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 " 買買買 " 成了欠債 2.4 萬億的老賴,有人 " 買買買 " 幹成中國最大汽車集團。前者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是誰吧。咱今天就來聊聊後者,中國最大汽車集團之一吉利的創始人李書福。
在 90 年代的時候,李書福就有一個造車夢。但那時候國内汽車行業還沒有向民營企業開放,咋搞呢?不讓我造汽車,那我辦摩托車廠總行吧,李書福用了一招 " 暗度陳倉 ",提交上去審批報的是摩托車廠,其實是在建設汽車秘密基地。
造車第一步是什麽?組裝。李書福先是買來幾輛奔馳,又弄來紅旗的底盤、發動機等主要部件,再用玻璃鋼敲打出外殼,這麽一搗騰,一輛 " 新車 " 就誕生了。
但這拼湊出來的車不能量産吧!第二步:收購。1997 年,李書福花了數千萬收購了一家瀕臨破産的國有車廠,随後又投資了 5 個億,正式帶領吉利進軍汽車産業。
當時李書福覺得,造車有什麽難的,不就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嘛?但關鍵是,車是造出來了,沒有生産許可證啊,誰敢買?所以在吉利的第一輛車 " 豪情 " 下線後,李書福不得不到處奔走宣傳,搖旗呐喊,懇求領導。終于,在 2002 年,吉利拿到生産許可證,成爲國内首家民營車企。
當年吉利每輛車的定價也就 3、4 萬左右,這主打性價比的優勢,讓吉利很快就成爲了中國汽車十強企業,但是,卻落了個廉價低端的名聲,甚至還被吐槽 " 開吉利車要有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
這些聲音李書福可聽不得,說我廉價?必須轉型,不打價格戰了,我要打技術戰、打品牌戰。
之後吉利便推出了自由艦、金剛、遠景等新車型。這一轉型賣得還挺好,銷量高達 33 萬,實現銷售收入 165 億。
不過成功的道路注定不是一帆風順的,這邊剛轉型成功,那邊就被日本豐田控訴非法盜用豐田的發動機技術,要賠 1400 萬。
雖說吉利拿出了發動機技術是在天津豐田汽車公司正規采購而來的證據後,日本敗訴了,但這場官司,也讓李書福意識到核心技術的重要性,所以李書福開始給吉利找 " 老師 ",第一意向就是世界名牌沃爾沃。消息一傳出,先不說被外界狂嘲,就連吉利的員工都覺得老闆在開玩笑。
沃爾沃是啥?人家是全球四大豪車之一,就算虧損多年,也有 700 多億的年營收;你吉利是啥?剛拿到生産許可證的不知名車企。所以大家都覺得他是癡人說夢。
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08 年金融危機導緻福特公司不得不出售沃爾沃,李書福立馬發出了收購通知,還連續 2 年跑到美國找福特的 CEO 喝咖啡聊收購,以表決心。
爲了證明自己有錢收購,回國後的李書福四處借錢,什麽民間借貸、政府融資、銀行借款等等,加上國家發改委的支持和李書福爲沃爾沃定制的中國發展和複興計劃,2010 年 3 月,吉利以 18 億美元拿下了沃爾沃,這場蛇吞象的收購計劃打破了曆史,吉利也成爲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擁有豪車品牌的車企。
拿下吉利後,李書福并沒有着急讓沃爾沃融合進吉利,對沃爾沃充分放權,你不用加我 logo,我也不幹涉你的運營,咱兩就以兄弟關系來相處,聯合研發、聯合采購,要發揮協同效應。
加上有吉利的國内渠道優勢助力,被并購四年後,中國就成爲了沃爾沃的全球第一大市場。十年後,沃爾沃全球銷量也從 30 萬輛增長到 70 萬輛。2021 年,沃爾沃汽車在瑞典成功上市,市值一度超 220 億美元。
同時,有了沃爾沃的技術反哺,吉利也開始高速發展。雙方聯合打造的打造 SPA、CMA 等模塊化架構讓吉利更多車型都享受到了超級技術和配置,使吉利跻身世界主流制造商水平,連續五年穩坐國内 " 自主一哥 " 的位置。
吃到甜頭後,李書福開啓了買買買之路。爲打入歐洲市場,收購了英國倫敦出租車公司、豪車品牌路特斯;爲布局東南亞,收購馬來西亞寶騰汽車;之後又入股奔馳母公司戴姆勒,合資推出 Smart;去年李書福還收購了魅族,打通車機互聯,今年 5 月又入局超跑品牌阿斯頓 · 馬丁……
如今,李書福帶着吉利在全球資本市場構建起了龐大的汽車品牌版圖,已經擁有近 20 個子品牌,8 家上市公司,成爲中國最大汽車集團之一。
當被問起當年爲什麽有如此堅定的造車決心時,李書福說,因爲我相信中國未來一定會成爲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而那個時候,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品牌,那将是多麽糟糕的事情。現在,中國做到了,李書福做到了,吉利汽車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