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整理彙編自網絡公開資料。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值班編輯 | 少将
第 7244 篇深度好文:5156 字 | 13 分鐘閱讀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說:
杉杉控股有限公司 " 杉杉通 " 公衆号 2 月 11 日晚發布消息,杉杉企業創始人、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鄭永剛先生因突發心髒疾病救治無效,于 2023 年 2 月 10 日去世,享年 65 歲。
2 月 11 日晚,上海市浙江商會發文紀念:" 他(鄭永剛)一直告訴我們,企業家的天職隻有一個:鍛造企業核心競争力,在中國做到行業前三,在全球擁有技術、市場、産品、管理等任何一方面的特色,赢得同行尊重。"
有人評價說:這位風雲浙商是當代中國商業轉型的叙事樣本。小編整理了鄭永剛先生生前在各種場合的講話資料,以表懷念 ~~
一、談人生感悟
1. 這是對你們年輕人的忠告," 改變不了時代,改變不了别人,就要改變自己适應環境,才有可能成功 "。
2. 我覺得一個企業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主要決定是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那就是改革開放這四十年。沒有改革開放四十年,一定沒有鄭永剛的成功,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甯波這個地方、浙江這個地方環境,它市場化程度高,它對民營企業的這種重視、愛護、保護,沒有這個地理環境、沒有浙江、沒有甯波,也産生不了鄭永剛。
包括我個人,我覺得還是性格決定命運。我做不了什麼,但是我覺得我做企業,好像我就覺得不累,我就很興奮,我就很執著。
3. 人最終要有夢想,要有使命感,那顆心總是要 " 蹦 " 出來,總需要我按下去,這就是創業的激情。沒有這股激情,很難成功。我 60 多歲,我這顆心還老要按着,它總是想 " 蹦 " 出來。
4. 做企業就是做人,人品決定了你的長久性。你站在風口上,可能一下子會被吹到天上去,但如果沒有品質、誠信,那麼風光的時間一定很短。
5. 我看書,從來不是想學習他們(王永慶、李嘉誠),而是在和他們交流。比如處理一件事,我會想用另外一種方式去解決,效果可能更好。
6. 我這個人就是别人管我不行。我就是我,坦坦蕩蕩。我是屬于無中生有、逢山開路的那種人……我喜歡做别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7. 跑得快,不等于跑得好,一跤摔出去就沒有了。這個時代變化的速度如此之快,要想做成長久的企業談何容易。
你要靜靜地觀察,不斷地改變,穩健地向前。這是中國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你總有機會。
8. 歲數老了不可怕,身體老了也不可怕,就怕頭腦老了。頭腦老了不如割掉算了!
9. 有人崇拜李嘉誠,崇拜比爾 · 蓋茨,我想了半天,我好像沒有崇拜的。我是我,他們是他們,我不了解他們,我自己想做的事,跟别人有什麼關系?
二、談轉型升級
1. 總體來講,回想我們當時的轉型,一個是戰略方向确定的比較精準。第二個就是,我們堅持不賺錢,那不賺錢能堅持?
