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美最近圍繞着人工智能科技的戰争正在深入,中國 deepSeek 高調面世并沖擊美國科技股背後,是中國人工智能芯片大概率已經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了,但芯片與人工智能是美國科技霸權最大的護城河,沒到最後一刻,它依然要最大化的阻斷英偉達芯片變相出口之路。
目前美國對華芯片戰再添 " 彈藥 ",2 月 13 日淩晨,美國商務部宣布将 17 家中國科技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劍指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領域。
這次 " 突襲制裁 " 一是把英偉達特供版 H20 芯片全面禁售,卡死設備維護;二、禁止 ASML 爲中國現有光刻機提供維保服務。三、涉華半導體工程師赴美簽證全面暫停。
但中國反制快準狠!工信部淩晨緊急宣布,完全自主的 28nm 浸沒式光刻機量産,良品率突破 85%,對美進口半導體材料加征 200% 關稅,3 月 1 日生效。與此同時,中芯國際港股早盤逆勢暴漲 18%,國産半導體設備訂單暴增,北方華創生産線排期到 2026 年。這意味着中國半導體國産替代之路已經非常穩健了。
美國一邊逼中國制造業升級,一邊收割印度
美國知道自己無法阻擋中國,還要這麽做的原因在于,美國現在要吸全世界的血,必須逼中國忙産業升級與科技創新,無暇顧及美國收割世界。而美國收割的另一個對象,就是印度。

早在在拜登任上,美國把芯片出口分爲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美國及其 18 個盟友,不受限制采購美國先進 AI 芯片。
盡管印度在美國的 " 印太戰略 " 中處于核心地位,但印度在美國的芯片出口管制中被劃分爲第二級。2025 年至 2027 年期間最多可以獲得約 5 萬個 AI GPU。
AI 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之門,印度的工業化發展之路被美國限制了,加上在美國的封堵下,中國也開始收緊工業化裝備的出口。這對印度制造又是一大利空。
無論是印度還是越南,如果要實現工業化,不僅需要中國轉移關鍵設備,熟練工人,技術人員和供應鏈,還需要獲得關鍵市場的支持。

因此,中美博弈進入深水區,印度的工業化愈加艱難。
美國非常清楚,中國的實力愈加強大,想吸中國的血,隻會崩了它自己的老牙。所以美國現在的戰略在轉向,一方面用明面上的限制逼着中國制造業升級,背後收割的對象卻是盟友。
日本和歐洲都已經被收割過一輪了。現在看韓國和印度好像還挺 " 堅挺 " 的,于是就弄出個半島危機來,韓國資本就加速外逃了。印度這邊,去年蘋果工廠失火,三星工廠罷工,蘋果都重新回到中國了,三星也得重新找地兒,資本也加速離開印度了,而且印度股市都漲到挺高的位置了。
特朗普的回歸以及美國用印鈔機吃世界的路徑出現轉向後,正在對印度經濟引流成潮汐收割效應,印度的信譽受損的企業和脆弱的金融債務市場就很容易被華爾街做空機構盯上。
早前美國做空機構興登堡對印度首富阿達尼旗下企業發起猛攻,這場風暴不僅使阿達尼财富大幅縮水,更讓印度股市震蕩,印度總理莫迪也深陷輿論危機中心。

