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 春節期間吵了一場架。
關于電影《深海》。
時間從大年初一到現在,且很有可能再持續幾天。
不是跟别人吵,而是跟毒舌編輯部這群天天混在一起的小夥伴。
放心。
過程中無肢體接觸,沒有罵娘,但吵得非。常。爽。
這其實是我們職業日常——為純粹的電影内容去表達觀點、感受、分歧,隻是在今年這充斥雜音與陰謀論的春節檔中顯得有些 " 異常 "。
所以 Sir 更想把它分享出來。
今天決定把舞台交給當時 " 吵 " 得最兇的兩位編輯,盡管他們對《深海》的感受和 Sir 不一樣,盡管有些觀點 Sir 也未必完全認同。
但在電影加速工具化,宏觀化的當下——
我們更珍惜電影折射于個體的,幽微的震動。
哦,你問最後誰吵赢了?
讓子彈飛一會兒。
Sir 個人的觀點也會在這幾天發出來,結果交給你們評判。
"不必解讀《深海》,讓我們用情緒潛入 " 深海 "。@小田不讓切"
關于《深海》,有太多的文字去分析它的粒子水墨技術;它絢爛多彩的大膽用色;它用真人演繹再制作動畫的 " 笨辦法 "...... 還有它七年磨一劍,中間無數次踩坑與挫折。
也有許多人吐槽劇情松散,故事線條不準确,人設是直男大叔拯救小蘿莉,或是有人直接發問 " 導演真的很懂抑郁症麼 "," 這動畫怎麼适合小朋友看?"……
它可以說是一部 " 作者電影 ",而田曉鵬的這一私密的、不讨好的一種選擇,也讓《深海》走向了一個尴尬的境地。
電影優點并非在于炫技,缺點也并不是 " 少兒不宜 " 與 " 抑郁症 "。
而是在《深海》裡,導演毫不遮掩,直接流露出來的情緒。
但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 " 哈姆雷特 ",《深海》與宮崎駿、迪士尼不同,也不需要去對标這些。
我想說的是。
如果,我們不用電影語言去解讀《深海》。
而是用 " 情緒 " 去帶入《深海》,感覺大不一樣。
田曉鵬在做的這部動畫電影,是一次拯救,是在撕破自己、他人内心的一層厚重幕布的掙紮——也就是《深海》裡的三種遞進的情緒。
執念,抑郁,和死亡。(春節檔上,也怨不得有部分觀衆覺得 " 晦氣 ")
執念就是海精靈。
這個鏡頭裡,已經暗指了媽媽、南河、海精靈是共存的。
(這個畫面是有個細節,等下講)
它代表什麼呢?
在現實中,是參宿對媽媽的思念,認為是不是自己聽話了,媽媽就會回來看她。她越發的壓抑自己的思念,這份 " 執念 " 必然會越大,可以說,更像是參宿對現實中自己的 PUA。
她是真的需要找到 " 媽媽 " 嗎?不然。
參宿上岸(也是指她回到現實後),她被 " 喪氣鬼 " 追上時的畫面,是這樣的。
一片血紅,是很可怕。
這紅,有幾重意義:第一重,是女孩名字來自參宿四,一顆紅巨星,有着不穩定性,随時有可能爆發,将自己吞噬;第二重,她的抑郁情緒,如影随形,甚至再怎麼努力奔跑,都難以甩掉;第三重,更像是胎兒在母體中的一個姿态。她渴望回到媽媽的身邊,也是想回到母體中最安全的時期。
就像她的身世:爸爸離異,與别的女人結婚生下了同父異母的弟弟,弟弟的出現又占用參宿所剩無幾的存在感。這個家庭的中心,已然從她身上慢慢轉移了。
在女孩心裡:找媽媽(安全感的渴望)= 海精靈(執念)。
參宿越是想要媽媽,海精靈的力量就越巨大,最後居然失控,充斥在整個船艙中。
而南河是什麼角色呢?
抓住海精靈,用它炖湯,讓船上的顧客都變得迷迷糊糊的。我們可以理解他,是為了讓海上大飯店賺錢,成為在網絡上的五星好評酒店。
但如果換一個角度去看——南河是想盡一切辦法,去讓參宿丢掉這個 " 執念 ",甚至,不惜以 " 幻覺 " 蒙蔽她,讓她暫時忘記尋找媽媽的這個 " 執念 "。
南河與海精靈的關系,還有一處暗示。
對,還是剛剛那個動圖裡,是可以看到有南河的形象的。
他為何能與媽媽的形象,融在一起,演化出海精靈?