當然,你也有基礎條件,因為杉杉西服那個時候如日中天,還是很賺錢的,所以大馬拉小車,應該說沒啥問題,也不困難。
2. 企業就是這樣,它有生命周期,産品也是這樣,它有個生命周期。這個行業你做了一個周期,要不你就升級,要不你就轉型。
3. 任何産業都有周期性,在周期沒到之前,怎樣能創新?無非兩條路。
第一,升級。升級,就是圍繞人們生活、時尚,為你服務的這個點,要研究客戶的需求。
有些企業因為體制原因沒有升級的可能,就轉型。
4. 我們從改革開放時代走到今天,産業必須要進行升級轉型,企業必須提升治理能力,才能适應新時代發展。
5. 我 1989 年接手甬港服裝總廠的時候,實際上就做了個升級的事,人家做衣服,我就做品牌。
衣服之外,最有價值的一個是品牌,一個是市場網絡。原來中國沒有服裝專櫃,我不懂,我把它創立出來了。一個小小的颠覆,最後把整個行業給颠覆了。
6. 轉型是企業自身的需求,就像人到年齡了要找對象結婚,不是父母要求才去結婚。
7. 說到底,做服裝,我幹的就是一件事——将原來的生産型工廠改變成經營型的企業,用一定的經營理念去做企業。
同一個市場,别人做生産,我做經營;别人做代工制造,我創建品牌。維度不一樣,結果自然不一樣。
8. 做什麼其實并不重要,關鍵要從宏觀戰略上看問題——改革開放 40 年一切圍繞 " 人 ",圍繞人的生活品質。
改革開放初期,解決了衣食,再解決了住行,接下來,我們要解決的就是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的提高,一切是圍繞着為人服務。
9. 企業家就是 " 喜新厭舊 ",企業家的核心就是創新,創新就是你一生的追求。另外,當你某一個産業做到最好的時候,必須要讓專業的人去做。
三、談戰略目标
1. 企業的研發、人才、管理競争力,最終體現在市場占有率。我們的目标,是要有市場定價權和技術标準的參與制定權。
2. 數量重要、質量更重要。" 做強做大 ",我不主張,我主張企業要 " 做強做精 "。同時不要虛榮,非要做到 " 世界 500 強 "。你能做多強就做多強,不要為做強而做強,而是要 " 做精做強 ",聚焦核心競争力。
3. 我的未來非常簡單:做減法。聚焦锂電材料産業,正極負極電解液、相關的新能源等,要做成華為那樣的公司。
4. 随着國際形勢變化,全球經濟充滿不确定因素,但仍然有着向好發展的趨勢。對企業來說,要注意上遊資源價格大幅上漲帶來的消耗,和對産業鍊的影響。
5. 科技力量是企業的核心競争力。新技術、新産品的出現都将給企業帶來重要影響。
6. 企業在産業整合中能不能站穩腳跟,就看規模。沒有規模就沒有參與競争的資格。
7. 杉杉未來是什麼樣的企業——有全球核心競争力的高科技企業,這就是杉杉的戰略地位。
8. 很多人擔心顯示産業會不會跟過去一樣,三年行,三年後又不行了。不一樣,它是智能化時代發展的需要。智能化是長期的,而不是階段性的。
9. 我相信電池技術一定會有新的革命,隻有技術有競争力、産品有特色、管理有效率才能立足。市場不是你決定的,而是消費者。
10. 正極材料國内廠商規模越來越大,效益越來越少,從藍海進入到了紅海。成功的關鍵是要有技術競争力,有高效率。
11. 做企業就要做成大企業,就是要做成龍頭企業。不賺錢的企業,不是個好企業,但事業、情懷也是我們人生的價值,我們要多為這個民族創造一些價值。
12. 改革開放首先是解決衣食住行,杉杉第一時期是做衣服,接下來我們要滿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的提高。
13. 這個時代不是過去做強、做大的時代,不是航空母艦的時代,而是做精做強的時代。所以我們現在的策略就是做精做強,自然發展,而不是刻意做大。
14. 粗放型、低質量,老鷹飛過拔根毛的舊時代已經退出曆史舞台。新時代企業要紮紮實實做高科技高質量發展的實體經濟,規範運營,為社會創造價值。
15. 世界第一不僅僅是規模,更重要是的綜合第一,各方面指标做到遙遙領先。
16. 杉杉的目标是成為制定技術标準的企業。我們的技術标準能不能成為國家行業标準、世界标準?這就是我們的目标。
17. 我還是反複強調一個概念:你過去 10 年前的思考,隻要堅持,就有機會成為行業的龍頭,甚至成為世界級的大企業。
