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李子柒複出的同時,再度帶火 " 非遺文化 "。這也是近幾年的一項互聯網内容潮流,随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追捧傳統文化,昔日被束之高閣的非遺技藝逐漸出現在大衆生活。
事實上,非遺距離大衆日常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麽遙遠。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底,我國共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10 萬餘項,街頭常見的螺蛳粉、沙縣小吃皆屬于非遺文化傳承的一部分。
如今,非遺技藝顯然成了填充 " 網紅經濟 " 内容空白的一大流量神器。
這屆網友有多喜歡在網上看非遺技藝傳承?《2024 非遺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平台上國家級非遺相關視頻累計分享量同比增長 36%,平均每天有 5.3 萬場非遺直播,獲得打賞收入的非遺主播人數年增長 25.63%。
李子柒的回歸,無疑讓非遺文化與網紅之間的聯系更爲密切了一分,但在内容創造上愈發匮乏的網紅們,真的能靠非遺翻身嗎?恐怕不是人人都能成爲李子柒。
" 非遺賽道 " 早已人滿爲患?
在李子柒沉澱的三年裏,也有不少憑借非遺技藝走紅的博主。比如帶火打鐵花的江尋千(九月);用古法制作徽墨、牛皮大鼓、木版年畫的山白;成功複刻滾燈、火草衣、滿穿油紙傘的李意純;做出龍泉印泥的南翔;古法複刻出蓑衣的彭南科;京劇變裝走紅的朱鐵雄 ……
雖然熱度遠不及李子柒,但至少在造神屢次失敗的互聯網裏出了次圈。
不可否認,這屆愛穿漢服、逛古鎮的年輕人容易被攜帶傳統文化要素的内容所吸引。《2023 年短視頻用戶價值調研報告》顯示,66.5% 的短視頻用戶看過傳統文化短視頻,曆史故事 / 人物 / 遺迹、特色民俗是他們最感興趣的内容類型,用戶比例均超五成;其次,對傳統服飾 / 禮儀習俗、傳統表演藝術、傳統技藝感興趣的用戶占比也超四成。
國潮創造也就成了網紅們争相展示的内容,在抖音上,非遺項目在過去一年裏的投稿量陡增,其中,漆扇以超過 318 倍的增長位列榜首,簪花和馬面裙分别也有 55 倍和 15 倍的增長,舞龍舞獅、龍舟、越劇等項目的投稿量也居高不下。
看起來," 非遺賽道 " 早已人滿爲患。
目前,頭部非遺博主也逐漸走上商業化道路。坦白來講,這一賽道因爲内容格調天然受一些品牌青睐,OPPO、百事可樂、小米、蘭蔻就曾陸續在江尋千的視頻裏出現,據悉,江尋千短視頻星圖報價高達 60 萬,朱鐵雄和南翔的報價也有 50 萬。
在帶貨方面,南翔有自己的品牌 " 南小翔 ",走的是李子柒之前的路線,品牌旗下有小籠包、鮮肉酥餅,當前在本人櫥窗的銷量有 1800 件;彭傳明的同名小店主賣茶葉,售件數超過 3 萬件;江尋千帶貨的手工皂也賣出一萬單。從某種程度上看,非遺博主自帶的流量讓其比起其他類型的博主,縮短了部分變現周期。
有數據也證明過非遺博主的吸金能力,曾經抖音一則《非遺數據報告》顯示,通過抖音電商獲得收入的手藝人數量同比增長 61%,平台上非遺傳承人帶貨總成交額較上一年增長 15 倍,商業價值與流量并行,讓這個賽道更擁擠了幾分。
然而,這一賽道真的如表面看上去那麽 " 好混 " 嗎?
首先,這類内容之所以能在這兩年爆發,一則是因爲年輕人追風國潮,二則是因爲網紅圈裏連續發生 " 劇本翻車 ",非遺的美好恰好沖擊了這一市場愈發畸形的發展态勢。但 " 小雅 " 内容真的能在短視頻裏取代流行多年的 " 大俗 " 嗎?
打開短視頻平台,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很明顯。
其次,相比其他内容領域,整個傳統文化傳播賽道存在一定的入局門檻,李子柒的衣櫃耗時長達半年;李意純的 " 幢 ",從采集原料,到調制染料,曆經一年多才完成;王莘閣複刻三星堆面具,光原料就花 20 多萬。
漫長的周期跨度與成本投入與網紅經濟本身固有爆炸性、快節奏性存在無法忽視的矛盾之處,會有多少人在當前的互聯網世界裏沉澱下來深耕内容?李子柒歸隐三年,至今無人取而代之,平台上非遺項目雖投稿者無數,可大部分還是跳不出跟風的内容陷阱。
非遺技藝的确能在短時間内撬動一波流量,但長期來看,能成李子柒者寥寥。
被消費主義 " 裹挾 " 的一生
喜愛非遺文化的年輕人除了習慣在短視頻裏貢獻掌聲之外,還要真金白銀地掏一次錢包。這幾年,非遺消費幾乎貫穿了整個消費市場,數據顯示,早在 2021 年,淘寶天貓上的非遺店鋪就超過 3.5 萬家,平台非遺直播達到 380 萬次。
2023 年,淘天平台非遺商品成交額首次突破千億大關,達 1073.2 億元,同比增長 37.7%,是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的五倍多。抖音上的非遺消費也不可小觑,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抖音平台的非遺好物銷量增長超 325%。
環顧當前的消費市場,非遺元素還經常出現在古鎮、博物館、大量非遺技藝體驗店、文創商店裏,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非遺文化在引流方面的存在感都越來越強。當一種小衆文化在商業世界裏與消費者碰撞出火花,自然是值得慶賀的。
