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紅杉彙 ,作者洪杉
輪值主編 | 智勇 值班編輯 & 責編 | 潤錦
第 7211 篇深度好文:4129 字 | 15 分鐘閱讀
數字化
筆記君說:
剛剛結束的 2022 年是很不尋常的一年,宏觀環境變化、技術快速叠代、疫情等企業内外部的衆多不确定性,都在倒逼企業擁抱新技術,縮短業務環節,加速運營流轉效率,通過全面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突破能力邊界,穿越周期。
一個企業的成功往往首先是價值觀的成功。在降本、增收、提效的多重目标面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将數字化融入價值觀,開展數字化實踐,全行業已經進入數字化全面發展的新時期。數字化轉型不但幫助企業解決實際運營中的難點痛點,而且結合企業實際業務形成新産品、新業态、新模式,助力企業多元化經營、跨界經營,增強企業核心競争力。當企業的數字化升級、轉型成為了共識,下一個問題擺上台面,如何成功将數字化戰略落地?
此前,紅杉中國首次發起面向國内廣泛行業的 CIO(首席信息官)群體調研,并發布了一份《企業數字化年度指南》。2022 年訪談 73 家企業數字化負責人後,并更新發布了《2022 企業數字化指南》(簡稱《指南》)。我們發現,大家深刻認識企業業務變化的同時,也在深入讨論如何利用數字化和科技支持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盡管如此,不少企業對科技和數字化的認識還存在很多誤區,實踐工作中經常出現底層邏輯和目标的錯位。企業管理者對數字化的認知,是影響數字化成效的關鍵因素。
紅杉中國合夥人劉星表示:" 關于數字化,每家企業都會有自己的定義,定義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人達成共識,更好地協作。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業務轉型。通過數字化技術驅動産品或商業模式的創新,從而促進業務更好更快發展,甚至突破邊界,才是核心。" 本文特将《指南》中的核心洞察摘錄出來,希望對大家的數字化工作有所幫助。
一、認知與戰略
不穩定、不确定、複雜和模糊的環境特性常被稱為 VUCA,當下商業環境,在宏觀環境變化、技術快速叠代、疫情等因素影響下,也正顯現出強 VUCA 特性。
企業在不确定環境下布局數字化工作時更要回歸企業經營的本質,圍繞業務價值鍊,從 " 降本、增收、提效 " 等核心目标出發,思考如何規劃、如何選型、如何組織、如何實施、如何檢驗,構建支持業務增長的數字化能力體系。
數字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自上而下的支撐和保障,需要把整體的認知拉平,以更透明、更扁平、更高效的方式開展各項工作。另一方面,數字化推進過程中對投入産出、工作方式、制度标準等會提出新的要求,企業需要以積極的心态擁抱變化,按照新的流程和數字化系統要求做事,有技巧地解決現有流程和既得利益者的挑戰。企業為了更快地适應數字化的重塑和新生,尤其需要關注企業數字化價值觀的建設。
在數字時代大環境下,無論是出于滿足客戶需求還是尋求競争優勢,數字化轉型都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但往往由于人力、财力、思維技術等原因使很多企業處于觀望者的狀态。對于此類企業,可以從業務部門出發,針對明确的需求和痛點,以價值為導向,利用數字化工具,解決相應的問題,為該部門帶來直接的收益增加、成本削減和效率提升。
二、數字化實踐
核心洞察 1:
不确定環境的影響成為企業經營不可忽視的因素,也是一場對企業管理水平的大考,企業更加重視現金流的管理和财務相關政策的執行。
企業綜合考慮資金計劃,嚴控企業收入和支出,精細化運作,提高内部運營效率,對業财一體化、運營數字化和信息反饋的需求更加迫切。
德勤管理咨詢分析與認知業務線領導合夥人尤忠彬:" 财務數字化轉型,‘達則标本兼治,窮則先治标再治本’,動比不動強,早動比晚動強。越是激流動蕩的環境,CFO 越要有戰略定力,要更有策略性地花錢、更有結構性和計劃性地投入。"
核心洞察 2:
企業重新審視經營狀況和内外部挑戰,重新判斷 PMF(産品市場匹配),快速調整業務策略,将精力聚焦在健康盈利和戰略業務領域,高質量發展。
通過數字化的方式支持業務發展,改善渠道和消費者關系,更快發現和響應市場需求,最大限度保障疫情發生狀态下的業務持續性。
紅杉美國合夥人 Andrew Reed:" 偉大的公司往往能保持設計和體驗的一緻性,它貫穿于整個組織及其與客戶、用戶、潛在客戶和開發人員的每一次互動。"
核心洞察 3:
産業鍊上下遊受到各種因素的沖擊,企業重新審視自己在産業鍊的位置,梳理上下遊夥伴的關系,更加重視供應鍊健康度和産業鍊夥伴的生存狀态,以打造更具韌性的供應體系。
市場環境的變化造成局部供需不平衡的情況,創造更多商業合作可能性。困難時期,更需要專業判斷。
核心洞察 4:
一般認為,規模型企業在不确定環境下往往表現出更好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但同時,規模也成為很多大中型企業的挑戰,突出表現在:規模企業在合規和社會責任方面往往需要特别重視;規模企業的創新和科技公司孵化之路困難重重;規模企業在自我革命和轉型方面面臨巨大的挑戰。
核心洞察 5:
在諸多數字化領域和方向上,企業管理層對數據應用的價值最為重視。在企業應用數據過程中,挑戰往往來自數據标準、口徑、完整性和可信度等方面,好的數據體系不僅需要優秀的技術産品,更需要企業自身跨部門協同和數據治理能力。企業需重視運營,讓數據用起來,而後不斷改進優化。