18. 一個新技術的出現,真正要穩定地運用到一個産業上面去的話,沒有十年八年根本不可能。這需要有大的格局。為什麼很多企業生命周期很短很短?一個原因是投機,另一個是沒有思考。
19. 企業做長久,做強、做長,它的核心是思考。你的企業做成現在這樣,其實是你 10 年前、8 年前的思考形成的結果。
所以多數企業的生命周期特别短,就因為它沒有思考,幹到哪兒算哪兒,親自指揮,親自打仗,打赢了就打赢了,打死了就打死了。
真正做大企業,要有思考的,然後經過長時間不斷地追求和堅持。
四、談企業競争力
1. 在經濟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如果你還比别人勝出一籌,你就是競争力。
2. 企業隻有具備了核心競争力,市場、銀行才會對你信任,不斷地給你支持。企業要通過不斷創造業績,讓他們真正感受到雙赢共赢。
3. 當前企業普遍面臨困難的局面,我們如果想要在這一輪繼續生存,就必須聚焦主業,形成自己的核心競争力。
4. 不是你的技術好,價格就要高,沒有這個道理,要想占領市場,不能單純追求高效益,既要有先進的技術 ,更要有最高的性價比,才能形成主導性的力量。
5. 我們的競争力就是中國的乒乓球隊,無可替代,要與世界領先企業合作,引進外部資本,合作先進技術,嫁接優質資源,形成戰略聯盟,加快産業布局。
6. 實體經濟,隻要産品技術成熟,它的核心競争力就是規模。
五、談經營管理
1. 實際上,企業家就是一個 " 買賣人 ",買賣要誠信,你的一生最核心的價值就是誠信。所以企業能成功,關鍵是人品,企業價值觀和企業文化,就是核心競争力。
2.(1989 年 5 月 23 日,鄭永剛被調到國企甬港服裝廠,即杉杉前身,當廠長。)為什麼别人做要倒閉,而你三年能做到全國服裝行業第一?
道理很簡單,就是專注。我接手後,沒有任何雜念,隻是充滿激情,一根筋地做企業。
3. 從過去的家電、互聯網再到現在的新能源,産業發展都會有 " 春秋戰國 " 的過程,最後行業集中度會提升,留下頭部企業。
4. 頭部企業要牢牢抓住第二代、第三代新技術的研發,用新産品新技術增加效益。
5. 做實業就是不斷投入和産出,永遠沒有太多利潤,但永遠有資本和規模。
6. 一個制定标準的企業是一個偉大的企業,杉金光電要成為全球性的偉大企業,這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要成為制定标準的企業,核心是科研技術,人才是我們的寶貝。
7. 任何事物都有周期性,所以我們要掌握好周期性,關注新技術的出現,要有下一代的研發技術和成果。
8. 負極材料核心還是技術競争力,要有硬核競争力,掌握技術的變化方向。一旦技術形成瓶頸,就沒有活路。
9. 做減法不是簡單的賣,而是要花時間、空間去經營,這樣才能獲得更高的價值回報。
六、談企業文化
1. 小總部,大企業。總部要小,企業要強。
2. 什麼叫 " 一企兩制 ":在并購偏光片之前,杉杉是 " 一企一制 "。并購之後,偏光片企業帶有 LG 化學世界 500 強的企業文化和機制。長期保留 LG 化學優秀的企業文化和機制,就是 " 一企兩制 "。
3. 文化沖突是合資最大的問題。中國的企業并購海外的企業失敗率 90%,我們要成為成功的 10%,就要轉變觀念,要有情懷、有追求、有包容性,要有戰略高度,胸懷和格局是成功最根本的要素。
4. 有制度不落實,害處更大,企業一旦出現問題,就是制度和文化的事,所以要加強企業内部管理,落實一個制度三條線,進一步做精、做細、做實。
5. 股權激勵制度是把雙刃劍,它能激勵企業的發展,也能阻礙經濟發展。在崗就享受,調離自動解除,杉杉科技和奧特萊斯作為試點單位,要盡快落實。
6. 正直、負責、創新、奉獻,是杉杉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必須時刻堅守。你符合了它的文化,你會越做越好,越做越強大。
7.(對收購的企業)最關鍵的還是要信任。如果說你派很多親戚,或者是你的管理人員過來,就會形成文化沖突。特别是核心技術人員,他們一旦走了,你最後留下的,就是一堆廢鐵。