在南河拯救了參宿後,她感受到了難得的關注與安全感。自然,南河也變成了她想牢牢抓住的 " 安全感 "。所以 " 海精靈 " 被封印在痰盂裡後,參宿仿佛就是過上了一段時間的充實日子,與小海獺們一起打工,與海獅海豹一起生活。
而這個時候,南河也跟參宿說了那個,小海豹的故事——為何它一直那麼高興?因為它是一隻薩摩耶啊。
閑筆嗎?
不是,而是直指參宿内心深處壓抑了許久的問題:你看起來很開心,但其實你是一隻僞裝成薩摩耶的海豹。裝作自己很開心,但你并不是它。
" 情緒 " 到了第二層。
抑郁。
許多觀衆對于片中參宿的情感障礙有着不同的理解,甚至,也有許多 up 主強烈抵制這種情緒,覺得田導在碰瓷抑郁症。
在此,我還是想強調,這是田曉鵬的情緒表達方式。他并非是在用一個心理學上對 " 抑郁症 " 的臨床表現,去體現某類型的人群。
他是在臨摹自己的内心。
《深海》的紀錄片裡,同事們這樣評價田導," 他是一個很難說謊的人,所以在他的作品裡,也是會有很多自己真實的感受 "。還有一個鏡頭,田曉鵬縮在沙發裡,與參宿的蹲下來摸小貓的姿勢一模一樣。
還記得參宿上岸時的畫面嗎?
灰暗,恐怖,周圍的人都覺得她 " 晦氣 "。當南河将她一把拽住,往海裡逃離 " 喪氣鬼 " 時的畫面又是如何的呢?
彩色,大片大片的絢爛顔色。
參宿的執念讓她并不快樂,但,又不得已要以成為一個讨好型人格,用另一種姿态示人。
自然," 喪氣鬼 " 的出現 = 她的抑郁症。
難道真是如旁人所說,多笑笑,想開點,轉移注意力抑郁就會好?情緒的起伏,如同感冒一般,會好,但也會複發。她太需要那一抹色彩作為生活中的标定(希望)。
南河則是這抹色彩的化身,他可以也是一個念頭、愛好、理想,能将你從陰暗生活中拯救出來的某一件事情,它甚至可以細小到,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分鐘。
他是無數個曾經想過放棄的人,生命裡閃亮的瞬間。
我佩服田導這一次的誠實。
正如《深海》紀錄片裡,制片人易巧說出了這部電影的内核:
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它可能有時候會很灰暗
但堅持我們活下去的理由
可能是因為總有那麼一些
很閃亮的一些瞬間
會給你帶來生存的力量
國内目前沒有哪一部動畫電影願意如此直白、充滿侵略的告訴觀衆,抑郁情緒會給你造成壓抑和傷感。
甚至,會與參宿一樣,感到痛苦。
這一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它仿佛是一個開關," 嗒 " 的一瞬間,要麼是打開了觀衆與導演共鳴大門,要麼,也會适得其反,出現反作用。
雖然如此,我也并不認為《深海》中的 " 抑郁 " 是陰暗的。
也并非一定要在《深海》裡,對參宿最後能否在現實中痊愈做一個 Happy Ending 的交代。
" 喪氣鬼 " 時不時都會出現,但,不能失去的是 " 我不怕你們 " 的真實,和,喊出 " 我又有什麼錯 " 的勇氣。
《深海》的最後一層,也是大家覺得過年不吉利的一點。
" 死亡 "。
電影開始的 5 分鐘,當參宿漂在海上,經曆了一扇立在海上的大門。門框上正反面,分别寫着 " 一見生财 "、" 您可來了 ",這是在黑白無常帽子上的字眼。
故事開頭就告訴你了:這個女孩,被浪拍進了海裡,已然走到了黃泉路,隻不過奈何橋成了海上大飯店,孟婆湯的配料有一味是 " 海精靈 "。此刻的參宿到底是死是活不重要,而是在這死與生的一線之隔中,她留戀什麼。