核心洞察 6:
随着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以數據技術為 " 核心資産 " 正成為整體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近年來,随着《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等法律法規相繼出台實施,在經營過程中如何确保數據安全合規成為企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三、組織與人才
核心洞察 7:
很多公司會根據最新業務戰略,及時調整團隊及薪資結構,對原有組織體系進行盤點和梳理,也是識人、用人和優化團隊結構的良機。
疫情下企業需要注意對團隊的人文關懷,保持團隊士氣,重點關注核心人才并提供資源傾斜,避免出現劣币逐良币的情況。
核心洞察 8:
作為企業技術負責人,需要特别關注數字供應商市場及科技人才市場的波動和趨勢。今年突如其來的變化,對市場上企業服務公司的業務結構造成很大影響,不少企業快速調整了業務重心,導緻數字化供應商的供需結構變化。同時,科技人才市場也出現供需不平衡的問題,建議企業适時做出判斷和決策。
四、新技術應用
1. 保持對新技術的關注和敏感
我們發現,許多行業領袖和穿越周期的企業家們,已經在積蓄力量,密切關注并期待環境寬松後的企業增長。
盡管未來尚不确定,但你的企業仍必須嚴肅讨論并緻力于戰略調整和規劃。無論你的企業決定采取何種戰略,技術都是重要因素,你必須了解技術趨勢何時何地可能會産生影響。
2. 抓住技術紅利期,選擇切入點
2022 年 10 月,Gartner 發布了《2023 年十大戰略技術趨勢》,列出了商業領袖和技術人員在未來 36 個月内應利用的關鍵技術趨勢,以及各種技術在不同領域和階段的應用特點。
希望這些内容對各位讀者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适時引入新技術的選擇提供有益參考。企業在選用新技術時依然需要審視自身特點和需求,切莫為使用新技術而強行采用新技術。
人類不僅擅長分析,還擅長創造。以前機器在這些方面無法與人類抗衡,但現在 AI 發展到了新的階段,機器已經開始可以創造有意義并具備美感的東西了。這一新型的 AI 被稱為 " 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erative AI)。機器并非僅分析已有的數據,而是生成了全新的東西。
小冰公司 CEO 李笛:" 當人類與人工智能的交互不再是明确的提問方和回答,而是有更多協同的時候,才會帶來更大的機遇。"
五、數字領導者 ·數字時代 CIO 的曆史使命和絕佳機會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企業紛紛投入力量推進數字化轉型,與此同時,CIO/CTO 在企業中扮演的角色重要性,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曆史上每一次科技浪潮的出現,都會将當時掌握先進技術的一批人推到曆史舞台上。今天,掌握最新技術應用和管理能力的 CIO/CTO 們,赫然站在時代的聚光燈下。這個時代對 CIO/CTO 們充滿期待,壓力和挑戰接踵而至,曲折和挫敗也是家常便飯,然而這些都是所有時代最先進生産力推動者的勳章。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百年未有之大機遇。處在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生活在數字活力和成長速度驚人的中國,作為社會數字化重要主體的企業之中的 CIO/CTO 們,沒有理由不抓住這個絕佳的機會,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書寫數字中國的奇迹,乘科技之帆,直至無人之境。
CIO 需要保持學習和自我叠代。過去的技術變革往往是逐步推進的,但如今技術更叠的速度越快越快。今天的 CIO 不得不在變化中摸索前行,面對和解決從沒出現過的新問題。在構建傳統的信息技術架構後,CIO 更多轉向為數字平台的 " 創建者 ",并通過數字平台支持企業業務轉型與創新、戰略升級和叠代,這對 CIO 的能力提出了更大挑戰。
CIO 在企業中的角色從職能型(Function)向轉型型(Transformation)和戰略型(Business Strategist)發展。近年來,CIO 被賦予更大的職權和發展空間,越來越多的 CIO 從技術職能型,轉向業務創新運營甚至直接參與企業戰略制定。非常明顯的趨勢是,行業中最優秀的 CIO 們會率先深入業務,參與企業戰略制定,并帶動整個 CIO 群體的角色定位向更有價值和影響力的轉型型 CIO 和戰略型 CIO 遷移。CDO(首席數字官),CGO(首席增長官)等角色名稱的出現也印證了科技和業務深度交融的趨勢。
不同角色的 CIO 的能力結構不盡相同。行業中常常混淆不同角色 CIO 的概念,甚至經常籠統地把所有 IT 負責人都叫做 CIO。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看清自己的定位和 CIO 典型成長路徑,我們整理出不同角色 CIO 的能力結構特點。各位 CIO 們需要了解的是,不同角色 "CIO" 的能力重心差距巨大,優秀 CIO 的成長路徑往往伴随着多次能力擴域和颠覆。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