七、談企業家
1. 企業家也好,科學家也好,政治家也好,小家子氣肯定是不行的。要有戰略高度,要顧大局,有眼界,有胸懷。胸懷大志才能幹大事,敢想才能做得到。
2. 企業憑實力說話。企業家隻有具備智慧和思路,能夠創造财富價值,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3. 優秀的企業家要有思路,還有高度。
4. 我認為,企業家的天職隻有一個:鍛造企業核心競争力,在中國做到行業前三,在全球擁有技術、市場、産品、管理等任何一方面的特色,赢得同行尊重。企業家的責任就是把企業做好,依法納稅,提供就業。
5. 真正的企業家不會在乎外在的東西。
6. 做企業,不該追求 " 做強做大 ",不可以膨脹,不可以欺騙自己,而應該追求 " 做精做久 "。
做精,就是把有核心競争力的往深裡做,哪怕做一根針,這根針全世界隻有你能做,你也很光榮,為中華民族增光添彩。
做久,就是能經受時間的考驗,企業家絕大多數是 " 白發人送黑發人 ",眼睜睜看着年輕的企業消失,如果我鄭永剛的生命周期結束了,但杉杉企業還在,就是成功。
7. 思路決定出路,細節決定成敗。企業家一定要思路清晰,眉毛胡子一把抓,企業發展有限。虧損企業的根源都是戰略不清晰。
八、談人才隊伍
1. 我們為什麼能達到國際領先的技術标準?
因為我們重視人才,隻要是全球發現一個這方面的人才,不管他是德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隻要發現,我們就去聘請,不惜代價,哪怕聘不了,也讓他做技術顧問,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升級。
高新技術的産業,一旦出現了别的新的技術,那麼你就沒有價值了,所以研發人才、不斷創新的技術是這類産業的核心競争力。
2. 優秀的團隊是杉杉的 " 寶貝 ",也是杉杉的 " 根 "。杉杉這兩年良好的發展态勢,離不開優秀幹部團隊的拼搏與貢獻。
3. 我對培養年輕幹部有一生的興趣。我們要引進優秀人才、融入杉杉文化,培養有擔當、有能力、忠誠的杉杉企業幹部。
4. 企業好不好,人才是關鍵。
5. 杉杉要統一制度,同時也要激勵特殊人才,通過優化分配機制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6. 沒有思想、沒有企業文化、沒有對企業忠誠度的人,肯定做不好企業。
7. 康養産業發展的核心在人,要培訓打造一支二者兼備的團隊,一是要有愛心,二是有技能,這樣才能形成核心競争力。
8. 在杉杉,人品第一。企業需要忠誠、踏實肯幹的人,語言不通、地域差異都不是問題。隻要能打勝仗,就是強将。
9. 企業做的好不好,關鍵在人。人事部門要在後備人才選拔和管理機制上下功夫,優化後備人才梯隊,引進人品好又有能力的人。
10. 保證技術競争力的核心,人才和機制是關鍵中的關鍵。所以負極公司要引進全球化人才,從世界名牌大學引進科研人才、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國際化公司就要有包容,要有高瞻遠矚。
11. 高科技企業的研發是重中之重,研發的核心是人才。我們要大量引進優秀人才,形成自己的研發團隊。
參考資料:
1.《鄭永剛:三次創業猶未竟》,21 世紀經濟報道;
2.《鄭永剛:确定好方向,堅持不賺錢》,中國企業家雜志;
3.《金句 | 鄭永剛:規模,規模,還是規模!》,杉杉通;
4.《【聚焦】鄭永剛:我做企業就覺得不累,我就很興奮、很執著 | 浙江民營經濟改革開放 40 年 40 人》,浙江統戰;
5.《【浙商大講堂】鄭永剛:那顆心要 " 蹦 " 出來了,就是創業的激情》上海市浙江商會;
6.《鄭永剛:企業家的天職隻有一個|40 年 40 人•浙商口述史》,舟山市普陀區工商聯;
7.《金句 | 鄭永剛:優秀人才是 " 寶貝 ",是杉杉之幸、杉杉之福!》,杉杉通。
8.《金句 | 鄭永剛:要成為制定标準的企業,技術是核心、人才是寶貝》,杉杉通。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