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你值得擁有’,到‘我不需要擁有’。"
" 今年的大環境大家懂的都懂,還是要減少購買,理性消費。" 小紅書上,一位宣布今年爲她的 " 不買年 " 的博主說道。
所謂 " 不買年 ",并不是這一年完全不購買任何東西,而是指 " 非剛需産品不購入 "。
如果說極簡博主是正在修行 " 斷、舍、離 " 的低物欲苦行僧,那 " 不買 " 博主們主打一個 " 酒肉穿腸過,極簡心中留 " ——更像是極簡主義中的 " 酒肉和尚 "。
如何區分兩者?最簡單的方式是看她們家中的模樣:極緻的極簡博主往往 " 家徒四壁 " ——隻保留了最基礎的生活用品,而不買博主的家通常像個小倉庫,碼放了她們此前在各種購物節、直播間上激情購物的囤貨。
小紅書上搜索 " 不買年 " 出現的結果
新式 " 解壓視頻 "?
" 今年我的淘寶賬單達到了驚人的 30 萬,我就反思了一下自己,發現自己很難控制住‘買買買’的手,東西堆太多了占地方,很多東西其實過期也用不完 …… 發出消耗存貨的視頻,是爲了讓網友監督我。" 小紅書博主 "Ding!" 道出了連載自己的不買年 vlog 的初衷,而很多不買博主都有着類似的初心。
零售君發現,那些收獲很多點贊和評論的不買博主,大多展現的還是符合小紅書整體調性的 " 貴婦精緻生活 ":
她們每天都要化上精緻的妝容參加姐妹聚會(在這期間需要消耗不少化妝品 " 存貨 "),卸妝後有高達十幾步的護膚流程以及吃五六種營養補劑,她們會對 LA Mer、Sisley 等貴婦級面霜、眼霜評頭論足,素顔時她們的皮膚也潔白無瑕 ……
與此同時,這些不買博主又得是接地氣的:她們會比較不同産品的優劣,展現出适當的、沒有那麽 " 貴婦 " 的 " 斤斤計較 ";她們會說自己買某樣東西是 " 跟了風、上了當 ",其實沒那麽好用;她們之所以買那麽多囤貨," 都怪李佳琦 "……
這無疑滿足了不少平台用戶對貴婦生活的向往和窺私欲,同時,也讓她們産生了不少共鳴:" 原來我和她也有一樣的地方。"
一位小紅書用戶 "momo" 告訴零售君:" 看着這些博主消耗她們的庫存,聽着她們分享使用心得,我好像在精神上也得到了滿足,仿佛我也擁有過這些産品。當我在購物時再看到這些産品,會想:‘哦,這個東西某個博主用過,也沒那麽好用嘛’。"
最重要的是,不買博主們也确實有 " 教育意義 " ——在記錄了日常的消耗之後,她們中的很多人才驚覺自己其實并不需要那麽多東西:
" 每次雙 11、6 · 18 都要買幾十盒面膜和無數瓶精華液、面霜,在我堅持記錄之後才發現買一次都夠我用好幾年,我的彩妝也可以傳承給我的後代了 …… 以後我真的不會再沖動消費了,也會更加精簡自己要用的産品。"
她們的反思會引發觀看者的反思——自己是否購買了超過所需的産品?自己購買的産品是否是真正需要的?
深思熟慮後購買最适合自己的産品,再認真地使用它們 …… 仔細想想,這又何嘗不是與 " 斷舍離 " 的精神内核殊途同歸?
所謂的 " 非剛需 " 其實是因人而異的,特别是對于過慣了精緻生活的城市白領,很難執行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
事實上,有不少人都覺得咖啡機、貴價的美妝産品、一身時尚漂亮的行頭也是 " 剛需 "。
不像 " 斷舍離 " 有山下英子這位 " 教母 " 寫下諸多信條、有着核心的指導意見,不買博主其實更加随心所欲一些。
博主 "Ding! " 就在一個 vlog 中打趣道:" 不買年是我不買,但老公還是可以買的。" 所以當她實在有什麽想要的東西,就讓她老公代爲購買,小小的 " 作弊 " 一番。
" 不買年 " 是靈活的,是自由心證的,是符合中國寶寶體質的 " 斷舍離 "。
原教旨主義的 " 斷舍離 " 在中國水土不服,主要還是因爲中國人大多信奉實用主義。
然而,當面對一個中國人,你讓他扔掉一個漂亮的紙袋子可能都不舍得—— " 說不定後面還能用到呢?扔掉多浪費啊?"" 杜絕浪費 " 這樣樸實無華的價值觀,深深地印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 DNA 裏。
于是,不買主義的誕生就變得合理了起來。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做不到山下英子那樣果決的 " 斷舍離 ",但慢慢消耗存貨,精簡自己使用的産品,還是可以做到的。
這些踐行 " 不買年 " 的 vlog、圖文帖子背後,仍然深藏着消費主義的魅影。
背後仍是 " 消費主義 "?
