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4 月 10 日訊(記者 林堅)4 月 10 日,随着首批 10 隻主闆注冊制新股上市,A 股正式進入全面注冊制時代,除了打新者中簽大賺,券商也因此受益。
經财聯社記者計算,9 家保薦券商憑借包銷棄購股票,首日投資浮盈合計達到 1.4 億元。此外,若算上 10.6 億元總保薦承銷費,再扣除 1.7 億元包銷認購金額,9 家券商賺得 10.3 億元。
圖爲券商保薦承銷首批 10 隻注冊制主闆新股上市情況一覽
具體來看,中信證券、光大證券、中信建投、申港證券、國信證券、西部證券、中金公司、中航證券、國泰君安等 9 家券商承擔了陝西能源、南礦集團、江鹽集團、柏誠股份、海森藥業、中電港、常青科技、中信金屬、中重科技、登康口腔等 10 隻主闆注冊制股票的發行。其中,中信證券承銷最爲 " 拔尖 ",包攬了 4 個項目(包括聯合承銷),其他券商均爲一個項目。
據記者觀察,券商的可觀收益與注冊制改革下發行交易制度的變化有着緊密關系。
一來是主闆新股上市後的前 5 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第 6 個交易日起日漲跌幅才回至 10%,這爲 10 隻新股首日大漲提供了條件。
開盤後 3 分鍾,陝西能源和中信金屬率先觸發臨停,随後海森藥業、中重科技、江鹽集團、柏誠股份、南礦集團、登康口腔、中電港盤中均觸發臨停。截至收盤,中電港、登康口腔、柏誠股份等漲幅均超過 100%,分别達到 221.5%、173.9% 以及 110.6%。南礦集團、常青科技、中信金屬、海森藥業、中重科技、江鹽集團漲幅也都超過 50%。
二來相較于核準制,注冊制下定價發行更加市場化,企業上市估值不再受 "23 倍市盈率 " 限制。首批 10 隻新股市盈率均超過 23 倍,普遍實際募集金額超過預期,由此保薦承銷收入可觀。
此外,由于 10 隻新股具有首批注冊制主闆新股光環,因此上市首日獲得資金追捧,無新股破發。多重因素下,券商收益可觀。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全面注冊制下,券商既有機遇,也更有挑戰,這是制度改革的應有之義。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滬深交易所主闆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儀式上緻辭時說道,與核準制相比,實行注冊制不僅涉及審核主體的變化,更重要的變化體現在四個方面。其中之一便是把關方式的變化,主要通過問詢把好信息披露質量關,壓實發行人信息披露第一責任、中介機構 " 看門人 " 責任。作爲中介機構的關鍵一員,券商應當擔負起更多責任,執業更需嚴格。
中信證券首日包銷浮盈最多
整體來看,10 隻新股棄購情況并不嚴重,因此券商浮盈情況并沒有保薦承銷收入那麽突出。
10 隻新股 9 家券商共認購約 1440.5 萬股,認購金額也僅爲 1.7 億元。
中信證券與西部證券聯合保薦承銷的陝西能源,中信證券與中航證券聯合保薦承銷的中信金屬,中金公司保薦承銷的中電港在 10 隻新股内棄購情況較爲明顯,分别爲 643.5 萬股、281.2 萬股以及 134.1 萬股,中信建投保薦的登康口腔棄購最少,僅 28.2 萬股,獲得投資者認可。
得益于新股表現良好,若按照聯合保薦券商對半均分棄購股票推算,中信證券憑借柏誠股份、海森藥業、陝西能源(聯合)、中信金屬(聯合)等 4 隻新股,首日投資浮盈達到 4518.2 萬元,浮盈最爲明顯。
此外,光大證券憑借常青科技浮盈 1006.6 萬元,中信建投憑借登康口腔浮盈 1012.9 萬元;申港證券憑借江鹽集團浮盈 556.1 萬元;國信證券憑借南礦集團浮盈 437.1 萬元;西部證券憑借陝西能源(聯合)浮盈 1480.1 萬元;中金公司憑借中電港浮盈 3530.4 萬元;中航證券憑借中信金屬(聯合)浮盈 655.3 萬元;國泰君安憑借中重科技浮盈 482.2 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相較于中信證券的 " 量多取勝 ",中金公司僅憑借中電港一隻新股浮盈就達到了 3500 萬元左右,二者相差并不明顯。另一方面,光大證券、中信建投、西部證券均在千萬元浮盈水平,國信證券、申港證券、中航證券以及國泰君安浮盈有限。
9 家券商平均保薦承銷收入爲 1 億元
可以看到,相較于上億元浮盈,向上市公司收入的保薦承銷費用才是券商收益的主要構成部分,9 家券商合計達到了 10 億元的收入水平。據記者計算,9 家券商平均保薦承銷費用爲 1 億元。
其中,中信證券最爲 " 拔尖 ",其包攬了最多項目,達到 4 家,其他券商均爲一個項目,由此,單中信證券一家券商承銷保薦收入達到 3.8 億元,占到總收入的近四成。值得一提的是,與浮盈情況類似,中金公司近憑借中電港一隻新股賺得保薦承銷收入達到了 1.1 億元,這與中信證券也沒有拉開很大收入距離。
光大證券、申港證券、國泰君安以及中信建投保薦承銷收入也都超過了 5000 萬元,分别實現 9680 萬元、9571 萬元、7564 萬元以及 5039 萬元。國信證券保薦南礦集團的保薦承銷收入實現 4723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