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傳 " 中小學雙休或将改爲單休 " 的消息。
稱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了周六試點上課,很快就會大面積推行。
那麽,這個消息是真的嗎?
原來,這個消息并不是官方發布的,而是網友誤讀了各地區的補課政策。
将短期的單休補課、部分地區周六的課後服務,誤以爲是試點 " 單休制 "。
對此,山西一地教育局公開回應了大家的疑問。
澄清中小學仍然是 " 雙休制 ",周六僅提供課後服務,學生自願參加。
但這一回應仍然沒有完全打消大家對 " 單休制 " 的猜想。
畢竟這隻是山西一地的回應,也許其他地區的确在試點,也說不定。
随着 " 雙減 " 政策的施行,中小學生課外補習被取締。
周末 " 無處可學 " 的孩子們,也許真的該安排上單休了?
01家長大力支持 " 單休制 "一心送走 " 神獸 "
每次開學,都有不少家長松了一口氣,直呼:" 神獸終于歸籠了!"
有些家長甚至認爲:隻要開學了,孩子就由老師全權負責,自己可以 " 躺平 "。
關于 " 中小學單休制 " 的讨論中,不少舉雙手贊成的家長,就是這種态度的極端主義者。
他們支持單休制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①家長忙于工作,單休制可以分擔家長看管、看護孩子的任務。
② " 雙減 " 之後孩子空閑時間太多,單休制可以有效約束孩子,防止孩子沉迷手機。
③單休制可以讓學校替代補習班、家長輔導的作用。一方面解脫家長,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育公平。
但是這些問題,真的是單休制能解決的嗎?
你的孩子沉迷手機,到底是因爲空閑時間太多,還是父母疏于陪伴?
替代補習班固然是好事,但把孩子 " 推 " 向學校," 扔 " 給老師。
真的就能讓孩子努力學習,學有所成了嗎?
在孩子生活中,不斷缺位的家長們,真的是爲了孩子好嗎?
的确,如今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每個家長肩上都扛着 " 上有老下有小 " 的重擔。
但是,請别忘記,教書的是老師,育人的永遠是父母。
老師隻能陪孩子走一程,家長才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惡習一旦養成,學校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對他進行‘再教育’,這對孩子、家庭和學校都是巨大的損失。"
家長們别再把矛頭對準學校和老師了,更不要試圖 " 甩鍋 "、" 甩拖油瓶 "。
請擔起爲人父母的責任,以身作則成爲孩子的榜樣。
用心去教育、陪伴孩子,切勿在家庭教育上 " 偷懶 "。
02學生苦不堪言" 雙減 " 減掉了休息?
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最期待的是什麽?
我相信所有人的答案都是兩個字:放假。
每到周五,或者節假日前一天,那種心情,甚至比假期當中還要雀躍。
但近年來,孩子們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了。
節假日幾乎都在做作業、補課中度過。
國家爲此出台了 " 雙減 " 政策,要求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并禁止一切初中、小學階段的課外輔導。
如果中小學開始施行單休制,那對于 " 雙減 " 來說,簡直是莫大的諷刺。
反對單休制的人認爲:
①單休制導緻孩子休息時間減少、睡眠時間減少,影響孩子視力、脊椎等生理健康。
②單休制引起孩子厭學情緒、增加學習壓力,導緻學習效率低下。
③單休制導緻孩子跟父母相處時間減少,不利于家庭教育和親子感情。
有網友一針見血地說:" 增加上學時間就能提高學習水平?那不如不休了吧!"
的确,學時與學習成果并沒有必然關聯。
如今,上五天休兩天,也隻是勉強達到學習與休息的平衡狀态。
孩子們除了作業和興趣班,還要完成閱讀、練字、背書的任務。
整理自己的房間、幫父母做家務、到爺爺奶奶家看望……剩下的休息時間真的所剩無幾。
陶行知說過:"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單休制,不正是在壓榨孩子們所剩無幾的自由嗎?
作爲一名老師,我認爲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去這樣做。
不能把校園,變成束縛孩子的 " 牢籠 "!
03老師費力不讨好自顧不暇
我上小學的時候,班主任喜歡拖堂、霸占體育課、自習課、音樂課……
讓我以爲,老師都恨不得 7x24 小時給學生上課。
當了老師之後,才明白:
老師的一切努力,隻是爲了學生們的學業。
被孩子讨厭的是自己,被家長、領導責罵的是自己,受苦受累的還是自己。
如果中小學開始施行單休制,老師将面臨更加尴尬的處境:
①工作時間大大加長,自己的孩子無暇顧及。
②服務費微薄,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
③學生抱怨、不配合,工作難以展開。
④家長要求增多,老師壓力增大。
其實,隻要不變成周六上課的單休制,自願爲原則的課後服務是合理的。
但即便如此,還是有家長去苛責老師,挑老師的毛病。
前不久,陝西有一名小學生家長,投訴老師,在課後服務時上課。
預留寫作業的時間很短,孩子到家後還要繼續寫作業。
實際上,老師隻是講解了課文後面的習題,輔導内容完全符合相關要求。
布置的作業大部分學生也都能在學校完成,是那個孩子自己做作業太慢了。
四、五十個孩子,學習水平、學習效率、專注力必然是參差不齊的。
老師即便想要個性化輔導,也得顧全大局。
要求所有孩子都在學校完成作業,顯然是不合理的。
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對單休制、課後服務提出幾點建議:
①壓榨學生休息時間的單休制不可取,周六課後服務要堅持自願原則。
②增加課後服務的教師補貼,提高老師的工作積極性。
③引進文化宮、興趣班等機構的師資,豐富課後服務的内容。
④增加代課老師等補充型師資,個性化分批輔導學生。
⑤落實教師彈性上下班政策,給教師更多的時間回歸到自己的家庭生活。
總而言之,我認爲 " 中小學單休制 ",弊大于利,并不可取。
正所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是靜的事業。
爲人父母,應當用愛去感化孩子,用熱情去帶動孩子。
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更是無可替代的、最好的教育。
父母要把握好家庭教育的黃金時期,給孩子充足的愛和自由的空間。
對孩子、對老師多一點耐心、理解和寬容。
知識改變命運、教育興國,但請别揠苗助長。
本文内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