現在,很多不買博主的視頻已經走上了标準化的流程:一通展示各種用完了的空瓶,然後稀裏嘩啦地扔進垃圾桶裏,再從幹淨整潔的櫃子裏拿出各種嶄新的産品,挨個拆開,簡單介紹、示範使用一番,最後以 " 這就是這一期視頻的内容啦,希望大家看得開心,拜拜 ~" 結尾。
很多時候,這些 vlog 與其說是不買視頻,還不如說是變相的 " 安利 " 視頻。
就算是非常真誠、說自己堅決不打廣告的不買博主,也不能杜絕在她的 " 拔草視頻 " 裏種草的觀衆——當她細緻地描述使用感受時,就必定會有人跟着一起購買相同的産品。
如果在此時,品牌方發現了她,并十分客氣地寄送她一些自家的産品 …… 應該也很少有博主會拒絕這樣的好意。在這之後,博主爲自己喜歡的、和自己關系較好的品牌方說話,又到底是什麽性質?這便是内容生産的暧昧地帶。
——大段的描述如果表現得不夠真誠,會被消費者一眼識破 " 是廣子吧 ",但像許多不買博主那樣,産品隻用最簡單的語句——有時隻有 " 好用 " 和 " 不好用 " ——來介紹,反而難下判斷。
庫存中的常客——通常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衆品牌——永遠都在 C 位出現,似乎從來不會被消耗,時間久了,很難讓人不懷疑這其實是個廣告位。
有時候,空瓶也不是産品好用的确鑿證據。有些消費者已經發現了其中的端倪,一位不買博主的 vlog 下面,一位用戶銳評道:" 都是擺拍的吧?誰一年護膚品能消耗這麽多?你是有 5 張臉給你造嗎?"
再比如," 很多‘風很大’的産品,其實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但我還是盲目地跟風囤了很多,現在隻能含淚用完。" 這是很多不買博主在存貨消耗視頻中最爲常見的一句話。
這一句話,就會激起不少該産品的擁護者和反對者在評論區裏唇槍舌劍一番:" 我也覺得這個東西不好用!原來我不是一個人!"" 但我覺得它很有效果啊 ……"
同類型産品的比較,難免拉高踩低,有時候很難判斷其中是否有品牌方的 " 助力 "——不管是什麽群衆們喜聞樂見的内容形式,一旦有品牌方的介入,就變得不那麽單純了。
有不少不買博主從不出鏡,也不露出真聲,都是用合成的 AI 人聲或是文字來說明内容,她們更新頻率很高,視頻看起來也千篇一律——在大量的空瓶中推薦着某幾個品牌的産品。
被識破的消費主義陷阱
衆所周知,從宣揚 " 好女不過百 ""A4 腰 "" 鎖骨放硬币 " 等理念,到如今塑造一個化着精緻妝容、身穿瑜伽褲的 " 獨立女性 " 形象,或是穿着如童裝的辣妹裝出街的 " 辣妹 " 形象,以及希望 " 男性也卷起來 " 一起加入化妝、整形大潮的聲音 ……,從而達到某個 " 美麗帥氣獨立美好 " 的标準,或是擁有某種身份的象征。
但如今,不少消費者已經意識到了其中的蹊跷,開始拒絕再爲所謂的 " 變成更好的自己 " 而消費。曾幾何時,一句 " 你值得擁有 " 撼動了無數消費者的内心,如今,物質層面已經十分富足的年輕消費者卻可能會回應:" 你别逼我擁有,我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