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9%!
這是乘聯會剛剛發布的 4 月上半月新能源車滲透率數據。
看到這個數據,很多人一時間可能沒意識到代表着什麽。但這背後卻深藏着汽車産業曆史性 " 拐點 " 的到來。
因爲,這個數字意味着:每 100 個中國人買新車,就有超過 50 個人選擇新能源車。
要知道,2023 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年度滲透率是 35.7%。2022 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更隻有 27.6% 。
如今突破 50% 這個 " 臨界點 ",速度來得太快了!
從 " 火箭式 " 攀升的新能源車滲透率,我們也不難得出一個觀點——中國市場買燃油車的人,已經開始成爲車市 " 少數派 ";新能源車迎來了曆史性時刻,類比當年智能手機超越傳統手機市場份額的 "iPhone 時刻 "。
值得玩味的是,就連科技圈大佬周鴻祎,也在這幾天放話 " 棄油轉新 ",将把陪伴 9 年的邁巴赫 600 賣掉,轉投國産新能源車。一衆新能源車紛紛 " 獻上 " 自己的 " 愛車 ",網上好不熱鬧!
1
燃油車輸得心服口服?
或許很多人會問,新能源滲透率爲何會提升得如此之快?那麽,燃油車,又到底輸在哪裏?
硬核而客觀的數據,藏着 " 騰挪大乾坤 "。
從細分數據來看,盡管純電車型在今年第一季度仍舊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零售同比增長了約 14.7%,但同期的插混車型增長率卻高達 75.6%。
所以,新能源市場的不斷飙升,直至 4 月半旬後滲透率過半,主要歸功于插混車型帶來的巨大市場拉動力,加速燃油車市場的崩盤。
那麽,新能源車型是怎麽把燃油車打得 " 丢盔棄甲 "?
功夫汽車認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用戶體驗維度上,新能源汽車在動力、靜谧性、智能化等方面,已全面超越傳統燃油車。尤其是插混,集燃油、增程、純電動的功能于一體,無論在駕駛感受、乘坐質感和費用開銷上,都勝過燃油車。
" 日常用電,出遠門用油 "。插混車型純電續航的拓展,不僅完全滿足了日常通勤的需要,甚至可以支持中長距離的跨市出行。
而在智能座艙領域,無論新勢力還是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等中國品牌,相對于合資品牌燃油車的體驗,那絕對是斷崖式領先。
更值得一提的是,伴随今年以來,比亞迪榮耀版、吉利龍騰版等一系列新産品推出,新能源市場産品價格普遍進入 " 電比油低 " 時代,燃油車就更難有還手之力了。
傳統的合資品牌斷崖式下滑背後,就是用戶在體驗上直接用腳投票的結果。
其次,政策傾斜維度上,新能源車有免征購置稅和綠牌兩大優勢,燃油車則要交稅,在限牌城市還得搖号、拍牌。
最後,就是用戶認知上,随着銷量不斷提升,市場用戶對于新能源汽車性能、使用體驗、用車成本等方面的感知已經積累到足夠的深度。
按心理學上的韋伯 - 費希納定律,這将改變大衆消費群體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也将實現新能源汽車對于燃油車的逆轉以及快速取代。
從近期的輿論場來看,問界、小米等新能源車,成爲 " 流量王 ",就是新能源車消費認知還在持續 " 破圈 " 的體現。
這些因素,都在不斷加速燃油車的崩盤。
2
再也回不去了!
其實,産業叠代一直以先進技術替代落後技術,從馬車到蒸汽機,在到内燃機,再到電機,皆是如此。
回到我們眼前的現實是,10 年後,那些成長起來的消費中堅力量,他們并不對會奧迪 Quattro、奔馳 4-MATIC、大衆 TSI+DSG 有多麽強的感知。反而鍾情于比亞迪、問界、吉利、小米、特斯拉這些品牌。
很顯然,燃油車已經進入實質意義上的 " 敗退期 "。
展望未來,當 " 新能源取代燃油車 " 形成大趨勢之後,一切很難再回到從前。這個曆史性變革,更将徹底改變全球汽車産業格局。
我們欣喜地看到,抓住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變革大勢,中國車企也一躍成爲全球汽車産業 " 領跑者 "。
在國内市場,頭部中國品牌不斷通過技術叠代和規模化帶來的成本紅利,兇猛地搶占着合資等競争對手的市場份額。
在海外市場,中國新能源車企與全球頭部車企進行正面對決,同時諸如豐田、大衆也加速與中國新能源品牌展開技術上的合作。在新能源領域,中國技術輸出方興未艾。
因此,在新能源滲透率超過 50% 之後,這也将是中國汽車産業真正意義上彎道超車的 " 關鍵時刻 "。
3
功夫拍案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知道新能源車是未來,是汽車行業的大趨勢;但這個 " 未來 " 何時到來,很多人心裏沒底。
就在剛剛過去的 4 月前兩周,"50.39%" 這個數字,來得非常迅猛,卻順理成章!
新能源滲透率首次過半的這個時刻,既是車市需求 " 油電切換 " 的 " 轉折點 ",更是汽車行業 " 尤裏卡 " 時刻,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
毋庸置疑,新能源車的 " 未來 " 已來,燃油車成爲少數派,不再是趨勢,而是事實。
點擊圖片,直接看往期精選文章
▼
歡迎點擊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