州公共自行車
2022 年底正式告别後,市民對此表示理解。" 公共自行車必須去固定地點取還,站點覆蓋面又不廣。" 家住揚州西區的劉先生表示,跟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單車相比,公共自行車存在很多局限性,退市是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
南京 2022 年仍有約 2100 萬人次使用
" 前兩個小時免費,這個時長想去哪裏都可以了。隻要有樁就能還。"4 月 3 日,記者探訪南京主城多處公共自行車站點發現,在地鐵站、小區周邊、商業區附近的站點,公共自行車仍有較大的使用量。在常府街地鐵站,1 号和 4 号出口兩個站點共有百餘根車樁,記者 11 點多探訪時,樁上僅剩 10 多輛車。
△南京公共自行車
業内人士告訴記者,南京公共自行車自 2013 年起陸續投放,于 2017 年實現了全市公共自行車服務全覆蓋。不過,受共享單車的沖擊,2017 年起,公共自行車的站點數量及車輛總量沒有增加。2021 年 5 月,南京主城實際投入運營的車輛已不足 5 萬輛,站點增增減減一直維持在 1500 個左右。目前,南京共有 40 多萬辦卡和手機注冊用戶,其中絕大多數是中老年人,2022 年共有約 2100 萬騎行人次。
常州 公共自行車 " 花樣 " 多,約九成需付費使用
帶助力的 " 小綠車 "、無助力的 " 小藍車 "、氫能自行車、有樁車、無樁車,現代快報記者在常州探訪發現,除幾千輛最早投放的公共自行車外,常州絕大多數公共自行車都要掃碼付費使用,每半小時 2 元。
△常州公共自行車
常州 2018 年才開始大規模發展公共自行車,采用的是 " 特許經營 " 方式,即通過招投标明确了常州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施市區有樁公共自行車項目建設,運營由該企業自主投資,自負盈虧。
常州市交通局城市客運管理處副處長方敏介紹,常州有樁公共自行車模式汲取了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的優點,通過固定樁位,規範車輛停放秩序;通過加密優化站點布局,以有樁實現無樁的便利。
據統計,目前常州市區已累計建成站點 2638 個,建設停車架 6.7 萬餘隻,累計投放車輛 4.5 萬輛。日騎行量平時 6.5 萬人次,高峰時 8.5 萬人次,2023 年一季度騎行量 460 萬人次。
【觀察】
多地出現公共自行車運營困難
公共自行車由于其公益屬性,多由政府購買服務或者由政府批準組建的國企進行管理運營,政府進行監管、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或補貼。市民在騎行時,也大多可免費使用一定的時段。這也造成了公共自行車公司多依賴 " 輸血 "、自身 " 造血 " 功能不強的現狀。
△揚州已經停運的公共自行車上積着灰塵和落葉
此前受共享單車投放、居民通勤距離延長等因素影響,公共自行車使用率下降,多地出現經營困難而退市。
國内一家主要負責公共自行車運營的企業外宣負責人認爲,公共自行車在城市慢行交通中仍發揮着重要作用。企業應當進一步創新運營模式,完善有樁無樁協調兼容發展,提升市民租還車便利性。在政府财政資金對公用事業支持下降的情況下,運營企業要從對人員、車輛、調度等各方面進行運營管理優化提升,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政府投資能效比。同時,提升車輛的舒适度,進行運營管理方式創新,通過優化運營、創新管理、更新車輛等方式可以進一步發揮公共自行車的市政公用職能。
△常州公共自行車
【建言】
加快公共自行車與共享出行的融合發展
南京市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濤表示,無論是從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還是從減碳的層面來考慮,都應該支持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等慢行交通的發展。" 從政府角度,應該考慮如何下好公共事業這盤棋,保證公益性的服務能夠維持下去;從企業角度來講,也要做好開源節流,增強自身的造血能力。"
在中發改智慧交通可持續研究所所長屈晔看來,自商業化的共享單車出現以來,公共自行車在便捷度和使用率上都明顯處于劣勢。屈晔認爲,政府不妨采用更加積極的應對方式,将共享出行作爲公共交通的補充來融合發展,若能将兩者有機結合,則既能保證公共服務的優先權和優先屬性,也能更好地服務人民大衆。
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松認爲,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可以融合發展。在融合發展中,公共自行車目前已有的硬件設施就可以用起來。" 比如利用現有的樁位,發展有樁的共享電單車或者通過科技手段能确保有序停車的共享電單車,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進行招标,确定一兩家有意向的共享電單車公司來進行合作。"
現代快報 + 記者 李娜 尤力庭 葛小林 顧潇 文 / 攝
(編輯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