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來咖智庫,作者 | 藍貓,編輯 | G3007
花五毛錢就可以擁有一份 " 愛因斯坦的腦子 ",聽上去驚悚又無厘頭,但正在真實世界上演。在淘寶,已經有上萬買家嘗試了這種新奇的體驗,也許有人會理性的分析這隻是一種噱頭和營銷,對于賣家來說更是無本萬利,但是買家并不在意——你以爲我在交智商稅,其實是你不懂我們的幽默。
買愛因斯坦的腦子嗎?五毛錢一份
——你還在爲考試焦慮嗎,不妨下單一個 " 愛因斯坦的腦子 ",賦予精神寄托,智商 +1。
——愛因斯坦的腦子,拍下後自動長到你的大腦上,用過的都說好。
作爲人類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聰明得像個穿越者一樣的愛因斯坦,肯定不會預見到,若幹年後他的大腦會在遙遠東方一個叫 " 淘寶 " 的購物平台上火熱售賣,每份均價 5 毛錢。在真假難辨的愛因斯坦名言中有一句:" 想象比知識更重要,你的頭腦是你最有用的資産 ",沒想到 " 想象 " 和 " 頭腦 " 被中國的年輕人以這樣一種輕松幽默的方式呈現出來。
在淘寶搜索 " 愛因斯坦的腦子 ",已經有上萬人确認收貨,在小紅書也有不少用戶曬出了自己買腦子的訂單,并表示非常有效,有的用戶還在不同賣家那裏分别購買不同的腦子進行測評,看看哪家的更好。有的賣家則對 " 愛因斯坦的腦子 " 再進行細分,包括聰明腦、戀愛腦、搞錢腦、文科腦、理科腦、藝術腦、社交腦等不同品類,價格上還會有微小的差異," 買啥補啥,買完就長腦 "。
在這些商品的讨論區,有不少有趣的反饋:有人說高考前一天買的,原本成績隻高一本線 50 分,高考超了 80 分;有人說買完之後順利被 985 大學錄取了,并曬出了錄取截圖;有人說買完之後發現自己的行爲有點傻,看來确實是變聰明了;有人問 " 買完能不能考上北大 ",有人一本正經地回答 " 不好說,畢竟愛因斯坦不會中文 ";也有老實人真誠的回答 " 就是花 5 毛錢買個快樂而已 "。
如果說買 " 愛因斯坦的腦子 " 還有一點 " 求好運 " 的玄學成分在,一些其他類型的虛拟商品則完全是爲了惡搞和好玩,如電子蚊子(下單後自動去叮你想叮的人)、野生豬(以及雞、狗、大象、霸王龍,已打疫苗,下單後自己走去你家找你)、好友智商歸零(下單要備注好友名字)等,即使真的有人被好友買了 " 智商歸零 " 也不會真的生氣,真的好友都能理解這種無厘頭的幽默。
盡管有人質疑這類商品是在騙人,但在不少年輕人看來,購買這些新奇的虛拟商品就是一種廉價的情緒消費,發現這些無厘頭商品時的驚詫愕然、仔細了解後對賣家巨大腦洞的佩服、買給好友時的互動和調侃、日後聊起來時的會心大笑……幾毛錢就可以擁有這麽多快樂,買的就是情緒價值,甚至物超所值,哪裏算得上騙人呢?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聊天搭子、罵醒戀愛腦、秘密樹洞、雲監督學習的虛拟産品也在淘寶、閑魚等電商平台賣的十分火熱。在一個樹洞聊天的評論區,不少買家表示,自己壓力很大但是身邊人又不理解,跟樹洞聊天之後舒服多了,雖然給自己帶來壓力的事情不會因爲聊天而消失,但自己心情好多了,面對困難的勇氣也增加了。在一個雲監督學習的評論區,大多數買家都表示在客服的 " 煉獄監督、魔鬼監督 " 下,自己放下了手機、專心學習,每天的打卡和反饋也讓自己的學習計劃規律了不少。
對于這些虛拟商品的買賣,有人将此稱爲 " 情緒買賣 ",這些表面上看起來腦洞大開的虛拟服務(有的甚至算不上什麽服務),卻在真實的滿足着人們的情緒需要。可能是陪伴,可能是安慰,也可能隻是一份單純地搞笑,爲無聊的生活增加一點幽默的談資。互聯網情緒産品的本質,正是現實世界發現情緒、挖掘情緒、滿足情緒、治愈情緒的投射;" 情緒買賣 " 的出現,反映的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 " 情緒價值 " 的需求。
情緒買賣:年輕人正在爲情緒價值買單
" 情緒價值 " 這個詞最近幾年來不斷出現在營銷案例和親密關系類文章中,正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和推崇,到底什麽是 " 情緒價值 " 呢?