阿達尼集團公司市值在短短十多天内蒸發超過 1190 億美元,阿達尼個人财富損失超 500 億美元,瞬間從世界第二富豪跌至第八。印度股市也未能幸免,受此拖累持續下跌。
這兩年,美國金融機構一邊誇着印度經濟的 " 潛力無限 ",一邊悄無聲息地撤資,根據聯合國最新數據,2023 年至今,印度共有 3400 家外商逃離印度市場,約占全部來印度的外資數量的三分之一,且去年到現在爲止,已有 2 萬億盧比的制造業投資撤離印度。
據印度統計部門的最新數據,截至 2025 年 1 月,印度有超過 105.2 萬家公司倒閉或被除名。
自去年以來,印度實行的一系列排外措施,比如去年 8 月,印度當局突然宣布限制筆記本電腦進口,以促進本地生産,該措施在該行業引起了恐慌,也在加劇歐美與中國資本的撤離,使得包括福特、通用、哈雷戴維森、比亞迪和特斯拉等車企拒絕與印度合作,印度的資本環境正在進一步惡化。
而美國也在順勢抛售印度資産,印度官方數據,從 2022 年開始截止至今年 1 月 9 日,美國已經從印度抛售了近 10 萬億印度盧比的資産。
據印度官方機構在 2 月 7 日公布的數據,包括制造業在内的外國資金從 2022 年印度開始收緊貨币政策迄今,已經從印度撤出了價值高達接近 18 萬億盧比的資金,相當于 2008 年美國金融海嘯期間淨流出量的 3 倍多,至少是 20 年來的最大年度撤出量。
掌握印度制造業大部分利潤的歐美廠商的撤離,導緻印度經濟債務高企的困境放大。在印度制造業蓬勃發展的背後,都是巨額美元債務堆積的,印度也在發展中對美資産生了一定依賴性。

據 IMF 在 1 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印度是所有新興市場中債務率最高的國家,截至 2024 财年第一季度,印度一般政府債務雖然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已經激升至占 GDP 的 76.9%,且爲 2018 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而這一系列的迹象都表明,印度可能因爲債務困境而出現實質性的經濟衰退。
印度經濟是靠積累風險貸款和外債來擴大經濟增長的,本身就很脆弱。在包括印度富豪阿達尼在内的一些印度财務造假,信譽有問題的企業就正處在被美國收割的過程之中,并可能将會成爲引爆印度金融系統危機的催化劑。

很明顯,這些全球制造業企業撤離印度的舉動對印度當局希望吸引外國投資者實現世界工廠的雄心壯志造成了重大打擊。
英國 FT 亞洲版主編皮林一針見血指出,印度制造名字響亮,實質卻是 " 海市蜃樓 ",更讓外界把印度當成美國的緬北。
中美博弈進入深水區,印度工業化失去最後機會,制造業倒退 10 年?
而中國這邊,已經收緊了關鍵設備出口的口子,前段時間,富士康不僅被通知其轉移到印度的關鍵設備不能放行,不能再派遣大陸工人,而且還召回在印度的中國工人。
這是繼去年中國發布先進制造業以及設備和技術不能出口之後又一管控措施,關鍵供應鏈管控的口子被進一步收緊。
印度非常希望能夠在太陽能電池,電動汽車、芯片、手機零部件等領域,趕上中國。在這方面,除了進口中國的零部件和基礎材料之外,還需要進口大量的關鍵設備。印度過去在資本方面可以依賴美國,在制造業設備上可以依賴中國,中美博弈,讓印度從中兩邊得利。
但美國如今在打壓中國的戰略中面臨失敗,美國通脹問題和政府債率已經讓美國焦頭爛額,中國成了它無法啃動的硬骨頭,因此,美國加大了對印度的收割力度。
但現如今,印度的工業化發展,在中美兩國博弈的溢出效應下,遭遇巨大的障礙,美國也在不斷收緊高階産品的出口管控口子,關稅大棒把市場大門關閉了一半。有業内人士指出,本來握有一手好牌的印度,可以利用中國産業鏈快速實現工業化的印度卻莫名其妙地制裁了中國四年。而這四年,恰好就是印度的黃金四年!
但現在,如果印度不能夠很好地應對當前面臨的制造業企業撤離由此引發的信譽問題,以及中美科技戰對制造業的設備與産品管控對印度造成的沖擊,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那麽印度經濟很有可能會倒退 10 年乃至 20 年,一旦當中國完全成爲世界制造業中心與科技創新中心的時候,未來的世界科技與制造業,或許隻有中美兩個體系,印度可能就再也沒有工業化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