田曉鵬在幕後與動畫制作的同事們解釋這個動作時,是這樣說的:
她不是抱住
她是揪住
參宿擁抱死亡,實際上想要再留住曾慰藉自己的溫暖。
現實中,南河以死,換來了參宿的活。
夢境中,他是參宿逃避現實的避難所,他的離開,實指是參宿必須要面對現實,從他的 " 魔法 " 中長大。故事尾聲,參宿回到了現實,躺在病床上時,意識卻沖破幕布,想要再次與南河在一起。她沖破幕布,看似是要甘心赴死。
實際上,她在這一刻非常肯定自己以後要怎麼 " 活 "。
要像南河那樣,有色彩、有溫度地活下去。
《深海》看似講着喜聞樂見的故事,走向卻與大衆背道而馳。
《大聖歸來》,會最後一道金光出現,英雄重生;《哪吒》,會在最後喊一句 " 我命有己不由天 ",接着又英雄重生;《雄獅少年》,會在最後一躍而起,不忘自己心中還是一隻雄獅 ……
參宿卻是徹頭徹尾的小 loser,在最後,居然還 " 想死 "。
這個人物怎麼可以如此 " 沒用 ",她不是大部分動畫電影裡的人物,最後也沒打敗了抑郁症,成為一個樂觀向上的小孩。
但,這就是大部分人的現實。
在生活中,就是會有無力改變卻不得放棄的瞬間,會有想忍住眼淚卻又不甘心地流過臉龐的片刻,會有那些想喊卻又無聲的年歲。誠然,這也許是一部并不适合孩子的動畫電影(狗頭保命),卻是成年觀衆可以慢慢嘗試理解的電影。
讓一部動畫電影談論一些深刻的東西,去看到這些畫面背後的意義,讓色彩承載生死,情緒,或是分别。
我們曾經也有遇到過這樣的故事。
九色鹿的善良,遭到歹人的背叛;雪孩子為了夥伴,甘願自己犧牲;哪吒的剔骨還父,也是他最後的叛逆 ……
為何《深海》就不行?
"走出影院的一刻," 深海 " 之旅才真正啟程。@李尋歡不作樂"
我想,所有影迷都可以清晰體認一個具體的時刻。
坐在昏暗、寂靜且又熱鬧的影院裡,與三三兩兩的陌生人一起,欣賞一部或全然未知,或了然于心的電影,被其中的某句台詞、某處畫面、某個故事所(再次)觸動。
殘忍,如辛德勒在不經意間,看到了紅衣小女孩的屍體;
溫暖,如千尋哭泣時,白龍陪在身邊并輕柔地撫摸她的腦袋;
唏噓,如山音麥求婚失敗後,對八谷娟說 " 我們之前的職業生涯都很漂亮,就隻差一步 "。
如此種種,是電影的造夢時刻。
也是萬千影迷對電影如癡如狂的原因。
我一直覺得,觀影是一種非常私人、非常主觀的體驗,每個人所受觸動的點也不盡相同。
你知道的,這種體驗與觸動,有時候經常無法用言語去精确描述。
感受得到就感受得到,感受不到,任旁人說破天你也不會喜歡。
于《深海》,我感受到了。
它是近幾年春節檔,乃至近幾年的國産院線電影中,給予我最多觸動的一部,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部。
而從微博、豆瓣、朋友圈的熱鬧情況來看,與我有相同感受的人也不在少數。
在這裡,我僅代表自己,試着描述——
我為何喜歡《深海》?
首先,因為最喜歡,少不了要有些對比。尤其近年春節檔上的許多 " 巨無霸 " 電影。
就像斯科塞斯對漫威電影的評價:
制作這些電影,是為了滿足一些特定的需求,它們被設計為有限的幾個主題的各種變體 …… 這就是現代系列電影的本質:經過市場調查、觀衆測試、審查、修改、翻新和再加工,直到它們可以被消費。有些電影盡管不是系列,但它們與漫威的本質并無不同。
這并非是從情感上否認并抵制電影的主題先行。
但我們需要分辨的是,這種宏觀的共鳴,是來自集體記憶的呼喚,還是純粹出于故事與角色本身?
