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5 日,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 15 日微博發文,建議推出五年内燃油車禁售時間表,河北以南,大力發展新能源,雙碳,擴大内需。
這則消息一出,網友們就炸了鍋,部分朋友認爲,專家言論過于理想化,并且國内發電,有超過 70% 的電能都來自火電,因此這波禁售言論,看似在保護環境,實則在進行污染轉移。
那麽,以當前技術水平來看,五年内禁售燃油車到底能不能實現?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看看當前熱度極高的車型都有哪些,轎車領域秦 PLUS DM-i;SUV 領域宋 PLUS DM-i;MPV 領域騰勢 D9;造車新勢力眼瞅着就要盈利的企業理想。這些車型或品牌下車型,無一例外都有插混動力車型,而這種動力形式也被普遍認爲更加符合當使用場景,且有越來越多企業正在積極加入混動大軍。
通過這些熱度較高,且銷量紮實的車型我們能夠直觀看到,混動車型的确在一步步取代純燃油車。因此,經濟學家任澤平口中的燃油車,如果指的是純燃油車。那麽 5 年時間内,不用國家制定禁售表,車企自身出于提升競争優勢的目的,也會進一步提升混動車型生産比例。甚至不排除徹底停産純燃油車,因爲對普通車型來說,消費者更注重車輛的經濟性表現,而混動車型在這一方面有着先天優勢。
因此,從混動車型的競争優勢來看,完全沒有必要制定禁售時間表,畢竟優勝劣汰,适用于所有存在競争環節的事物當中。
但如果經濟學家任澤平所說的燃油車,包括了帶有發動機的混動車型。那我們認爲,5 年内,也不用制定禁售表,因爲這根本不可能實現。且不說電動車在 5 年内的充電效率如何,光是電動車上高速之後,普遍保持在 50% 上下的續航縮水,就嚴重拉低出行效率。從便利程度來看,消費者也不可能選擇這種車型作爲家庭主力車型。盡管上高速對消費者來說并不頻繁,但汽車的價值體現,就是爲了滿足消費者全天候的使用場景,也正是這種低頻且不方便的出行場景能夠得到覆蓋,消費者才能感受到汽車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性優勢。
至于其提及将河北以南爲分界線,還是因爲純電動車在當前技術條件下,的确不适合寒冷地區使用,在寒冷地區,電動車不光會出現續航縮水的情況,極端情況下,還會發生電解液結冰現象,此時不光車輛不能正常使用,也嚴重降低了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
綜上看來,無論未來如何發展,禁售燃油車都大可不必,因爲燃油車沒有競争優勢的時候,他自然會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