尤其一些非遺技藝面臨生存與傳承困難,消費主義的來襲在某一層面上挽救了非遺瀕危的态勢。據悉,僅抖音的直播打賞就爲超過 10000 名稀有劇種演員帶來新收入,其中包括海豐縣白字戲劇團、吉林省戲曲劇院吉劇團、淳安縣睦劇團。
然而,一切被消費主義所裹挾的事物都容易出現失控。在非遺火遍全網之前,傳統文化曾以各種形态活躍在互聯網上,比如古風、國風、非遺之前,消費市場最常見的概念還是 " 新中式 ",這些詞彙看上去互不相關,實則同出一門。
就目前來看,昔日國風經濟、新中式經濟經曆過的痛點正在非遺消費上一一重現。
首先就是嚴重的同質化,任何一類傳統文化産業或許都逃不開一味堆砌符号的命運,以主打非遺技藝爲主的古鎮爲例,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建成或正在建設的古鎮超過 2000 個,中國縣級城市不過 1800 多個,相當于平均每個縣都擁有一座自己的古鎮。
古鎮的非遺表演也開始大同小異,江尋千帶火打鐵花,各地古鎮紛紛表演打鐵花,包括贛州七鯉古鎮、山西晉城古鎮、赤坎古鎮、黑風關古鎮、太湖古鎮 、臨沂琅琊古鎮 …… 當消費者審美疲勞,同質化嚴重無疑會逐漸拖垮一項産業。
其次,從國風時代開始,這些傳統元素就成了品牌或者商家提價的絕佳手段,有調查顯示,在服裝品牌裏,國潮系列産品以及聯名款的價格大多比普通款高出 100 元以上。《消費日報》也報道過,國潮系列的相關産品價格普遍比其他産品高出 40% — 50%。
因此,價格虛高一直是非遺消費中備受诟病的一點。2024 年 11 月,有網友在社交平台吐槽自己在墨戎苗寨購買一個銀制碗,花費 8265 元,當日 999 足銀價格爲 7.3 元每克,買到的銀碗平均每克高達 46.8 元。
非遺相關産品也的确越賣越貴,數據顯示,2022 年,非遺人均消費額還隻有 349 元,到 2023 年,這一數字漲到 430 元。具體到品牌身上或許更明顯,在鍾薛高初火的那幾年,其 66 元的雪糕主打的就是非遺載體,産品造型元素包括漢工瓦片、木闆年畫和活字印刷。
從國風到新中式,時至今日,非遺消費再成風口。企查查數據顯示,國内現存與非遺相關的企業已達 12.66 萬家。今年前 10 個月新增注冊 3.07 萬家,同比增長 7%。可細究下來,套路何其熟悉,這恐怕又是一場換湯不換藥的商業遊戲。
内容的 " 重塑期 " 到了?
在李子柒回歸之前,各大平台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就在無形中拉開了一場較量。過去一年,抖音有超百位非遺傳承人活躍在平台上,除了漆扇這類大衆還算熟悉的非遺品類外,像更爲小衆的蘆笙舞、木偶戲、傩戲等瀕危非遺項目也被平台重點推流。
快手、B 站兩大平台也不甘示弱。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爲止,B 站創作傳統文化類視頻的 UP 主有 44.6 萬,有 2.74 億用戶在 B 站觀看過傳統文化内容,累計播放量 120 億。連以土味著稱的快手都開始推崇傳統文化,《2023 快手非遺生态數據報告》顯示,快手覆蓋 1535 項非遺項目,覆蓋率 98.6%,平台非遺興趣用戶總數 2.06 億。
各大平台之所以在非遺文化上加碼,無非還是爲了未來内容生态。
這幾年,短視頻平台的内容愈發奔着無序化與娛樂化的方向發展。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底,全網短視頻賬号總數有 15.5 億個,主要短視頻平台日均短視頻更新量近 8000 萬、日直播場次超過 350 萬場。
但這裏面的内容要麽良莠不齊,要麽踩着大衆一時的爽點在短期内魔幻出圈,由此制造出來的頂流們也越來越不受控制。細數這些年爆火過的網紅,東北雨姐、小英、小楊哥 …… 内容場中頭部網紅的接連死亡讓平台不得不進行内容重塑。
縱觀當前整個互聯網界,大部分都開始返璞歸真地追求起優質内容供給,無論是社交平台,還是電商平台。當然,這兩類平台再建内容生态的目的基本一緻,其中一點就是如今的互聯網環境中,用戶增長的空間大幅度縮減。
内容取代産品、性價比成了留住用戶有效且持久的方法。事實也證明過内容力量的強大,QuestMobile 于 2023 年 9 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在抖音、快手 MAU 同比增長隻有 5.1%,B 站 MAU 同比增長隻有 6.7%,試圖用慢生活去營造内容氛圍的小紅書卻達到 20.2%。
李子柒三年後回歸重回頂流寶座,更堅定了各大平台重塑内容生态的決心。但如今的互聯網内容生态怕是早已尾大不掉,很難在短時間内扭轉,欣賞李子柒的同時,流量還是在往狗血抽象的劇場傾斜。
相關資料顯示,因爲一個個網紅無厘頭的走紅,2024 年的短視頻主題始終圍繞 " 抽象 " 進行,甚至連大熱的短劇都走起中老年配霸總的逆天路線。數據顯示,光在抖音平台上,抽象相關的話題就有 268 萬人參與,話題播放量達到 633 億次。
短視頻平台真的喜歡非遺文化嗎?
其實未必,資本喜歡的從不是文化背後的歲月靜好,而是喜歡一個兼具流量、商業、内容的新形态。這種新形态,或許是非遺文化,又或許是其他。總而言之,隻要有人看、有錢賺的内容都是好内容。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消費最前線 "(ID:xiaofeizqx),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