現在一般認爲這個詞來源于經濟學和營銷領域中的 " 顧客感知價值 ",由美國愛達荷大學商學院的教授傑弗裏(Jeffrey J. Bailey)提出,他從顧客與企業之間的關系營銷視角出發,将情緒價值定義爲顧客感知的情緒收益和情緒成本之間的差值,情緒收益爲顧客的積極情緒體驗,情緒成本則爲負面情緒體驗。
這樣的表述比較抽象,筆者在查閱資料時發現,早在 1996 年國内管理類期刊就有關于産品 " 情緒價值 " 的更形象具體的表達,作者認爲,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種類繁多的服務性産業的共同特征的話,那就是它能夠賦予産品 " 情緒價值 ",如果一個産品 " 無用 " 的地方可以給人們提供愉快、舒适、優越感、心安、優雅以及懷舊感等情緒,與 " 有用 " 的機能價值相比,這種 " 無用 " 的價值就是情緒價值。
而在心理學領域," 情緒價值 " 是一種感受上的需要,是内在的綜合的感受,代表着被看到、被欣賞、被肯定、被關心,代表着被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敷衍。這與營銷領域的 " 情緒價值 " 的指向是一緻的:無論是消費還是人際關系,都可以選擇讓自己擁有積極的情緒收益的體驗。
" 愛因斯坦的腦子 " 有沒有用呢?從機能價值上來講當然沒有任何用處,但是隻要幾毛錢,就可以情緒價值拉滿,消費者買到的是一份輕松的戲谑和幽默、一種對好運的期許、也是一種年輕的無厘頭的生活方式。
在 " 情緒買賣 " 爆火的當下,也有不少聲音表示:" 情緒買賣 " 不能緩解年輕人的精神内耗,例如:讓自己高考取得好成績的不是 " 愛因斯坦的腦子 ",而是自己努力學習的成果;陪聊和樹洞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舒緩焦慮,但并不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根本辦法,戰勝心理壓力還得靠自身内心的強大;監督學習可能一時認真,但習慣養成還得靠自律和動機。還有心理學專家表示:" 好友智商瞬間歸零,下單備注好友名字 "、" 純種野生大蚊子,下單就出發,記得備注好友名字 " 這類産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哪怕隻是開開玩笑,也會影響購買者的心理,甚至導緻 " 見不得别人好 "。
那麽,問題來了:參與 " 情緒買賣 " 的年輕人們是不明白這些道理嗎?他們當然明白,隻是他們不 care 這種上綱上線的老生常談,他們是在爲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買單,他們花的每一分錢,都是在爲自己喜歡的世界投票。有研究顯示,與其他年齡段的消費者相比,Z 世代在消費時更傾向于獲得幸福感、滿足感和儀式感,他們更願意花錢取悅自己,與購買實物相比,他們更願意爲體驗付費。
而在 " 情緒買賣 " 中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既然 " 情緒買賣 " 不是緩解精神内耗的根本方法,那麽有需要的年輕人應該如何去習得這些 " 根本方法 "?筆者認爲還是需要依靠整個社會對心理健康認知水平的提升,開始重視 " 情緒價值 " 也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 精神内耗 " 這個詞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主觀色彩,認爲情緒是由 " 内 " 發生的,仿佛個人可以憑借自己的意志力主宰自己的情緒走向,靠自己的自律就可以減少精神内耗。但情緒的發生本身是非常複雜的,露出水面的隻是冰山一角。根據 2022 版心理健康藍皮書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國民抑郁風險檢出率爲 10.6%,焦慮風險檢出率爲 15.8%,在成年人群中,青年爲抑郁的高風險群體,18~25 歲年齡組的抑郁風險檢出率高達 24.1%,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組。盡管國内專業的心理治療資源仍然緊缺," 情感樹洞 "、" 罵醒戀愛腦 " 等泛心理類服務處于良莠不齊、野蠻生長的狀态,但年輕人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壓力和不愉快是可以有方法進行纾解的,原意爲情緒價值買單,已經是社會整體對心理健康認知的一大進步。
結語
情緒價值本身已不是什麽新詞了,近年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挂在嘴邊,從消費中獲取的情緒價值,到人際交往、親密關系中的情緒價值,越來越多的人從情緒價值這四個字開始重新認識關系和認識自己。盡管有人表示這個詞已經被用濫了,但相對于大多數國人心理健康知識的貧乏來講,開始認識到情緒價值的意義還遠遠不夠。
前段時間," 我的父母爲什麽如此掃興 " 成了社交網絡上的熱議話題,不少年輕人在聲讨父母的 " 掃興 " 行爲的同時,也在表示對父母出現這種 " 掃興 " 行爲的理解:成長環境中物質條件的缺失、從未接受過情商教育也不知道如何表達愛與被愛、東亞社會親子關系中夾雜的權力關系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物質生活逐漸充裕,精神健康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 情緒買賣 " 确實不能緩解精神内耗,但年輕人表示:Who cares?也許凡事都追求功利性的實際意義也是一種精神内耗,放輕松,認識自己的情緒也認識自己的需要,無論是在考試前花 5 毛錢給自己買一份 " 愛因斯坦的腦子 "、開玩笑給好友買一隻惡搞的 " 電子蚊子 ",還是給自己買一個情感樹洞一吐爲快,這種輕松且不傷害任何人的簡單快樂并沒有什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