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9 月 1 日訊(記者 汪斌)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住建部官宣: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制度,構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目前,上海等 22 個城市正在試點。受此影響,A 股 " 房屋檢測 " 概念上周引發市場關注。
财聯社記者了解到,在 " 房屋體檢 " 等制度展開試點之前,房屋檢測行業已經風生水起,A 股不少上市公司早有布局,但目前營收占比相對較小。業内普遍認爲,公共賬戶建立之前,房屋檢測行業最大的制約因素是資金問題,相信未來在政策支持下,存量房檢測需求有望穩定釋放。
千億大市場,被質疑 " 暴利 "
根據《民用建築設計通則》,普通建築的設計使用年限一般是 50 年(起)。有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底,我國城鎮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過 30 年的接近 20%,預計到 2040 年前後近 80% 的房屋将進入 " 老年 "。
近日有研究機構測算,2024 年存量房檢測市場空間約 489.1 億元,随後有望逐年增加,到 2035 年存量房檢測空間有望達到 1525 億元。
據華測檢測(300012.SZ)近日在深交所互動易平台表示,房屋檢測主要包括地基基礎檢測、房屋主體結構以及内外部裝飾裝修檢測、鋼結構檢驗檢測、建築材料及構配件測試、建築節能及智能檢測、消防檢測、人防工程檢測,既有建築自動化變形監測等。
同濟科技(600846.SH)控股子公司上海同濟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簡稱 " 同濟檢測 ")總經理盧希紅向财聯社記者介紹,房屋檢測行業進入門檻較高,需要的資質包括房管部門頒發的房屋質量檢測資質、工程檢測資質(如江蘇省)、建築設計資質和 CMA、CNAS 檢測資質等。一般來說,資質牌照、技術水平、企業背景、行業地位等條件都是招标單位重點考量的因素。
财聯社記者了解到,收費貴、檢測水平參差不齊等已成爲消費者對房屋檢測最大的诟病,網上甚至将房屋檢測稱爲 " 暴利 " 行業。據悉,房屋安全鑒定綜合單價一般按面積計算,價格範圍從每平方米幾十到幾百元不等,同時還存在 " 最低消費 " 要求,即起步價不低于 1 萬元。
如何平衡市場價格和社會的接受能力,成爲房屋檢測行業的一道必答題。換句話說,未來房屋檢測服務的價格既不能太貴,同時還要把檢測結果做到位。
盧希紅表示,房屋檢測收費主要根據檢測類型、房屋面積和檢測難度三方面綜合報價,目前房屋檢測全國沒有統一指導價,檢測機構主要根據自身的水平及業務量的飽滿程度提供報價。
" 有些地方雖有指導價,但目前沒法嚴格執行,比如上海房屋安全檢測的指導價是 22 元 /㎡,現在能收 5 折都不錯了。而上海的市場環境還是比較好的,到了北方、西南等地方,房屋安全檢測的價格都在 1 塊錢 /㎡的水平。" 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人士向财聯社記者透露。
在盧希紅看來,未來房屋檢測可以對标醫藥 " 集采 " 制度,實現以價換量,讓房屋檢測行業保持微利。" 政府可以通過片區大規模招标從而分攤檢測機構的人員設備成本,定價可以低一點,但不能高定價結果低價中标。無序競争和行業内卷最終會導緻無法保證檢測的質量。"
房屋檢測發展遇 " 瓶頸 ",多家上市公司已布局
據悉,房屋檢測屬于工程檢測的細分領域之一。國檢集團(603060.SH)、華測檢測、設研院(300732.SZ)等多家上市公司均對财聯社記者表示,目前房屋檢測業務占公司營收比重不大,過去房屋檢測業務增長一直較爲平穩。不過從财務數據來看,這兩年房屋檢測市場似乎遇到 " 瓶頸 "。
8 月 27 日,國檢集團發布股票交易異動公告稱,經核查,公司涉及房屋檢測鑒定業務的成員單位 12 家,2023 年公司工程檢測中既有房屋檢測鑒定業務收入約占公司整體收入的 4%,收入占比相對較小。鑒于各地房屋檢測鑒定相關政策細化标準尚不明确,因此,短期内公司收入結構不會發生重大變化。
财務數據顯示,2023 年國檢集團實現營收約 26.6 億元。據此計算,去年公司房屋檢測鑒定業務收入約 1 億元。" 公司工程檢測毛利率在 40% 左右,高的時候可達 50%,這主要得益于公司逐步往鑒定、咨詢、檢驗這類輕資産方向轉型。如果是純做檢測業務的(公司),可能毛利率會偏低一點。" 國檢集團證券部人士向财聯社記者表示。
無獨有偶,8 月 27 日東華測試(300354.SZ)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表示,公司專注結構力學性能研究,産品可應用于橋梁、房屋、隧道、邊坡、大壩、港機、機械設備、電力設施以及武器裝備等的結構安全在線監測與健康管理。
華測檢測也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稱,房屋檢測是華測建築工程業務的核心業務,目前該部分業務發展态勢良好。" 公司一直在做房屋檢測的業務,這兩年也在加大技術投入,目前下面有十幾家子公司都有這方面的資質。受限于資質要求,房屋檢測的集中度較爲分散,預計行業龍頭企業的市占率在 1%-2% 左右。房屋養老金制度落地後,預計将對房屋檢測産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華測檢測相關人士對财聯社記者表示。
财聯社記者注意到,房屋檢測這一剛需領域,除了上述老牌 " 玩家 " 外,近兩年還有其他上市公司陸續切入這個賽道。
2023 年 8 月,華建集團(600629.SH)公告,拟 1.08 億元收購上海房屋質量檢測站有限公司(簡稱 " 房屋檢測站 ")100% 股權。彼時華建集團稱,交易完成後,房屋檢測站将爲華建集團貢獻較好主營收入及穩定的利潤增長。
公告顯示,經審計,2022 年房屋檢測站實現營收、淨利分别爲 6635.38 萬元、289.95 萬元;今年前 4 個月公司營收、淨利爲 4860.37 萬元和 356.94 萬元。
今年 7 月,同濟科技公告,拟以 1.66 億元收購同濟檢測 55% 股權,以利于公司快速進入工程檢測業務領域。官網顯示,同濟檢測業務範圍涵蓋建設工程質量相關的工程結構類、材料類檢測及評估等内容,其中房屋檢測鑒定項目包括安全性檢測鑒定、改造前檢測、危房鑒定、災後建築損傷鑒定等。
财務數據方面,2023 年同濟檢測實現營收、淨利分别爲 3.22 億元、-1129.01 萬元;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 1947.43 萬元,淨利爲 -1003.12 萬元。
盧希紅透露,今年公司在手訂單略有增長,目前業務量與公司人員設備、檢測能力的匹配度較爲飽和。" 疫情過後,大環境下降。我們正在打造一個從房屋檢測、房屋鑒定、房屋監測到房屋修繕改造的閉合産業鏈,爲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