如果不是後者,那它對我而言,便不是一部值得反複觀看的優秀作品。
所以,盡管這些電影有着各式各樣的成功,我還是最喜歡《深海》。
喜歡它的無奈、笨拙,與絢爛、真摯。
裡面沒有僵化到空洞的主題、自以為是的思想體系。
而到處是真摯的故事,真摯的情感,真摯的情緒。
它與我喜歡的前春節檔電影《你好,李煥英》很像。
不同之處在于,《李煥英》的真摯,被融入在賈玲那代人的時代記憶,與她本人對母親 " 子欲養而親不待 " 的遺憾中。
而《深海》的真摯。
則是田曉鵬在坦誠地宣洩情感,在小心翼翼地包裹脆弱。
深海之旅,被許多人看作是跳海的抑郁症小女孩參宿,在瀕死之際做的一場幻夢。
因為是夢,所以雲蒸霞蔚、絢爛奪目,充滿着奇妙的想象與奇怪的人們,像整個大海裡的海象全都融化成黃油。
參宿置身其中,在努力尋找着那些支撐她繼續前行的美好瞬間。
比如大副老金的刀子嘴豆腐心、廚師阿花的關愛、實習生糖豆兒的呆萌,以及船長南河的鼓勵。
從影片後來的反轉中,我們知道他們分别指代參宿的生父、繼母、弟弟,以及遊輪上把自己裝扮成小醜的陌生店家。
可這夢中與美好勢均力敵的,是種種負面性的忽視、指責與謾罵。
它們有的來自陌生人,有的恰恰來自她最親近的人。
參宿一直以為,隻要找到媽媽就好了,她也一直朝着這個既定目标去努力。
可當性命垂危,耳邊回響着媽媽的聲音時,她突然退縮了,要打破内心屏障回頭去看看南河。
因為參宿發現,幫助她走出深海之眼,逃離混亂心緒,回歸現實生活的那個人,不是自己苦苦找尋的媽媽,而是船上僅有一面之緣的小醜南河。
你看,眼前的真切善意,總是比所謂的遙遠希望要可靠得多。南河最有力,也是讓最多人破防的一句話,是 "我有魔法"。
你信嗎?
我信。
因為他真劈開了大海。
讓參宿于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于無所希望中得救。《出埃及記》裡,耶和華指示摩西:哀号何用?告訴子民,隻管前進!然後舉起你的手杖,向海上指,波濤就會分開,為子民空出一條幹路。
南河就是這般神一樣的存在。
影片結尾,南河向參宿發出了最誠摯的祝願," 希望你今後的每一次笑,都是真心的 ",而後擺擺手,準備回到自己的家鄉。
這場深海之旅,也就真的如黃粱一夢,好像被南河随手一揚,便在空氣中消逝無蹤影。
隻留下你一人,在 " 快醒醒 散場了 " 的提示中呆坐。
南河發出的祝願,在台詞中是送給參宿。
但在台詞外,未嘗不是送給南河自己,送給每一個在銀幕外看着參宿和南河的觀衆。
這力量或許僅僅微小如畫面中的一顆粒子,但星星之火總是可以燎原。
它足以讓我,讓你,讓他,有勇氣喊出 " 我不怕你們 "。
參宿幸運地遇到了南河,但我相信,在現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沒那麼幸運的孩子或成人。
他們因為種種原因,把自己關進自己的世界,不管來來往往有多少人敲門,他們也最多隻是擡擡眼,便又馬上沉浸到自己的世界。
之後,他們會走到何地,遇到何事何人,作出何種選擇?還是就此讓一切停留?
我不知道。
但我衷心希望他們今後的每一次笑,都是真心的。
田曉鵬說:"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南河加參宿一個共同體,因為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有一個深海,藏着我們寄托的東西,遺憾的東西。" 從這個角度出發,那些和我一樣被《深海》所觸動的人,其實都是南河與參宿的共同體。
他們是一個人的一體兩面,是孤獨患者的自我拉扯。
好比一個人經常因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某些事,跟好友、閨蜜乃至隻敢跟陌生人吐槽說 " 想死 "。
但他可能并非真想死,他隻是不想這樣活。
深陷混亂心緒裡的他,期待着某天,陽光的船長南河能夠壓過悲傷的女孩參宿,把自己解脫出來,不再進行無用的自我消耗。
期待社會文化能夠再次給人們提供任何意義上的未來希冀與未來願景。
期待人們能夠坐在一起,去聊文學,聊愛情,聊穿越世界的旅行,分享關于明天會更好的動力。
而不是讓越來越多的人聽着遙遠的哭聲,身陷政治性抑郁,還要故作堅強地表演說 " 我很幸福 "。在今天,一位導演,在已經有代表性作品的情況下,願意另開爐竈,用數年時間和數億投資去涉足一個可能并不讨喜、安全、安穩的題材,是很難令人置信的一件事。
《深海》已經從口碑和票房上被證明,田曉鵬的七年磨一劍,是一場 " 失敗 " 的戰役。
但我會固執地認為,這是比其它電影要高得多的浪漫,是應該被鼓勵的極其稀缺的一道 " 創意菜 "。
因此,雖然我一直在回答開頭提出的問題 " 為什麼喜歡《深海》"。但在文章最後,還是想給一個确切的答案。
借用《一代宗師》裡宮二的台詞。
話說清楚了,不是我喜歡《深海》,是《深海》喜歡我。
也不是我愛《深海》,是《深海》愛我。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